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5086936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2015届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24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C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25.史学家何炳棣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写道:“汉高祖大朝群臣为太上皇祝寿时戏言以天下为产业(明太祖)祭祖时以天下赋役黄册与鱼肉果蔬并陈。”这主要表明了古代中国 A天下为公 B儒法并施 C以农为本 D家国一体26. 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

2、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A科举考试 B君主专制 C纲常伦理 D军机六部27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28. 蒋廷黻曾指出:协定关税和是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应为

3、A五口通商权 B领事裁判权 C最惠国待遇 D内地传教权29十二铜表法规定了“同态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遭到外来伤害时,受害者给对方以同样的方式,按受伤害的程度实施正当的复仇,即“以眼抵眼,以鼻抵鼻、以耳抵耳、以齿抵齿、以命抵命”。它的出现A保护了奴隶的权益 B限制了复仇的范围C保护了公民的权益 D限制了奴隶主权利30下面画报封面及说明,你认为这一组漫画指明了中幅画面印“农民利益的拥护者”孙(中山)先生遗像和廖仲恺先生遗像。右幅漫画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左幅漫画为一瘦骨嶙峋的农夫浇灌禾穗。禾穗十分茁壮,但五条肥硕的害虫(地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却在无情地啃噬穗子,题词:“我们

4、辛辛苦苦,他们却吃得快快活活,不把他们除掉,我们何以安生?”A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B当时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和目标C国共合作存在的隐患 D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31. 下图为1940年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下面对1940年1947年“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低情况及其理由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19401944年频率不高国共对峙,斗争不断 B. 19451946年频率较高抗战期间,重庆谈判 C.1947 年频率下降内战已经爆发,专制独裁压制D.1941年频率较低 国共两党和谈,寻求合作321989年中国、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

5、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结果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B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C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33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 B CD 3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柏林墙的修建 尼克松访华 不结盟运动标志A. “冷战

6、”下的世界 B. 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C. 第三世界的兴起 D. 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35.1965年,我国各级社团6000个左右,主要是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等9类群众组织,其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领导享受国家干部待遇。2009年,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问组织超过41万个,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在工商部门登记或未经登记的各类民间组织以百万计,如小区业主委员会、网络组织等。这一变化反映出A政治生活从人治到法治的发展趋势 B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C政治生活从国家到社会的发展趋势 D新中国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40. ( 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现存对这

7、一封建官报作最早记载的文献,是载于唐代孙樵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记载了开元时期有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之外的朝政简讯的讯息,孙樵将其内容与编年史开元录进行比较,发现每一条都有根据,其中对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封禅事件的渲染极为隆重。到了后唐和宋代,这种朝政简报被通称为“朝报”,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黄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材料二 东西洋考(右图)是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创办和主编的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中国纪年,引用儒家语录,内容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它主要是为商业服务设立新闻专栏刊出中外

8、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这两项属中文近代报刊首创。 1833年12月该刊第5期向中国读者首次介绍了西方报刊的情况和新闻自由问题。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办的青年杂志创刊,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也开始了中国报刊发展的新阶段。五四运动时期,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为主导,进步报刊鼓吹科学与民主,抨击封建专制。在业务上,此时的报刊普遍改用白话文,报纸注重新闻特性,编排更为科学活泼。之后,报刊获得较大发展,1926年全国报刊已有六百二十八种。商办申报、新闻报发行量超过十万份。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1 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邸报在当时的功用和对今天的现实意义。(6分)2

9、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国在中国创办报刊的中外时代背景及报刊的特点。(8分)3 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创刊后中国报刊发展的新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综合上述材料,如何认识报刊业发展与人类文明演进的关系。(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依据下列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依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三幅图片中共同主题的历史变迁信息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主题必须吻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45(15分) 材料 立国之后相当长久的一个历史时期中,美国外交政策所奉行的是由国父华盛顿所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

10、。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就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下述基本原则: (一)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托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 (二)为了保卫美国的安全,自由的美国人民必须对外国势力的阴谋诡计和影响有清醒的头脑,因为历史和经验证明,外国势力是共和政府最致命的敌人之一, (三)美国应该与外国发展商务关系,但是却要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 (四)由于欧洲有一套与美国无关、或者关系非常微小的根本利益。因此美国不能通过人为的纽带,牵连进欧洲的政局变换中去,或者卷进与欧洲为友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

11、合和冲突中去; (五)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住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美国因此可以在正义的指引下,依照自己的利益,在和平和战争问题上做出自己的抉择。 。 摘自李庆余美国外交史往往从独立战争至2004年(1)依据材料概括华盛顿孤立主义的特点。(9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孤立主义形成的背景。(6分)历史答案A、D、A、A、B、 C、B、C、C、D、A、C40. 邸报是传播政治信息的重要途径; 邸报是神话皇权、宣扬宫廷威仪的重要工具邸报是知识分子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6分)时代背景:西方工业革命迅

12、速发展,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张;中国处于清朝统治晚期,仍然停留于封闭的古代社会。(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总分不得超过2分)特点:借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以传播经济信息、科学文化为主;形式内容与中国传统报刊相比有较大突破。(6分)新特点:民办;版式活泼;宣传改造中国传统的学说;报刊种类多;发行量大。(2分。任意答对三点可以得2分,总分不利超过2分)原因简析:辛亥革命后政府对思想的政治控制相对减弱(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思想);救亡图存的形势仍然严峻(时代);通过西方近80年的冲击和自强奋斗,民族民主意识更加觉醒。(4分。没有简析,相应扣分)认识:报刊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 进步

13、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报刊业的发展是文明交汇的结果,也是沟通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5分。如若考生答的是具体“认识” ,如对某具体革命运动或社会改革的影响等,只要论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41.主题:19世纪60年代前中国人的天下观念(或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3分)先秦时期:中国被想象为世界的中心、文明的中心。这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工具的落后,对外部世界了解有限。(3分)明代后期: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新航路开辟后先进的世界地理观念,中国传统夷夏观受到冲击,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3分)晚晴时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逐渐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中国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3分)45. (15分)(1)特点:避免卷入欧洲纷争(或不与欧洲国家结盟);独立处理国家事务(或排除外来干涉);为发展经济争取和平环境。(1点3分,任取3点9分)(2)背景:独立战争胜利;美国建立;欧洲殖民势力的威胁;欧洲政局变化;美国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1点2分,任取3点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