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市XX医院互联互通标准化系统改造项目采购需求一、建设内容序号类别内容数量单位1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医院服务总线1套主数据管理系统1套患者主索引系统1套单点登录系统1套互联互通标准服务1套智能分析B1.1套基于平台的系统集成临床服务系统接入1套医疗管理系统接入1套运营管理系统接入1套公众服务应用接入1套外部机构接入1套2临床数据中心电子病历共享文档库1套临床数据存储库(CDR)1套全院运营数据中心(ODR)1套患者全息视图1套全流程闭环管理1套3管理数据中心管理数据中心(MDR)1套综合运营分析1套医疗质量分析1套医院等级评审指标分析1套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分析1套多屏应用展示1套4互联互通测评
2、互联互通四甲测评(测评工具及服务)1套5互联互通四甲测评配套系统互联网医院1套随访系统1套知识库系统(CDSS)1套治疗管理系统1套急诊预检分诊系统1套二、建设需求1.I总体需求1.1.1建设背景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20年新版)从数据资源标准化建设、互联互通标准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应用效果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评定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以测促用、以测促改、以测促建,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促进业务协同,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标准化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供技术保障。1.1.2建设目标顶层架构设计是在遵循国际、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发
3、布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基础上,按照“整体规划,急用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借鉴国内先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成果与经验,按照“智慧医疗”的理念和“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目标,建立统一的数据、技术和管理标准,项目建设满足医院未来5-8年发展要求。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医院互联互通四级甲等评测,依照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标准基本实现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解决信息数据复杂且分散、缺乏有效整合的孤岛问题,促进医院医疗业务的闭环管理;减轻临床人员的工作负担,为医院的运营、管理、绩效、临床等各方面提供支持,提高整个医院的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进一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初步实现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1.2项目遵循的政策法
4、规(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3)“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4)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147号令);(6)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7)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8)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9)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规范;(10)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其实施细则;(11)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2018年;(12)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相关标准(2020年);(13)基
5、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14)医疗环境电子数据交换标准H1.7v3.0(15)疾病和有关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IO)(16)国际疾病分类-手术操作编码(ICD-9-CM-3)(17)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18)电子病历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1.3项目建设原则本系统建设要基于医院现状,本着先进、实用的原则,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医学信息处理技术,结合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模式,为医院提供全面的、开放的、高效的、安全的、可持续扩展的医院基础信息系统平台。1 .标准化和开放性系统的标准化和开放性是必须遵循的,要实现信息通讯与共享,须规范信息技术标准。采用
6、业务内标准的技术体系和设计方法,使系统具备与各种层次的平台的无关性和兼容性。在使用新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技术的国际标准化,严格按照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设计实施。2 .先进性和超前性在实用可靠的前提下还要具有可扩展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技术上立足于长远发展,坚持选用开放性系统,使系统和将来的新技术能平滑过渡。采用先进的体系结构和技术发展的主流产品,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行。3 .实用性和方便性系统建设要以满足需求为首要目标,采用稳定可靠的成熟技术,保证系统长期安全运行。确保系统应用后能为各级业务和管理节点提供智能化的网络信息环境,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的效率。4 .安全性和保密性遵循有关信息安全标准,具有
7、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确保数据永久安全。系统应提供多方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各种形式与途径的非法侵入和机密信息的泄露,保证系统中数据的安全。5 .稳定性和可靠性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成为支撑系统平稳运转的运行平台和开发新业务系统的基础平台。因此系统必须在成本可以接受的条件下,从系统结构、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厂商的技术服务、维护响应能力以及备件供应能力等方面考虑,使系统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少,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有可行的应急预案。6 .跨平台性和可移植性由于系统建设的复杂性要求,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的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跨地区性和在各种操作系统、不同的中间
8、件平台上可移植。7 .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要保证系统能在各种操作系统和不同的中间件平台上移植,实现信息标准统一,以便日后的系统维护。在数据中心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在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充分考虑了系统升级、扩容、扩充和维护的可行性。1.4建设内容1.4.1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依据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2014版)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2On版)等规范要求,通过医院服务总线实现各医院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解决医院信息系统的系统异构集成、流程定义、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传输标准等关键性技术问题,实现全面集成;医院信息集成平台采用具有中心
9、式自动更新维护功能的B/S或C/S结构体系,降低维护的复杂性,本次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产品应遵循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电子病历分级评价和互联互通相关评测等要求。1.4.1.1 医院服务总线集成引擎需基于SOA架构模式进行开发,具有服务的注册、发布、服务编排、流程发布和服务权限等基本管理功能,支持WebServicesSocketsMQJMS、Http等常见协议的消息接入、转换和输出,提供XM1.sH1.7v2v3CDA等(文档)消息格式的转换,提供消息路由、字典翻转、通用数据库操作等组件服务;总线监控平台需提供服务运行的实时监控和调用历史统计分析功能。系统架构需提供交互服务的分布式运行、负载均衡和
10、热发布机制,保证引擎和总线服务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还需提供基于总线技术的二次开发包。具体需求如下:服务总线遵循SoA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构建标准的企业服务总线平台,采用松耦合、分布式模式,将业务逻辑和应用逻辑、数据逻辑等分离开。能提供统一的数据交互开发运行环境,以创建和扩展图形化数据转换业务流程建模,能提供基于XM1.表示方式,可同时进行图形化和基于代码或文档的开发工作,为服务提供远程调用支持。提供服务卸载和更新服务。能提供创建定制适配器、消息、业务服务、业务操作和业务流程以及数据转换的向导。支持应用系统之间各功能服务和接口的调用权限管理,提供应用节点与应用节点之间,应用节点到接口服务之间的权
11、限控制,以保证数据交换的合法性。支持WebSerViCe服务、SOCket服务、MQ消息服务的多种类型服务的接入和输出。提供基于规则的数据发布/订阅服务,也提供基于多路由的消息队列选择和传输。满足平台数据交互高并发、大数据量、实时性高等需求,保持高性能运行。提供基于业务流程的流程配置服务,定制化服务配置,并可提供远程调用服务和分布式服务调用,并实现负载均衡,故障转移等基本功能。支持对每一个消息传输环节的监控和审核,对于数据传输状况有较灵活的反馈服务,具有自动补传、重传等功能。支持应用节点和接口服务的统一配置管理,监控平台应能对各接口调用历史进行负载和响应时间分析,以便通过集成平台来一步优化性能
12、集成平台配置管理系统应能支持数据协议和公用代码标准化管理。提供基于集成平台的二次开发包,可以基于开发包扩展服务组件。消息引擎提供H1.7与XM1.消息等交换协议的配置、转换、对照功能。提供H1.7消息与自定义xm1.消息的协议转换服务组件。提供基于内容和规则的消息路由机制。提供基于规则的消息发布/订阅机制。支持各种工业标准如外部消息引擎:MQ和JMS,系统可以和企业中其他的消息总线结合;为实现支持异构环境的灵活性,可以和JaVa和.Net互操作;支持聚合、Web服务协议和标准,包括XM1.、WSD1.、SOAP、UDDI和BPE1.4WS;支持其他的公共工业标准如J2EE、JDBC、ODBC
13、和CoM。集成监控集成监控应能实现对平台的数据采集、数据交换、应用服务器的工作状态数据和性能数据、平台的整体性能数据以及平台工作日志中记录的监控数据进行记录、监测、跟踪和管理。具体功能技术指标应能满足:服务监控:提供服务监控功能,支持展示接收消息数量、发送消息数量、处理消息数量、异常消息数量、等待队列总数;提供服务调用数量展示功能,能够展示昨日、今日、最近7日以及自定义时间范围内发送消息、接收消息数量的趋势图;提供服务排名展示功能,支持按照服务调用数量从多到少进行排列;提供服务统计信息监控分析功能,能够展示昨日、今日、最近7日以及自定义时间范围内处理消息数量的趋势图;提供队列信息列表功能,支持
14、展示监控的队列列表;提供服务消息比例展示功能。ET1.总览提供平台接入的各服务器当前状态监控功能,能够展示各服务器的CPU和内存的状态;提供ET1.运行次数监控分析功能,能够展示昨日、今日、最近7日以及自定义时间范围内ET1.成功次数、失败次数的趋势图;提供ET1.模型耗时排名展示功能,支持展示当前运行的模型中耗时T0P5的模型信息,并展示耗时时长。ET1.查询支持按照今天、7天、14天、30天以及自定义时间范围查询ET1.运行情况监控情况;支持展示ET1.运行总次数、平均执行时间、失败次数、异常占比信息;支持展示ET1.运行间隔、执行耗时、运行状态等ET1.运行情况信息。1.4.1.2 主数
15、据管理系统1 .图形界面:提供主数据管理和维护的图形界面,实现界面化对字典数据的统一维护(如人员、ICD诊断码)及映射;2 .基础服务组件:对于数据字典等其他主数据提供下载、订阅服务,调用下载服务则将对应的主数据全部下载到本地,对于订阅服务,则主数据发生变化时(新增、删除、修改)主动推送相关的信息给订阅了服务的业务系统;3 .域信息管理: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对院内相关数据值域进行统一管理,主要提供注册、更新、通知、映射等功能,实现医院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对照映射,建立标准医院标准值域库;4 .支持对全院的科室主数据进行管理,需支持科室详细信息和历史变更信息的查看;具有版本记录功能,支持查看历史版本;根
16、据科室编码、科室名称查询科室;支持不同系统的科室信息映射;5 .支持对职工索引进行管理,能够对职工主数据进行查询;6 .主数据管理系统需要基于Nosq1.数据库进行开发,并可跟进医院的实际主数据情况进行自由数据建模并提供主数据管理建模工具;7,主数据管理系统采用具有中心式自动更新维护功能的B/S或C/S结构体系。1.4.1.3患者主索引系统患者主索引(EMPI)是指应用特定的算法实现医疗机构内患者标识信息的创建、维护,可以协助医疗人员对患者有效地进行检索。EMPI能够根据各种不同的业务系统所提供的患者标识信息重新进行组织并生成同一患者的唯一标识编码,根据此编码能找到分布在各业务系统中的患者的所
17、有医疗信息,同时消除重复的患者数据。EMPI提供一个患者信息检索服务,提供给其它应用程序访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另外EMP1.能提供患者信息的各种管理功能,如合并、拆分、查询等。考虑到对异构平台的支持,消除系统平台的环境差异性等因素,各业务系统都可以通过EMP1.提供的接口使用EMP1.来检索相关的患者信息。在EMP1.返回的信息中,将包括患者标识信息集合。通过这些标识信息,可以进行跨系统的信息交互,从而达到信息共享及互操作的目的。需能够满足如下具体要求:1 .具有清洗功能,能够按照系统维护的权重及合并、查重规则对历史数据进行清洗,对可以直接合并的患者统一生成主索引;2 .具有停止清洗功能,支持根
18、据实际的业务需求,支持一键停止清洗历史患者;3 .具有查询功能,支持通过姓名、证件号、出生日期、联系电话等字段对疑似患者进行搜索查询,并且对查询出的数据根据权重规则提供疑似度提示,并提供相似度内容比对功能以便于直观的展示患者信息,帮助操作员判断是否是同一个患者;同时对于已合并的患者提供详细的合并轨迹等内容;4 .具有合并功能,基于查询出的患者,能够支持操作人员根据信息判断两条或多条患者信息为同一名患者时进行数据合并,同时确认保留的患者信息,并保留操作痕迹;对于身份证等信息可以通过权重设置后支持后台自动合并;5 .能够提供服务,支持患者在就诊建档时或诊疗过程中根据权重进行主索引的自动查重判断,并
19、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合并;6 .具有解除疑似功能,基于查询出的患者,能够支持操作人员根据信息判断两条或多条患者信息不为同一名患者时解除疑似关系,对于解除疑似关系后后续疑似患者查询时将不在作为疑似患者显示;7 .对于患者信息,提供详细的数据来源显示,包括显示合并及解除疑似等操作来源的显示(如:通过预约挂号获取患者信息,通过医生站完成患者的主索引合并);8 .具有拆分功能,能够根据查询条件,对查询出来的已合并主索引的患者可进行拆分,拆分后形成不同的患者主索引ID,并记录操作轨迹,可根据轨迹进行追踪;9 .提供患者轨迹,能够对患者的主索引的所有操作轨迹信息进行存储,同时支持操作轨迹信息的查询;10 .提
20、供阈值配置,能够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设置合并的阈值;I1.提供匹配字段配置,能够进行患者信息的字段配置,支持自由扩展患者信息字段,并可根据患者的字段信息自由选择为权重项;12 .提供患者信息管理,支持患者信息更新、合并、拆分、患者查询、交叉检索和疑似数据处理;13 .提供用户管理,支持数据批量导入导出功能和数据模型维护功能;14 .提供EMP1.服务接口,能够对其他第三方系统提供统一的EMP1.标准服务接口;15 .EMPI权重设置能基于医院历史患者的就诊记录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形成基于医院的权重推荐值;16 .提供日志管理功能。17 .患者主索引系统采用具有中心式自动更新维护功能的
21、B/S或C/S结构体系。1.4.1.4单点登录系统具有统一的数字身份管理功能,能够为各类应用提供数字身份的可靠认证和授权管理,需满足以下要求:1.身份管理:需要基于身份管理,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标识与鉴别;2 .授权管理:提供授权管理功能,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标识与管理;3 .数字认证:需要对每个用户构建起以数字身份为核心思想的综合信任机制,将其基本信息与各种特定领域的信息标识进行统一管理,并体现为不同的具体凭证,为各类应用提供基于数字身份的可靠认证和授权控制;4 .单点登录:能够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登录入口,并统一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判断校验,建立应用模块的导引,同时支持对C/S或
22、B/S架构的应用系统的接入;5 .分级管理:系统应能通过权限设置和委托,实现分级管理功能,以方便管理部门(如医务处、护理部和人事处等)或各临床科室管理各自的用户信息;6 .安全加密性:系统应采用SS1.加密协议,以避免密码探测,提供用户会话(SeSSion)有效期管理;7 .安全审计:可以对用户所有登录认证操作及授权访问行为的全面记录和监控,确保所有操作处于可控和可审计状态。8 .单点登录系统采用具有中心式自动更新维护功能的B/S或C/S结构体系。9 .满足“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对“单点登录”系统的要求。1.4.1.5互联互通标准服务基于平台实现符合标准要求的交互服务,增
23、加对就诊、医嘱、申请单和部分状态信息交互服务的支持,实现标准交互服务。序号业务分类服务名称1文档注册、查询服务电子病历文档注册服务2电子病历文档检索服务3电子病历文档调阅服务4个人信息注册、查询服务个人信息注册服务5个人信息更新服务6个人信息合并服务7个人信息查询服务8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查询服务医疗卫生机构(科室)信息注册服务9医疗卫生机构(科室)信息更新服务10医疗卫生机构(科室)信息查询服务11医疗卫生人员注册、查询服务医疗卫生人员信息注册服务12医疗卫生人员信息更新服务13医疗卫生人员信息查询服务14就诊信息交互服务就诊卡信息新增服务15就诊卡信息更新服务16就诊卡信息查询服务17门诊挂
24、号信息新增服务18门诊挂号信息更新服务19门诊挂号信息查询服务20住院就诊信息新增服务21住院就诊信息更新服务22住院就诊信息查询服务23住院转科信息新增服务24住院转科信息更新服务25住院转科信息查询服务26出院登记信息新增服务27出院登记信息更新服务28出院登记信息查询服务29医嘱信息交互服务医嘱信息新增服务30医嘱信息更新服务31医嘱信息查询服务32申请单信息交互服务检验申请信息新增服务33检验申请信息更新服务34检验申请信息查询服务35检查申请信息新增服务36检查申请信息更新服务37检查申请信息查询服务38病理申请信息新增服务39病理申请信息更新服务40病理申请信息查询服务41输血申请
25、信息新增服务42输血申请信息更新服务43输血申请信息查询服务44手术申请信息新增服务45手术申请信息更新服务46手术申请信息查询服务1.4.1.6智能分析B1.通过运营管理分析可以有效地整合各部门业务数据,统一对信息进行利用和管理,提供统一的数据视图和综合管理分析支撑环境,为医院各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报表、分析应用和所需的数据。1 .支持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1.inuxAiX等)的32和64位版本,支持JDBC、ODBC、JND1.等数据连接方式及非结构化数据库。2 .支持内置数据集,数据直接内建在模板文件里。支持关联数据集,将不同来源数据进行关联整合,包括合并和依条件选择两种方式
26、3 .提供自主研发的动态图表。可对接接第三方图表库。提供丰富的图表动态交互操作。提供丰富的动态效果。支持BS端文件导出,可无编码导出exce1.。4 .即装即用,无需借助第三方插件或环境即可运行。5 .模板独立:单个报表属于独立的文件格式。模板文件版本管理:支持对文件进行版本管理,支持对任意模板文件保存任意多个历史版本,支持从任意历史版本中还原,支持对历史版本添加备注。支持报表超链接,可自由设置超链内容,超链可以多种方式打开。6 .提供决策报表设计功能,采用组件化操作理念,支持多种布局方式,支持轮播显示,支持组件与布局的合理搭配,可以轻松实现多维度分析驾驶舱;决策报表还支持自适应展现,在PC
27、平板、手机、大屏等多钟终端设备上自适应展现。7 .内置多种函数公式,提供自定义函数机制。1.4.1.7基于平台的业务集成本项目要求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与原有系统整合,投标人须承诺能与医院原有第三方(如HIS、EMR、1.1.S等)系统对接。1.41.7.1临床服务系统接入1 .门诊就诊流程整合D提供基于集成平台的门诊就诊流程交互服务。2)门诊就诊流程交互服务包括预约、挂号、排队、就诊、诊断、处方等业务流程服务。3)提供业务服务的标准消息协议。2 .住院就诊流程整合D提供基于集成平台的住院入出院流程交互服务。2)住院入出院流程交互服务包括登记、入科、诊断、换床/转床、医嘱、出科、出院等业务服务。3
28、 )提供业务服务的标准消息协议。4 .检验业务流程整合1)提供基于集成平台的检验流程交互服务。2)检验流程交互服务包含检验申请单信息同步服务、及检验报告信息同步服务。5 )对院内提供检验结果调阅功能。6 )提供业务服务的标准消息协议。7 .影像检查流程整合D提供基于集成平台的影像检查流程交互服务。2)影像检查流程交互服务需包含检查申请单信息同步服务,影像检查报告信息同步服务。8 )对院内提供检查结果调阅功能。9 .心电检查流程整合D提供基于集成平台的心电检查流程交互服务,需包含检查申请单信息同步服务,心电检查报告信息同步服务。10 对院内提供检查结果调阅功能。11 提供业务服务的标准消息协议。
29、12 其他临床业务流程整合1)基于医院服务总线,提供其他临床服务系统的业务交互服务组件,实现院内基于平台的临床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够达到互联互通四甲对临床服务系统接入平台的个数要求。13 提供业务服务的标准消息协议。14 能够达到互联互通四甲对系统接入个数要求。15 系统接口:提供临床业务系统接口开发文档,指导配合相关系统进行改造和联调。1.4.1.7.2医疗管理系统接入1 .医疗管理系统接入1)基于医院服务总线,提供医疗管理系统的业务交互服务组件,实现院内基于平台的医疗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够达到互联互通四甲对医疗管理系统接入平台的个数要求。2)提供业务服务的标准消息协议。2 .系统接口:
30、提供医疗管理系统接口开发文档,指导配合相关系统进行改造和联调。1.4.1. 7.3运营管理系统接入1.运营管理系统接入1)基于医院服务总线,提供运营管理系统的业务交互服务组件,实现院内基于平台的运营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够达到互联互通四甲对运营管理系统接入平台的个数要求。2)提供业务服务的标准消息协议。2.系统接口:提供运营管理系统接口开发文档,指导配合相关系统进行改造和联调。1.4.1.7.4公众服务应用接入1.病人自助终端应用服务接入1)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自助挂号、处方/费用自助查询、检验检查报告自助打印、自助交费等应用整合标准。2)达到满足互联互通四甲对系统接入个数要求。2 .患者线
31、上服务(患者主动使用)应用服务接入D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认证、预约挂号、在线交费、就诊信息查看、费用查看、检验检查结果查看等应用整合标准。2)达到满足互联互通四甲的系统对接个数要求。3 .系统接口:提供接口开发文档,指导配合相关系统进行改造和联调。1.4.1.7.5外部机构接入1.提供(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医保、保险、急救中心、CDC(疾控中心)、非银支付机构、外部数据上报平台或监管平台等外部机构的接入标准。2 .达到满足互联互通四甲的系统对接个数要求。3 .系统接口:提供接口开发文档,指导配合相关系统进行改造和联调。1.4.2临床数据中心1.4.2.1 电子病历共享文档库1 .建立电
32、子病历文档库,遵循国家卫计委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至少包含标准要求的53类共享文档;并支持自定义扩展;2 .提供独立的非结构化存储的文档数据存储系统,以替代关系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如存放在FaStDFS分布式文件系统中3 .支持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如图片、pdf、htmkWord等4 .提供历史数据集生成共享文档CDA的功能,支持增加采集任务,采集对应的数据集,可配置执行时间1.4.2.2临床数据存储库(CDR)1.数据采集支持OraC1.e、MySQ1.SQ1.ServerSybaseDB2PostgreSQ1.CaChe等数据库类型的数据源采集配置。提供基于ET1.的抽取、转换、翻转等操作采
33、集脚本。支持基于数据日志采集(接口视图采集、存储过程采集)、数据接口上传等多种数据采集方式以应对复杂的医疗行业环境。支持SQ1.语句采集、文档附件采集、FTP文件采集。可根据数据集内容分组建立多个数据采集模型模式。数据采集内容包含卫生事件、病历摘要、就诊记录、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护理病历、电子处方、电子医嘱、检验报告、检查报告、手麻记录、超声报告、内镜报告、病理报告、心电图、门诊业务、住院业务、质量数据、医技数据等。根据数据标准提供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护理病历、医嘱、检验检查报告等诊疗数据的采集脚本和接口。根据数据标准提供门诊业务、住院业务、质量数据、医技数据等运行管理指标数据的采集脚本和接口
34、可生成数据采集的记录日志;可根据日志跟踪解决数据采集错误;提供自动和手工重传、重采功能。支持增量数据采集,自动采集同步新产生的数据。支持不同采集任务设置不同频率、不同时段、不同采集接口、不同adapter接口。提供与医院HIS、EMR等系统数据采集的接口配置功能。2 .数据存储数据中心需参考、依据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进行建设,数据采集时需要经过多层的过滤和标准化处理,保证数据准确一致。建立临床信息数据库,遵循国家卫计委WS445-2014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至少包含标准要求的16类58个数据子集的内容;支持自定义扩展数据集。支持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如图片、pdf、htmbWord等。3 .数据
35、服务提供CDR文档数据的注册、更新服务。提供CDR数据的查询、调阅服务。提供CDR数据的审计、权限管理。1.423全院运营数据中心(ODR)1 .通过对医院运营业务、临床业务数据的抽取,建立运营数据中心,为不同层级用户,提供不同业务视角的指标监管、分析、预警、预测等多种决策支持功能。2 .要求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基于标准应用的业务模型和客户自定义的业务,从HIS、CIS、1.ISsRIS/PACS.临床数据中心等关键业务与平台系统数据库中进行基础业务数据、指标数据的抽取、清洗、转换,分层处理与存储,形成支撑决策业务应用的主题数据集,支持大数据架构的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支持数据分析的实时计算,需提供
36、详细技术方案。3 .处理过程应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展示,日志记录与调阅等。4 .基于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院内异构系统的数据整合,与医院HIS.EMR等系统的标准化数据接口都包含在本项目建设范围中。1.4.2.4患者全息视图1 .全息视图提供用户访问个人电子病历记录的应用程序,采用Web方式实现,在该应用中被授权的医护专业人员或患者可以方便地访问数据中心中保存的相关数据。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特定需求提供不同领域的调阅展示服务。提供历次就诊病历摘要、就诊记录、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病程记录、护理病历、电子处方、电子医嘱、检验报告、检查报告、手麻记录、超声报告、内镜报告、病理报告、
37、心电图等病历资料的浏览功能。提供多次就诊的诊疗信息全视图导航功能。全息视图与门诊、住院电子病历系统相对应,分别展示患者不同就诊类型的诊疗数据集中展现患者的所有就诊记录,方便医生在患者历次就诊记录之间一键切换。从就诊原因(疾病诊断)维度,选择查阅就某一疾病的多次就诊记录,了解该疾病的发展动态和对应的治疗记录。提供将患者历次检验报告某一数值型指标以趋势图的方式展现,方便医护人员根据趋势图的走势明确患者的疾病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得治疗。患者全息视图中提供全流程闭环视图查询功能。2 .时间轴视图提供时间轴视图,时间轴具备以下功能:(1)采集电子病历系统中患者历次就诊的诊疗信息,通过时间轴视图展示患者的历
38、次就诊情况,;(2)支持时间轴顺序的方式进行展示患者历次诊疗信息摘要,支持滚动时间轴来查找多次的就诊信息;(3)支持不同就诊类型以不同颜色标识,支持展示不同就诊类型总次数;支持根据时间轴中的就诊类型与信息,对照展示详细的诊疗数据:(1)支持根据时间轴上选择的就诊科室,同步展示就诊详细信息,并且对应就诊下的诊疗信息支持同屏查看;(2)支持定时抽取患者在院就诊数据,按照就诊信息分类进行展示。3 .门诊视图满足医护人员查看患者门诊诊疗活动及其产生的处方和各类报告信息。支持在展示的页面进行下钻式的查询操作,如选择病历可弹出相应的门诊病历内容。支持根据诊断查询特定慢病病种的历次门诊诊疗信息,以辅助临床进
39、行诊疗操作。4 .住院视图提供住院时间轴将患者历次住院信息串联,概要展示住院天数、入院科室、主要诊断、入院日期、出院日期、等信息;支持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展示患者历次住院信息;支持展示患者住院诊疗计划表,全面展示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手术、用血、病历、检验、检查、与生命体征;支持以弹出的方式查看用药、检验报告、检查报告、病历详情;临床数据中心统一集成各业务系统,针对历次住院的详细信息,需将医护数据一体展现。5 .辅助功能支持对用户进行授权访问,提供用户的统一管理,;在对用户授权访问时,支持是否可访问重点患者、授权医生、授权科室、授权内容、患者信息脱敏等不同分类的授权;支持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能
40、够设置各角色能够访问的模块及功能,同时支持如分配科室级、医疗组、个人的数据权限等对数据层面的权限控制;支持在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业务系统中的无缝集成与嵌入(单点登录与权限控制)。支持通过患者姓名或病人主索引或病人身份证号来调阅患者全息视图系统。1.4. 2.5全流程闭环管理1.药品医嘱闭环药品医嘱闭环,以医师开出医嘱为起点,到药师审方,再到药品的准确调配,护士给药,到药品用于患者为终点,整个医嘱用药流程中,从药物配发到使用每个关键节点均由系统监控,从而确保药品使用流程正确,全程可视、可追溯。基于集成平台的住院药品医嘱闭环是将口服药医嘱和执行环节的交互信息制定标准,各个业务系统均按照规范对接
41、从而实现药品医嘱的闭环管理。药品医嘱闭环分医嘱开立、药品准备和药品执行3个环节。2 .检查业务闭环检查业务闭环适用于门诊、急诊、住院的检查申请,通过集成平台的业务交互实现检查申请单的闭环。检查业务闭环分医嘱开立、预约、检查、报告、危急值5个环节。3 .检验业务闭环适用于门诊、急诊、住院检验申请,通过集成平台业务交互实现检验标本流转闭环。检验业务闭环为医嘱开立、标本采集、检验执行、检验报告和危急值5个环节。4 .院内会诊闭环会诊是共同解决病人诊疗问题的重要措施,病人在诊断、治疗上有困难或涉及其他专业问题需要专科协助解决时,要及时组织会诊。会诊闭环分为会诊申请、上级医生审批、科主任审批、医务部审
42、批、会诊安排、会诊开始、会诊结束7个环节。5 .危急值闭环管理6 .危急值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危急值闭环分危急值登记、危急值复核、危急值发布、临床接收、危急值上报5个环节。1.4.3管理数据中心1.4.3.1管理数据中心(MDR)1、数据模型D提供统一的指标数据仓库;2)提供支撑指标统计数据的明细数据仓库。2、数据属性1)支持对管理指标基础属性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包括指标元代码、指标元名称、指标元定义、指标解释、指标计算公式等;2)支持对管理指标采集属性进行管理
43、具体内容包括数据抽取时间、分子DW聚集表、分母DW聚集表等。3、数据采集:提供数据的定时采集参数配置功能,支持批量配置,功能包括:数据源配置、采集模型配置、采集调度管理、错误日志查看、错误数据重采等。4、数据集市:支持数据集市功能,基于数据模型进行二次建模,提升主题大数据量查询性能;同时能够为计算类指标提供存储空间。5、数据填报D提供指标数据的手工填报录入功能;2)支持按角色控制数据录入权限;3)提供数据批量导入功能。6、数据导向D支持指标导向,如逐步提高、逐步降低、监测比较;2)支持指标目标值差距分析,支持对负向差距和正向差距进行标识。1.4.3.2 综合运营分析综合运营分析供医院管理者监
44、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包括院长决策分析、门诊业务分析、住院业务分析、医技业务分析、手术业务分析、药品业务分析、医务业务分析、人事业务分析等。1.4.3.3 医疗质量分析医疗质量分析涵盖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这份标准内的指标,并结合医院根据实际业务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作为决策支持的指标内容。应包括住院死亡、住院重返、医院感染、重点疾病、麻醉质量、不良事件、危重管理、治疗质量、诊断质量题、资源配置等主题。1.4.3.4 医院等级评审指标分析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对资源配置与运行数据指标、医疗服务能力与医院质量安全指标、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单病种(术种)质量控制指标、重点医疗技
45、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监控管理。1.4.3.5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分析提供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统计分析功能,满足56项统计指标的分析管理。1.4.3.5.1基本要求1.满足国家关于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2019版)要求,支持医疗质量、运行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方面内容的指标统计分析;2 .必须建立标准、规范的统计指标数据集,能够根据指标说明进行指标数据的采集和自动计算;3 .支持按照不同的年份、月份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4 .对无法从业务系统中直接采集的数据,需提供报卡功能由业务科室进行填报。5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管理系统采用具有中心式自动更新维护功能的B/
46、S或C/S结构体系。1.4.3.5.2指标要求1.提供指标分析报告功能,具体要能满足如下要求:(1)支持按照不同年份统计全院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总览功能;(2)支持展示56项指标的结果值;(3)支持对56大项指标进行拆解,展示子指标结果值;(4)支持对国家监测指标进行特殊符号标记;(5)支持展示各指标的计量单位名称;(6)支持展示医院目标值;(7)支持分析医院本年度实际结果值与上一年度实际结果值的差距,支持对负向差距和正向差距进行标识;(8)支持对指标的监测导向进行标记说明,包含逐渐提高、逐渐降低、监测比较;(9)支持对指标分析报告进行导出exce1.的操作;(10)支持根据医院年度结果值生成机构画像,机构画像要能通过雷达图分析各指标的达标情况;2 .支持按照如下分类展示各项指标的运行情况:(1)医院基本信息;(2)医疗质量;(3)运行效率;(4)持续发展;(5)满意度评价;(6)医务人员满意度;3 .支持对每项指标进行实际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