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情调研三(期中第一二三章至光的直线传播)苏科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08228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情调研三(期中第一二三章至光的直线传播)苏科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情调研三(期中第一二三章至光的直线传播)苏科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情调研三(期中第一二三章至光的直线传播)苏科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情调研三(期中第一二三章至光的直线传播)苏科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情调研三(期中第一二三章至光的直线传播)苏科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情调研三(期中第一二三章至光的直线传播)苏科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情调研三(期中第一二三章至光的直线传播)苏科版.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情调研三(期中第一二三章至光的直线传播) 姓名 _学号 _成绩 _ 一、填空(每空1 分,共 32 分) 1、唐诗夜泊枫桥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 寺的钟声,是因为大钟受到撞击,产生 而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从 中传播到人耳的。 2、男低音歌唱时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与女高音相比较,男低音的响度 (填“大”或“小” ) , 女高音的音调 (填“高”或“低” ) 。 3、有人注意到, 蝙蝠即使在黑暗中飞翔,也不会碰到任何东西。为了揭开这个迷,外科医生路易斯朱 林做了一个实验:用蜡封住蝙蝠的耳朵,让它在明亮的屋里飞翔,结果蝙蝠到处碰壁。以上实验说明蝙

2、蝠是利用 (填“眼睛”或“耳朵”)来“看”东西的。我们知道人耳是听不见超声波的,除了 超声波,还有 人耳也听不到。 4、“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在这首 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中,有“雾、露、雪、霜”,其中雪和霜的形成过程属于 现象;露 和雾的形成过程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鸡蛋,常看到鸡蛋先变湿后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6、如图 1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 沸点分别为 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 一

3、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_ 图 1 7、上复习课时,老师写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 冰化水水温不升” 。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 8、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 线实现遥控的;医院里用 线杀死微生物,达到灭菌的目的。 9、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就是由红、_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彩虹 出 现 在 雨 过 天 晴 的 空 中 , 这 是 光 的现象。 10、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 求救, 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主要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的原理, 在 他们的求救

4、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 而产生的。 11、今年春天我国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 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冰灾期间, 经过一个无雨、 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 主要原因是一种 现象,发生此现象它会向外界 热。 12、四川省汶川地区一青年为防止液化石油气罐在烈日的曝晒下发生爆 炸,将液化石油气罐的一部分埋入土中,并在其周围倒插了几个装满水的 啤酒瓶。 (1)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装入罐中时,采取 方法使气体液化。 (2)瓶中的水缓慢流入土中,在逐渐蒸发的过程要 热量,可

5、以降低液化石油气罐的温度, 保证安全使用。 13、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节目逗趣中的 手影表演惟妙惟肖,手影可以用光的_ 来解释;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说明 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14、图 3 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的处发生的物态变化 是汽化,同时伴随着 热, 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同时伴随着放热。 图 3 用心爱心专心 15、有些宾馆、饭店的洗手间里装有感应式热风干手器, 洗手后把手放在它的下方,热烘烘的气体就 会吹出来,一会儿手就烘干了. 它能很快把手烘干的理由是: (1)热风提高手上水分的 ,快手上水分的蒸发; (2)热风同时加快 ,从而加快手上水分的蒸发 16、利用

6、身边常见的物品,做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物理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图4所 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 正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激光笔对 着塑料吸管的一头,将塑料吸管蜡烛拉直,如果光从塑料吸管 的另外一头射出,则说明 。 图 5 (2) 反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不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 你的做法是 图 4 如果光从塑料吸管的另外一头不能射出,就说明光在空气中不 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 二、选择题(每题仅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 分,共 30 分)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7、29 30 31 17、下列物体不是声源的是 ( ) A飞行的蜜蜂 B行驶的汽车 C张紧不动的橡皮筋 D演奏的手风琴 18、如图 5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 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9、物理老师上课时,请大家举例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大家踊跃发言,主要 有以下四个例子,你认为不一定正确 的是 ( ) A夏天游泳时,在水面下也能听到岸上人讲话的声音 B我们在岸边能听到小鱼击打湖水的声音 C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

8、引到网里 D海豚、鲸、白鳍豚等利用自己的声呐系统来判断物体的位置 20、如图 6 所示,小王一边追赶小李,一边高声叫道:“小- 李,快 - 停- 下”。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变成 0.1m/s(这个速度会比人的跑步速度慢很多),那么将会出现下列情形中的 ( ) A还和正常情况一样 B小李什么也听不到 C小王先到小李身旁,过一会儿小李再听到“小- 李,快 - 停- 下” D小王先到小李身旁,过一会儿小李再听到“下- 停- 快,李 - 小” 2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A小提琴的声音悦耳动听,给人们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B乐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的是噪声,响

9、度小的是乐音 C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D录音机放出的音乐一定是乐音 22、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 A 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 B 在公路两旁和住宅间植树造林 C 用外罩把噪声源罩起来 D 戴上防噪声耳塞 23、根据你的观察,汽车上装有用于夜间行车用的照明白灯外,一般还装有 ( ) A 黄灯 B 紫灯 C 绿灯 D 蓝灯 用心爱心专心 24、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 的是 (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表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10、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25、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以下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B无锡地区冬季的最低温度 C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6、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 ) A 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B 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 D 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27、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的措施的是 ( ) A .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

11、发吹干 B .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C .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2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29、我国最近发射的“神州七号”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 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 A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与空气的摩擦 B它的硬度大,不容易烧坏 C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

12、空间 30、如图 7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 的方法制造“白雾” 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 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 环境温度降低; (2) 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图 7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光和红光通过三棱镜都能发生光的色散现象 B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的光带,这个实验说明白光是复色光 C不透明物体具有吸收光的能力,而透明物体则不能吸收光线 D星星和月亮都能发光,都属于光源 三、实验与探究(共20 分) 图 8

13、 32、图8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 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 变少,铃声逐渐变 。这个实验能说明真空 。 33、如图 9 是一个测量仪器的刻度盘,这种测量仪器你可能没有使用过, 但根据你所学过的相关物理知识,你肯定知道它是测量 的, 此时指针所指示的读数是 。 图 9 用心爱心专心 34、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 ( 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 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 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14、 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_ 。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3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晴朗的天气, 中午时我们可以在大树底下看到各种 形状的光斑,其中属于太阳的像的是 (圆形 / 非圆形)的,这些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有关 / 无关)。 36、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 (1) 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13,则图中 _是沸腾前的 情况。 ( 填“甲”或“乙” ) (2)下表是实验中所记

15、录的数据: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5 96 97 98 98 98 98 96 98 98 图 14 乙 甲 图 13 从记录数据看,在第 _min时的数据是错误的,温度应改为_ 。 由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 。 实验即将结束,细心的李利同学发现:移开酒精灯,水马上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继 续 ,但温度 (3)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14 所示的图线,其 中实线表示小明的图线,虚线表示小华的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 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 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 你认为造成

16、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 。 37、下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7 89101112 温度/ 4 3 21 0 0 00 012 3 4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第 5min时,该物质处于 状态。 用心爱心专心 四、阅读与说理(共18 分) 38、物理学是探索的科学,物理学家们在科学之路上披荆斩棘,勇于探索,为人类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 富和物质财富。 自开始接触物理这门课以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也进行了许多探究活动。以下几项 活动

17、,你肯定参与过: A 探究琴弦的音调跟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B 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跟 液体表面积、温度、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C 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D 探究太阳 光的组成。 其中有两组所用的研究方法是相同的,它们分别是A和 ,它们所用的方法 (是 / 不是)控制变量法。 39、一天,物理课代表小北塘同学走进教室,看到李莉和张强在争吵,李莉认为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引 铁钉,而张强认为磁铁隔着物体就不能吸引铁钉。如果你是小北塘同学,应( ) A 以物理权威的身份说李莉是对的 B 向老师汇报,说有人在教室大声喧哗 C 叫他们停止争吵,取一块磁铁和一些物品来做实验,通过实验来

18、说服他们 D 觉得他们很无聊,不去理会他们 40、小北塘同学与小芳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 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 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 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 化的其他因素, 即保持烧瓶相同、 环境因素相同、 水的质量相同和水的初始温度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 该初始温度为80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150180 泡沫塑

19、料组水温 / 80 64 55 50 41 21 20 棉絮组水温 / 80 56 43 32 28 20 20 从分析两组水在第150min 到 180min 水温的变化可以知道他们做实验时,室内的温度是 。经过40min 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 。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 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 。 (3)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你认为小北塘同学在测量温度的 时候,选择是 温度计。 (水银或酒精)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4)从上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新的规律,请你写出一条: _ _。 41、在某次光的直线传播课的教学中,有一位老师带领学 生一起

20、对“立竿见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1)首先, 老师请小北塘同学在下面的两图中画出清晨7 点和上午10 点,同一根竹竿同一地点在太阳 下的影子(要求将影子用L 标出) ,请你和小北塘同学一起来完成(“ ”表示太阳) 。 上 午10清晨 7 点 (2)从这两张图比较来看,你发现影子的长短与 有关。古代人利用这个规律创造发明了日 晷,并以此来粗略测量 。 (3)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北塘课后率领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 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 条( 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用心爱心专心 保持短木条的长

21、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 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 Lcm 30 15 10 7.5 6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 L 的减少的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中 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 应如何操作? 答: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不变以及 不变, 改变 , 测量相应的 影子长度 L 并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 附加题 :10分 1. (2 分)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

22、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 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2 (8分)杨光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请在图中画出蜡烛AB的像 AB ; (2)杨光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 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下表中: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h 与 s 的关系图象。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h 与 s 的代数关系式为: 。 (4)杨光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 形成的像,他测出了光斑的直径为7.0cm,树高 7

23、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 地球的距离为1.5 10 11m ,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 m. 自我小结: 学习目标: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爱心专心 一、填空(每空1 分,共 32 分) 1、振动 空气 2、大 高 3、耳朵 次声波 4、凝华 液化 5、液化 汽化 6 、36.5 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液体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其它合理也可) 7、凝固 熔化 8、红外线 紫外线 9、绿 色散 10、固体 振动 11、凝华 放 12、压缩体积 吸收 13、直线传播 光(太阳能) 14 、吸热 液化 15、温度 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16、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用

24、激光笔对着塑料吸管的一头,将塑料吸管弯曲 二、选择题(每题仅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 分,共 30 分) 17 C 18 C 19 B 20 D 21 A 22 B 23 A 24 D 25 A 26 C 27 B 28 C 29 C 30 B 31 B 三、实验与探究(共22 分) 32、小 不能传声 33、温度 26 34、机械闹钟 B 泡沫塑料 35、310 8 圆形 无关 36、乙 7 98 液体在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后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水的质量不同 37、0 晶体 固液共存 四、阅读与分析(共18 分) 38、B 是 39、C(2 分) 40、 (1) (2)20 39 泡沫塑料 (3)水银 (4)开始时,水的温度降低得快,后来温度降低得慢 41、 (1)图略( 3分,其中 1分是“标出 L”的分值,不重复扣分) (2)太阳的高度 时间 (3)变小 点光源的高度不变 木条的位置 附加题 (10分) :1、C 2 、 (1)略( 2)略( 3)h=1/2s( 或s=2h) (4)1.5 10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