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逆向思维在解力学题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14842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逆向思维在解力学题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逆向思维在解力学题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逆向思维在解力学题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逆向思维在解力学题中的应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逆向思维在解力学题中的应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逆向思维在解力学题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逆向思维在解力学题中的应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用心爱心专心1 逆向思维在解力学题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几道物理力学题的解法分析,阐述逆向思维解题方法的几种应用: 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二、在因果关系上逆向思维;三、在物理过程上逆向思维;四 在迁移规律上逆向思维。 关键词:逆向思维,解题程序,因果关系,物理过程,迁移规律 所谓“逆向思维” ,简单说来就是“倒过来想一想”。这种方法用于解物理题,特别是 某些难题, 很有好处。 下面通过几道力学题的解法分析,谈谈逆向思维解题法的应用的几种 情况。 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 解题程序, 一般是从已知条件到要求结果,一步步求解,通常称为正向思维。但有些 题目反过来思考,从要求结果到已知条

2、件逐步推理,反而方便些。 例 1. 站在升降机里的体重计上质量为kg60的人。看到体重计的示数为618N,则升 降机正在 A以 2 5.0ms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 B以 2 5.0ms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 C以 2 5.0ms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 D以 2 5.0ms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 学生易选 A 而漏选 D,原因何在?指出学生尚不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 解析:本题已知条件是人的质量(m=60kg )和在电梯中的视重(F=618N) ,要求结果 是电梯的运动状态, 我们从电梯的运动状态出发,看看能不能得到已知的条件:视重 F=618N 。 逐一选项分析: A 当电梯以 2 5.0ms的加速度匀加速上

3、升时,加速度a向上,有mamgF, 所以NmamgF6185 .0608.960,符合已知条件,A 正确; B当电梯以 2 5.0ms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时,加速度a向下,有maFmg, 所以NmamgF5585 .0608 .960,不符合已知条件,B 错误; C当电梯以 2 5.0ms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时,加速度a向下,有maFmg, 所以NmamgF5585 .0608 .960,不符合已知条件,C 错误; D 当电梯以 2 5.0ms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时,加速度a向上,有mamgF, 所以NmamgF6185 .0608.960,符合已知条件,D 正确; 用心爱心专心2 所以本题选AD

4、。 许多物理题的命题是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我们解题时用正向思维的过程,即从 A、B、 C、D 四选项逐一从选项中提供的结果,看能否得出题干给出的条件。例如对D,加速度a 是向上的,仍有N,mamg故超重。 这种在解题程序上的逆向思维法,较多用于选择题和证明题,因为此类题给出了要求 的结果,便于逆推。 二、在因果关系上逆向思维 物理过程有一定的因果关系,通常从原因出发推导结果,称为正向思维。 但有时反过 来,从结果倒推原因,可称为逆向思维。 在用牛顿定律解题的研究中,有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是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其解题程序是:先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合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aF合,求

5、加速度a,最后运用运动学公式求运动情况;第二类是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先运用运 动学公式求加速度a,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aF合,求合力 合 F,最后求物体的受 力情况(未知的力) ;很显然,这两个解题程序是互逆的。因为物体受力是原因,产生加速 度从而做变速运动是结果,所以第一类解题过程通常认为是正向思维,第二类解题过程通常 认为是逆向思维。 物理过程有因果关系。一般来说,从因导果称为正向思维,学生比较习惯;从果推因 为逆向思维。 例 2一个质量m=0 1kg 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 =37 0 的斜面顶端,如图所示,系统 静止时绳与斜面平行,不计一切摩擦,求下列情况下,绳子受到的拉力是多

6、少? (1) 系统以 a1=10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 (2) 系统以 a1=15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 a 图 1 假设系统以加速度a 向右加速运动时,小球没有脱离斜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分量 式方程: y 方向: FNcos+FTsin-mg=0 X 方向: FTcos-FNsin=ma 联立两式解得:FN=mgcos -masin FT=mgsin+macos 小球若没有脱离斜面,则应满足的条件是FN0,即应满足: agcot=10m/s 2 6 .0 8 .0 =13.3m/s 2 (1)当系统以a1=10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时,因a1a,可见此时小球已脱离斜

7、 面,不再受斜面支持力作用,这时小球只受重力mg 和细绳的拉力FT两个力作用。如图所 用心爱心专心3 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将 FT分解,列出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方程:FTsin -mg=0 FTcos =ma 式中 是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联立求解以上两式,得: FT= 22 2 ()()mgma = 22 )151 .0()101.0( N=1.8N =arctan( a g )=arctan0.6667 y FT x mg FT x mg 图 2、图 3 此类逆推法也应用不少。例如在碰撞中,已知物体碰撞后的速度求碰撞前的速度, 等等。 三、在物理过程上逆向思维 例 3下图是简化后的跳台滑雪的

8、雪道示意图,整个雪道由倾斜的滑雪道AB 和着陆雪道 DE,以及水平的起跳平台CD 组成, AB 与 CD 圆滑连接。 运动员由助滑雪道AB 上由静止开始,在重力作用下,滑到D 点水平飞出,不计飞行 中的空气阻力,经2s 在水平方向飞行了60m,落在着陆雪道DE 上,已知从B 点到 D 点运 动员的速度大小不变, (g=10m/s2) ,求 (1)运动员在AB 段下滑到B 点的速度大小; (2)若不计阻力,运动员在AB 段下滑过程中下降的高 度。 图 4 解: (1)运动员从 D 点飞出时的速度 v=sm t Sx /30 依题意,下滑到助滑雪道末端B 点的速度大小是30 m/s (2)在 AB

9、 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mgh= 2 2 1 mv 用心爱心专心4 下降的高度h=m g v 45 2 2 按照运动员运动的物理过程,是先做AB 段的下滑运动,后做平抛运动,但题目是已知 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所以先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求运动员在D 点的速度, 即 B 点的速度, 然后再根据机械能守恒求运动员在AB 上下降的高度, 解题过程与运动员实际运动的过程相 反,叫逆向思维。 四、在迁移规律上逆向思维 在见到一个新题后,有时会联想到以前解过的题目或已有的物理知识、物理情境, 把“陈题”的思维方法应用到“新题”上,称为“迁移”。但有时“新题”与“陈题”的关 系是互逆关系, 即在新题中为已知

10、的,在陈题中为所求,在新题中为所求的,在陈题中为已 知。这就要求用逆向思维去迁移。 例 4在光滑水平面上, 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在1.0N 的水平力作用下由静止 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s0.2后将此力换为相反方向的1.0N 的力,再过s0.2将力的 方向再换过来, , 这样,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虽然不变,方向却每过s0 .2变换一次。 求经过半分钟物体的位移。 解法 1: 2 5 2 .0 0 .1 ms m F a s0.2位移: mmats100 .25 2 1 2 1 22 11 半分钟含有s0. 2的个数为15 0 .2 30 n mmnss1501015 1 这种解法虽然正确,但不

11、太严密,应该这样解: 解法 2. 第二个s0 .2的位移为 mm a at a v s10 52 )0 .25( 2 )( 2 222 2 半分钟内含 2 1 7 22 30 个“周期”(s4为 1 个周期)。 所以mms1 5 0)10720( 如果要求s29的位移,则应7 4 29 余 1 最后s1的位移为 mms mmas 5.142)5 .2720( 5 .21 2 12 如果要求s30的位移,则8 4 31 差 1 差的s1的位移为: 用心爱心专心5 mms ma 5 .157)5 .2820( 5 .21 2 1 2 或者7 4 31 余 3 最后s3中前s2位移为,100.2 2

12、 12 ma后s1的位移为 5.715 2 1 1)25( 2 1 22 matvtsm mms5.157)5.710.720( 如用解法1,有可能误解为15 2 31 余 1 ms5 .1525.21510 另外此题可用图象法解。 解法 3:分别作出tF、ta及tv图,如图5、6、7 所示。从图中看 出,虽然F 和a时正时负,但v始终是正的,即物体朝一个方向一直运动。 F/N 1.0 0 2 4 6 28 30 32 t/s -1.0 图 5 a/ms -2 5.0 0 2 4 6 28 30 32 t/s -5.0 图 6 1 / msv 用心爱心专心6 10 0 2 4 6 28 29

13、30 31 32 t/s 图 7 根据在tv图象中位移由“面积”表示的思想,每一个周期物体位移为 mm20)410 2 1 (到 28s为 7个周期,,140720 28 mmss29为 mmss5 .14251 2 1 2829 mmss mmss 5.1571)510( 2 1 15010 3031 2830 对上例中所列的习题,我们找出下列习题物理情境或解题方法与它类似。 一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度为零。先对物体施加一向东的恒力F,历 时s1;随即把此力改为向西,大小不变,历时s1;如此反复,只改变力的方向,共 历时 1 分钟,在此1 分钟内 A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

14、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 B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 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 C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 分钟末继续向东运动 D物体一直向东运动,从不向西运动,在1 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 答案选 D。 5 改变习题程序,培养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例 5有一准确的杆秤。今只给你一把有刻度的直尺,要求用它测出这杆秤的秤砣的 质量。试导出表示秤砣质量的公式,并说明所需测量的量。 这是一道考查考生独立思维能力的题,已知条件甚少,许多同学无从下手。 看到此题后,首先应该联想到课本上制作杆秤的小实验(见物理课本上册P36 37) ,小实验是给出秤秤和已知质量的秤砣,用实验法

15、找出秤杆上各个刻度的位置,其中 首先找出零刻度的位置。本题逆其向而行之,已知秤杆上的刻度,求秤砣的质量。这里,秤 杆上的各刻度是已知量,是隐含的已知量。 解:秤的结构如图8 所示。 图 8 秤钩 B 到提钮的距离为d,零刻度(即定盘星)A 到提钮的距离为l 0,满刻度 D 到 提钮的距离为l,秤杆和秤钩所受的重力为P,秤水平时,P 对提钮的力臂为d0,设秤砣的 质量为 m ,秤的最大称量为M。 当空称平衡时,有mgl 0=Pd0 用心爱心专心7 当满称量平衡时有Mgd=Pd0+mgl 解、式得: ll Md m 0 或 m Md ll0 本题的答案是式,从秤杆上读出最大称量M,用直尺测出d 和从 A 到 D 的距离 (ll0) ,代入式即可求得m 。 小实验的答案是式,即已知秤砣的质量m和 d,用试验法找出(ll 0 )的位置 D。 从式与式的比较中可看出,二者是互逆的过程。 把好的题加以变形或推广,换一个面貌出现,这是常用的命题方法,叫命题转换。 逆向思维法是探求转换命题的解法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