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物理问题时如何选择思维起点.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14243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物理问题时如何选择思维起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物理问题时如何选择思维起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物理问题时如何选择思维起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物理问题时如何选择思维起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物理问题时如何选择思维起点.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解物理问题时如何选择思维起点 解决物理问题,首先要理清有关的物理状态和过程在理清状态和过程的同时要迅速抓住状态和过程的一些本质特 征作为解决问题的思维起点学会在各种具体的物理状态及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思维起点,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一个很重 要的环节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解答物理问题时,选择思维起点的几种常用方法 1、等量关系法 在物理状态变化过程中,往往会有某些物理量不变,或在某一状态下的有关物理量与另一状态下的有关物理量相等, 而我们解题就是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许多物理题的求解思路就是从寻找不变量或等量关系开始的例如在分析 波由一种媒质进到另一种媒质传播过程时,我们常抓住波的频率不变这个特征

2、作为思维的起点在求解理想变压器问题, 常抓住 P入 P出作为思维起点等等有些问题的不变量或等量关系比较隐含,解题时要善于挖掘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以此作为解题的思维起点 例 1如图 1 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小滑块通过定滑轮被一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当外力拉A 向右运动其速度 为时,求此时B的速度 分析:题中给出绳是不可伸长的,这就隐含着同一时刻A、B 的速度沿绳方向的分 速度相等这一等量关系,即由速度的分解可得, 可见,思维以寻找这一等量关系为起点,以下的思维活动就可以顺利展开 2、整体分析法 对于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的力学问题,用牛顿定律求解时,学生们大多数习惯地以隔离法为思维起点在

3、不研 究系统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隔离法往往使问题复杂化,多走弯路即使系统中各物体加速度不同的问题,大多数同 样可以用整体分析法求解这种方法由于避开了系统内物体相互作用的复杂细节,把物理定律直接用于系统整体,常会 使解题大为简化 例 2如图 2 所示,质量M 10kg 的木楔 ABC ,静人止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楔斜面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300,有 一质量为m 1.0kg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当滑行1.4m 时,其速度v1.4m/s ,木楔始终静止,求地 面对木楔的静摩擦力和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 分析:取M 、m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的外力,只有地面的静摩擦力木楔静止不动只起

4、到了力的传递作用, 使物体 m具有了水平加速度,m 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由。解得=0.7m s2,从而解得 max061N 仍取 M 、m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系统受三个外力:两个竖直向下的重力 mg、Mg和一个竖直向上的地面支持力 N,此三力的合力效果表现为,即,解得 N10745 N 可见,解答此种类型的问题,用整 体分析法为思维起点,可以大为简化 3、目标特征法 目标是问题要求的结果,它控制着我们解题的思维过程解题的每一步的价值都是以目标为标准去评价的,所以解 题中要善于抓住目标特征,以此为突破口来建立思维的起点 例 3甲车以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它前方s 米处的乙车同时由静止以加速度与

5、甲同方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2 问满足什么条件时甲乙能相遇两次? 分析:首先依据目标特征两次相遇,理清物理过程:甲车虽然在后边、但它有初速度,乙车虽然在前边s 米且具有加速度,但它从静止开始,这样只要足够大,或s 与足够小,都可能使甲追及乙,而后乙积累足够大 的速度又追及甲,实现第二次相遇 其次,依据目标特征确定数学处理:问题的特征是存在两个相遇的时刻和这就启发我们去寻找一个含有、 s、的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由方程存在两个解的条件,确定(或 s、)的范围由题目给的条件可以 得到此方程存在两个解的条件是根的判别式比 ,由此可得 4、寻找临界值法 物理状态的变化总是由量变逐渐到质的突变,由

6、于突变时的一些物理量的值(可作为临界值)都有它的特殊性,这 就为我们分析物理过程提供了一种注意寻找临界值作为思维起点的解题方法 例 4如图 3 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十q 的小环套在一根水平放置粗糙的长杆上,整个装置处在方向水平且与 杆垂直如图所示的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冲量I ,求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分析:环受冲量I 后可获得向右的初速度I m ,在运动中将受竖直向上的磁场力 qBv,当 qBv mg时,摩擦力将消失,故存在临界速度. 环的运动可能有如下三种情 况:时,环受的磁场力小于重力,环上端内侧表面受摩擦力作减速运动,直到静止, 此过程克服摩擦力做

7、功w= = 时, f 0,=0时,开始 时 qBvmg ,环下端受摩擦力作减速运动,直到= ,qBvs=mg时, f 0,此后环作匀速运动不再做功环克服摩擦 做的功 5、建立物理模型法 物理模型是在研究实际物理状态或过程时,进行抽象思维的产物,即在一定条件下突出研究对象的本质因素,忽略 非本质因素,对物理状态或过程建立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它既能使问题简化,也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利用它找到 解决问题的思维开端 例 5如图 4 所示,在离坡底 B 点 15m处的 O点,竖立一根15m高的直杆OA ,坡底 B点与杆 的 A端间拉紧一条光滑的钢丝AB ,一个光滑小球穿在钢丝上,将小球由A静止释放,求小球 由 A滑到 B所用的时间 分析:由于斜坡的倾角未知,若按习惯的思路求解比较困难如果过O点作 AO的延长线使 OC 15m ,以 O点为圆心,以m为 半径建立一个模型圆这样A、B、C三点都在这圆的圆周上,且AC是竖直直径的两端根据 3 以上是在解物理问题时选 择思维起点常用到的几种方式虽然由于物理问题千差万别,解题的思维起点很难由几种方法和模式所概括,但只要在 解题实践中注意去探索总结,总是可以抓住一些选择思维起点的规律,在不断地总结和使用这些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过 程中,将能迅速提高分析物理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