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对运动思维在运动学中应用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14831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对运动思维在运动学中应用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对运动思维在运动学中应用新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对运动思维在运动学中应用新人教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对运动思维在运动学中应用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对运动思维在运动学中应用新人教版.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相对运动思维在运动学中应用 在运动学中特别是直线运动,会碰到不是单一的物体在地面上运动,而是二个或者更多 的物体在地面上滑动。这多个物体相互滑动求一些相关物理参量。在教学中, 学生不善于采 用相对运动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不了解这种思维,有的学生知道而不会正确处理运用。 相对运动思维较难理解。比方说, 一棵树相对地面静止,一辆汽车在地面运动,当汽车 驶过树时,车相对树向前运动,树相对车向后退。 这里举几种简单情形,均在水平面上直线运动。 A向左匀速运动,B向右匀速运动 A 速度为 V1, B速度为 V2 A 相对 B:V 相 V1( V2) V1V2 A 相对 B:做向左,相对速度为V1V2

2、的匀速运动 A向左匀速运动,速度为V,B 向右做初速度为0 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运动 A 相对 B相对初速度向左为V 相对加速度为a 向左 A 相对于 B 为:相对初速度为V,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 A、B初速度为0,A 向左以 a1 匀加速, B向右以 a2 匀加速 相对加速度为a1a2 A 相对于 B 为:相对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1 a2 的匀加速运动 一、相对运动思维处理某些问题时较传统解法优越 在求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移时,传统思路将两物体的位移均求出,再相减, 即 可求出相对推移。而相对运动,分析物体的相对加速度及相对初速度,可求相对位移。 例如: 如图所示, A 、 B

3、 两个滑块用短细线(长度可以忽略)相连放在斜面上,从静止 开始共同下滑,经过05s,细线自行断掉。求再经过1s,两个滑块之间的距离。已知:滑 块 A的质量为3kg,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5;滑块 B的质量为2kg,与斜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是075;sin37? 06;cos37? 0 8。斜面倾角 ?37?,斜面足够长,计算过 程中取 g10m/s?。 2 A传统解法:未断解将A、B当作整体,求出整体加速度 由整体法可求:a24 m/s? 05s 后整体速度V at1 12m/s 细线断后,对于A:加速度a1gsin? ?1gcos? 4 m/s? t2 1s 内位移 s1vt2 ?a 1t

4、2? 对于 B:加速度a2gsin? ?2gcos? 0 t2 1s 内位移 s2vt2 A、B相对位移 svt2 ?a1 t2? vt2=?a1t2? 2m B相对运动分析:A、B整体绳断瞬间,A、B 速度相同,接着分析A相对于 B 的运动 A 相对于 B:相对初速度为0 相对加速度aa1 a24 m/s? 可见 A 相对 B作相对初速度为0,相对加速度为4 m/s? 的匀加速运动 s?at2? 2m 两种方法比较:相对运动思维解题简洁,计算较少,同时难理解。 二、相对运动思维在最值问题中具有优越性 3 例如: 如图所示, 某人与一平直公路的垂直距离h 50m ,有一辆汽车以速度V010m/

5、s 沿此公路驶来, 当人与汽车相距L200m时,人开始匀速跑动。 若人想以最小速度赶上汽车, 人应沿与水平方向成多大的角度,以多大的速度奔跑? 分析: 将车作为参照物,人与车相遇,分析人相对于车的运动,合速度为沿着斜边L 指向车, 人相对与车, 参与两个分运动:一个相对车的水平相左的V0;一个是自身的车速V, 作三角形定则如图,当车速V 垂直 L,V有最小值V1,则 解得 V1=25m/s 三、相对运动解题过程总结 两物体相对运动,要把握两个物理参量:一个是相对初速度,一个是相对加速度 其计算为:V|V1V2| , a|a1 a2| 标明正方向后,V1V2a1a2 均表示矢量 这里仅讨论v 与 a 共线的直线运动, 求出 V、 a 就知道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性质, 从而求相关参量。 综上所述, 相对运动思维分析问题比较优越,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用这种方法。要看 具体是什么问题,求什么物理参量,要看物体运动的过程及阶段。相对某个物体运动,就把 该物体当作静止。要启发学生意识到分析相对物理量,掌握多种解题思路,以期使学生提高 解题能力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