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56263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9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1 届(一上)半期考试物理试题卷 一、选择题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矢量B. “一节课40 分钟”中40 分钟指的是下课的时刻 C. 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 D. 研究物体运动时,只能以地面为参考系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速度有大小、有方向,运算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故A项正确。 B:一节课40 分钟对应的是一段过程,40 分钟为时间。故B项错误。 C:只要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实际大小 无关。故 C项错误。 D:研究物体运动时,可以任选一其它物体作为参考系。故D项错误。 2.

2、 下列各质量均匀分布的薄板中,其重心位于物体之外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BC :ABC三项中的薄板质量分布均匀、实心且对称,其重心均在物体上。 D:图中质量均匀分布的弯曲杆对称轴是其角平分线,重心在其角平分线上,且重心不在弯折处; 则其重心位于物体之外。 综上,重心位于物体之外的是D项。 3. 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4N和 6N,则其合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 A. 2N B. 6N C. 10N D. 14N 【答案】 D 【解析】 【详解】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4N和 6N,则其合力的范围为;即合力大小不可能 是 14N。故 D正确, AB

3、C三项错误。 4. 如图为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轻质弹簧的弹力F 和弹簧长度L 的关系”的实验中,轻质弹簧a、b 的原长分别为la和 lb,劲度系数分别为ka和 kb,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k akb C. lalb D. 弹簧的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B :弹簧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关系为,则图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 所以。故 A项错误, B项正确。 C:弹簧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关系为,则图象的横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所以。故 C项错误。 D: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与弹簧长度不成正比。故D项错误。 【点睛】图象类题目要理解图象横纵坐标、截距、斜率、交

4、点、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对应的 物理意义。 5. 如图 , 物体在竖直轻质弹簧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则物体所受力的个数为( ) A. 1 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B 【解析】 【详解】对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重力和弹簧对物体向上的弹力;墙对物体没有弹力作用,否则物 体水平方向的受力不平衡;则物体受力个数为2 个。故 B项正确, ACD三项错误。 【点睛】弹力的有无、方向的判断除利用定义外,通常还用假设法或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断。 6. 一质点做匀变速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v=40-10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前 4s 做匀加速运动 B. 质点

5、的初速度是20m/s 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5m/s 2 D. t=4s 时,质点的加速度不为零 【答案】 D 【解析】 【详解】 BC :质点做匀变速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v=40-10t ,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公式,可得:质点的初速度,质点的加速度,则质点加速度的大小 是 10m/s 2。故 BC两项错误。 A:由 v=40-10t 得,经物体速度减为零; 物体加速度不变,则质点前4s 做匀减速运动。 故 A项错误。 D:质点前4s 做匀减速运动,4s 后做反方向的加速运动,t=4s 时,质点的加速度不为零。故D项 正确。 7. 一质点以某以初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经5s 停下来

6、,则它在第1 秒内、第3 秒内、第4 秒内的位 移之比为 ( ) A. 1:3:4 B. 1:5:7 C. 9:5:3 D. 9:7:3 【答案】 C 【解析】 【详解】质点以某以初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经5s 停下来;将物体的运动逆过来看成初速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 秒内、第2 秒内、第3 秒内、第4 秒内、第5 秒内的位移之比9:7:5: 3:1,则它在第1 秒内、第3 秒内、第4 秒内的位移之比9:5:3 。故 C项正确, ABD三项错误。 【点睛】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内、内、内,位移之比为1: 4:9:;初速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第内、第内、第内,位移之比为1:3

7、:5:。 8. 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m所用的时间是10s,通过第二个60m所用的时间是 6s。则 ( ) A.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m/s 2,接下来的 6s 内的位移为78m B.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m/s 2,接下来的 6s 内的位移为78m C.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m/s 2,接下来的 6s 内的位移为96m D.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m/s 2,接下来的 6s 内的位移为96m 【答案】 A 【解析】 【详解】动车组通过第一个60m 所用的时间是10s,则通过第一个60m 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动车组通过第二个60m所用的时间是6s,则通过第二个60m的中间时

8、刻的 瞬时速度;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差,则物体的加速度 ;接下来6s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接下来6s 内的位移。故 A 项正确, BCD三项错误。 【点睛】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9. 某飞机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 , 滑行的距离为x, 假设飞机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 直线运动,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详解】飞机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实线,设飞机着陆的速度为 ,据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可得:,解得:。故 C项正确, ABD三项 错误。 10. 一质点从A点由静

9、止开始沿直线AB运动, 首先做的是加速度a 的匀加速运动, 接着又以大小为 a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到达B点恰好停止;若AB长为 x,则质点走完AB所用的时间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详解】设物体加速的时间为,减速阶段的时间为,则加速阶段的位移,减速阶段的位 移,且,总时间,总位移;经计算可得:。故 B项正 确, ACD三项错误。 11.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 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D. 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答案】 BD 【解析】 【详解】 AC

10、 :据可得,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所用时间短,加速度不一定 大。故 AC两项错误。 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B项正确。 D: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例如:物体自由释放瞬间,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D 项正确。 12. 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 0 1s 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B. 0 1s 内的加速度与2 4s 内的加速度反向相反 C. 第 2s 内的位移大小是2m D. 0 1s 内的运动方向与2 4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 BC 【解析】 【详解】 A:物体在0 1s 内的平均

11、速度,故 A项错误。 B:速度时间图象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由图象得:0 1s 内的加速度与2 4s 内的加速度 反向相反。故B项正确。 C:由图象得,物体在第2s 内做速度为的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第2s 内的位移大小是2m 。故 C项正确。 D:0 4s 内的物体的速度均为正,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则0 1s 内的运动方向与2 4s 内的运 动方向相同。故D项错误。 【点睛】:图象类题目要理解图象横纵坐标、截距、斜率、交点、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对应 的物理意义。 13.a 、b 两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两球下落高度ha=2hb,则两球下落时间ta、tb,两球落地 速度 va、

12、vb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ta=2tb B. ta=tb C. va=2vb D. va=vb 【答案】 BD 【解析】 【详解】 AB :据,解得:;已知,则。故 A项错误, B项正确。 CD :据,解得:;已知,则。故 C项错误, D项正确。 14. 一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 环上套着两个小球A和 B(中央有孔 ) ,A、B间由细绳连接着,它 们处于如图中所示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情况下,关于圆环对A 、B两球的弹力方向叙 述正确的是 ( ) A. 圆环对 A球的弹力沿OA方向 B. 圆环对 A球的弹力沿BA方向 C. 圆环对 B球的弹力沿OB方向 D. 圆环对 B球

13、的弹力沿AB方向 【答案】 AC 【解析】 【详解】 AB :对 A球受力分析, A球受重力、绳对A球斜向右下方的拉力及圆环对A球的弹力;圆 环对 A球的弹力方向垂直于环的切线,圆环对A球的弹力沿OA方向。故A项正确, B项错误。 CD :对 B球受力分析, B球受重力、绳对B球斜向左上方的拉力及圆环对B球的弹力;圆环对B球 的弹力方向垂直于环的切线,圆环对B球的弹力沿OB方向。故 C项正确, D项错误。 15. 如图所示,一木块重为10N,在 F=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以1m/s 的速度沿水平面做匀速直 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B. 若

14、木块以2m/s 的速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 C. 若木块以6m/s 的速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则它需要的水平拉力大于12N D. 当用 8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向右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N 【答案】 AB 【解析】 【详解】 A:重为10N 的木块在F=4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所以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故 A项正确。 BC :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拉力不变。 故 B项正确, C项错误。 D:当用 8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向右运动时,木块受滑动摩擦力不变。故D项错误。 16.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

15、同向运动,其 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 OPQ 和OQT的面积分别为 x1和 x2(x2x1)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x0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 x0=x1,两车相遇1 次 B. 若 x0x1,两车相遇2 次 C. 若 x0=x2,两车相遇1 次 D. 若 x0= x2,两车不会相遇 【答案】 ABD 【解析】 【详解】由图知,时间内乙车速度大于甲车,乙比甲多运动,;以后,甲车速度一 直大于乙车。 A: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处。若,则时刻乙刚好追上甲;以后,甲车速度一直大于 乙车,甲车会再次远离乙,两车相遇1 次。故 A项正确。 B: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处。若,则时刻前,乙

16、已追上甲;以后,甲车速度一直大 于乙车,甲会追上乙,并远离乙,两车相遇2次。故 B项正确。 CD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处。若,则时刻乙仍未追上甲;以后,甲车速度一直 大于乙车,乙车不可能追上甲,两车不会相遇。故C项错误, D项正确。 【点睛】 1、速度时间图象是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物理公式的函数表现形式,分析 问题时要做到数学与物理的有机结合,数学为物理所用。 2、在速度时间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 移,抓住以上特征,灵活分析。 二、实验题 17.(1)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精密的计时仪器,使用4V-6V 的低压 _(选填“直流”

17、“交 流”)电源,若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是_s。 (2) 如图 ,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 条清晰纸带 , 纸带上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 个打下的点没有画出,其中 s1=5.12cm、 s2=5.74cm、 s3=6.36cm、 s4=6.98cm、 s5=7.60cm、s6=8.22cm,则打 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m/s, 纸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_m/s 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 若打点计时器的实际使用频率偏大,计算时若仍以50Hz计算加速度时会带来_( 填 “系统”或“偶然”

18、) 误差,其结果会_(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 (1). 交流 (2). 0.02 (3). 0.73 (4). 0.62 (5). 系统 (6). 偏小 【解析】 【详解】 (1)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V-6V 的低压交流电源,若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相邻 两点的时间间隔是0.02 s 。 (2)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 个打下的点没有画出,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 打 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纸带的加速度的大小,代入数据得: (3) 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偏大,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小于测量 的打点周期;据得,真实的加速度大于测量的加速

19、度,即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 小。这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不会因多次测量而改变。 三、计算题 18. 如图, 一质点由 A向 C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 AB=BC ,vA=1m/s, 加速度 a=1m/s 2,从 A点运动 到 C点历时 6s。求: (1)AC 段的距离; (2)B 点的速度大小 . 【答案】 (1)24m (2)5m/s 【解析】 【分析】 (1) 应用位移时间公式求得AC段的距离; (2) 先求 AB段的位移,再对AB段应用速度位移公式求得B点的速度大小。 【详解】 (1) 对 AC段应用位移时间公式可得: (2)AB 段的位移 对 AB段应用速度位移公式可得:,解得

20、: 19. 如图,斜面B固定,其倾角 =45,物体A所受重力为10N并静止于斜面上。若将A所受重 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和沿斜面方向,求: (1) 两个分力的大小;(2) 物体 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和大小。 【答案】 (1) (2) 沿斜面向上 【解析】 【分析】 (1) 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2) 据平衡知识求得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和大小。 【详解】 (1) 将 A所受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和沿斜面方向,如图: 则垂直于斜面方向分力 沿斜面方向分力 (2) 物体 A静止于斜面,则,方向沿斜面向上。 20. 一辆轿车在一直道上以v1=15m/s 的速度正常行驶时,司机突然发现前

21、方有一条减速带,经过 t1=0.2s 反应时间后踩下刹车,此后轿车以a1=5m/s 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减速带时速 度恰好将为v2=5m/s。轿车通过减速带后以a2=4m/s 2 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继续行驶。(假设轿 车的大小及减速带的宽度不计)。求: (1) 司机发现减速带时,距离减速带的距离;(2) 轿车从开始 刹车到恢复至原来的速度经历的时间;(3) 司机因过减速带而耽搁的时间。 【答案】 (1)23m (2)4.5s (3)1.5s 【解析】 【分析】 (1) 据运动学公式求出轿车的反应距离和减速距离,两者相加可得司机发现减速带时距离减速带的 距离; (2) 据运动

22、学公式求出轿车的减速时间和加速时间,两者相加得轿车从开始刹车到恢复至原来的速 度经历的时间; (3) 据运动学公式求出轿车从开始刹车到恢复至原来的速度经历的位移,算出正常行驶这段位移对 应的时间, 与轿车从开始刹车到恢复至原来的速度经历的时间对比,可得司机因过减速带而耽搁的 时间。 【详解】 (1) 司机反应时间内汽车的位移 汽车刹车阶段做匀减速运动,则,解得: 司机发现减速带时,距离减速带的距离 (2) 刹车时间 加速时间 从开始刹车到恢复至原来的速度经历的时间 (3) 加速阶段汽车的位移 正常行驶“从开始刹车到恢复至原来的速度”对应位移所用时间 因过减速带耽搁的时间 21. 如图所示 ,

23、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的空管, 管长为 24m,M 、N为空管的上、下两端, 空管由于受 外力作用, 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 加速度大小为a=2m/s 2,同时在 M处一个大小不计的小 球沿管的轴线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 , 不计一切阻力 , 取 g=10m/s 2. 求: (1) 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为10m/s,小球上升过程中离抛出点的最大高度; (2) 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为10m/s,小球经过多长时间从管的N端穿出; (3) 若此空管静止时N端离地 64m高, 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必须落到管内,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前提下 , 求小球的初速度v0大小的范围。 【答案】 (1)5m

24、(2)4s (3) 【解析】 【分析】 (1) 据运动学公式求得小球上升过程中离抛出点的最大高度; (2) 以向下为正,求得小球下落的高度、空管下落的高度,据两者间关系列式求解求得小球经过多 长时间从管的N端穿出; (3) 求出管落地所用的时间,当管落地时小球在管内的临界是小球在管的顶端或管的底端,据临界 求出小球初速的范围。 【详解】 (1) 小球上升过程中离抛出点的最大高度 (2) 以向下为正方向,设经时间,小球从N端穿出,则: 小球下落的高度 空管下落的高度 且 联立得: 代入数据解得:,( 舍) (3) 设小球的初速度为,空管经时间到达地面,则: ,得: 小球在时间下落的高度 小球落入

25、管内的条件是 解得: 22. 如图,两小物块A、B静止于图中的P点, P点距左侧墙壁距离为x1,距右侧墙壁距离为x2。现 分别给 A、 B以一定的初速度vA、 vB, 是它们分别沿相反的方向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 vA=25m/s, vB=7m/s, aA=5m/s 2,a B=1.4m/s 2,A、B与竖直墙壁相撞后都等速率反弹且反弹后仍以原来的加速度 大小继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 若 x1=40m ,求 A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 若 A反弹后不再与B发生碰撞,求A物块的运动时间; (3) 若已知 x2,求为使A、 B恰好不相遇的x1的大小。 【答案】 (1)15

26、m/s (2)5s (3)或 【解析】 【分析】 (1) 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得A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 据速度时间关系求得反弹后不再与B发生碰撞时A物块运动的时间; (3) 分析出 A、B恰好不相遇的两种临界情况:A反弹以后与B达到共速时,刚好追不上B,A 和 B都与墙发生碰撞,碰后相向而行,刚好到达同一位置速度均减为0;对两种临界情况分析后求 出对应的 x1的大小。 【详解】 (1) 设 A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则,解得: (2) 与墙碰撞前运动时间 与墙碰后运动时间 则 A物块减速运动的总时间 (3) A 、 B恰好不相遇分两种情况: A 反弹以后与B达到共速时,刚好追不上B: 共速条件:,解得:,则共速时A、B速度 设 A减速到 0 前运动的路程为,B减速到 0 前运动的路程为,则: ,解得: ,解得: 为使 A、B刚好不相遇,则 解得: A 和 B都与墙发生碰撞,碰后相向而行,刚好到达同一位置速度均减为0 A与 B的路程满足: 解得: 综上,使 A、B恰好不相遇,则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