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北京卷)附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36362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北京卷)附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9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北京卷)附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9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北京卷)附答案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9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北京卷)附答案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9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北京卷)附答案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北京卷)附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北京卷)附答案解析.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物理部分 本试卷共 16 页,共 300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 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20分) 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比较介质中的三个质点a、b、c,则 A. 此刻 a 的 加速度最小 B. 此刻 b的速度最小 C. 若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此刻b 向 y 轴正方向运动 D. 若波沿 x

2、轴负方向传播,a比 c 先回到平衡位置 【答案】 C 【解析】 【详解】由机械振动特点确定质点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由“上下坡法”确定振动方向。 由波动图象可知,此时质点a位于波峰处,根据质点振动特点可知,质点a 的加速度最大,故A 错 误,此时质点b位于平衡位置,所以速度为最大,故B 错误,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由“上下坡 法”可知,质点b 向 y 轴正方向运动,故C 正确,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由“上下坡法”可知, a质点沿 y 轴负方向运动,c 质点沿 y 轴正方向运动,所以质点 c 比质点 a 先回到平衡位置,故D 错误。 2.利用图 1 所示的装置(示意图) ,观察光的干涉、衍射现象

3、,在光屏上得到如图2 中甲和乙两种 图样。下列关于P 处放置的光学元件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对应单缝,乙对应双缝 B. 甲对应双缝,乙对应单缝 C. 都是单缝,甲对应的缝宽较大 D. 都是双缝,甲对应的双缝间距较大 【答案】 A 【解析】 【详解】根据单缝衍射图样和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判断。 单缝衍射图样为中央亮条纹最宽最亮,往两边变窄,双缝干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条纹,条纹间距相 等,条纹宽度相等,结合图甲,乙可知,甲对应单缝,乙对应双缝,故A 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B. 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 C. 气体压强仅与气体分子

4、的平均动能有关 D. 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且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 【答案】 A 【解析】 【详解】 根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确定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和分子平均动能变化,内能是 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总和,由气体压强宏观表现确定压强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故A 正确; B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故B 错误; C由压强公式 = F P S 可知,气体压强除与分子平均动能有关即温度,还与体积有关,故C 错误; 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变小,故D 错误。 4.如图所示,正方形区

5、域内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垂直磁场边界从a 点射入,从b 点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粒子带正电 B. 粒子在 b 点速率大于在a 点速率 C. 若仅减小磁感应强度,则粒子可能从b 点右侧射出 D. 若仅减小入射速率,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变短 【答案】 C 【解析】 【详解】由左手定则确粒子的电性,由洛伦兹力的特点确定粒子在b、 a两点的速率,根据 2 v qvBm r 确定粒子运动半径和运动时间。 由题可知,粒子向下偏转,根据左手定则,所以粒子应带负电,故A 错误;由于洛伦兹力不做功, 所以粒子动能不变,即粒子在b 点速率与 a 点速率相等,故B 错误;若仅减小磁感应强度,

6、由公式 2 v qvBm r 得: mv r qB ,所以磁感应强度减小,半径增大,所以粒子有可能从b 点右侧射出,故 C 正确,若仅减小入射速率,粒子运动半径减小,在磁场中运动的偏转角增大,则粒子在磁场中运 动时间一定变长,故D 错误。 5.如图所示, a、b 两点位于以负点电荷 Q( Q0)为球心球面上, c 点在球面外,则 A. a 点场强的大小比b 点大 B. b 点场强的大小比c 点小 C. a 点电势比 b 点高 D. b 点电势比 c 点低 【答案】 D 【解析】 【详解】由点电荷场强公式 2 Q Ek r 确定各点的场强大小,由点电荷的等势线是以点电荷为球心 的球面和沿电场线方

7、向电势逐渐降低确定各点的电势的高低。 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 Q Ek r 可知, a、b 两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相等,所以a、b两点的电场强度 大小相等,故A 错误;由于c 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比b 点的大,所以b 点的场强大小比c 点的大, 故 B 错误; 由于点电荷的等势线是以点电荷为球心的球面,所以 a点与 b 点电势相等, 负电荷的电 场线是从无穷远处指向负点电荷,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所以b 点电势比c 点低,故 D 正确。 6.2019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 星) 。该卫星 A. 入轨后可以位于北京正上方 B. 入轨

8、后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 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D. 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少 【答案】 D 【解析】 【详解】由同步卫星的特点和卫星发射到越高的轨道所需的能量越大解答。 由于卫星为同步卫星,所以入轨后一定只能与赤道在同一平面内,故A 错误; 由于第一宇宙速度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所以卫星入轨后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故 B 错误; 由于第二宇宙速度为卫星脱离地球引力的最小发射速度,所以卫星的发射速度一定小于第二宇宙速 度,故 C 错误; 将卫星发射到越高的轨道克服引力所作的功越大,所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小,故 D 正 确。 7.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

9、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表 中给出了 6 次实验的结果。 组次 入射光子的能量 /eV 相对光强光电流大小 /mA 逸出光电子的最大 动能 /eV 第 一 组 1 2 3 4.0 4.0 4.0 弱 中 强 29 43 60 0.9 0.9 0.9 第 二 组 4 5 6 6.0 6.0 6.0 弱 中 强 27 40 55 2.9 2.9 2.9 由表中数据得出的论断中不正确的是 A. 两组实验采用了不同频率的入射光 B. 两组实验所用的金属板材质不同 C. 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 eV,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 1.9 eV D. 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 e

10、V,相对光强越强,光电流越大 【答案】 B 【解析】 【详解】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0k EhW比较两次实验时的逸出功和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解题 由题表格中数据可知,两组实验所用 的 入射光的能量不同,由公式Eh可知,两组实验中所用 的入射光的频率不同,故A 正确;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0k EhW可得:第一组实验: 1 0 0.94.0W,第二组实验: 02 2.96.0W,解得: 0102 3.1eVWW,即两种材料的逸出功相同也即材料相同,故B 错误;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0k EhW可得: k (5.03.1)eV=1.9eVE,故 C 正确; 由题表格中数据可知,入射光能量相同时,相对光

11、越强,光电流越大,故D 正确。 8.国际单位制(缩写SI)定义了米( m) 、秒( s)等 7 个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均可由物理关系导出。 例如,由 m 和 s 可以导出速度单位m s 1 。历史上,曾用“ 米原器 ” 定义米,用平均太阳日定义秒。 但是, 以实物或其运动来定义基本单位会受到环境和测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采用物理常量来定 义则可避免这种困扰。1967年用铯 133 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的频率? =9 192 631 770 Hz 定义 s;1983 年用真空中的光速c=299 792 458 m s 1 定义 m。2018年第 26 届国际计量大会 决定, 7 个基

12、本单位全部用基本物理常量来定义(对应关系如图,例如,s对应 ? ,m 对应 c) 。新 SI 自 2019 年 5 月 20 日(国际计量日)正式实施,这将对科学和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下列选项 不正确的是 A. 7 个基本单位全部用物理常量定义,保证了基本单位的稳定性 B. 用真空中的光速c(m s 1)定义 m,因为长度 l 与速度 v 存在 l=vt,而 s已定义 C. 用基本电荷e(C)定义安培( A) ,因为电荷量与电流I 存在 I=q/t,而 s已定义 D. 因为普朗克常量h(J s)的单位中没有kg,所以无法用它来定义质量单位 【答案】 D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信息题,由题

13、所给信息结合lvt和 q I t 的物理意义解答。 由题意可知, 如果以实物或其运动来定义基本单位会受到环境和测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 7个 基本单位全部用物理常量定义,保证了基本单位的稳定性,故A 正确; 用真空中的光速定义m,即光在真空中传播299792458 分之一秒的距离, 且 s早已定义, 故 B 正确; 由公式 q I t 可知,安培即为1s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故C 正确; 由题意可知,h对应为 kg,故 D 错误。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180分) 本部分共 11小题,共 180 分。 9.用如图 1 所示装置研究平地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

14、 轨道 PQ 滑下后从Q 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 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 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 一系列痕迹点。 (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_。 A斜槽轨道光滑 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 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 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 (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 轴、竖直方向为y 轴的坐标系。 a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Q 点,钢球的 _(选填 “ 最上端 ” 、“ 最下 端” 或者 “ 球心 ” )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y轴时 _(选填 “ 需要 ” 或

15、者 “ 不需要 ” )y 轴与重锤线平行。 b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如图2 所示,在轨迹上取A、B、C 三点,AB和 BC 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x, 测得 AB和 BC 的竖直间距分别是y1和 y2, 则 1 2 y y _ 1 3 (选填 “ 大于 ” 、“ 等于 ” 或者 “ 小于 ” ) 。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已知当地重力 加速度为 g,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 (3)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 A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

16、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 动轨迹 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 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 (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 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_。 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C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5)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 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同样是受地球引力,随着抛出速度增大,物体会从做

17、平抛运动逐渐变为做圆周运动,请分析原因。 _ 【答案】(1). BD(2). 球心(3). 需要(4). 大于(5). 0 21 g vx yy (6). B (7). B(8). 利用平抛运动的轨迹的抛物线和圆周运动知识证明即可 【解析】 【详解】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解答。 (1)本实验中要保证小球飞出斜槽末端时的速度为水平,即小球做平抛运动,且每次飞出时的速度 应相同,所以只要每次将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即可,故BD 正确; (2)a.平抛运动的起始点应为钢球静置于Q 点时, 钢球的球心对应纸上的位置,由于平抛运动在竖直 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18、,所以在确定y 轴时需要y轴与重锤线平行; b.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即在相等时间间隔内所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 知, 由于 A 点不是抛出点, 所以 1 2 1 3 y y ; 设 AB, BC 间所用的时间为T, 竖直方向有: 2 21 yygT , 水平方向有: 0 xv T,联立解得: 0 21 g vx yy ; (3)A 项: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由于细水柱射出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此方案不可 行; B 项: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小球不同时刻位置即平抛运动的轨迹上的点,平滑连接在一 起即为平抛运动轨迹,所以此方案可行; C 项: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

19、白板放轩,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笔尖与白纸间有摩擦阻力的作用, 所以铅笔作的不是平抛运动,故此方案不可行; (4)由平抛运动竖直方向运动可知, 2 1 2 hgt,时间 2h t g ,所以只要高度相同,时间相同,故 B 正确; (5)由平抛运动可知,竖直方向: 21 2 hgt,水平方向:0xv t,联立解得: 2 2 0 2 g yx v ,即抛出物 体的轨迹为抛物线,当抛出的速度越大,在抛物线上某点的速度足以提供该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时,物体的轨迹从抛物线变为圆。 10.如图所示,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纸面内有一正方形均匀金属线框abcd,其 边长为 L,总电阻为R,ad

20、 边与磁场边界平行。从ad 边刚进入磁场直至bc 边刚要进入的过程中, 线框在向左的拉力作用下以速度 v匀速运动,求: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 (2)拉力做功的功率P; (3)ab边产生的焦耳热 Q。 【答案】 (1) EBLv ;(2) 222 B L v P R ;(3) 23 4 B L v Q 【解析】 【详解】由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综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 2 QI Rt解题。 (1)从 ad 边刚进入磁场到bc 边刚要进入的过程中,只有 ad 边切割磁感线,所以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为: EBLv ; (2)线框进入过程中线框中的电流为: E I R ad边安培力为:AFBIL

21、 由于线框匀速运动,所以有拉力与安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A FF 所以拉力的功率为: A PFvF v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222 B L v P R ; (3) 线框进入过程中线框中的电流为: E I R 进入所用的时间为: L t v ad边的电阻为: 4 ad R R 焦耳热为: 2 ad QI R t 联立解得: 23 4 B L v Q。 11.电容器作为储能器件,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给定电容值为C 的电容器充电,无论采 用何种充电方式,其两极间的电势差u 随电荷量q 的变化图像都相同。 (1)请在图 1 中画出上述u q 图像。 类比直线运动中由v t图像求位移 的

22、方法, 求两极间电压为U 时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能Ep。 () _ (2)在如图2 所示的充电电路中,R 表示电阻, E 表示电源(忽略内阻) 。通过改变电路中元件的 参数对同一电容器进行两次充电,对应的q t曲线如图3 中所示。 a两条曲线不同是_(选填 E 或 R)的改变造成的; b电容器有时需要快速充电,有时需要均匀充电。依据a中的结论,说明实现这两种充电方式的 途径。 _ (3)设想使用理想的“ 恒流源 ” 替换( 2)中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可实现电容器电荷量随时间均匀增 加。请思考使用 “ 恒流源 ” 和(2)中电源对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填写下表 (选填 “ 增大 ” 、“ 减小 ” 或“

23、不 变” ) 。 “ 恒流源 ”(2)中电源 电源两端电压_ _ 通过电源的电流 _ _ 【答案】(1). (2). 2 P 2 CU E(3). R(4). 要快速度 充电时,只要减小图2 中的电阻R;要均匀充电时,只要适当增大图2 中的电阻R 即可(5). 增 大(6). 不变(7). 不变(8). 减小 【解析】 【详解】由电容器电容定义式 q C u 得到 uq图象,类比 图象求位移求解电量,由图3 斜率 解决两种充电方式不同的原因和方法;根据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电容器两极板相当于电源解答 (1)由电容器电容定义式可得: q C u ,整理得: 1 uq C ,所以u q图象应为过原点的倾

24、斜直线, 如图: 由题可知,两极间电压为U 时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能即为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即 P 2 UQ E,当两 极间电压为U 时,电荷量为QCU,所以 2 P 2 CU E; (2)a.由于电源内阻不计, 当电容器充满电后电容器两端电压即电源的电动势,电容器最终的电量为: QCE ,由qt图可知,两种充电方式最终的电量相同,只是时间不同,所以曲线不同是R 造成的; b.由图 3 可知,要快速度充电时,只要减小图2 中的电阻R,要均匀充电时,只要适当增大图2 中 的电阻 R 即可; (3)在电容器充电过程中在电容器的左极板带正电,右极板带负电,相当于另一电源,且充电过程 中电量越来越大,回路

25、中的总电动势减小,当电容器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动势相等时,充电结束,所 以换成“恒流源”时,为了保证电流不变,所以“恒流源两端电压要增大,通过电源的电流不变, 在(2)电源的电压不变,通过电源的电流减小。 12. 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通常仅为几米每秒,这与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有关。雨滴间无相互作 用且雨滴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 (1)质量为m的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高度h 时速度为u,求这一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 W。 _ (2)将雨滴看作半径为r 的球体,设其竖直落向地面的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f=kr 2v2,其中 v 是雨 滴的速度, k 是比例系数。 a设雨滴的密度为 ,推导雨滴下落

26、趋近的最大速度 vm与半径 r 的关系式; _ b示意图中画出了半径为r1 、r 2 (r 1r2)的雨滴在空气中无初速下落的 v t图线,其中 _ 对应半径为r1的雨滴(选填、) ;若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雨滴无初速下落的v t 图线。 () (3)由于大量气体分子在各方向运动的几率相等,其对静止雨滴的作用力为零。将雨滴简化为垂 直于运动方向面积为S的圆盘,证明:圆盘以速度v 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f v 2(提示:设单位 体积内空气分子数为n,空气分子质量为m0) 。 _ 【 答 案 】(1). 21 2 f Wmghmu (2). 3 m rg v k (3). (4). (5). 详

27、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对雨滴由动能定理解得:雨滴下落h 的过程中克服阻做的功; (2) 雨滴的加速度为0时速度最大解答; (3)由动量定理证明 【详解】 (1)对雨滴由动能定理得: 2 f 1 2 mgh Wmu 解得: 2 f 1 2 Wmghmu; (2)a.半径为 r 的雨滴体积为: 3 4 3 Vr,其质量为mV 当雨滴的重力与阻力相等时速度最大,设最大速度为 m v,则有:mgf 其中 22 mfkr v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3 m rg v k 由 3 m rg v k 可知,雨滴半径越大,最大速度越大,所以对应半径为 1 r的雨滴, 不计空气阻力,雨滴做自由落体运动,

28、图线如图: ; (3)设在极短时间t内,空气分子与雨滴碰撞,设空气分子的速率为U, 在t内,空气分子个数为:NnSv t,其质量为 0 mNm 设向下为正方向,对圆盘下方空气分子由动量定理有: 1 ()Ftm vu 对圆盘上方空气分子由动量定理有: 2 0()Ftm uv 圆盘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12 fFF 联立解得: 22 0 2fSv nmv。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20 分) 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

29、,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4.03 米大口径碳化硅反 射镜 B2022 年冬奥会聚氨酯 速滑服 C 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 银纳米线 D“ 玉兔二号 ” 钛合 金筛网轮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分(B 选项为有机物,其他均为无机物),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 料的区分。同时穿插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的概念。 【详解】 A.碳化硅 (SiC)是由碳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且碳元素与硅元素均位于元素 周期表第 IVA 族,故 A 符合题意; B.聚氨酯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B 不符合题意;

30、C.碳包覆银纳米材料中银为金属元素,故C 不符合题意; D.钛合金为含有金属钛元素的合金,故D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点睛】 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创新点在于除了要 判断是否为无机非金属材料,还给其加了限制条件“ 同主族 ” ,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 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2.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 A B C D NaCl 溶于水 电解 CuCl2溶液 CH3COOH 在水中电离 H2与 Cl2反应能量变化 NaClNa +Cl- CuCl2Cu 2+ +2Cl - CH3

31、COOH垐 ? 噲 ? CH3COO - +H + H2(g)+Cl2(g) 2HCl(g) H=-183kJ mol -1 A. AB. BC. CD. D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 A、B、C 选项应区分电离和电解的概念。电离是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成能够自 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根据其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几乎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如 A 选项) ,只有少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如C 选项);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个装置(构成 :外 加电源,电解质溶液,阴阳电极)。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还原 氧化反应的过程(如B 选项) 。 【

32、详解】 A.NaCl 为强电解质, NaCl 溶于水, NaCl 在水分子作用下,自发解离为Na +和 Cl-,故电离 方程式为 NaCl=Na +Cl-,故 A 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氯化铜溶液,铜离子向阴极移动,得电子,发生电极反应为:Cu 2+2e-=Cu,氯离子向阳极移 动,失电子,发生电极反应为:2Cl -+2e-=Cl 2,所以电解总反应为:Cu 2+2Cl- Cu+Cl2,故 B 符 合题意; C.CH3COOH 为弱电解质, 溶于水部分电离,因此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 -+H+,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反应H2(g)+Cl2(g)=2HCl(g) 的

33、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436kJ/mol+243kJ/mol=679kJ/mol ),与形成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431kJ/mol 2=862kJ/mol )之差,即放热183kJ/mol,放热 ?H 为负值,所以 H2(g)+Cl2(g)=2HCl(g)?H= -183kJ/mol ,故 D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B。 【点睛】本题所选四个实验(或原理)均取材于课本,可见高考题越来越回归于课本。本题综合考 查化学用语,涉及强、弱电解质电离、电解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题目把化学用语 与化学反应原理巧妙地结合。 3.2019 年是元

34、素周期表发表150 周年, 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 9 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 铷( 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In 是第五周期第A 族元素 B. 115 49In 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 原子半径: InAl D. 碱性: In(OH)3RbOH 【答案】 D 【解析】 【分析】 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据此判断该元素在周期 表中的位置;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 的 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电子 数; C同主族

35、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 D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 【详解】 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此 In 位于元素 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IIA 族,故 A 不符合题意;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 左下角为质子数,因此该原子的质子数= 电子数 =49,中子数为115-49=66,所以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66-49=17,故 B 不符合题意; C.Al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三周期IIIA 族, In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 IIIA 族,同主族元素的原 子,从上到下,电

36、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InAl ,故 C 不符合题意; D.In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A 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 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因此碱性:In(OH)3 RbOH,故 D 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 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4.交联聚合物P的结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中表示链延长) A. 聚合物 P 中有酯基,能水解 B. 聚合物 P

37、的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 C. 聚合物 P的原料之一丙三醇可由油脂水解获得 D. 邻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聚合过程中也可形成类似聚合物P的交联结构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将 X 为 Y 为 带入到交联聚合物P的结构中可知, 聚 合物 P是由邻苯二甲酸和丙三醇通过缩聚反应制备的,据此解题; 【详解】 A.根据 X 为Y 为可知, X 与 Y 直接相连 即羰基与醚键直接相连构成了酯基,酯基能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故A 不符合题意; B.聚合物 P是由邻苯二甲酸和丙三醇通过缩聚反应制备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油脂为脂肪酸甘油酯,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脂肪酸盐和甘油即丙三醇,故 C,不符

38、合题意; D.乙二醇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 与邻苯二甲酸在聚合过程中只能形成链状结构,故D 符合 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侧重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涉及高聚物单体以及性质的判断,注意把握官能团的 性质,缩聚反应的判断,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难度不大。 5.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 A FeCl2溶液( FeCl3) Fe粉 B NaCl 溶液( MgCl2) NaOH 溶液、稀HCl C Cl2(HCl ) H2O、浓 H2SO4 D NO(NO2) H2O、无水 CaCl2 A. AB.

39、BC. CD. D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发生 的 反应中,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反之,不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则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FeCl 3与 Fe反应生成 FeCl2, 2FeCl3+Fe=2FeCl2,此过程中Fe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 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A 不符合题意; B.MgCl2与 NaOH 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MgCl 2+2NaOH=Mg (OH)2 +2NaCl ,过量的NaOH 溶液可 用 HCl 除去 HCl+NaOH=NaCl+H 2O ,此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故 B

40、 符合题意; C.部分氯气与H2O 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反应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变化,涉及到了氧化 还原法应,故C 不符合题意; D.NO2 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 D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考查,注意把握发 生的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题目难度不大。 6.探究草酸( 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室温下, 0.1 mol L -1 H2C2O4的 pH=1.3) 实验装置试剂 a 现象 Ca(OH)2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

41、产生白色沉淀 少量 NaHCO 3溶液产生气泡 酸性 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 C2H5OH 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H 2C2O4有酸性, Ca(OH)2+ H2C2O4CaC2O4 +2H2O B. 酸性: H2C2O4 H2CO3,NaHCO 3+ H2C2O4NaHC2O4+CO2 +H2O C. H2C2O4具有还原性, 2 4 MnO+5 2 24 C O+16H + 2Mn 2+10CO 2 + 8H2O D. H 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 HOOCCOOH+2C 2H5OH 浓硫酸 C2H5OOCCOOC2H5+

42、2H2O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草酸(又称乙二酸)为一种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因此能发生中和反应,具有还原性,因为乙 二酸中含有羧基因此能发生酯化反应,据此解题; 【详解】 A.H2C2O4为二元弱酸,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草酸钙和水,因 此含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溶液红色退去,故A 不符合题意; B.产生气泡证明有CO2产生,因此可证明酸性H2C2O4H2CO3,反应方程式为: H2C2O4+2NaHCO3=Na2C2O4+2CO2 +2H2O 或,H2C2O4+NaHCO3=NaHC2O4+2CO2 +2H2O 故 B 符合题 意; C.0.1

43、molL -1 H2C2O4的 pH=1.3, 说明草酸为弱酸,故草酸不可以拆分,故 C 不符合题意; D.草酸(又称乙二酸) ,其中含有羧基因此能发生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正确,故D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草酸的性质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 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7.实验测得0.5 molL -1 CH3COONa 溶液、 0.5 molL -1 CuSO4溶液以及 H2O 的 pH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 +)c(OH- ) B. 随温度升高, CH3COONa 溶液

44、的 c(OH - )减小 C. 随温度升高, CuSO4溶液的 pH 变化是 K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 随温度升高, CH3COONa 溶液和 CuSO4溶液的 pH 均降低,是因为 CH3COO - 、Cu2+水解平衡移 动方向不同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 据此解题; 【详解】 A.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 平和向着电离方向移动,水中 c(H +).c(OH-)=Kw 减小, 故 pH 减小,但c(H +)=c(OH- ),故 A 不符合题意; B.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

45、高温度,进水的电离,所以c(OH -)增大,醋酸根水解为吸热过程, CH3COOH -+H 2O CH3COOH+OH -,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所以 c(OH -)增大, 故 B 不符合题意; C.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 故 c(H +)增大;升高温度,促进铜离子水解 Cu 2+2H 2OCu(OH)2 +2H +, 故 c(H +)增大,两者共同作用使 pH 发生变化,故C 符合题意; D.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故D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明确化学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对水的电 离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是

46、解题的关键,盐类水解是高频考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本题难度 不大,是基础题。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180分) 本部分共 11小题,共 180 分。 8.抗癌药托瑞米芬的前体K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有机物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如(CH3)2NCH 2CH3的键线式为 (1)有机物 A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其钠盐可用于食品防腐。有机物B能与Na2CO3 溶液反应,但不产生CO2;B 加氢可得环己醇。A 和 B 反应生成 C 的化学方程式是_, 反应类型是 _。 (2)D 中含有的官能团:_。 (3)E的结构简式为_。 (4)F 是一种天然香料,经碱性水解、酸化,得G 和 J

47、。J 经还原可转化为G。J的结构简式为 _。 (5)M 是 J 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M 的结构简式是 _。 包含 2 个六元环 M 可水解,与NaOH 溶液共热时,1 mol M 最多消耗2 mol NaOH (6)推测 E 和 G 反应得到K 的过程中,反应物LiAlH 4和 H2O 的作用是 _。 (7)由 K 合成托瑞米芬的过程: 托瑞米芬具有反式结构,其结构简式_。 【答案】(1). (2). 取代反应(3). 羰基、羟 基(4). (5). (6). (7). 还原剂;水解(8). 【解析】 【分析】 有机物 A 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CO2,其钠盐可用于食品防腐,A 为苯甲

48、酸;有机物B 能与碳 酸钠反应,但不产生CO2,且 B 加氢得环己醇,则B 为苯酚;苯甲酸和苯酚在浓硫酸、H3BO3,加 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 为; C 发生信息中的反应生成D 为;D 发生 信息中的反应生成E 为;F 经碱性水解,酸化得G 和 J,J 经还原可转化为G, 则 G 和 J具有相同的碳原子数和碳骨架,则G 为;J为;由 G 和 J的结构可 推知 F为 C6H5-CH=CH-COOCH 2CH=CH-C6H5, E 和 G 先在 LiAlH4作用下还原, 再水解最后得到 K, 据此解答。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A 为苯甲酸, B 为苯酚,苯甲酸和苯酚在浓硫酸、H3BO3,加热条件 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 为,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2)D 为,D 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羰基、羟基, 故答案为:羰基、羟基; (3)D发生信息中的反应生成 E,其结构简式为 , 故答案为:; (4)F 经碱性水解, 酸化得 G 和 J,J经还原可转化为G,则 G 和 J 具有相同的碳原子数和碳骨架, 则 G 为;J 为, 故答案为:; (5)J 为,分子式为C9H8O2,不饱和度为6,其同分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