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定边县养羊业发展报告1.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119649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定边县养羊业发展报告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定边县养羊业发展报告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定边县养羊业发展报告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定边县养羊业发展报告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定边县养羊业发展报告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定边县养羊业发展报告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定边县养羊业发展报告1.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定边县养羊业发展调查报告定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边缘向陕北黄土高原过度地带。地形地貌复杂,植物种类繁多,全县总土地面积1038万亩,省内第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草地及饲草资源,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所以,我县历来就是陕西省重要的畜牧业大县。全县现在有大家畜存栏4.56万头(其中肉牛1475头,奶牛5272头),生猪饲养量23.45万头,羊子饲养量122.42万只,家禽饲养量75.28万只,畜牧业产值4.65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3%。 一、养羊业发展现状我县是陕北白绒山羊和滩羊的主产区之一,养羊业一直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石油工业

2、强县,特色农业富县”战略,强化措施,使我县的羊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羊子饲养量达122.42万只,位居全省前列,养殖方式以农户散养为主,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了白于山区的白绒山羊养殖基地,北部滩区的肉羊养殖基地。但是,羊子饲养管理和经营还相对粗放,种草和养羊不能有机结合,羊草搭配不合理、不平衡、饲草秸秆利用不合理、养殖效益波动大、生产力水平不高。 二、羊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据2009年定边县草地及饲草资源典型调查结果估算,目前,全县可利用天然面积草场达358.5万亩,牧草分布广,种类多,可饲用草近500种,其中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的优质牧草有190多种,人工种

3、草97.9万亩,78.6%是被称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饲用价值很高。再加上茬子地、农林间隙地,草地资源是相当充足的。另外有可利用耕地175.03万亩,农作物种类多,年产农作物秸秆60多万吨,可充分利用秸秆舍饲养羊。据2009调查测算,全县饲草总贮量是34.916亿公斤,载畜量1445861个羊单位。发展空间广阔。 (二)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我县属于内蒙古草原牧区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养羊历来就是农村的传统产业,长期选育形成的陕北白绒山羊和滩羊闻名全国,定边的“羊羔肉”、“手抓羊肉”和“大块羊肉”已成为周边地区甚至全国广为传颂的美味佳肴,其肉质细嫩,清香可口,肥而不腻,美而不膻,以独特的风味深

4、受群众的喜爱。定边的羊产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具备了一定得品牌优势。(3) 农户养羊的积极性高 由于养羊业成本较低、收益较大、技术简单易操作,农民喜欢养羊。 一是以草换粮换肉划算。我县饲草及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用来养羊可实现以草换粮换肉,既能节省大量粮食,又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改变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二是经济效益高。羊子成熟早,6个月就可配种,怀孕期150天,如小尾寒羊年产二胎,每胎23羔,按每只羊300元计算,一只母羊年可创产值12001800元。白绒山羊两年二胎,一只母羊年也可创纯收入200300元。三是可提高土地肥力。羊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农作物秸秆通过羊

5、子的过腹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肥效,降低了土地生产成本,且能有效的减免耕作过程中长期全部使用化肥对土壤造成的板结危害,种养结合是发展有机农业的有效途径。四是养羊业可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养羊业劳动强度小,成人、小孩都可以饲喂,一个老人也可养35只小尾寒羊,一年也可收入20003000元。 羊子养殖效益好,群众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不少公司、个体老板纷纷投资参入羊子产业。加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养殖业投入的持续增加,使羊子生产从品种改良、羊舍建设、饲养管理到人工种草、规模化养羊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成立了羊产业协会,现形成以白泥井、石洞沟两个大型羊子交易市场为首

6、的羊子销售网络,立足当地,辐射周边,为我县羊子外销起着主导的作用。 三、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传统分散养殖为主,没有完全形成产业规模长期以来,我县羊子养殖方式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养殖产业大户的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养殖场、户之间联系不大,信息无法共享,相互脱节,各自为阵,市场化水平低。在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饲养,饲养管理和经营都比较粗放,基本上仍未摆脱“靠天养畜”的局面。除专业户外,多数农户养羊的目的是作为一种家庭的副业,起到或多或少补充家庭收入和养羊积肥的作用,饲养羊数少,羊源杂,利用辅助劳动力,放牧补饲相结合。特别是全县实行封山(滩)禁牧政策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在基础条件严重

7、滞后的情况下,羊草矛盾骤然凸显,大部分地区都有偷牧现象的发生。这对整个羊产业和草产业甚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2) 缺少龙头企业的拉动,产业链条不长 分散经营和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缺少龙头企业的拉动,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本地资源,不能目标明确的生产适销对路的养羊业产品,并进入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不利于采用先进实用的综合配套技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不利于抗御自然的或人为的灾害,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 目前我县的羊子销售渠道主要以贩卖活羊和宰杀卖羊肉为主,没有进行深加工,营销渠道狭窄,经济效益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大,抵御

8、市场风险的能力差。 (三)天然草场面积缩减、退化现象严重 依靠天然草场和草山草坡放牧饲养过去是我县养羊业的主要饲养方式,未来也一定会是羊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保障。虽然现在我们实行封山(滩)禁牧政策,但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划区轮牧和其他有计划的利用草原的方式必将会与羊产业有机结合。 目前我县可利用的天然草场可利用面积约358.5万亩,草场面积较先前缩小,且退化严重,质量普遍偏低,通过2008年草地及饲草资源监测和2009年草原及饲草资源典型调查所得的相关结果表明,天然草场的鲜草产量平均仅为145公斤/亩左右,利用率74%,载畜量为21万个羊单位。因此,在未来的畜牧业发展规划中,我们一定要

9、重视草的发展,增加对草原建设、保护和天然草地改良、人工种草项目的投入。 (四)畜牧业的科技投入不够,生产力水平低 突出的表现在基础设施薄弱,饲养良种覆盖率低,饲养管理水平粗放,生产力水平不高。我县虽然羊子饲养量大,但是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这是长期以来对羊产业的投入不足所致。时至今日,我县也没有完善的、科技水平较高的引种选育机构。农民养羊缺少技术指导,依就顺其自然,未有突破,这是制约我县羊产业向高水平发展的一大瓶颈。 4、 羊子规模发展战略的措施及建议 (一)羊产业的发展空间 通过测算,就目前饲草资源贮备情况,只要合理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我县羊子饲养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再能对质量不佳的天然

10、草场进行改良维护,进一步加大人工种草的支持力度,这个空间还会成倍增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县的羊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急待解决的是科学的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先进的饲养管理模式。 (二)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羊目前、我县养羊业的这种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的饲养管理和经营方式,已与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严重不相适应,因此,积极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养羊,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保证我县羊产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我们建议:1、 在条件好的农村,在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农户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羊产业,特别是走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肉羊业的道路,实现小生产与大市

11、场接轨。在我县,也可以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推广,设置养殖示范村和样板村,以点击面,带动全县羊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2、 在不同的生态经济条件乡(镇)、村(组),应立足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出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从经营方针和管理体制的确立、到规模的大小、饲养场地的选择、生产设施的布局、设计和建设、品种的选定及其利用制度、饲草饲料的全年均衡供应、饲养管理方式及饲养工艺流程、疫病防治,以及产品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问题,应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认真、详细的研究,制订出发展政策、规划和实施方案。在整个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基地、龙头、流通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和建立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组织新的运行机制。3、 在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同时,要扶持发展规模大、水平高、产品新的龙头企业,并尝试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如养殖协会等),充分发挥其引导生产、连接市场的纽带作用。 定边县畜牧兽医局 二零零九年四月三十日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