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预防医学.doc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51096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预防医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口腔预防医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口腔预防医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口腔预防医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口腔预防医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绪论1 .口腔预防医学: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2 .三级预防的原则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如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指导,控制牙菌斑的措施等。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定期口腔检查,高风险人群的发现和早期龈齿充填等。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如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等。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一、口腔流行病学概念、作用及其发展(一)口腔流行病学概念: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指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

2、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二)作用:描述人群口腔健康及疾病的分布状态。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检测口腔疾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二、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一)描述性流行病学1 .概念:用于描述疾病或健康现象在人群中分布以及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病因假设。2 .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较短时间内)的情况。3 .纵向研究:疾病监测。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4 .常规资料分析:历史资料分析。对已有资料或者疾病检测记录作

3、分析总结。(二)分析性流行病学(由果到因)1 .病例-对照研究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一些比较少见的疾病。2 .群组研究(准确性高)(三)实验流行病学1 .特点:有干预措施。设立对照组。2 .不同研究目的和不同研究对象等特点:临床试验(以人体作为对象,以临床为研究场所)。现场干预(特定现场)。社区干预实验(社区开展的干预性试验)。三、龈病流行病学(一)龈病常用指数1 .恒牙龈、失、补指数“龈”(D)代表已龈坏尚未填充的牙齿。“失”(M)因龈而丧失的牙齿。“补”(F)因龈已做填充的牙齿。2 .乳牙龈、失、补指数九岁以下儿童丧失不该脱落的乳牙称为龈失。3 .龈均

4、龈面均龈均=龈、失、补牙之和(牙数)/受检人数龈面均=畜禹、失、补牙面之和/受检人数(虽然龈均和龈面均都反映人群龈病的严重程度,但龈面均较为敏感。4 .龈面均充填构成比龈面充填构成比=受检人群已充填牙面数/受检人群傩i、失、补牙面数之和(存在继发傩i,此牙面仍算作龈面,不计为已充填牙面)5 .患龈率患龈率=患龈病人数/受检人数6 .龈病发病率龈病发病率=发生新龈的人数/受检人数(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龈病的频率)7 .无傩i率无龈率=该年龄组全口无龈的人数/受检人数(二)流性特征及影响因素1 .WHO规定龈病的患病水平以12岁儿童龈面均作为衡量标准。2 .人群分布:在3岁左右患龈率上

5、升较快,至58岁乳牙患龈率达到高峰。1215岁是恒牙患龈病的易感时期,35岁进入中老年以后以容易形成根面龈。乳牙患龈率男性高于女性,恒牙患龈率女性高于男性。发展中国家城市居民患龈率高于农村。民族中最高的彝族,最低的是回族。(三)影响龈病流行因素1 .社会经济因素2 .氟摄入量(0.60.8mg/L)3 .饮食习惯4 .家族影响四、牙周病流行病学(一)牙周健康指数1.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检查全口28颗牙,但只检查6个牙面,16、11、26、31的唇(颊)面,36、46的舌面】,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包括简化软垢指数(DI-S)和简化牙石指数(CI-S)。口腔卫生指数(OHI)需要检查全口2

6、8颗牙,评价12个牙面【每个区段选择覆盖软垢、菌斑与牙石最多的1个唇面、1个舌(腭)面】。DI-S(软垢)0=牙面上无软垢1=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2 =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3 =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1/3与2/3之间2/3以下1/3以下1/3与2/3之间,或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结石2/3以上,或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CI-S(牙石)0=龈上、龈下无牙石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 =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在牙面3 =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牙龈指数(检查牙龈颜色和质的改变以及出血倾向,近中唇颊乳头,正中唇颊缘、远中唇颊乳头、舌侧龈缘)0=牙龈健康1 =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

7、诊不出血2 =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红肿光亮,探诊出血3 =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牙龈指数牙龈炎流行程度4 无流行0.11.0轻度流行1.12.0中度流行2.1 3.0重度流行社区牙周指数(临床常用,适合于大规模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检查方法:运用CPI亚洲探针,检查牙龈出血情况,探测龈下牙石,探测牙龈沟或牙周代的深度。检查每个区段的指数牙,20岁以上者需检查以下10颗牙齿的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情况:1617112627474631363720岁以下,15岁以上者,为避免第二恒磨牙萌出过程中产生的假性牙周袋,只检查6颗指数牙:16112646313615岁以下者

8、因相同原因,只检查以上六颗指数牙,并且只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情况,不检查牙周袋深度。五、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一)了解某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掌握口腔疾病的流性特征,揭示影响口腔疾病发生的因素,发现口腔疾病的流行趋势。(二)指数与标准常用的龈病指数有DMFT、DMFS等,牙周健康状况用CPI指数,氟牙症用Dean指数。(三)调查方法1. .普查:特定时间内(12天内或12周内,对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2. .抽样检查:从目标地区的总体人群中,按统计学随机抽样原则抽取部分人作为调查对象。(优点为省时间、省劳力、省经费)。分为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3.

9、捷径调查: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某群体口腔健康状况,只查有代表性的指数年龄组的人群。(四)样本含量调查对象变异大、患病率低、调查者对调查要求的精确度和把握度大,所需的样本含量就大,反之则小。(五)误差与预防方法偏倚: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检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属于系统误差,应该而且可以设法防止。0.41-0.600.61-0.800.811.0公式K(Kappa)Kappa的大小与可靠度的关系:0.4以下可靠度不合格可靠度中等可靠度优完全可靠=2(adbc)/p1q2+p2q1第四章龈病的预防一、龈病的危险因素定义:龈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形

10、色、质、(变软)的改变。1 细菌因素1 .致龈菌(公认的有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放线菌)变形链球菌(主要致病菌,于婴儿出生后1931个月后,平均26个月,乳牙萌出及乳牙列形成时期在口腔内定值。粘附,产酸,耐酸)乳杆菌(革兰阳性菌,ph3.8,附着作用差,产酸力强,耐酸力高,促进龈病发展的作用,与变形链球菌协同作用)放线菌(与老年人根面龈有密切关系)非变形链球菌2 .危险因素唾液内形成变形链球菌比例增加。唾液乳杆菌比例增加。牙菌斑呈酸性。牙表面菌斑致龈菌及产菌数量增加。2 宿主因素(一) .牙(釉质钙化不完善,菌斑滞留位置。氟水平是釉质脱矿与再矿化速度决定的)(二) .唾液(物理清洁、抗附着、抑

11、菌、缓冲)(三) .行为和生活方式(四) .危险因素(牙与口腔,局部病理因素)(特纳牙:乳牙根尖周的严重化脓性炎症,使继承恒釉质发育出现缺损,是龈病好发部位。常好发于前磨牙)(五) .唾液分泌障碍(口干燥综合征)口感综合征原因:自身免疫原因(舍格伦综合征)。X线照射导致唾液腺损害(头颈部癌放射治疗后口干患者)药物原因(长期使用神经抑制药,抗胆碱药)腺体老化(老年人衰老性变化)(六) .既往病史与环境状况(三)食物因素1 .过多过频的糖摄取2 .酸性饮料3 .不良饮食习惯二、龈病的预测与早期诊断(一)傩i病预测2 .易感因素预测(患龈经历、致龈微生物、唾液)患龈经历:最重要的预测指标致龈微生物:

12、唾液变形链球菌水平是低龄儿童龈的预测指标唾液:持久、略高的氟浓度有防龈的作用3 .实验室预测DentocultSM实验(变形链球菌)DentocultLB实验(乳杆菌)Cariostat实验(产酸菌的产酸能力/耐酸)4 .龈病早期诊断白斑:釉质表面呈现白斑,诊断为早期龈,或可直接称为白斑龈X线诊断:颌翼片比根尖片准确率高,适合邻面龈和继发龈三、龈病预防方法1 三级预防(二)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在病理改变前,针对致龈因素所作的预防措施。进行口腔教育,控制及消除危险因素。(三)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四) 三级预防:防止龈病的并发症,恢复功能。出现临床症状尽早治疗进行预防,减少病变或破

13、坏程度。2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1 .学龄前儿童,36个月定期口腔检查2 .学龄儿童,每6个月检查3 .成人612个月检查第五章氟化物与牙健康、概述1 .植物中氟多数来源于土壤,氟含量最高的是茶树2 .每千克体重每天适宜的氟摄入量在0.050.07mg之间3 .易溶解的氟化物NaF4 .氟在胃肠均可被吸收,氟制剂空腹吞咽几乎全部被吸收5 .血液中75%存在于血浆中,其余主要存在于红细胞6 .成人体内99%氟沉积于钙化组织中。唾?中的氟为血浆氟的2/3.7 .氟化物防龈机制:降低釉质的脱矿和釉质的再矿化。氟对微生物的作用(对糖酵解的影响,抑制细菌摄入葡萄糖,抑制细菌产酸)8 .

14、氟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因素之一9 .氟化物毒T乍用:5mgF-/kg的摄入量是氟化物(氟离子)的可能中毒剂量。专家提出明确致死量1632mgF-/kg和15mgF-/kg。10 .急性氟中毒: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肠道出血。催吐洗胃口服或静脉注射钙剂、补糖补液以及对症治疗。11 .慢性氟中毒:氟牙症,氟骨症3mg/L。骨质硬化,骨旁软组织骨化。氟地方性氟中毒(饮水性、生活燃煤污染型)12 .氟牙症:牙发育矿化时期机体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一种特殊釉质发育不全。(临床特点:发生在恒牙,取决于牙发育矿化时期在高氟地区生活时间的长短。出生至出生后生活在高氟区生活多年,可使全口牙受侵害。2岁以前生活在高氟龈,

15、以后迁移至非高氟区,氟牙症累及前牙和第一磨牙。如果67岁再迁入高氟地区,则不会出现氟牙症。受损牙釉质出现白色斑纹,有的牙出现黄褐色色染,严重者出现牙实质性缺损以致失去整体外形,釉质和牙本质变脆、耐磨性差、对算是抵抗力强。13 .饮水氟浓度一般保持在0.71mg/L之内。14 .每次处方氟化钠总剂量不得超过120mg。15 .局部用氟是采用不同方法直接用于牙的表面,目的是抑制牙齿表面溶解脱矿和促进再矿化,以提高牙齿的抗龈力。(氟化钠牙膏,ph接近中性,没有使牙齿染色的缺点)16 .含氟漱口水:0.2%NaF溶液每周使用一次。0.05%NaF每天使用一次。56岁儿童每次使用5m1,6岁以上每次使用

16、10ml,一分钟后吐掉,半小时内不进食或漱口。17 .含氟凝胶:0.5%的APF凝胶和NaF凝胶以及0.1%SnF2凝胶。防龈效果28%。第六章临床口腔预防技术一、窝沟封闭定义:又称为点隙窝沟封闭,是指不去除牙体组织,在牙合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粘接性树脂,保护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龈病发生的一种有效的防龈方法。适应症深的窝沟,一般是在牙萌出四年之内,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在67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若不明确则一般都补牙不做窝沟封闭。操作方法和步骤.清洁牙面.酸蚀:37%磷酸,一般酸蚀到牙尖斜面的2/3,恒牙酸蚀时间为2030s,乳牙酸蚀时间为60s。.冲洗和

17、干燥:用汽水枪,酸蚀牙面干燥后呈现白色雾状外观。.涂布封闭剂:要隔湿,涂布后不能再污染和搅动。.固化:光固化,照射距离牙尖1mm,一般为2040s。照射范围要大于涂布范围。.检查:检查是否有遗漏,有无气泡存在,咬合。(三)效果评价封闭剂保留率=封闭剂保留牙数/已封闭牙数二、预防性树脂充填定义:仅仅去除窝沟处病变釉质或牙本质,根据龈损大小,采用酸蚀技术和树脂充填材料充填龈洞并在牙面上涂一层封闭剂,这是一种窝沟封闭与窝洞龈充填相结合的预防性措施。操作步骤:去除点隙窝沟龈坏组织,清洁牙面隔湿干燥,垫底,酸蚀牙合面和龈洞,充填,术后检查。三、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定义:使用手用器械去除龈坏组织,然后用有粘结

18、性、耐压和耐磨性能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将龈洞充填的技术。适应症:用于恒压和乳牙的中小窝洞。可直接充填。第七章牙周病预防一、牙周病使动因素牙菌斑生物膜是因引发牙周病的使动因素。有龈上菌斑(平滑面、颌面点、邻面、颈缘)和龈下菌斑。二、危险因素.局部危险因素:牙石、食物嵌塞、创伤牙合、不良习惯、不良修复体、牙位异常和错牙合畸形。.全身危险因素:吸烟(与牙周病严重程度之间呈计量关系)、糖尿病(长期糖尿病为牙周病明显的高危因素)、遗传因素、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三、分级预防(同三级预防)四、控制菌斑(一)显示菌斑2%碱性品红、25%藻红、酒石黄、12.5%孔雀绿、荧光素钠。临床评估菌斑百分率=(有菌斑牙

19、面总数/受检牙面总数)x100%20%以下菌斑基本被控制,10%或小于10%达到良好目标机械性措施刷牙,牙线,牙签,牙间隙刷,龈上洁治术,预防性清洁术。(四)化学方法氯已定:0.12%或0.2%洗必泰液含漱,每天2次,每次10ml,每次一分钟五、提高宿主抵抗力所有牙周病在接受系统治疗后都应进行长期的、终生的牙周维护即牙周支持治疗。最哈的牙周维护治疗期一般为每三个月一次。第八章自我口腔保健方法.漱口:清洁水或淡盐水.漱口液:当口腔疾病痊愈后,应该停止使用,以免引起口腔内正常菌群失调和产生抗药性。.刷牙:巴氏刷牙法(执业医).牙膏第十章特定人群的口腔健康.妊娠期:前3个月,口腔治疗一般仅限于处理急症,避免X线照射。.婴儿期: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新生儿和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生牙(马牙,出生到生后30天萌出的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口腔科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