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平均速度和密度测量实验30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15095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中考平均速度和密度测量实验30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5中考平均速度和密度测量实验30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5中考平均速度和密度测量实验30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5中考平均速度和密度测量实验30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5中考平均速度和密度测量实验30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中考平均速度和密度测量实验30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中考平均速度和密度测量实验30题.pdf(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物理实验测平均速度和密度测量实验30 题 一解答题(共30 小题) 1 ( 2015?乌鲁木齐)如图,在“ 测量平均速度 ” 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 板) 、小车(长15.0cm) 、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填 “ 路程 ” 或“ 时间 ” )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填 “ 大 ” 或“ 小” ) ;小 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填 “ 大” 或 “ 小” )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

2、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 程中的平均速度 2 (2015?淮安)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 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 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 A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 A 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 00 36. 00 64. 00 100. 00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 1) / 4 8 12 16 (1)物块 5s 时间内的平

3、均速度为cm/s (2)物块做(选填 “ 匀速 ” 或“ 变速 ” )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并推测:物块自A 点开始计时的6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cm 3 (2014?河南)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图中 AB 段的路程sAB= cm

4、, 如果测得时间tAB=1.6s 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vAB=cm/s (2) 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 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记时, 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 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 第 2 页 4 (2014?毕节市)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图中 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 时,分,秒 ” (1)请根据图示

5、完成下表: 甲至乙乙至丙甲至丙 路程s1= s2=64cm s3=90cm 时间t1=2s t2=t3=6s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3= ;方法 2:v3=(+) 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选填 “ 方法 1” 或“ 方法 2” ) 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m/s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选填 “ 是” 或“ 不是 ” )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 5 (2014?大庆)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 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

6、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求出小球B 在编号 3 至编号 7 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B= m/s; (2)分别求出小球A 在编号 1 至编号 3 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 m/s;小球 A 在编号 5至编 号 7 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m/s (3)小球 A 在编号 1 至编号 7 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选填 “ 变大 ” 或 “ 变小 ” ) 6 (2005?莆田)如图,在“ 测平均速度 ” 的实验中 (1)斜面的作用是; (2)金属片的作用是; (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1 S1=75cm t1=2.6s

7、 V1=28.85 cm/s 2 S2=75cm t2=2.5s V2= cm/s 3 S3=75cm t3=2.4s V3= cm/s V=cm/s 第 3 页 7 (2004?武汉)小明在 “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的实验中,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 (分度值为2d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 小时:分:秒 ” )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 “ 大” 或“ 小” )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

8、均速度vAC 偏 (填 “ 大” 或 “ 小” ) 8 (2003?扬州)在 “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中,斜面应保持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如图所示,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 程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 大于 ” 、“ 小于 ” 或“ 等于 ” ) 9 (2015?葫芦岛)景宣同学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家中新买的马铃薯的密度 (1)在天平调节过程中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端调节,使横梁平衡 (2)从马铃薯上取下一块,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其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这块马铃薯的 质量是g

9、(3)景宣同学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再用细线吊着马铃薯块,使马铃薯块浸没在水中,两次量筒中的液面位置 如图乙、丙所示则马铃薯块的体积为cm3,密度为g/cm3 (4)如果先测出水和马铃薯块的总体积,再取出马铃薯块,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这样算出马铃薯块的体积后, 求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 10 (2015?锦州)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2 个) 、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 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 第 4 页 (1)甲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 在量筒中倒入20mL 水; 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

10、图甲所示,此时液面对应示数为mL ;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 b向(填 “ 左” 或“ 右”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 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kg/m 3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较 (填 “ 偏大 ” 或“ 偏小 ” ) (2)乙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没有天平),设计了一种测量未知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写出他们的实验过程 选用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水、烧杯(2 个) 主要实验步骤: 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的重力G; 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

11、未接触烧杯底)的示数F1; ; 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水) 11 (2015?衡阳)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 螺母向(选填 “ 右” 或“ 左” )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 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 kg/m 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选填 “ 偏大 ” 或“ 偏小 ” ) (4)小华

12、不小心将量筒打碎,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 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 = (已知水的密度为水) 第 5 页 12 (2015?苏州)在 “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 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 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

13、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 的质量是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kg/m 3 (3)小聪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2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 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他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读出此时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又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请帮小聪 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 13 (2015?安徽)某同学按照以下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14、m2; ; 把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1)请补充步骤 的内容 (2)为了记录相关数据,他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将表格中第一行所缺的项目补充完整 烧杯和盐水 的总质量 /g 烧杯和剩余 盐水的总质 量/g 量筒内盐水 的质量 /g 盐水的密度 / (g?cm 3) (3)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 =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合表示) 14 (2015?雅安)联合国定义3 月 22 日为国际水资源日,课外兴趣小组对我市的供水系统和水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测量 (一)测自来水的密度 (1)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左侧的零刻度线,然后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中央 (2)正确操作,测出自来水和杯子

15、总质量为118.8g,将部分水倒入量筒,如图24 甲所示,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cm 3测出剩余自来水和杯子的质量,如图 24 乙所示,为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自来水的密度为kg/m 3 (4)在向量筒倒入自来水时,如果不慎有溅出,则测出自来水的密度会(选填 “ 偏大 ” 、“ 偏小 ” 或“ 不 变” ) (二)测量水龙头打开后的流量 流量( Q)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的体积,如图丙,水从B 端流到 A 端所用时间为t,水流速度为v,管内横截 面积为 S根据流量的定义,Q= (要求用S、v、t 中的字母表示) 第 6 页 15 (2015?怀化)小丽同学在实验室中配制了一些盐水,她

16、想知道所配盐水的密度,于是她接着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发现指针相对刻度盘中央刻度稍向右偏,应将平衡螺 母向调节,使衡量平衡;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配制的盐水,称出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为117.2g; (3)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甲),则量筒内盐水的体积cm3; (4)再称量烧杯和剩下的盐水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所放的砝码、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倒入量筒内的盐 水质量g; (5)由实验数据计算得知所配盐水的密度为g/cm 3 16 (2015?淮安)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 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 O”

17、 刻度线后, 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 平衡螺母向侧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104g (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内,如图乙所示,筒内盐水的体积V=mL (4)接着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质量及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m2= g (5)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g/cm3 17 (2015?铜仁市)小梅与实验小组在“ 测量盐水密度 ” 的实验中 第 7 页 (1)小梅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如图所示,她应该执行的操作是:;,使天平 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小梅将装有盐水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中,并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

18、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3)小梅将称量过的烧杯中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并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再将剩余的盐水和 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了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如图丙所 示 烧杯和盐水总 质量m1( g) 量筒中盐水体 积 V ( cm 3) 烧杯和剩余盐 水总质量m2( g) 量筒中盐水质 量m ( g) 盐水鹅密度 ( kg/m 3) 90.6 (4)请在下表中填入相应的数据并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烧杯和盐水 的总质量 m1/g 量筒中盐水 的体积 V/mL 剩余盐水和 烧杯的总质 量 m2/g 倒出盐水的 质量 m/g 盐水的密度 /(k

19、g/m 3) 66.6 18 (2015?北京)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台面上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 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重新平衡,此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 杯及杯内的液体的总质量为g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cm2;再用天平测出 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06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kg/m 3 19 (2015?来宾)在 “ 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中: 第 8 页 (1)把天平放在

20、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 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螺母向 (选填 “ 左” 成“ 右” )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盐水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 所示,若 小烧杯的质量为20g,则小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g然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简中,液面到 达的位置如图3 所示,则量简中盐水的体积为cm 3,由此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 3 (3)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密度值偏(选填 “ 大” 或“ 小” )原因是 20 (2015?广西)小红配制了一瓶盐水,想测出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将天平调节平衡B将盐水倒入烧杯中,

21、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D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1)按步骤 C 操作时,量筒中盐水液面如图甲所示(2)按步骤 D 操 作时,所加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3)请按要求填写表格中的数据 21 (2015?莱芜)在做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小芳第一个完成了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她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用调好的天平称量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g; B将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 图甲所示,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g; C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当量筒内液

22、面静止时,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cm 3 (2)小芳根据实验中的测量数据得出盐水的密度 =g/cm 3 (3)小芳同学的实验会带来很大误差,你认为测量结果(填 “ 偏大 ” 或“ 偏小 ” )另一个同学很快想到: 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小芳同学主要实验步骤的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小上述误 差这位同学调整后的主要实验步骤是(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 22 (2015?资阳)酱油是一种密度略大于水的居家常用调味品小明学习了密度测量的有关知识后,设计了一个测 定家里所用 “ 临江寺 ” 牌酱油的实验 所用器材有: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体小塑料块,两只小碗,一把

23、刻度尺,水和酱油 第 9 页 小明拟定的实验步骤如下: A往一只小碗中加入适量的水,让正方体小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在水面位置处做上标记; B取出正方体小塑料块,用刻度尺量出小塑料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h; C往另一只小碗中加入适量的酱油,让正方体小塑料块漂浮在油面上,在油面位置处做上标记; D取出正方体小塑料块,用刻度尺量出小塑料块浸没在酱油中的深度d; 已知水的密度为 ,则: (1)正方体小塑料块的质量m=; (2)正方体小塑料块所受水的浮力F1所受酱油的浮力F2(选填 “ ” 、 “ =” 或“ ” ) ; (3)“ 临江寺 ” 牌酱油的密度= 23(2015?泰州)有一种巧妙测量人体血液密度

24、的方法,测量前需先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几种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备用 (1)测量前,应把天平放在上,当移动游码至零刻度处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 母向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接下来的测量步骤如下: 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测出烧杯和溶液的质量为49.2g; 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溶液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溶液的体积为20mL; 测出烧杯和剩余溶液的质量,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 将下面的实验记录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溶液 的质量 /g 烧杯和剩余 溶液的质量 /g 量筒中溶 液的质量 /g 量筒中溶 液的体积 /cm 3 硫酸铜溶液的 密度 /(g?cm 3) 49.2 20 (3)

25、测定血液密度时,具体操作如下:在几支试管中分别装入密度已知且不等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向每支试管中 滴入一滴待测溶液,只要看到哪一支试管中的血液处于悬浮状态,就知道被测血液的密度了,这是为什么?请利用 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写出推理过程分析推理过程: 24 (2015?滨州)小亮为了测量滨州特产“ 冬枣醋 ” 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如图所示: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部分冬枣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冬枣醋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冬枣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冬枣

26、醋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冬枣醋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骤(选填步骤序号) (3) 由图可知待测冬枣醋的质量为g, 体积为cm3, 冬枣醋的密度为g/cm3 25 (2015?揭阳)小华采用了如下方法来测量两种不同品牌的酱油的密度 第 10 页 (1)利用弹簧测力计、空饮料瓶、水、细线等物品来测量请你将下面操作步骤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饮料瓶的重力G1; 在空饮料瓶中装满水把盖子拧紧,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瓶和水的总重力G2,计算水的体积为 V=(用 测出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水已知) ; (说出具体做法并用字母表示所测量的物理量); 计算

27、酱油的密度 = (用测出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小华还设计了其它实验方法 将一正方体塑料块先后放入这两种不同品牌的酱油中,让它漂浮在液面上,观察塑料块露出液面的体积,露出液面 体积较大的酱油的密度较 26 (2015?营口)学习了密度的知识之后,小军做了以下实 验 (1)他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酒精的密度,将天平放在上,把游码移到处,发现指针指 在分度盘的左侧,为了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 “ 右” 或“ 左” )调 (2)接下来,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酒精,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为g将一部分酒 精倒入量筒中,量筒中酒精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为mL又测得剩余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为30g

28、,则酒 精的密度为kg/m 3 (3)小军测出酒精的密度之后,又想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细线和足量的水(密度用水表示)来测量一个小 石块的密度,设计步骤如下: 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为G; 石块的 体积 V 石= ; (用本题中字母表示) 石块的密度石= (用本题中的字母表示) 27 (2015?山西)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 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

29、纠正错误后,测得 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 (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 乙所示,其总质量为g (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cm3根据测量数 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g/cm3 (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选填 “ 大” 或“ 小” ) 28 (2015?邵阳)小明同学是学校环境保护课外活动小组成员,在一次对周边水污染情况的调查中,他对污水的密 度进行了测量其探究步骤如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玻璃杯和污水的总质量为139g 第 11 页 (2)将玻璃杯中的污水

30、倒出一部分到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甲所示,测量筒中污水的体积为 cm 3 (3)用天平测出剩下污水和玻璃杯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剩下污水和玻璃杯的质量为 g (4)污水的密度为kg/m 3 29 (2015?抚顺)小芳喜欢喝红枣汁,于是她在实验室测量红枣汁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1)小芳将红枣汁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红枣汁的体积为cm 3 (2) 小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如图乙所示) , 她的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3)改正错误后,小芳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5g接着将量筒中的红枣汁全部倒入空烧杯 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红枣汁的总质

31、量(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红枣汁的质量为g (4)计算出红枣汁的密度p汁=kg/m 3,小芳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红枣汁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偏 (选填 “ 大” 或“ 小” ) (5)小芳从果盒里拿出一颗鲜红枣,将其放在红枣汁中发现红枣漂浮,若红枣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在液体中的体 积相等,则枣:液= 30 (2015?淄博)小光和小红同学在实验室里测某种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矿石样品、细线、烧杯和水进 行实验 (1)天平调节好后,小光将矿石样品放在天平左盘,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此时右盘中所 放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利用量筒和水测量矿石样品的体积,量筒中放入矿石样

32、品前后, 水面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通过以上测量可知,矿石样品的质量为g,体积为cm3,密度为kg/m 3 (2)小红想:如果不用量筒,能否测出矿石样品的体积?她找来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图丙),测出了矿石样品的 体积请将小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写出矿石样品体积的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表示) 实验步骤: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 矿石样品体积的表达式 第 12 页 中考物理实验测平均速度和密度测量实验30 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30 小题) 1 ( 2015?乌鲁木齐)如图,在“ 测量平均速度 ” 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 板) 、小车(

33、长15.0cm) 、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时间(填 “ 路程 ” 或“ 时间 ” )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填 “ 大” 或“ 小 ” ) ;小车由静 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填 “ 大” 或 “ 小” )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25 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7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 均速度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

34、度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 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根据公式v=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4)已知一个小车的长度和木板的长度,用除法计算出小车的数量,但要注意数量是整数时要减1 【解答】 解: (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 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

35、,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 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 小车长 15.00cm, 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s=15.00cm 2=30.00cm=0.3m , 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v=0.25m/s; (4)已知木板长为120.0cm,小车长15.0cm,所以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 程中平均速度的小车数量是1=7 个 故答案为: (1)时间;(2)大;大;(3)0.25; ( 4)7 【点评】 本题考查小车平均速度的测量,此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属于中等题 2 (2015?淮安)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 点由静

36、止释放,沿斜面向下 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 A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 A 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 0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 1) / 4 8 12 16 20 (1)物块 5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0cm/s (2)物块做变速(选填 “ 匀速 ” 或“ 变速 ” )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第 13 页 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37、 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并推测:物块自A 点开始计时的6s 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为144cm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 v=计算; (2)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猜想的结论,据结论中的关系式求出物块自A 点开始计时的6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解答】 解: (1)物块 5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20cm/s (2)表格中数据所示物块的速度不同,所以物块做变速直线运动 (3)表格中数据时间是1s 的时候,

38、 路程是 4cm;时间是 2s 的时候, 路程是 16cm;时间是 3s的时候, 路程是 36cm; 时间是 4s 的时候,路程是64cm;据此可得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s=4cm/s2 t2) ,物块的平均 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故正确; 物块自 A 点开始计时的6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4cm/s2 (6s)2=144cm 故答案为: (1)20; (2)变速; (3);144 【点评】 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信息 3 (2014?河南)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

39、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 AB 段的路程sAB= 40.0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vAB=25.0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 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不正确,理由是: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 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 到 C 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 段的时间与AB 段的时间 之差才是下半程BC 段的时

40、间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 运动和力 第 14 页 【分析】( 1)根据图象读出AB 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求出 AB 段的平均速度; (2)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3)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 小车通过 AB 段的平均速度:v=25.0cm/s; (2)如果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 到 C 的过程中通过B 点

41、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 段 的时间与 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 段的时间,因此他的方案不正确 故答案为: (1)40.0;25.0; (2)小; (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 到 C 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 车通过 AC 段的时间与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 段的时间 【点评】 本题考查 “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 度 4 (2014?毕节市)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图中 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

42、、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 时,分,秒 ”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甲至乙乙至丙甲至丙 路程s1= 26cms2=64cm s3=90cm 时间t1=2s t2=4st3=6s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3= ;方法 2:v3=(+) 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方法 1(选填 “ 方法 1” 或“ 方法 2” ) 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0.15m/s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不是(选填 “ 是 ” 或“ 不是 ” )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大斜面角度(写出一种即可) 【考点】 变

43、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图示可知表中数据对应的物理量;由图示刻度尺可求出小车的路程,小车两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尺 示数之差是小车的路程;由秒表可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两秒表示数之差是物体的运动时间; (2)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 除) ; 已知小车的路程及对应的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第 15 页 (3)分析实验数据,看在相同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得出结论; (4)现在路程一定,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变大,由速度公式v=可知就要减少下滑时间,可从下列方法考虑:增 大斜面角度、或在更光滑的斜面上实验 【解答

44、】解:(1) 根据图示和表中数据可知,表中第一行数据为路程,第二行数据为时间, 并且 s1=90cm64cm=26cm, t2=10s 6s=4s; (2)方法 1 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正确;方法2 是加起来被2 除,那叫速度的平均,错误; 甲至丙的路程s3=90cm=0.9m ,时间 t3=6s,所以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v3=0.15m/s; (2)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 s1=26m=0.26m, 所用的时间 t1=2s, 所以此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0.13m/s, 全程中小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增大斜面角度,减少下滑时间,由速度公式v=可知,在路程一定时,可以增大

45、小车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 (1)26cm;4s; (2)方法 1; 0.15; (3)不是; (4)增大斜面角度 【点评】 本题为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探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题,其中,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而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 ,易错点! 5 (2014?大庆)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 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求出小球B 在编号 3 至编号 7 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B= 0.8m/s; (2)分别求出小球A 在编号 1 至编号 3 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

46、0.5m/s;小球 A 在编号 5 至编号 7 这 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1.3m/s (3)小球 A 在编号 1 至编号 7 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变大(选填 “ 变大 ” 或“ 变小 ” )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求解平均速度; (2)由题意可知,频闪照片中每两个球照片的时间间隔相同,相同的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越快 【解答】 解: (1)结合图可知,B 球在编号3 至编号 7 用时 tB=4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通过的距离 sB=4.8m1.6m=3.2m ,所以 平均速度vB= =0.8m/s; 第

47、 16 页 (2)在编号1 至编号 3 这段时间内A 球的路程 sA1=1.4m0.4m=1m ,时间 tA1=2s,所以 A 球的运动速度为 vA1=0.5m/s; 在编号 5 至编号 7 这段时间内A 球的路程sA2=5.8m3.2m=2.6m ,时间 tA2=2s,所以 A 球的运动速度为 vA2=1.3m/s; (3)在相同的时刻内A 球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A 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即小球A 在编号 1 至编号 7 这段时 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 (1)0.8; (2)0.5;1.3 (3)变大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结合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定义

48、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6 (2005?莆田)如图,在“ 测平均速度 ” 的实验中 (1)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 (2)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1 S1=75cm t1=2.6s V1=28.85 cm/s 2 S2=75cm t2=2.5s V2=30.00 cm/s 3 S3=75cm t3=2.4s V3=31.25 cm/s V=30.03cm/s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 实验题;简答题 【分析】( 1)小车放在斜面上就可以自主的由静止变为运动,使斜面上的小车获得动力; (2)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使小车运动的路程相等; (3)第二次和第三次的速度可以根据V=求出来; 小车三次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取三次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解答】 解: (1)小车放在斜面上,丢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设置斜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 小车获得动力; 故答案为: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 (2)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