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发展史考试.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33786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发展史考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理发展史考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理发展史考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物理发展史考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物理发展史考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发展史考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发展史考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章. 古代物理学发展过程 古希腊时代的阿基米德已经在流体静力学和固体的平衡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但当时将这些归入应用数 学,并没有将他的成果特别是他的精确实验和严格的数学论证方法汲入物理学中。从希腊、罗马到漫长的 中世纪,自然哲学始终是亚里士多德的一统天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和伽利略 不顾宗教的迫害,向旧传统挑战,其中伽利略把物理理论和定律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和科学的论证上,因此 被尊称为物理学或科学之父。 伽利略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仅就力学而言, 他以物体从光滑斜面下滑将在另一斜面上升到同一高度, 推论出如另一斜面的倾角极小,为达到同一高度, 物体将以匀速运动趋于无限远,

2、从而得出如无外力作用, 物体将运动不息的结论。他精确地测定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一加速度沿光滑斜面下滑,并推论出物体自由 下落时的加速度及其运动方程,驳倒了亚里士多德重物下落比轻物快的结论,并综合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 和垂直地面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得出抛物线轨迹和45的最大射程角, 伽利略还分析 “地常动移而人不知”, 提出著名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中国的成书于1800 年前的尚书考灵曜有类似结论)。但他对力和 运动变化关系的分析仍是错误的。全面、正确地概括力和运动关系的是牛顿的三条运动定律,牛顿还把地 面上的重力外推到月球和整个太阳系,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以上述的四条定律并运用他创造的“流 数法

3、” ( 即今微积分初步 ) ,解决了太阳系中的二体问题,推导出开普勒三定律,从理论上解决了地球上的 潮汐问题。史称牛顿是第一个综合天上和地上的机械运动并取得伟大成就的物理学家。与此同时,几何光 学也有很大发展,在16 世纪末或 17 世纪初,先后发明了显微镜和望远镜,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都对望 远镜作很大的改进。 法国在大革命的前后,人才辈出,以p.s.m. 拉普拉斯为首的法国科学家(史称拉普拉斯学派) 将牛顿 的力学理论发扬光大,把偏微分方程运用于天体力学,求出了太阳系内三体和多体问题的近似解,初步探 讨并解决了太阳系的起源和稳定性问题,使天体力学达到相当完善的境界。在牛顿和拉普拉斯的太阳系

4、内, 主宰天体运动的已经不是造物主,而是万有引力, 难怪拿破仑在听完拉普拉斯的太阳系介绍后就问:你把 上帝放在什么地位?无神论者拉普拉斯则直率地回答:我不需要这个假设。 拉普拉斯学派还将力学规律广泛用于刚体、流体和固体,加上w.r. 哈密顿、 g.g. 斯托克斯等的共同 努力,完善了分析力学,把经典力学推进到更高阶段。该学派还将各种物理现象如热、光、电、磁甚至化 学作用都归于粒子间的吸引和排斥,例如用光子受物质的排斥解释反射,光微粒受物质的吸引解释折射和 衍射,用光子具有不同的外形以解释偏振,以及用热质粒子相互排斥来解释热膨胀、蒸发等等,都一度取 得成功,从而使机械的唯物世界观统治了数十年。正

5、当这学派声势煊赫、如日中天时,受到英国物理学家 t. 杨和这个学派的后院法兰西科学院及科学界的挑战,j.b.v.傅里叶从热传导方面,t. 杨、d.f.j.阿拉戈、 a.-j.菲涅耳从光学方面, 特别是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见光的二象性) 的论争在物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事 件。为了驳倒微粒说,年轻的土木工程师菲涅耳在阿拉戈的支持下,制成了多种后以他的姓命名的干涉和 衍射设备,并将光波的干涉性引入惠更斯的波阵面在介质中传播的理论,形成惠更斯 - 菲涅耳原理,还大 胆地提出光是横波的假设,并用以研究各种光的偏振及偏振光的干涉,他创造了“菲涅耳波带”法,完满 地说明了球面波的衍射,并假设光是以太的机械横波

6、解决了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反射、折射的强度和偏振 问题,从而完成了经典的波动光学理论。菲涅耳还提出地球自转使表面上的部分以太漂移的假设并给出曳 引系数。也在阿拉戈的支持下,j.b.l.傅科和 a.h.l.菲佐测定光速在水中确比空气中为小,从而确定了波 动说的胜利,史称这个实验为光的判决性实验。此后,光的波动说及以太论统治了19 世纪的后半世纪,著 名物理学家如法拉第、麦克斯韦、开尔文等都对以太论坚信不疑。另一方面,利用干涉仪内干涉条纹的移 动,可以精确地测定长度、速度、曲率的极微细的变化;利用棱镜和衍射光栅产生的光谱,可以确定地上 和天上的物质的成分及原子内部的变化。因此这些光学仪器已成为物理学

7、、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天体物 理学中的重要实验手段。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热学的发展, 18 世纪 60 年代在 j.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同时,他的挚友j. 布莱克 区分了温度和热量,建立了比热容和潜热概念,发展了量温学和量热学,所形成的热质说和热质守恒概念 统治了 80 多年。在此期间,尽管发现了气体定律,度量了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和各类潜热,但对蒸汽机的 改进帮助不大,蒸汽机始终以很低的效率运行。1755 年法国科学院坚定地否决了永动机。1807 年 t. 杨以 “能”代替莱布尼兹的“活力”,1826 年 j. v. 彭赛列创造了“功”这个词。1798 年和 1799 年,朗福 德和 h. 戴维分析

8、了摩擦生热,向热质说挑战;j.p.焦耳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到 1878 年,花了近 40 年时 间,用电热和机械功等各种方法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生理学家 j.r.迈尔和 h.von 亥姆霍兹,更从机 械能、电能、化学能、生物能和热的转换,全面地说明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会消失,确立了热力学第一定 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在此前后,1824 年, s. 卡诺根据他对蒸汽机效率的调查,据热质说推导出理想热机效 率由热源和冷却源的温度确定的定律。文章发表后并未引起注意。后经r. 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分别提出两种 表述后,才确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还引入新的态函数熵;以后,焓、亥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

9、 数 等态函数相继引入,开创了物理化学中的重要分支热化学。热力学指明了发明新热机、提高热 机效率等的方向,开创了热工学;而且在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学等方面也有广泛的 指向和推动作用。 这些使物理化学开创人之一w.奥斯特瓦尔德曾一度否认原子和分子的存在,而宣扬“唯 能论”,视能量为世界的最终存在。但另一方面, j.c.麦克斯韦的分子速度分布率(见麦克斯韦分布)和 l. 玻耳兹曼的能量均分定理把热学和力学综合起来,并将概率规律引入物理学,用以研究大量分子的运动, 创建了气体分子动力论(现称气体动理论),确立了气体的压强、内能、比热容等的统计性质,得到了与 热力学协调一致的结论。玻

10、耳兹曼还进一步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统计规律,把熵同状态的概率联系起来, 建立了统计热力学。任何实际物理现象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能量的转换和热量的传递,热力学定律就成为综 合一切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经过20 世纪的物理学革命,这些定律仍然成立。而且平衡和不平衡、可逆和 不可逆、有序和无序乃至涨落和混沌等概念,已经从有关的自然科学分支中移植到社会科学中。 在 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电和磁始终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尽管1600 年 w.吉伯发表论 磁性,对磁和地磁现象有较深入的分析,1747 年 b. 富兰克林提出电的单流质理论,阐明了正电和负电, 但电学和磁学的发展是缓慢,1800 年 a

11、. 伏打发明伏打电堆,人类才有能长期供电的电源,电开始用于通 信 ;但要使用一个电弧灯,就需联接 2 千个伏打电池,所以电的应用并不普及。1920 年 h.c. 奥斯特的电 流磁效应实验,开始了电和磁的综合,电磁学就迅猛发展,几个月内,通过实验a.-m. 安培建立平行电流 间的安培定律,并提出磁分子学说,j.-b.毕奥和 f. 萨伐尔建立载流导线对磁极的作用力(后称毕- 萨- 拉定律),阿拉戈发明电磁铁并发现磁阻尼效应,这些成就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1831 年 m.法拉第发现电 磁感应现象,磁的变化在闭合回路中产生了电流,完成了电和磁的综合,并使人类获得新的电源。1867 年 w.von 西门

12、子发明自激发电机, 又用变压器完成长距离输电,这些基于电磁感应的设备,改变了世界面貌, 创建了新的学科电工学和电机工程。法拉第还把场的概念引入电磁学;1864 年麦克斯韦进一步把场的 概念数学化,提出位移电流和有旋电场等假设,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完善了电磁理论,并预言了存在 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但他的成就并没有即时被理解,直到h.r. 赫兹完成这组方程的微分形式,并用实验 证明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具有光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一切性质,从而完成 了电磁学和光学的综合,并使人类掌握了最快速的传递各种信息的工具,开创了电子学这门新学科。 直到 19 世纪后半叶,电荷的本质是什

13、么,仍没有搞清楚,盛极一时的以太论,认为电荷不过是以太 海洋中的涡元。 h.a. 洛伦兹首先把光的电磁理论与物质的分子论结合起来,认为分子是带电的谐振子, 1892 年起 ,他陆续发表“电子论”的文章,认为 1859 年 j.普吕克尔发现的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束;1895 年提出洛伦兹力公式,它和麦克斯韦方程相结合,构成了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础;并用电子论解释了正常色 散、反常色散(见光的色散)和塞曼效应。1897 年 j.j.汤姆孙对不同稀薄气体、不同材料电极制成的阴极 射线管施加电场和磁场, 精确测定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有同一的荷质比, 为电子论提供了确切的实验根据。 电子就成了最先发现的亚原子粒子

14、。1895 年 w.k. 伦琴发现 x 射线,延伸了电磁波谱,它对物质的强穿透 力,使它很快就成为诊断疾病和发现金属内部缺陷的工具。1896 年 a.-h.贝可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1898 年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和镭,但这些发现一时尚未引起物理学界的广泛注意。 第 2 章 近代物理学的成就 20 世纪的物理学到19 世纪末期,经典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很完满的阶段,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已 接近尽头,以后的工作只是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开尔文在19 世纪最后一个除夕夜的新年祝词中说:“物 理大厦已经落成,动力理论确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出现两朵乌云, 一朵出

15、现在光的波动理论,另一朵出现在麦克斯韦和玻耳兹曼的能量均分理论。”前者指的是以太漂移和 迈克耳孙 - 莫雷测量地球对 (绝对静止的) 以太速度的实验, 后者指用能量均分原理不能解释黑体辐射谱 和低温下固体的比热。恰恰是这两个基本问题和开尔文所忽略的放射性,孕育了20 世纪的物理学革命。 1905 年 a. 爱因斯坦为了解决电动力学应用于动体的不对称( 后称为电动力学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 不协调 ) ,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即适用于一切惯性参考系的相对论。他从真空光速不变性出发,即在一切惯 性系中,运动光源所射出的光的速度都是同一值,推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和动系中尺缩、钟慢的结论,完 满地解释了洛伦兹为

16、说明迈克耳孙 - 莫雷实验提出的洛伦兹变换公式,从而完成了力学和电动力学的综合。 另一方面,狭义相对论还否定了绝对的空间和时间,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提出统一的相对的时空观构 成了四度时空;并彻底否定以太的存在,从根本上动摇了经典力学和经典电磁学的哲学基础,而把伽利略 的相对性原理提高到新的阶段,适用于一切动体的力学和电磁学现象。但在动体或动系的速度远小于光速 时,相对论力学就和经典力学相一致了。经典力学中的质量、能量和动量在相对论中也有新的定义,所导 出的质能关系为核能的释放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准备。1915 年,爱因斯坦又创建广义相对论,把相对论推广 到非惯性系,认为引力场同具有相当加速度的非

17、惯性系在物理上是完全等价的,而且在引力场中时空是弯 曲的,其曲率取决于引力场的强度,革新了宇宙空间都是平直的欧几里得空间的旧概念。但对于范围和强 度都不很大的引力场如地球引力场,可以完全不考虑空间的曲率,而对引力场较强的空间如太阳等恒星的 周围和范围很大的空间如整个可观测的宇宙空间,就必须考虑空间曲率。因此广义相对论解释了用牛顿引 力理论不能解释的一些天文现象,如水星近日点反常进动、光线的引力偏析等。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的宇 宙学已成为天文学的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 另一方面,1900 年 m. 普朗克提出了符合全波长范围的黑体辐射公式,并用能量量子化假设从理论 上导出,首次提出物理量的不连续性。

18、1905 年爱因斯坦发表光量子假设,以光的波粒二象性,解释了光电 效应; 1906 年又发表固体热容的量子理论;1913 年 n. 玻尔(见玻尔父子)发表玻尔氢原子理论,用量子 概念准确地地计算出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公式,并预言氢原子存在其他线光谱,后获证实。1918 年玻尔又 提出对应原理, 建立了经典理论通向量子理论的桥梁;1924 年 l.v.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的假设,预言电子束的衍射作用;1925 年 w.泡利发表泡利不相容原理,w.k. 海森伯在 m.玻恩和数学家e.p. 约旦的帮助下创立矩阵力学,p.a.m. 狄拉克提出非对易代数理论;1926 年 e. 薛定谔根据

19、波粒二象性发 表波动力学的一系列论文,建立了波函数,并证明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是等价的,遂即统称为量子力学。 同年 6 月玻恩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表明单个粒子所遵循的是统计性规律而非经典的确定性规律; 1927 年海森伯发表不确定性关系;1928 年发表相对论电子波动方程,奠定了相对论性量子理论的基础。由 于一切微观粒子的运动都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因此它成了研究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物理学、 分子物理学和固体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是研究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从而发展了量子化学这个化学新分 支。 差不多同时,研究由大量粒子组成的粒子系统的量子统计法也发展起来了,包括 1924 年建立的玻 色

20、- 爱因斯坦分布和1926 年建立的费米 - 狄拉克分布,它们分别适应于自旋为整数和半整数的粒子系统。 稍后,量子场论也逐渐发展起来了。1927 年 ,狄拉克首先提出将电磁场作为一个具有无穷维自由度的系 统进行量子化的方案,以处理原子中光的自发辐射和吸收问题。1929 年海森伯和泡利建立了量子场论的普 遍形式,奠定了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础。通过重正化解决了发散困难,并计算各阶的辐射修正,所得的电子 磁矩数值与实验值只相差2.5 10-10 ,其准确度在物理学中是空前的。量子场论还正向统一场论的方向 发展,即把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统一在一个规范理论中,已取得若干 成就的

21、有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和大统一理论等。 物理学实验与理论相互推进,并广泛应用于各部门,成为技术革命的重要动力,也是 20 世纪物理学 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开展得最迅速的领域则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1905 年 e. 卢瑟福等发表元 素的嬗变理论说明放射性元素因放射a 和粒子转变为另一元素,打破元素万古不变的旧观念;1911 年卢 瑟福又利用 a 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确立了原子核的概念;1919 年,卢瑟福用a 粒子实现人工核反应。鉴 于天然核反应不受外界条件的控制,当时人工核反应所消耗的能量又远大于所获得的核能,因此卢瑟福曾 断言核能的利用是不可能的。1932 年 2 月 ,j. 查

22、德威克在约里奥 居里夫妇( 1932 年 1 月)和 w. 博特的实验基础上发现了中子,既解决构成原子核的一个基本粒子(和质子并称为核子),又因它对原子 核只有引力而无库仑斥力,中子特别是慢中子成为诱发核反应、产生人工放射性核素的重要工具。1938 年 发现核裂变反应, 1942 年建成第一座裂变反应堆,完成裂变链式反应, 1945 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4 年建成了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至今核裂变能已成为重要的能源。物理学家还从核聚变方向探索新能源: 1938 年 h.a. 贝特提出碳氮循环假说以氢聚变解释太阳的能源,成为分析太阳内部结构和恒星演化的重要理 论依据; 1952 年爆炸了第

23、一颗氢弹。许多国家都在惯性约束聚变和磁约束聚变等不同方面,探索自控核聚 变反应,以解决日趋匮乏的能源问题。 对基本粒子的研究,最初是和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结构在一起的,先后发现了电子、 质子和中子。 1931 年泡利为了解释 衰变的能量守恒,提出中微子假设,于 1956 年证实。1932 年 c.d. 安德森发现第一个 反粒子即正电子, 证实了狄拉克于1928 年作出的一切粒子都存在反粒子的预言。在研究核内部结构时,发 现核子间普遍存在强相互作用,以克服质子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还了解核内存在数值比电磁作用小的弱相 互作用,它是引起衰变的主要作用。1934 年汤川秀树用介子交换的假设解释强相互作用,但

24、当时所用的 粒子加速器的能量不足以产生介子,因此要在宇宙射线中寻找。1937 年 c.d. 安德森在宇宙线内果然找到了 一种质量介乎电子和质子间的粒子( 后称 子) ,一度被认为介子, 但以后发现它并无强作用。1947 年 c.f. 鲍威尔在高山顶上利用核乳胶发现介子。从 50 年代起,各国都把高频、 微波和自动控制技术引入加速器, 制成大型高能加速器及对撞机等,成为粒子物理学的主要实验手段,发现了几百种粒子:将参与电磁、强、 弱相互作用的粒子称为强子,如核子、介子和质量超过核子的重子;只参与电磁和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 子、子、子称轻子,并开始按对称性分类。1955 年发现当时称为介子和 介子

25、的两种粒子,它们的 质量、寿命相同应属一种粒子,但在弱相互作用下却有两种不同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一种为奇 宇称 ,究竟是一种或两种粒子,被称为 - 之谜。李政道和杨振宁仔细检查了以往的弱作用实验,确认 这些实验并未证实弱作用中宇称守恒,从而以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确定 和是一种粒子, 合称 k 粒子 。 这是首次发现的对称性破缺。对粒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促进了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60年代中期起,进 一步研究强子结构,提出带色的夸克假设,并用对称性及其破缺来分析夸克和粒子的各种性质及各种相互 作用;建立了电弱统一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并正在探索将电磁、弱、强三种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大统一 理论

26、。 此外 ,基于 19 世纪末热电子发射现象,1906 年发明了具有放大作用的三极电子管,各种电子管纷 纷出现,并和基于阴极射线的摄像管相结合,使电子工业,电子技术和电子学都迅速发展。1912 年 m.von 劳厄发现 x 射线通过晶体时的衍射现象,后布拉格父子发展了研究固体的x 射线衍射技术,在发现电子 和离子的衍射现象后,鉴于它们的波长可以较x 射线更短, 发展了各种电子显微镜,其中扫描透射电镜的 分辨本领达到3 ,可以观察到轻元素支持膜上的重原子,这些都成为研究固体结构及其表面状态的重要 实验工具。 在引入量子理论后固体物理学及所属的表面物理学迅速开展起来了。在固体的能带理论指导下, 对

27、半导体的研究取得很大成功,1947 年制成了具有放大作用的晶体三极管,以后又发明其他类型晶体管和 集成电路等半导体器件,使电子设备小型化,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并开创了半导体物理学新学科。 此外,以爱因斯坦的受激辐射理论为基础,发展了激光技术,由于激光的高定向性、高单色性、高相干性 和高亮度,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低温物理学方面,h. 卡默林 - 昂内斯于 1906 和 1908 年相继液化了氢气 和氦气,1911 年发现金属在温度4k 左右时的超导电性,以后超导物质有所增加,超导温度也渐提高。现 已证实,超导转变温度可提高到100 余开,并已开始应用于超导加速器等。 学科特点物理学是实验科

28、学,“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学也同样遵循这一标准。一切假说 都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必须经受住实验的验证。但物理学也是思辨性很强的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和哲学 建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麦克斯韦方程乃至 相对论、量子力学,无不带有强烈的、科学的思辨性。有些科学家例如在19 世纪中主编物理学与化学 杂志的 j.c.波根多夫曾经想把思辨性逐出物理学,先后两次以具有思辨性内容为由,拒绝刊登迈尔和亥姆 霍兹的论能量守恒的文章,终为后世所诟病。要发现隐藏在实验事实后面的规律,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丰 富的想像力。多少物理学家关注- 之谜,唯有华裔美国物理学家

29、李政道和杨振宁,经过缜密的思辨, 检查大量文献,发现谜后隐藏着未经实验鉴定的弱相互作用的宇称守恒的假设。而从物理学发展史来看, 每一次大综合都促使物理学本身和有关学科的很大发展,而每一次综合既以建立在大量精确的观察、实验 事实为基础, 也有深刻的思辨内容。因此一般的物理工作者和物理教师,为了更好地应用和传授物理知识, 也应从物理学的整个体系出发,理解其中的重要概念和规律。 应用物理学是广泛应用于生产各部门的一门科学, 有人曾经说过, 优秀的工程师应是一位好物理学家。 物理学某些方面的发展,确实是由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推动的。在前几个世纪中,卡诺因提高蒸汽机的效率 而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阿贝为了改进

30、显微镜而建立光学系统理论,开尔文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大西洋电缆 发明了许多灵敏电学仪器;在20 世纪内,核物理学、电子学和半导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乃至超声学、水 声学、建筑声学、噪声研究等的迅速发展,显然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有关。因此,大力开展应用物理学的 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 许多推动社会进步,大大促进生产的物理学成就却肇始于基本理论的探求, 例如:法拉第从电的磁效应得到启发而研究磁的电效应,促进电的时代的诞生;麦克斯韦为了完善电磁场 理论,预言了电磁波,带来了电子学世纪;x 射线、放射性乃至电子、中子的发现,都来自对物质的基 本结构的研究。从重视知识、重视人才考虑,尤应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

31、。因此为使科学技术达到世界前列, 基础理论研究是绝不能忽视的。 展望 21 世纪的前夕,科学家将从本学科出发考虑百年前景。物理学是否将如前两三个世纪那样,处 于领先地位,会有一番争议,但不会再有一位科学家像开尔文那样,断言物理学已接近发展的终端了。能 源和矿藏的日渐匮乏,环境的日渐恶化,向物理学提出解决新能源、新的材料加工、新的测试手段的物理 原理和技术。对粒子的深层次探索,解决物质的最基本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将为人类提供新的认识和改造 世界的手段,这需要有新的粒子加速原理,更高能量的加速器和更灵敏、更可靠的探测器。实现受控热核 聚变,需要综合等离子体物理、激光物理、超导物理、表面物理、中子物理

32、等方面知识,以解决有关的一 系列理论技术问题。总之,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物理学也将无限延伸。 第 3 章世界物理学各方面的重大发现、发明 200 万年前,人类进入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 100 万年前,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技术。 2 万年前,人类发明弓箭。 前 7000 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有陶窑及模制的陶器。 前 2500 年,埃及人用沙和苏打制取玻璃。 前 1200 年,中国用蚕丝织丝绢。 前 1200 年,中国殷商青铜(铜锡合金)冶铸技术已达成熟阶段。 前 770 年,中国已会铸铁。 前 700 年,管仲(前725-645 )记载了磁石。 前 7 世纪,巴比伦人发现日月食循环的沙

33、罗周期。 前 611 年,中国有彗星的最早记录,即后来的名的哈雷彗星。 前 6 世纪,希腊的泰勒斯(thales ,前 625-547 )发现琥珀摩擦生电,发现磁石吸铁现象。 前 5 世纪, 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完成古代原子论,认为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前 5 世纪,中国的周礼中记载了用金属凹面镜从太阳取火的方法。 前 400 年,墨翟(前468-376 )发现小孔成像。 前 4 世纪,希腊的菲洛劳斯提出中心火说,是日心说的萌芽。 前 3 世纪,希腊的阿基米德(archimedes ,前 287-212 )发现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发明阿基米德螺 旋。韩非记载司南。 前 24

34、5 年,希腊的克达席布斯在埃及亚历山大发明压力泵、气枪等。 前 230 年,希腊的厄拉多塞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测定出地球的大小。 前 2 世纪,刘安(前179-122 )著淮南子,记载用冰作透镜,用反射镜作潜望镜。 1 世纪,希腊希龙(hero ,62-150 )发明蒸汽旋转器和热空气推动的转动机,这是蒸汽涡轮机和热气 涡轮机的萌芽。发明虹吸管。 1 世纪,中国的汉书记载尖端放电。 105 年,中国东汉时蔡伦造纸。 132 年,中国东汉时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个测量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2 世纪,希腊托勒密运用圆锥、圆筒等方法绘制地球,建立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体系。发现大气折 射。 7 世纪,中国唐朝已

35、采用刻板印刷。 725 年,中国南宫说等人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8 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西方,阿拉伯炼金术获得发展,制出了硫酸、硝酸、王水等,为向化学过渡 准备了条件。 9 世纪,中国唐朝的炼丹士发明火药。 9 世纪,中国唐朝的炼丹士发明了火药,这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重大发现。 10 世纪,中国宋代发明了胆矾溶液浸铜法生产铜,这是水法冶金术的开始。 1041 年,中国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早于西方400 年,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 1054 年,中国宋史记载了一次超新星爆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超新星爆发的文字记载。该超 新星的残骸形成了现在所见的蟹状星云。 1231 年,中国宋朝人发明“震

36、天雷”,充有火药,可用投掷器射出,是火炮的雏形。 1259 年,中国南宋抗击金兵时,使用一种用竹筒射出子弹的火器,是火枪的雏形。 1284 年,意大利人发明眼镜。 1385 年,中国在南京建立观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设备完善的天文台。 1487 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500 年,达芬奇设计了风力计、湿度计、降落伞、纺纱机、踏动车床等草图。 1519-1522 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 1539 年,波兰的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理论。1543 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从 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1582 年,西欧许多国家实

37、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的前身。 1583 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 1589 年,荷兰的史特芬发现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1590 年,意大利的伽利略作自由落体等一系列科学实验。 1590 年,荷兰的詹森发明复式显微镜。 1593 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空气温度计。 1600 年,意大利的布鲁诺因拥护哥白尼地动说并宣传宇宙无限,在罗马被教会烧死。 1605 年,英国的培根(1561-1626 )著学术的进展,提倡以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 1607 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尝试测量光速。 1609-1619 年,德国的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定律。 1609 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38、用其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 1609 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初次测光速,未获成功。 1620 年,荷兰的斯涅尔发现折射定律。 1620 年,葡萄牙的德列贝尔发明潜水船。 1632 年,意大利的伽利略提出相对性原理。 1637 年,中国明朝的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总结了中国工农业生产技术。 1638 年,法国的笛卡尔提出“以太”。 1648 年,捷克的马尔西发现光的色散。 1654 年,德国的盖里克发明真空泵,表演马德堡半球实验。 1660 年,英国的胡克发现弹性定律。 1666 年,英国的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1666 年,英国的牛顿用三棱镜分光。 1676 年,丹麦的罗默利用木卫食测光速。

39、1687 年,英国的牛顿提出力学三定律和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的概念。 1699 年,法国的阿蒙顿发现摩擦定律。 1728 年,英国的布拉德雷利用光行差测光速。 1745 年,德国的克莱斯特发明莱顿瓶。 1750 年,英国的米切尔设计测静电力扭秤,并提出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750 年,美国的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1752 年,美国的富兰克林作风筝引天电实验。 1775 年,意大利的伏打发明起电盘。 1780 年,意大利伽伐尼发现蛙腿肌肉收缩现象,认为是动物电所致。 1781 年,英国的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5 年,法国的库仑用实验证明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792 年,意大利的伏打研究伽法

40、尼现象,认为是两种金属接触所致。 1798 年,英国的卡文迪许用扭秤测定万有引力常数。 1800 年,意大利的伏打发明伏打电堆。英国的赫谢尔从太阳光谱的辐射热效应发现红外线。 1801 年,英国的杨用干涉法测出光波波长。 1802 年,英国的特里维西克造出了蒸汽机车。 1808 年,法国的马吕斯发现光的偏振现象。 1820 年,丹麦的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1820 年,法国的安培发现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821 年,爱沙尼亚的塞贝克发现温差电效应。 1826 年,德国的欧姆确立欧姆定律。 1827 年,英国的布朗发现液体中的微粒作无规则运动。 1830 年,意大利的诺比利发明温差电堆。

41、 1831 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4 年,法国的珀耳帖发现电流可以致冷的珀耳帖效应。 1835 年,美国的亨利发现自感。 1845 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磁场使光的偏振面旋转。 1849 年,法国的斐索用转动齿轮法测光速。 1849 年,英国的开尔文提出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1850 年,英国的赫姆霍芝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 1851 年,法国的富科证明地球自转。 1852 年,英国的焦耳和汤姆生发现气体膨胀致冷效应。 1858 年,德国的普吕克尔在放电管中发现阴极射线。 1859 年,德国的基尔霍夫开创光谱分析法。 1875 年,英国的克尔发现电光效应。 1876 年,美国

42、的贝尔发明电话。 1879 年,英国的麦克斯韦出版电磁通论,集电磁理论之大成。 1879 年,美国的霍尔发现电流通过金属,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横向电动势。 1879 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电灯。 1880 年,法国的居里兄弟发现晶体的压电效应。 1881 年,美国的迈克尔逊发明灵敏度极高的干涉仪。 1883 年,奥地利的马赫的力学科学出版,批判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的概念以及力和质量的概 念。 1885 年,德国的本茨发明了汽油内燃汽车。 1887 年,德国的赫兹发现电磁波,发现光电效应。 1887 年,美国的迈克尔逊和莫雷试图由地球在“以太”中运动而引起的光的干涉效应,证实“以太漂 移”的存在,但

43、得到否定结果。 1890 年,匈牙利的厄缶作实验证明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 1892 年,荷兰的洛伦兹独立提出收缩假说。 1895 年,德国的伦琴发现x 射线。 1896 年,法国的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 1896 年,荷兰的塞曼发现磁场使光谱线分裂。 1897 年,英国的汤姆生从阴极射线证实电子的存在。 1899 年,俄国的列别捷夫用实验证实光压的存在。 1899 年,德国的卢梅尔和鲁本斯做空腔辐射实验,精确测得辐射能量分布曲线,为普朗克1900 年的 量子假说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1901 年,德国的考夫曼从镭辐射测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从而发现电子质量随速度变化。 1903 年,美国

44、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903 年,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采用多级火箭实现航天飞行的理论。 1904 年,荷兰的洛伦兹提出时空坐标变换方程组。法国的彭加勒提出电动力学相对性原理,并认为光 是一切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 1905 年,瑞士的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 1905 至 1906 年,法国的彭加勒阐明了电磁场方程对洛伦兹变换的不变性,并提出了四维时空理论。 1907 年,德国的明可夫斯基提出狭义相对论的空间- 时间四维表示形式。 1908 年,德国的普朗克提出动量统一定义,肯定了质能关系的普遍成立。 1908 年,法国的佩兰(j.b.perrin)用实验证实布朗运动方程,求得阿佛加德罗常

45、数。 1911 年,荷兰的翁纳斯发现低温下金属的超导现象。首次将氦液化。 1911 年,英国的威尔逊发明云室。 1911 年,奥地利的海斯发现宇宙射线。 1913 年,丹麦的玻尔提出定态跃迁原子模型。 1913 年,德国的斯塔克发现原子光谱在电场作用下的分裂。 1913 年,英国的布拉格父子用晶体的x 光衍射测定晶格常数d。 1915 年,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 1917 年,爱因斯坦提出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 1919 年,英国的爱丁顿等人在巴西和几内亚湾观测日全食,证实引力使光线弯曲的预言。 1922 年,苏联的弗里德曼得到引力场方程的非定态解,据此提出宇宙膨胀假说。 1925 年,美国的

46、亚当斯发现天狼星光谱线的引力红移,再次验证了广义相对论。 1929 年,美国的哈勃(e. hubble, 1889-1953)发现星系的红移与离地球的距离成正比宇宙膨胀。 1931 年,美国的劳伦斯建成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1932 年,英国的考克拉夫特和爱尔兰瓦尔顿发明高电压倍增器,用以加速质子。 1932 年,美国的安德森在宇宙射线中发现正电子。 1932 年,英国的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1934 年,俄国的契仑柯夫发现液体在射线照射下发光。 1938 年,德国的哈恩、施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而发现了铀的裂变。 1939 年,奥地利的迈特纳、弗立施提出铀裂变的解释,并预言每次核裂变会释放大量的能

47、量。 1939 年,美国的奥本海默和斯奈德预言黑洞。 1941 年,美籍意大利人罗西和美国的霍耳由介子蜕变实验证实时间的相对论效应。 1942 年,美国的阿伦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 1942 年,美国在费米等人领导下,根据铀核裂变释放中子及能量的性质,在芝加哥大学建成了第一个 热中子链式反应堆。 1945 年,美国在奥本海默领导下制成原子弹。 1946 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在美问世。 1946 年,美国的伽莫夫(g.gamow)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 1948 年,美国的肖克利、巴丁与布拉顿发明晶体三极管。 1952 年,美国的格拉塞发明气泡室。 1957 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8、。 1958 年,德国的穆斯堡尔实现了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 1960 年,美国的梅曼制成红宝石激光器。 1961 年,美国的格拉肖、温伯格和巴基斯坦的萨拉姆提出电弱统一理论。 1963 年,发现类星体(quasar ),体积不大,能量极大,亮度剧变。宇宙中大约有106 个。 1964 年,美国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检测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时,发现在波长7.35cm 处有 3.5k 的宇 宙微波背景辐射。 1964 年,中国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 1967 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68 年,英国的休伊什发现脉冲星。 1969 年,美国阿波罗11 号宇宙飞船成功登月。 1970 年,中国发射“东方红1 号”人造地球卫星。 1971 年,美国 intel公司制成微处理器,开始计算机第二次革命。 1971 年,美国的凯汀和海弗尔携带原子钟环绕地球飞行80 小时,证明了时间的相对性。 1973 年,英国的霍金发现量子效应会使黑洞辐射粒子,并使黑洞蒸发。 1978 年,美国的泰勒观测短周期双星证实引力波,这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验证。 1981 年,美国的航天飞机第一次升空。 1982 年,中国潜艇水下发射火箭成功。 1990 年,美国的哈勃望远镜(口径2.4m,重 12.5 吨)被送上太空。 1990 年,中国北京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