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治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中的失责失职问题心得体会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情况汇报交流整治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中的失责失职问题心得体会“使用20余万元扶持村集体发展专项资金投建的垂钓鱼塘项目并未养鱼,长期闲置。”“利用财政衔接资金在村里建设厂房,却在短期收益之后即摞荒闲置。”近日,有媒体披露一些地方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中的失责失职问题,反映出当地干部作风上的不严不实。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盲目上项目,反映出三方面的不严不实。一是领导干部“拍脑袋”决策,二是审批部门把关不严,三是监管部门履职不到位。层层的不严不实,导致“建而无用”,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仅损害群众利益,无法促进当地发展,浪费国家财力物力,更损
2、害党和政府公信力,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乡村振兴建设好不好、实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有的无视实际,脱离群众,仅凭个人经验、喜好作决策。比如,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出台文件“一刀切”要求定期清理本地区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路两侧野树杂草,留茬高度在10厘米左右。有的恃权自重,任性妄为,弄虚作假搞“面子工程”。比如,花费大量财政资金在农业园区大门等位置安装大型电子显示屏、建设参观通道,多次组织养殖户临时集中以制造市场繁荣、交易活跃假象。有的政绩观错位,违背科学规律。比如,在项目推进中重规模、轻效益,重立项、轻管理,导致大量资产长期闲置,浪费巨额财政资金如此一来,造成的结果可想而
3、知。乡村振兴建设精准落实落地,要重视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深入实际、深入现场、深入群众,弄清当地优势和发展条件,发现问题症结,进而推动调研成果向实践转化,实现科学决策、正确决策。多同群众商量,多方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尤其是要多听不同甚至反对的声音,找到民心的最大公约数,让乡村振兴项目建立在群众需要、群众满意、群众拥护的基础之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防止急功近利,摆脱私心杂念,切实把严的标准立起来,把实的作风树起来,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实事。纪检监察机关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4、部署落实、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靶向监督,充分履行职能职责。针对乡村振兴领域贪污侵占、虚报冒领、优亲厚友、截留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以及急功近利、蛮干乱干、“拍脑袋”决策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大查处力度,用好问责利器,严肃追究责任,对典型案例及时通报曝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清淤排障,以高质量监督护航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为民而兴,乡村建设为民而建。实现乡村振兴,过硬作风不可或缺。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来抓工作、促落实,才能确保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情况汇报交流镇坚守“人才兴镇”理念,深入推进“凤还巢”行动计划,
5、充分发掘人力资源,奋力激发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始终坚持引进外部人才与培养本地人才并重,助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振兴美丽乡村。按照会议安排,现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是精准引才,构建“近悦远来”优质氛围。发挥关键人物作用。制定镇吸引优秀人才三十五条措施,在XX、XX、XX等4个地区设立招募站,定期发布村级岗位招聘信息,建立回引能人信息库,推动更多人才返乡,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航者”。截至目前,已有XX名外地能人通过招募站回乡。建立定期联系机制。定期举办在外能人返乡交流座谈会,创建“情系故土”微信群,落实科级以上干部“一对一”联系机制,制定“个性化”服务政策,帮助解决就业创业等问题。目前,跟进
6、有意返乡创业的人员XX名,已落实X个农业合作项目。借助现有人才资源。利用现有人才的人脉资源,通过“人际网络”、“实地考察”等方式,发挥人才“链式效应”,建立XX人在外人才信息库和XX个合作项目储备库。今年以来,通过“以才引才”的方式,已引进3个乡村振兴项目。二是尽心育才,优化“育才造士”良好环境。推动”结对帮带”。成立“老书记工作室”、“创业咨询服务室”,开展“一对一”结对帮带,确保每月进行一天工作指导,每季度举办一次帮带活动。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邀请专家导师、致富带头人和党组织书记分享经验,促进返乡创业人才成长。今年以来,已举办大讲堂10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20个。打造“育才平台”。围
7、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富民项目和党建促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常态化组织“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雁归能人创新创业大赛”,推动返乡任职创业人才展示技能、比拼业绩、提升能力。今年已开展擂台比武活动5次,吸引30名返乡人才参与,促进互学互鉴、共同进步。强化“体悟实训I”。依托本地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和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组织实地教学活动;累计选派返乡人才35人到杭州、南京、宁波等地参观学习,已开展对标学习活动5次,推动祥云村花卉、福源村淡水鱼养殖、南湖村草莓种植等9个特色项目落地,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今年已累计举办实地教学培训15次。三是设法留才,激发“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优化考核机制。制定镇在外能
8、人返乡创业考核管理办法,采用“季度考核+年终考核”模式,每半年对返乡能人的履职成效进行评估,鼓励“雁归能人”发挥专长,积极参与村级治理、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不断激发返乡能人的创业活力。目前,已有50名返乡能人参与村级项目管理。拓宽发展空间。采取试用任职方式,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和信访维稳等任务中增加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返乡人才,按程序选拔为党组织书记、村“两委”成员及后备干部。截至目前,已补选党组织书记2人、村“两委”成员5人。加强政策保障。健全政治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机制,奖励对回村任职表现优异、贡献突出的个人,授予星级,优先纳入专业化管理体系。对自带项目、资金、技术返乡创业者,优先提供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对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给予专项补助,确保优秀人才”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今年,已发放创业贷款XX万元,奖励优秀人才XX人。汇报完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