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15205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 特征码 yHBEEzumAYeevjiNowag 一、中韩新农村建设异同比较 1、相似之处 (1)农村内部问题基本相似。中国当前农村中面临的许多 宏观方面问题,韩国在 1970 年代初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包括: 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农村劳力剩余,农业经营规模小,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落后,农民文化 素质低下,农村年轻人鄙视和离弃农业,等等。韩国开始实施 新村运动的 1970 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45%,人均耕地仅 0.6 亩。而据 20XX 年底的统计,中国乡村人口仍占 58.24%,人 均耕地也只有 1.5 亩。 (

2、2)城乡发展失衡基本相似。20 世纪 60 年代末、70 年代 初,韩国与我国目前的情况类似,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阶 段,在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业、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各 个方面均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农民和 第 2 页 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矛盾和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的严重程度均超过韩国新村运动当初起步时 的状况。如,1970 年韩国的城市化率为 55.3%,20XX 年中国城 市化率为 40.5%。1970 年韩国农民收入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 75%,而 20XX 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93 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为 3255 元,

3、农民收入仅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 31%。 (3)社会矛盾基本相似。1970 年代初,韩国由于工农业 和城乡之间差距的扩大,存在就业难、学潮、民主政治制度的 不成熟等诸多因素。当前中国城乡差距扩大,新增劳力就业困 难,老百姓普遍觉得上学难和贵、看病难和贵,购住房难和贵, 部分官员贪赃枉法,社会矛盾有所加剧。 2、差异之处 (1)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韩国新村运动起始于 1970 年, 当时韩国正值工业化起飞前夜。而现今我国许多地区目前已进 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阶段明显比韩国新村运动 起步时高。不同的发展阶段, “三农”问题的表现和主要矛盾也 明显不同,当年韩国新村运动要解决的是农民基本生

4、活问题, 而我国现阶段建设新农村,是在解决基本生活基础上,为了实 第 3 页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解决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农 民与市民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 (2)农业保护水平不同。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长期以来 一直通过征收高额农业税和以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方式,积累工 业化发展资金。近年来,全国各地虽已陆续取消农业税,但政 府财政对农业的补贴仍很少。这是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与中国相比,韩国农 业经营规模也很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不高,但韩国农村居民 收入水平却不低。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高额补贴。 韩国农业补贴占 GDP 的 4.7%,居全球

5、前列。二是由于政府对国 内农产品实行高保护价格。长期以来韩国对农产品进口高额征 税,并且实行严格的配额制度,韩国农产品价格之高,是世界 有名的,比国际农产品价格平均高 2.85 倍。 (3)农村工业化发展路径不同。韩国是由集中到分散,中 国则由分散到集中。韩国工业化初期阶段,制造业主要集中在 首尔和釜山都市区。1973 年韩国提出了“新村工厂”计划,通 过一系列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工业投资到农村地区。中 国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农村工业自发地在各地农村中兴起并获 得长足发展。工业布局过于分散导致的规模不经济、工业分散 布局形成的环境污染和治理的不便,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可持续 第 4 页 发

6、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引导乡村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便 成为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 “新村运动”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引以为鉴的问题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经济、社会和人文背景相似,韩国新 村运动的许多好经验,如“勤勉、自助、合作”精神、 “奖勤罚 懒”激励机制、健全高效的指导、研究和培训机构、社会各界 广泛、积极参与等,值得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借鉴和吸纳。 对此,很多研究多有介绍和谈及。但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 引以为鉴。 1、 “新村工厂”计划,违背了工业布局的客观规律 1973 年韩国提出“新村工厂”计划,推出该计划的目的, 是为了通过农村工厂化来提高农村非农业收入,

7、从而缩小城乡 居民的收入差距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同时,还试图以此达到 促进工业重新布局,将首尔、釜山都市区的工厂扩散到农村去 的目的。但工业布局有其客观规律性和科学性,农村交通不便、 产品运输成本增加、新村工厂普遍存在吸收劳动力困难问题、 掌握技术后的熟练工不断向大城市流动、带来农村环境污染等 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新村工厂” 。新村工厂计划最终放弃 第 5 页 了。 2、农业过度保护,面临难以承受的国际自由发展贸易冲击 长期以来,韩国对进口的农产品课以很高的关税,以此来 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在韩国的进口农产品中,100%以上高关 税的农产品多达 142 个。据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估算,如果以

8、 降低关税、减少补助、开放农产品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多哈回合 谈判达成协议,韩国的大米种植农户的收入将减少 10%-40%左 右。事实上,1995 年以来,开放贸易体系已对韩国农业形成了 巨大的冲击。尽管这些年来韩国政府采取给予农民农业补贴等 许多优惠政策,但收效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一是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迅速扩大,1994 年韩国城乡居民收入几乎没有差距,但 是到了 20XX 年,农民收入只有城市工人的 77%左右;二是农户 的负债率直线上升。很多农户举债过日子,甚至有人认为韩国 的农家经济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 3、新村运动推动的“非民主形式”及其缺陷 韩国学者对其新村运动存在问题的看法,具有独特的视角。 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 “新村运动”是由韩国中央政府(内务部) 主导的事业,具有传达上级旨意的自上而下运动的性质,其形 第 6 页 式是非民主的,由此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其一,新村运动 内容不能充分反映各地农村的特点和迫切需求;其二,自上而 下以支援为主的事业,不知不觉中助长了农民的依赖思想,减 弱了农民新村建设的自觉性;其三,追求外在、规模化的形式 以及论成果为主的事业促进方式,妨碍了精神开发事业,降低 了开发质量水准;其四,边实践边归纳总结,理论准备的不足 给发展带来了一些缺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