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资格证试题库原库答案.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5157289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31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资格证试题库原库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安全资格证试题库原库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安全资格证试题库原库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安全资格证试题库原库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安全资格证试题库原库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资格证试题库原库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资格证试题库原库答案.doc(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1、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负责(C)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A.危险化学品 B.烟花爆竹 C.民用爆破器材 D.食品加工2、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5)内审查完毕,经审查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3、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A)。A.3年 B.2年 C.1年 D.5年4、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企业应当于期满前(A)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办理延期手续。A.3个月 B.2个月 C.1个月 D.6个月5、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D)之内经抢

2、救无效死亡的认定为工伤。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6、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A)承担举证责任。A.用人单位 B.职工 C.职工亲属 D.都可以7、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B)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A.90日 B.60日 C.45日 D.30日8、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A.市级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D.都可9、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D)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

3、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A.24小时 B.12小时 C.6小时 D.1小时10、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B)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A.90日 B.60日 C.45日 D.30日1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于(C)起施行。A.2010年4月26日 B.2010年5月24日C.2010年7月1日 D.2011年7月1日12、收到申请的考核发证机关应当在(D)内完成对特种作业人员所提交申请材料的审查,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A.30个工作日 B.20个工作日 C.10个工作日 D.5个工作日13、离开特种作业岗位(B)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

4、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A. 3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2个月14、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C)。A.4人 B.3人 C.2人 D.1人15、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B)的工资报酬。A. 一百五 B.二百 C.三百 D.一百16、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B)。A. 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10个月17、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B)形式通知用人单位。A.口头 B.书面 C.电话通知 D.任意18、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

5、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C)。A.监督 B.监察 C.检查 D.督促19、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B),保证正常运转。.检查 .检测 .监控 .检验2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D)标志。A.提示 B.禁止 C.指令 D.警示21、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A)。A.应急预案 B.应急防护方案 C.应急措施 D.应急救援体系22、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B)、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A.福利待遇 B.劳动安全 C.教育和培训

6、 D.劳动权利 2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D)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A.人员 B.设备 C.财政 D.资金24、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A)能力。A.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 B.安全生产意识和防范C.安全常识和紧急救助 D.安全知识和紧急应变25、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A)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A.免除或者减轻 B.免除或者逃避 C.逃避或者减轻 D.解除或者逃避26、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B)的劳

7、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A.国际标准 B.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C.国家 D.企业27、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C)。A.上级主管部门 B.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C.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D.企业负责人28、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A)提出赔偿要求。A.本单位 B.企业主管部门 C.劳动保护监察机关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关29、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于(B)开

8、始实施。A.2012年1月26日 B.2011年12月1日C.2012年5月1日 D.2011年1月1日30、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A)。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D.安全第一、防消结合3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A)。A.全面负责 B主要负责 C.负主要责任 D.负责全面32、(A)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A.100人 B.200人 C.300人 D.400人33、(A)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

9、管理协议。A.二个以上 B.三个以上 C.四个以上 D.多个34、国家实行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D)的工时制度。A.八小时 B.十小时 C.四十小时 D.四十四小时35、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B)的事项。A.福利待遇 B.防止职业危害 C.教育和培训 D.劳动权利36、作业现场的5S管理起源于(B)。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37、5S管理中(C)是需要的物品以适当的方式放在合适的位置,以便使用。A.整理 B.清扫 C.整顿 D.清洁38、(C)理论也称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理论。A.X-Y理论 B.期望理论 C.双因素理论

10、D.公平理论39、安全是相对的,当风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则认为是安全的。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B)。A.因果连锁理论 B.系统安全理论 C.扰动起源理论 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40、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简明、形象化的特点,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的分析是( B)。A.事件树分析 B.故障树分析 C.定量分析 D.定性分析41、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其中( B )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和灵魂。A.安全法制 B.安全文化 C.安全科技 D.安全责任42、安全文化事故对策中“

11、3E”是指( B )。A.技术、制度和教育 B.技术、管理和教育C.技术、投入和培训 D.资金、管理和教育43、提高安全素质的手段不包括( D )。A.监督管理 B.教育培训 C.科普活动 D.经济罚款44、建设企业文化的方法载体不包括( C )。A.文学艺术载体 B.教育培训载体C.监督管理载体 D.环境物态载体45、国家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式不包括的是( C )。A.建立法律、制度保障安全文化 B.进行必要的安全资金投入C.建设官员责任制安全工程 D.推进全民教育体系建立46、下列不属于人的行为激励理论的是( C )。A.双因素理论 B.期望理论 C.奖罚理论 D.公平理论47、疲劳程

12、度的轻重取决于( A )。A.劳动强度的大小和劳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B.劳动强度的大小C.劳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D.作业者的满意度48、下列( C )不符合人机功能合理分配的原则。A.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由机器来做B.研究、创造、决策由人来做C.单调的、高阶运算的、操作复杂的由人来做D.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由机器来做49、安全人机工程学以活动过程中的( A )实行保护为目的。A.人 B.机器 C.仪表 D.环境50、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 C ),并使其危险性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A.隐患 B.事

13、故 C.危险源 D.人的不安全行为51、可靠度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规定的条件下和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功能的( A )。A.概率 B.优劣 C.程度 D.可靠性52、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能量失控情况,下列能量失控情况中属于化学模式的是( B )。A.锅炉爆炸 B.直接火灾 C.电气失控 D.核污染53、事故树是安全系统工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是从( A )到( A )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A.结果,原因 B.原因,结果 C.初始,最终 D.下,上54、事件树是安全系统工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是从( B )到( B )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A.结果,原因 B.原因,结果 C

14、.初始,最终 D.下,上55、事故发生的概率P和事故损失严重程度S的乘积表示系统的( A )。A.风险率 B.损失量 C.严重量 D.故障率56、( A )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A.安全观念文化 B.安全行为文化 C.制度文化 D.物态文化57、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建设的对象至少应该包括( D )。A.决策层 B.管理层 C.基层员工 D.以上都是58、人的基本安全素质包括( D )。A.安全知识 B.安全技能 C.安全意识 D.以上都是59、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下列对不同人的安全素质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决策素质 B.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作业能力C.安全专业人员的理论

15、与业务素质 D.家属亲情的素质作用发挥60、安全管理基本原理是对管理学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主要包括( D )、强制原理和责任原理。A.系统原理 B.人本原理 C.预防原理 D.以上都是61、运用( B )原理应遵循动力原则、能级原则和激励原则。A.系统原理 B.人本原理 C.预防原理 D.强制原理62、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科学的安全行为( A )理论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理论及方法。A.激励 B.批评 C.惩罚 D.控制63、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科学的安全行为激励理论和不安全行为的( D )理论及方法。A.激励 B.批评C.惩罚D.控制64、根

16、据系统安全理论的观点,下列关于安全与危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A.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B.危险是一种主观的判断C.可以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 D.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周期65、某企业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后,企业负责人要求各生产车间一律停产,全面开展隐患排查,经组织检查、评估并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此种做法,符合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 B )。A.监督原则 B.动态相关性原则 C.行为原则 D.偶然损失原则66、伤亡事故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下列关于伤亡事故的原因中,属于直接原因的是( A )。A.物的不安全状态 B.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C.劳动组织不合理 D.教育培训不

17、够67、危险度表示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是由( B )决定的。A.发生事故的司能性与系统的本质安全性B.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C.危险源的性质与发生事故的严重性D.危险源的数量和特性68、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体现了运用系统原理的( C )。A.动态相关性原则 B.反馈原则 C.整分合原则 D.封闭原则69、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体现了运用预防原理的( D )原则。A.偶然损失 B.3E C.因果关系 D.本质安全化70、通过设计,使系统、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处于低能状态,从而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

18、安全技术措施是( C )。A.减少事故损失 B.限制能量 C.故障安全设汁 D.设置薄弱环节71、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法和(C)。A.概率风险评价法 B.伤害范围评价法C.定量安全评价法 D.危险指数评价法72、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D)评价法。A.定性安全 B.定量安全 C.系统危险性 D.演绎推理73、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 “强制原理”认为,安全生产管理有必要采取强制手段约束个人的活动和行为B. “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C. “因果关系原则”认为,只要事故的因素存

19、在,事故发生是必然的D. “监督原则”认为,为了使安全生产法规得到落实,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74、人本原理中的激励原则,是指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 C ),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A.个人兴趣 B.创造精神 C.内在潜力 D.合作精神75、安全管理中的本质化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 B )消除事故发生可能性。A.技术上 B.根本上 C.管理上 D.思想上76、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 C )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A.管理不善 B.危险 C.事故 D.违章77、下列对“本质安全”理解不正

20、确的是( D )。A.设备或设施含有内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B.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C.包括设备本身固有的失误安全和故障安全功能D.可以是事后采取完善措施而补偿的78、按安全生产绩效颁发资金是对人本原理的( B )的应用。A.动力原则和能级原则 B.动力原则和激励原则C.激励原则和能级原则 D.动力原则、能级原则和激励原则79、在工业生产中,设置防爆墻、防火门等是应用( C )预防伤亡事故。A.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B.事故频发倾向理论C.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D.系统安全理论80、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把事故发生过程概括为五个部分,即( D )。A.管理缺陷;环境缺陷;人不安全行为和物

21、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B.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直接原因;事故;伤害C.基本原因;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损失D.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81、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 C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管理的缺陷 C.物的不安全状态 D.有害的作业环境82、( A )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对这一原则的应用。A.动态相关原则 B.动力原则 C.人本原理 D.预防原理83、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

22、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这体现了对( B )原则的运用。A.反馈 B.封闭 C.整分合 D.3E84、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人本原理包括三个原则。下列不包括在人本原理中的原则的是 ( A )。A.安全第一原则 B.动力原则 C.能级原则 D.激励原则85、( A )认为,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A.动力原则 B.监督原则 C.能级原则 D.激励原则86、利用( C)原则,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A.动力原则 B.监督原则 C.能级原则 D.激励原则87、

23、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分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 C )的直接体现。A.弹性原理 B.系统原理 C.人本原理 D.预防原理88、事故树属于树形图,它的根部表示( D ),末梢表示( D ),树叉为中间事件。A.中间事件,顶上事件 B.基本事件,中间事件C.基本事件,顶上事件 D.顶上事件,基本事件89、安全管理中的( A ),是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阶段。A.因果关系原则 B.连续原则 C.激励原则 D.内在关系原则90、海因里希的1:29:300法则,说明了事故发生的一个性质,这个性质称为(

24、 B )。A.必然损失性 B.偶然损失性 C.无法估计性 D.因果性91、在事故树分析中,要在调查事故的基础上,选出发生可能性大的、后果严重的事故,作为分析对象,并将其定位为( B )。A.危险事件 B.顶上事件 C.重要事件 D.逻辑事件92、安全承诺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每个员工各司其职是安全承诺的具体体现。下 列行为中,属于员工职责的是 ( B )。A.制定企业安全发展的战略规划 B.对任何安全异常和事件保持警惕C.清晰界定全体员工的岗位安全责任 D.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93、某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重新修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该制度应由企业的( D) 签发后实施。A.

25、分管安全的负责人 B.总工程人 C.分管生产的负责人 D.主要负责人94、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遵循一定的优先原则,下列安全技术措施中,属于优先原则 排序的是 ( C )。A. 个体防护,隔离,避难与救援,设置薄弱环节B. 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隔离,避难与救援C. 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与救援D. 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避难与救援,隔离95、某企业在进行下水道清污作业时,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下列事故原因中,属于间接原因 的是 ( A )。A.未按规定设计强制通风设施 B.未进行有毒气体检测C.从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呼吸器 D.现场未按规定配备医护人员96、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是

26、运用( C )的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和预测的过程。A.卫生工程 B.人机工程 C.系统工程 D.安全工程97、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重大危险源应进行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等工作,负责组织评估工作的是( A )。A.生产经营单位 B.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中介机构 D.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98、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我国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分为( B )。A.市(地)省(区、市)和国家三级B.县(市)、市(地)、省(区、市)和国家四级C.乡镇、县(市)、市(地)和省(区、市)四级D.县(市)、市(地)和省(区、市)三级99、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

27、B182182009),判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依据物质的( D )。A.反应活性及其临界量 B.爆炸性及其临界量C.毒性及其数量 D.危险特性及其数量100、由多种危险物质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根据( A )对其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判定。A.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 B.最小危险原则和概率乘积原则C.平均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 D.风险分级原则和频率分析原则101、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事故严重度评价时,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B)原则估计事故后果。A.最大危险 B.概率求和 C.平均分配 D.最小后果102、某乙烯化工有限公司贮料区的2#储罐溢

28、流引发火灾事故,10个储有轻柴油和10个储有石油的储罐被烧毁,无人员伤亡,但造成63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事故调查报告应由( C )批复。A.县级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103、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对危险源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在企业中特别要严密监视重大危险源的(B)。A.化学参数变化趋势 B.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C.温度变化趋势 D.压力变化趋势104、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监视重大危险源在( A )情况下的运行情况及状态,并对其实时和历史趋势作一个整体评判,对

29、系统的下一时刻做出超前的预警行为。A.正常 B.非正常 C.临界 D.失效105、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当被实时监测的危险源的各种参数超出正常值的界限时,如不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及重大毒物泄漏事故,这种状态称为( A )。A.事故临界状态B.正常运行状态C.事故初始状态D.事故发生状态106、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 A )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A.500 B.400 C.600 D.55010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

30、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C)和有关部门备案。A.公安部门 B.危险源管理部门C.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D.劳动部门108、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要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 A )程度。A.最低 B.最好 C.合理 D.标准109、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 B )。A.评价结果 B.安全评价报告 C.辨识结论 D.安全措施报告110、根据有关规定,企业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辩识和评价后,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设施,应

31、在项目( B )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A.安全验收时 B.初步设计审査之前 C.验收后3个月 D.投入运行前6个月111、企业在重大危险源( A )基础上,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严格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和措施。A.辨识和评价 B.辨识和预防 C.评价和报告 D.预防和报告112、应急救援系统是重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场外应急救援系统由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上报的( B )等有关资料制定。A.生产报告 B.安全评价报告和预案 C.可研报告 D.财务报告113、对于重大危险源,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 C ),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及其他危险源

32、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A.应急措施方案 B.风险评估制度 C.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政策 D.监督管理方案114、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申报和普查、评价结果,按危险严重程度,可建立( D )级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信息系统。A. B.二 C.三 D.四115、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列场所或装置属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的是( D )。A.某化工厂生产场所临时存放2个450t煤油储罐(临界量为5000t)B.某工厂储罐区存有3个0.2t乙炔储罐(临界量为1t)C.某厂生产场所临时存放3个2t氨储罐(临界量为10t)D.某厂储罐区存放2个5t乙醚储罐(临界量为10t)

33、116、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重大事故应当逐级上报至(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117、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 D )批准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监察机关 C.公安机关 D.人民政府11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下列有关事故调查报告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D )。A.

34、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 B.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C.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D.报送事故发生单位119、在应急管理中,( C )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并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A.预防 B.准备 C.响应 D.恢复 120、( A )应急机构是整个应急救援系统的重心,主要负责协调事故应急救援 期间各个机构的运作,统筹安排整个应急救援行动,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各种信息支持等。 A.应急救援中心 B.应急救援专家组 C.消防与抢险 D.信息发布中心 121、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中,( B )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尽可能、尽快地控制并消除事故,营

35、救受害人员。 A.应急救援专家组 B.消防与抢险 C.医疗救治 D.洗消去污组织 122、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和通讯装备的使用,属于应急训练的( A ) A.基础培训与训练 B.专业训练 C.战术训练 D.其他训练 123、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 C )和保障系统构成。 A.属地为主 B.公众动员 C.法制基础 D.分级响应 124、属地为主强调( A )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A.安全第一 B.第一反应 C.以人为本 D.第二反应 125、( B )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A.分级响应 B.统一指挥 C.公众动员机制 D.以人为本126

36、、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在场人员要( A )。A.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争先恐后逃跑 C.围观看热闹 D.原地不动127、国务院和( C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128、事故应急预案是指政府和企业为减少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活动的( D )。A.指导方向 B.指导原则 C.行动方向 D.行动指南129、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级别为级,用( B )表示。A.橙色 B.红色 C.黄色 D.蓝色130、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

37、( A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B.应急队伍的建设C.事故损失评估 D.应急预案的演练131、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 B )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A.信息报告 B.预测预警 C.信息发布 D.评估132、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 D )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A.发生区域 B.影响生产 C.引发地区 D.影响区域133、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 C )、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A.事件经过 B.救援措施 C.预警级别 D.公共信息1

38、34、需要多个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该类突发事件的( A )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A.业务主管部门 B.上级领导机关 C.行政主管部门 D.行业指导部门135、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是( D )。A.应急为主、预防为辅 B.预防和应急处置并重C.应急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D.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136、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 D )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A.人力资源 B.物力资源 C.财力资源 D.社会应急资源137、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 A )。A.实用性 B.完整性 C.针对性 D.可行性138、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

39、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 A )的原则。A.预防为主 B.控制为主C.处理为主 D.救援为主139、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响应程序可分为(A )、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A.接警 B.处理 C.汇报 D.通报140、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B )、现场预案。A.单位预案B.专项预案 C.个体预案 D.单项预案141、应急演练方法主要有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A )。A.综合演练 B.消防演练 C.军训演练 D.模拟演练142、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是( B )A.健全体制、明确责任 B.居安思危、预防为主C.强化法治、依靠科技 D.形同应对、快

40、速反应143、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C)起施行。A.2011年5月1日 B.2011年10月27日C.2011年12月31日 D.2012年10月27日14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 B )(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A.企业、事业单位 B.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C.企业、政府单位 D.企业、政府单位和事业单位145、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 A )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A.国

41、务院卫生 B.卫生 C.国务院 D.国家146、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 A )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A.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B.卫生 C.国家行政 D.国家安监147、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 C )。A.劳动保险 B.健康查体 C. 工伤保险 D.劳动保护148、( A )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A.用人单位 B.劳动部门 C.卫生部门 D.工会149、( A )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用人单位的义务A.劳务派遣 B.临时工 C.合同工 D.正式工150、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 B ),加强对

42、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A.规章制度 B.责任制 C.机构 D.组织151、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 D )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A.技术 B.技能 C.安全 D.职业卫生152、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 B )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 B )待遇。A.社会工伤保险 B.工伤保险 C.劳动工伤保险 D.工伤劳动保险153、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 )危害项目,接受监

43、督。A.申请 B.备案 C.申报 D.审查15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 C )内,做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A.90日 B.60日 C.30日 D.10日155、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 B )。A.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 B.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C.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 D.职业安全预评价报告156、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 D )。A.劳动防护设施验收评价 B.安全卫生设施验收评价C.职业卫生设施验收评价 D.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57、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 A )制定。A.国务院 B.卫生部 C.安监部 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158、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A )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A.化学、物理、生物 B.化学、物理、生理C.生理、物理、生物 D.化学、物理、生化159、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