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10265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员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党员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党员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员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党员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特征码 gXfQGYGCWpdfFWcbWpWr 如果一个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私欲膨胀,那么必然 会影响到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出现一种“不愿干、干不好、 干坏事”的情况。当前,传统意识与现代观念不断激荡出的各 种新问题与矛盾,外来腐配思想的侵入产生的各种腐败现象, 使部分党员不断露出心理准备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免 疫力下降、心理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加强党员心理建设, 筑牢党员“心理长城” ,已成为当务之急,成为保持党的先进性 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党员是党性人、个性人、社会人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党员 心理也可以相应的分解成党性心理、党员的个性心

2、理、党员的 社会心理三个维度。党性心理,是指党员党性表现的一种心理 机制,主要包括对党的态度、组织观念、是非观念、献身精神 和党性约束力等内容。党员的个性心理,是指党员个体经常出 现的、具有一定倾向的、相对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主要包括党员的理想、信念、世界观、需要、动机、兴趣等内 容。党员的社会心理,是指社会心理现象在党员身上的折射与 第 2 页 反映,例如责任扩散心理、从众心理、比价心理、补偿心理、 相似相亲心理、近则亲心理等。 以党员心理结构的角度分析,当前党员心理存在的主要问 题包括: 一是角色意识模糊,党性心理弱化。在现实生活中,有些 党员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好“党性人、社会人

3、、个性人”三种角 色之间的转变而发生冲突。在一些场合他们能够表现出党性意 识,如党组生活会等,而在很多需要表现出党性意识的情况下, 却往往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角色 意识的模糊,党性心理的弱化,必然导致个人的党性心理水平 与党性要求差距拉大,表现出行为与内在标准不一致、自制力 降低等问题。 二是个人需求庸俗,趣味低级化。随着追求合理的物质利 益被社会广泛接受,这也为某些党员找到了满足个人贪欲的 “理论依据” ,于是那些低层次需求的“某些方面”可以不必掩 饰了,有些党员干部老是利用手中职权,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 出现一些腐败现象。这反映了腐败分子对腐败行为、腐败现象 的社会

4、认知、情感和态度。 三是荣誉感淡化,责任意识缺失。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贫富 差距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有些昔日以追求政治地 位为满足感、以为人民服务为自我实现的党员,心理却失去了 平衡,产生了孤独与失落心理。于是,有些党员干部不再甘为 第 3 页 “公仆”而要“用权专权” ,不再讲求“吃草”奉献而只图报酬 索取。这种政治荣誉感淡化、责任意识缺失的现象,还与“责 任扩散”心理有关。部分党员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等错 误观念的影响,看到周围群众缺乏正义感,于是自己的社会责 任意识也降低了。面对不正之风,不能勇于批评与抵制,不敢 与社会丑恶现象做斗争,在群众需要帮助时不能挺身而出,丧 失了一名

5、党员起码的责任意识。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加强党员心理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党员党性心理的培养,强化“角色意识” 。党性 心理培养的过程,就是把党性原则和党对党员的要求,固定为 党员行为的动力定型党性心理的过程。党性心理的培养主 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组织的教育培养,二是党员的自我修养。 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是外在的,要通过党员自身的认知、 情感、意志等心理的内驱力,转化为党员的党性心理。我们可 以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党建知识教育等, 来强化党员的党性心理,但重点还要在如何组织党员认真学习 基本理论与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模范地践行基本理论的结合点上 下功夫,培养党员具备良好的理想情操

6、,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 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使每个党员时刻牢记党的性质、宗旨和 任务,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 切实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 加强党员党性心理的培养,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党员的自我 第 4 页 锻炼与自我修养,这实质上就是一个把党性标准自觉地内化为 个人行为活动标准的过程。党员要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 警、自励” 。 第二,满足党员合理的个性需要,加强党员的心理激励。 需要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是个体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是个 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

7、的需 要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需要的层次越高,产生的激励作用 越强烈。弗鲁姆认为,与调动人的积极性紧密相关的两个因素: 一个是期望值,另一个是价值目标,激发力量=目标效价期望 值。加强党员的心理激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满 足党员高层次心理需要的同时,也要适度满足党员的低层次心 理需要。例如, “物质利益原则”就是适应需要层次论的一大举 措。二是不断激发党员的高层次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 最高层次需要,能充分调动个人潜能的发挥。我们不能把“自 我实现”看作是一个消极概念,它是追求和实现最高理想的心 理动因,没有这种动力因素,人们很难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三 是积极满足党员的合理需要

8、,在方式方法上,要讲求高析调, 避免庸俗低下。四是坚持满足需要与无私奉献相统一。这实际 上是正确处理好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问题,党员在满足 个人需要的同时,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当个人需要与社 会需要发生冲突时,党员应该首先满足社会需要,在关键时刻, 第 5 页 要勇于牺牲。 第三,强化党员的“群体意识” ,增强党的凝聚力。从心理 学角度来看,凝聚力就是群体内聚力。要增强党组织的群体内 聚力,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用党组织的群体目标来感召党 员的群体意识。目标具有激励、导向和强化的作用。群体目标 是影响群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群体动力的重要。当前,我 们应着重如何设置合适的群体目标上下功夫,注意设置群体目 标的层次性、反馈性、难度的适度性的可参与性。二是用党组 织的群体规范来约束党员的行为活动。群体规范具有动呼和导 向功能,在群体内聚力强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表现出符合群体 规范的行为时,群体就会给予他赞许与鼓励,强化其行为;当 其行为不符合群体规范时,他就会感受到群体的压力,被迫改 变其行为。广大党员要自觉地运用群体规范的动力和导向功能, 控制与调节个体行为,这就是群体规范的内化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