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含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66316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56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含解析).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文体基本特征”主要是指某种文体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科普文章 等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如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 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传记作为叙事性文体, 既有历史特征,讲究尊重史实,也有文学特征,即强调艺术性。传记的基本特征是纪实性(真实性)和文 学性的高度统一。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是传主记述自己生平事迹的文章,多采用 第一人称; 他传,是别人为传主作传,多采用第三人称。 从表达方式看, 有叙传和

2、评传之分。叙传重在 “叙” , 着重写人物事迹;评传重在“评”,即在叙述人物事迹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所作所为加以评述,它处于人物 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由于评传兼具两者特点,因此可以写得比较简短,更适合于考试命题选用,考生对 此应予以重视。 “主要表现手法”是指具体的文本所采用的诸多表现手法中最突出的一种或几种。如传记采用的表现 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从结构章法上看有单线推进、双线并行,从表达方式上看有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等,从叙述方式看有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从描写技法看有对照、衬托、象征、渲染(烘托)、场面描 写和细节勾勒等,从修辞手法看有引用、比喻、拟人、反问等。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3、和主要表现手法”具体考查形式为主观题,命题设置的角度有:1分析传 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2分析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与用意;3分析文章 所用修辞手法,特别是对“引用”的作用的考查;4区分传记的主要常见类型,如自传、他传、评传等。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作为一个重要考点,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升温趋势, 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高度重视。 考向一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小时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进行激烈的运动,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我把精力转移到凭智 力取胜的活动中去,这使我从小养成一种极强烈的争强好胜的性格。 我的父母并没有

4、教过我们下围棋,但我们经常看他们下棋,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看会了。大概是在我9 岁时,我和弟弟继波便常常学着大人的样子下起来。那段时期,我下围棋已经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我 10 岁的时候,当时文化宫有一个少年围棋训练班,张福田先生在那里当辅导员。张先生是当时的棋 坛名手,他在围棋教学上颇有独到之处,不仅是我,北京现在的高手程晓流、谭炎午、吴玉林等,也都多 多少少地受过他的教益。 我印象最深的是1988 年,我在日本参加了一个世界桥牌综合锦标赛的选拔赛,赛后喝酒时,沈君山说 起桥牌的事,我一听桥牌就来了劲儿,借着酒兴跟他们猛吹我们是如何如何拿到冠军的。这时我最崇敬的 老一辈棋手吴清源先生冷不丁

5、给我来了一句“搏二兔,不得一兔”,意思是批评我在桥牌上花费的精力太 多,势必会影响围棋。我口若悬河,正说在兴头上,一下子就呆了。我当时确实狼狈至极,着实让吴清源 先生给教育了一下。 在青少年时期,我从来没敢想过将来自己能成为一位全国冠军,因为我觉得那些冠军们都是才华出众、 高不可攀的人物。但自从参加集训队之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把夺取全国冠军当成了“义不容辞” 的责任。随着对局胜率的提高,这一愿望也越来越强烈。1975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全运会恰好给我提供 了机会。 当时舆论界一致认为,冠军将在陈祖德和我之间产生,但一想到要和他进行一番生死搏斗,我就有些 心惊胆战。陈祖德曾三次荣获全国

6、冠军,又是第一个战胜日本九段的中国棋手,1974 年我就惨败在他的手 下。没有和陈祖德比赛过的人,是很难想象他在棋盘上那种咄咄逼人的威势是如何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 这和一年前的情景是多么相似啊!想到此,我悚然一惊,去年那令人痛苦的一幕还会再次上演吗?我 马上鼓励自己: “养兵千日, 用在一时。 ”一年来的苦练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即使输了也要拼得“壮烈” 一些。这样一想,我的心平静了下来。 9 月 24 日,景山公园的围棋比赛大厅里,坐在我对面的陈祖德久久地注视着棋枰,然后轻轻地揿下按 钮,使比赛计时钟停止了走动这是棋手认输的表示。我顿时感到一股狂喜的热流迅速地涌到身体的各 个部分。由于激动,当

7、我在裁判员递过来的对局记录上签名时,我的手颤抖得怎么也无法把字写工整。离 座之际,连腿都发软了。这就是我在争夺全运会冠军征途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后我又战胜赵之云、王 汝南,以十四连胜的战绩获得了第三届全运会围棋比赛的冠军,这是我获得的诸多冠军中的第一个冠军头 衔。获得冠军,当然高兴万分,然而夺取冠军的艰难征途,使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棋艺未精,只不过是运气 好而已。 ( 选自聂卫平:围棋人生,有删改 ) 相关链接 在中国的围棋发展史上,聂卫平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聂卫平是第一个完全由中国本土培育出来, 而在较长时期的比赛中连续地击败了日本最强棋士的第一人。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取得的十一连胜 对

8、中国围棋的振兴起了重要作用,他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功勋卓著,永载史册。为了艺术,聂卫平宁可放 弃一盘棋,也不屑走“俗手”“愚形”,在重额奖金面前,能做到这点,殊为不易。 ( 京江晚报) 围棋与经商本质相同,对弈过程为博弈,企业之间竞争也是博弈。围棋讲究布局,洪荒之始一子一 方天地,企业布局亦然;围棋决胜中盘,企业经营相互角力,棋错一步,满盘皆输;围棋注重官子,企业 成败在于大局,也在于细节。 ( “聂卫平的微博”) 作为人物传记,本文在写作上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语言平实。文章语言平易自然,不加雕琢,并带有一定的口语色彩。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文章中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

9、表达方式。注重选材。本文主要选取了聂卫平围棋启蒙的少年时 代的生活和首次夺冠的典型经历作为材料。以围棋为线索,思路清晰。本文以“围棋”为线索一以贯之, 脉络清晰。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人物传记属于实用类文本,因而“语 言平实”的特点比较突出,同时本文还带有口语化的特点,如“我一听桥牌就来了劲儿,借着酒兴跟他们 猛吹”“正说在兴头上,一下子就呆了”等。在表达方式上,有叙述( 如“我 10 岁的时候当辅导 员”等 ) ,有描写 ( 如“我顿时感到一股狂喜的热流迅速地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等) ,有抒情 ( 如“这和一 年前的情景是多么相似啊”等) 。另外文章

10、选材典型,有代表性,行文思路清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油腻大海中所熬过的地狱般的45 分钟 【美】拉里艾伦 12 月 16 日凌晨,午夜刚过,英国轻巡洋舰“加拉提亚”号连中3 枚轴心国潜艇发射的鱼雷,它像一只 被刺中的乌龟,肚皮朝上翻转过来,不到3 分钟,便在漆黑的夜幕中沉没在埃及地中海的波涛下。 鱼雷是近距离快速连续发射的,击中了“加拉提亚”号的左后舷、中部和前部,撕碎了她的五脏六腑, 炸声如雷,火光冲天。 在这艘濒死的巡洋舰后甲板上,我奋力抓住右舷栏杆,直到舰身倾斜将我掀入寒冷的大海里。 我在浑浊的油污中挣扎了45 分钟后获救。 12 月 14 日,当我们随同一个巡洋舰

11、、驱逐舰中队巡航在利比亚海岸外时,遭到俯冲轰炸机7 个多小时 的攻击,但是“加拉提亚”号成功挫败了空袭,向东航行。 12 月 15 日午夜,“加拉提亚”号播音器发出警报:“一级战备,各就各位!”炮手们依令严阵以待。 我当时正在舰长室小睡,是被一名海军陆战队哨兵叫醒的。我跑到副舰长室通知路透社海军记者亚历 山大梅西安德森。我们一面调整救生衣,一面踏上漆黑的后甲板,奔向舰桥。 没跑几步,第一枚鱼雷就撞上了左后舷,腾起一股火焰,剧烈震撼着“加拉提亚”号。此刻是零时 2 分。 鱼雷似乎是在沿甲板追逐我们。随着一道炫目的闪光,第二枚穿透了战舰中部,第三枚打中了前部, 命中点就在一座6 英寸炮塔下面,战舰

12、浑身颤抖。 当战舰左舷迅速倾斜并向大海深处下沉时,我抓住甲板栏杆,扔掉钢盔、防弹衣和雨衣,用一只手拧 开套在脖子上的救生衣软管上的气嘴。我使出吃奶的力气给救生衣吹气,在这艘巡洋舰完全倾覆时刚好把 气吹足。 随着舰身的剧烈翻转,我从右舷滑入大海。数百名官兵也随我一起落水。 安德森在我稍右一点的地方抓住了栏杆。当我落水时,我听见他在对一名军官叫喊着什么。之后,我 再也没有见到他。 我不会游泳。 我害怕我从高处栽到海里会撞破身上这件旧救生衣。 我栽入海里时,这艘巡洋舰带着极大的吸力消失了,留下一大块油污的海面,当她殒命时,发出了一 声沉闷的爆炸。 油污和海水把我灌了个饱以后,我才冒出水面。 四周的海

13、面上数百名水兵人头攒动。 几名水兵成功地发动了一艘摩托救生艇。我试图游向它,却再次沉入水中。我感到肺部像炸裂了似的, 可是我浮上来了。一名水兵把我拉到艇上。 但是,有几十人也想上艇。越来越多的人爬上来,把艇尾部压了下去,很快艇舱灌满了海水。最后艇 翻了,把我们大家猛抛入海里。 我竭力接近救生艇,再次爬上了前部驾驶座。 然而它下沉了。 我同一个水兵紧紧地抓住艇首边沿,直到它坠入波涛之下。我抓住不放,被它往深水中拉,结果又喝 了一肚子油水。我使出浑身力气让头部浮在水面上。在海浪下面,一双手伸过来,抓住我的双肩,然后又 滑落了。 我撞上了一根漂浮的小圆木。我绝望地挣扎着,竟然把它夹在了左臂之下。 我

14、同另外几十人一起大呼救命,希望能在漆黑中被驱逐舰发现。谁都没有手电筒,因而救援舰船难于 发现我们。 就在这时,我看见前方大约75 码远处一艘驱逐舰的巨大黑色轮廓。 “救命,我快淹死了。 ”我身旁一名水兵上气不接下气地叫着。 “忍着点,”我乏力地喊道, “瞧,前面有一艘驱逐舰。” 这句话似乎让他活力再现,他游向驱逐舰。我也试图游过去,但是一点儿进展也没有。当我喊救命时, 海浪似乎把我冲得更远了。接着,一个大浪再次将我吞没,又让我喝了一口油。随后,如有神助一般,又 一个浪头将我推向前方,几乎推到“格里芬”号驱逐舰的螺旋桨下。 我喊着救命,直喊得声嘶力竭。突然,有人向我身边扔过来一根油腻的大绳。我抓

15、住了它,但是手上 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抓紧!”舰上一名军官叫道, “我们把你拉上来。 ” “不行啊!”说话间绳索就从我手指中滑走了。 “尽力再向前挪一点, ”军官喊着,“我们正在放绳梯。 ” 我奋力向前,抓住了绳梯。我安全了,但已筋疲力尽,没有人帮助,我连一级绳梯也爬不动。 这时,一只救生筏漂向驱逐舰。我的头同战舰连撞了几下。我一声声喊叫:“停下!你们会送我命的!” 救生筏上的水兵抓住绳梯,爬上安全的地方,而我在全力搏斗,以免被淹死。好几个人踩在我头上, 把我踏到深水中。 半知半觉中,我用右臂钩住绳梯,头部才得以不时高出水面。 我又喊起救命来。救生筏上一名年轻的英国水兵救了我的命。 他在我的

16、胳膊下面穿了一根又粗又重的绳索,系上了它,又将另一头扔到驱逐舰的后甲板上。3 名水兵 将我慢慢拉出了油污的海面。 “这家伙是美国人。 ”我模模糊糊地听到有人说话。他们在为我挤出肚中的海水时,看到了我那件满是 油污的外衣袖子上“美国海军记者”的字样。 他们割开了我的衣服,把我抬到下层的住舱甲板上。在那里,大约100 名幸存者正在接受治疗。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1)这篇新闻的导语很有特点,请从叙述和描写两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答案】 采用倒叙方式,先交代新闻事件的结果,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采用描述式导语,运 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逼真地再现了紧张、凶险的战争场面

17、,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2)这篇新闻没有花大量的笔墨描写战争,而是着重叙述“我”的逃生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作者从自己的逃生经历这一视角来描写战争,反映战争的残酷,角度新颖独特。选取亲身经 历的事件,描写细致、具体,使新闻更具真实性,富有感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的能力。考生通读全文可知,该文作者在倒叙开篇之后, 又按照顺序记叙了自己在“加拉提亚”号被击中之后逃生的经历,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反映战争的残 酷,使新闻更具真实性,富有感染力。 技巧点拨 实用类文本由于体裁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基本特征,因此,考生要想准确解答分析文本特征类题, 首先要铭

18、记各种实用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再重点突破其特殊性。如科普文在平实之外具有 “文艺性”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传记从描写手法看有对照、衬托、渲染、场面描写和细节勾 勒等,从修辞手法看,有引用、比喻等;新闻往往采用记叙、描写,穿插议论;报告一般采用平实的语言, 不夸饰,力求准确、客观、简洁。解答时,应该通读全文,明确文本有哪些基本特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 分析,并答出这种特征对文本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如上题的第(2)题,考生解题时,可先写出事件的内涵 (文意),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考向二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半尺大师 在书画鉴定界,徐邦达有“徐半尺”之

19、雅号,是说他在画轴刚刚展开半尺时就能辨出真伪。文物鉴定 专家本身在世人眼里就是神秘的,而像徐邦达这样功力非凡的鉴定大师,就更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徐邦达是浙江海宁人。海宁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王国维、徐志摩、许国璋等都是海宁人。徐邦达与 徐志摩同姓同籍,因此很多人猜测他们之间有血缘关系,但徐邦达说,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徐邦达甚至也 不像有些人猜测的那样,出身于诗书人家。“我父亲是做丝绸生意的商人,但很喜欢字画,家里收藏了很多 字画。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我从小耳濡目染便也喜欢上了字画。父亲看我喜欢,就在我14 岁时,为我 请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李醉石、赵叔孺等先生,教我诗词歌赋及绘画。后来我又入上海著名

20、书法家、画家、 鉴赏家吴湖帆先生之门学习书画鉴赏,慢慢地对书画鉴赏就有了一些认识,自己也开始买书画及给别人鉴 定字画。” 由于天资聪颖且兴趣浓厚,在名家的指点下,徐邦达很快就脱颖而出,不到30 岁就以擅鉴古书画而声 名远扬。新中国成立后,为筹建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他遍访各地收藏家,历尽艰辛,为国家收得一大批稀 世珍宝。大江南北,除了极个别地区以外,全国各省市博物馆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作为全国书画文物鉴定专家组成员,徐邦达与其他专家一起,历时8 年,为全国各地文博单位进行书 画鉴定。全国各大博物馆馆藏字画的一级品,以及故宫博物院所藏字画的一、二、三级品,全都经过了他 的鉴定。他所寓目的高呼与可与出

21、师颂等,都已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许多珍贵文物都是 被徐邦达从被处理的厄运中“挖掘”出来的。 20 世纪 70 年代初, 徐邦达与故宫研究室的人员对全国各地的文博单位进行综合考察。当时在青岛博物 馆看了几天后,准备走了,他问馆里的同志还有没有其他什么东西了,人家说没有了,只剩下一堆要处理 的次等文物了。徐邦达说,这我也看看吧。结果,他在这堆次等文物中发现了唐代临摹的释怀素的食鱼 帖 。这是一件稀世珍品,释怀素是长沙人,幼年出家为僧,俗家姓钱,后学习书法,专攻草书,经过勤学 苦练终至大成, 成为唐代的草书名家。相传他因为没有纸写字,就种了许多芭蕉树,以芭蕉叶代纸练字。 食 鱼帖就是他所写的有

22、关食鱼内容的一幅字。 被徐邦达沙里淘金“解救”出来的还有黄公望的剡溪访戴图等。“那是在云南省博物馆,那天我们 准备回北京,临走时我问馆里的同志还有什么没看的东西吗?对方说只有一堆要处理的次等文物了,我就 想顺便看一看,这一看就走不了了我发现了元代黄公望的剡溪访戴图,这属于国宝级的文物啊!黄 公望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擅长山水,笔下峰峦浑厚,草木华滋我马上让助手退掉了机票现在它 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徐邦达说:“我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录了末代皇帝溥仪让其弟溥杰带出宫的字画名录,是我的一个好 朋友送给我的,他的父亲早年曾在清宫里专侍字画保管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很留意它上面所记录的东 西,每找到

23、一件我就用笔画个勾,出师颂就在这个名录上。但新中国成立后它就从未露过面,一点线索 都没有,只是大约六七年前在北京嘉德拍卖会上拍卖过它上面的题跋。直到这次嘉德拍卖行要拍卖出师 颂 ,拿这幅字给我看时,我才算真正见到它,我顿时觉得眼前一亮:绝对的好东西! 然后我就给故宫写 信,给有关部门写信,建议故宫一定要买下它。后来故宫花了两千多万元买下了这幅字。” 对于“徐半尺”这个雅称,徐邦达说,有些字画一打开,从它的裱边就能看出是假的,实际上打开一 寸就知道了。但是鉴定是一门科学,往往一幅画的鉴定需经反反复复的研究才能下定论。那么,有没有碍 于情面或各种原因,假的也没法说是假的呢?徐邦达坚决地说:“不可能

24、,假的就是假的。就连我父亲收藏 的东西,是假的我也照样说是假的,决不含糊。有很多这样的事,还有一些是很高级别的领导拿来的东西, 那也一样,假的就是假的。这跟权势地位没有任何关系,得罪人也没办法。” (原文有删改)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作者在塑造功力非凡的鉴定大师徐邦达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案】( 1)语言描写。如第2自然段通过徐邦达自己的话,展示了他在名家指点下鉴赏知识不断增加并 脱颖而出的过程。 (2)动作描写。如第6 自然段中的“我就想顺便看一看,这一看就走不了了”等动作描 写,展示了徐邦达历尽艰辛为国家“挖掘”珍贵文物的过程。(3)神态描写。如第7 自然段中的“直到这

25、次嘉德拍卖行要拍卖出师颂,拿这幅字给我看时,我才算真正见到它,我顿时觉得眼前一亮”,通过对 他的神态的描写,展现出他发现珍贵文物时的惊喜之情。( 4)对比。如第8 自然段中徐邦达坚持实事求是 的原则,不管是谁的东西,只要是假的他都照样说,暗中与社会上的那些没有原则的人进行比较,表现了 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技巧点拨 1明确类别。首先要明确文本体裁。体裁不同,语言的风格特点也就不同。如传记类文本,语言或自 然亲切或幽默诙谐,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和抒情,而科普文章的语言则严谨、简明、准确。如上面 的选文为人物传记,语言朴实自然,亲切感人。 2选择重点。无论是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还是分析文本的

26、表现手法,考生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 面面俱到,所以必须学会选择出重点作为答题要点,而这个重点应该是在文本中体现得最突出、最充分的 部分。如上题题干要求“简要概述作者在塑造功力非凡的鉴定大师徐邦达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 手法”,考生就要把重点集中到对文章中塑造徐邦达这一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的分析上,而不要对整篇文章 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3注重效果。对“表达效果”的分析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角度去考虑,看 表达者想要达到什么效果;一是从阅读者的角度去考虑,看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如上题, 考生就可以分别从表达者和阅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从表达者的角度点明运用

27、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对比描写等表现手法,从阅读者的角度指出这些表现手法体现了徐邦达的知识渊博、不惧艰辛、 实事求是等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著名学者冯其庸 “昔日之我即今日之我也,昔日之牧童耕夫,今日之学界野马微尘,皆一也。”冯其庸曾经这样自况。 这个豁达从容、不知“老之将至”的人,从不向命运低头,一生颠簸辗转,而这一次终于没能抵过时间的 催促,飘然而去白云之外,留下说不尽的书生意气。 很难用学界的单一范畴去定义这位老书生。文学家?红学家?书法家?画家?戏曲学家?考古学家? 冯老自称“其庸”,然而他所涉猎的学术范围,已然大大超出常人的范围,实在“不庸”。他致力

28、于文化 和学术的一生,留给世人的也是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 “心里特别难受,尽管有思想准备,但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依然打击沉重,缓不过来。”知道冯先 生去世的消息后,叶君远情绪低落。叶君远是1979 年冯其庸带的第一批三位研究生之一,师徒交往38 年。 他还曾写过冯其庸传,为先生整理年谱。“冯先生一生是为了学术而生的,他非常勤奋,在读书、 教学的时候,他所在宿舍的灯总是全校最晚熄灭的。先生写文章有个习惯,总是在文末写上完稿时间, 于是,我们在翻阅他的文集的时候,可以看到他每每深夜才搁笔。他一生的巨大成就和他过人的勤奋是 分不开的。” 在学术研究上,冯其庸讲究实地考察和书本相互印证。书破万卷

29、,路行万里。“冯先生在读史记 的时候,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情节存疑,于是他几次去安徽定远、乌江实地考察,写出了项羽不死于乌江 考 。读三藏法师传的时候,先生对玄奘归国的路径存疑,于是他76 岁再登高原,成功找到玄奘取经 东归的入境处。他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告诫学生的。”叶君远说。 叶君远回忆:“他编辑历代文选的时候,有一些助手做注释工作。一位年轻的助手由于感情生活 起了波澜,注释有些草率。冯先生审校之后马上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帮助他改正问题。对于领导干 部,他也没有网开一面。曾经有一位领导想要报评副教授,冯先生作为系主任,他的签字至关重要,然而, 冯先生就是不签。后来人事部门的领导亲自和他谈话

30、,劝他宽待, 他无奈之下签了字,却马上补签一句我 不同意。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冯先生回家乡探亲,无锡本是鱼米之乡,那时却民多乏食,民有饥色。 他回北京后写了回乡见闻并发表,在那个时代,这是需要勇气的。” 对于学界后辈,尤其是来自贫寒家庭的学子,他总是关怀备至。著名作家二月河,以前曾是红学爱好 者,他早年寄给冯其庸一篇自己的红学论文。冯先生回信说:“你文笔好,试着写写历史小说。”二月河 受到鼓励,写出了康熙大帝,并第一时间寄给冯其庸先生。“冯其庸先生连夜看了这部小说,读完后连 声赞赏,并帮助二月河联系出版社出版。”叶君远说,“知名工笔画家谭凤嬛、雕塑家纪峰等,都出自冯 先生门下,受冯先生教益。”

31、2005 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国学院。冯其庸受聘成为首任院长,首先为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 冯其庸还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国学院成立后,他和季羡林先生一同建言,倡议建立西域历史语言研 究所,从事中国西部文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方面的研究,以应国家不时之需。 ( 选自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冯其庸的文化和学术人生,有删改 ) 文中多处引用冯其庸的学生叶君远的话,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 多处引用叶君远的话,以他人的视角向读者全面地介绍冯其庸,使冯其庸先生的形象更加鲜明、 丰满;引用他人的话,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印证了作者的观点;引用他人的话,可以使文章内 容更加真实、客观,

32、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语作家熊式一 姜猛 熊式一 1923 年自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科毕业后,以文言翻译出版了佛兰克林自传,且自 1929 年 起,在小说月报等当时最权威的新文学期刊上,发表翻译大剧作家萧伯纳等人的剧作和哈代的小说, 深得郑振铎、徐志摩等新文学大家的肯定和赞扬。 后谋取大学教职无门,熊式一决定出国留学。1933 年抵英后, 熊式一来到伦敦大学,他遇到了一位“贵 人”英国戏剧专家聂可尔教授。聂可尔教授善意提醒他“写关于莎士比亚的论文不如写关于中国戏剧 的论文”。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出独幕喜剧财神,然后分别寄给了戏剧界的大腕萧伯纳、巴

33、蕾和俊克瓦脱,拜请指教。 三人回信了,俊克瓦脱认为“很漂亮”,巴蕾说“文字很优美”,萧伯纳则直言称“你的英文可喜之 至,英国人绝对写不出这样好的”。这让熊式一备受鼓舞。之后,他筹划酝酿,决心创作出一部真正的中 国戏剧作品这就是四幕喜剧王宝川。 当年的英国各家报纸,或称其为“小名著”“一本精巧雅致的书”“一本可用以馈赠特殊人物的好 书”,或将其喻为“妙不可言的日落”“清新的草上露珠”等。 是年冬天,仍处于亢奋状态的熊式一亲自执导,把王宝川搬上了舞台。好戏连番上演,以至于自 1934 年 11 月至 1936 年 12 月,共计演出了九百多场。 接着, 王宝川在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相继上演,还于19

34、35 年 10 月应邀跨海前往美国纽约百老汇等 地巡演,前后演出一百零五场,无不引起轰动,罗斯福总统夫人观后接见了熊式一及主要演员并合影留念。 当时,国内爆发了日本侵华战争,在一连串的正面战场失利之后,中国大片山河沦陷,随后中日双方 逐渐陷入僵持状态。熊式一虽身处国外安逸的环境中,心却为国家民族的命运所牵系,也为留在国内的亲 人担心。 他知道,自己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而且悬身海外,难施劲力,思来想去,唯有攥紧笔杆,多写一 些宣传和介绍中国实况的作品,以图引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为苦难中的祖国争取一些人员和武器 弹药方面的支援,哪怕是精神和道义上的。打定主意,熊式一开始构思谋划,欲创作一部

35、更加震人心魄的 作品。 正当熊式一起腹稿的时候,有位朋友过来探视,得知情由后开玩笑地劝道:既然写得上好的剧本,何 不写一写小说?熊式一听了心有所动,但又不敢冒险改辙。恰在这时,又有一位做出版的熟人登门拜访, 问可否尝试写小说,并许以高额版税。外因助缘,熊式一终于下决心开辟创作新路,于是,不久后就诞生 了堪与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相媲美的小说天桥。 天桥将李大同三十余年的坎坷经历,置于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中,既写出了清朝的腐败和民不 聊生的社会现状,又反映了中国在社会变革转型前夕,经济、文化、宗教、政治方面的尖锐矛盾和冲突, 从而水到渠成地契合了“写一本以历史事实、社会背景为重的小说”的创作目的。 1

36、945 年秋天,国学大师陈寅恪先后为天桥题赠二首绝句和一首七律,其中一首绝句写道:海外林 熊各擅场,卢前王后 【注】 费评量。北都旧俗非吾识,爱听天桥话故乡。陈寅恪的诗词脍炙人口,但为一部小 说慨然留下三首之多,则不能不使人感到意外。 ( 有删改 ) 相关链接 熊式一 (1902 1991) ,笔名熊适逸,江西南昌人,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科,后留学英国。 主要作品有戏剧 王宝川 西厢记 和小说天桥 等,与林语堂、 蒋彝一起, 并称“海外双语作家三雄”。 以严格、爱骂人著称的英国文学批评大腕匹里斯莱评论:“在王宝川中,他( 熊式一 ) 让我们 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中国。这与自从日本侵略中国之后

37、,报端天天提到的贫穷、落后、黑暗、麻木的中国 迥然不同” 【注】卢前王后: 旧唐书杨炯传载“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 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熊式一在小说月报等新文学期刊上发表的翻译作品,深得徐志摩等大家的赞扬。 B熊式一腹有学识,倾心上进,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也只能远赴海外,出国“镀金”。 C引述名人和媒体对熊式一作品的评价,突出了其作品的价值和地位,丰富了文章内容。 D 王宝川获得成功,是因为这部作品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与报端描述不同的中国。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

38、一项是() A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一介书生熊式一决定多写一些宣传和介绍中国实况的作品,主要目的是引得 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救助。 B 天桥契合了“写一本以历史事实、社会背景为重的小说”的创作目的,实现了熊式一向西方世界 宣扬中华文化的理想。 C本文融记叙、议论于一体,先写熊式一创作佛兰克林自传,接着写他出国后的创作,很好地表现 了他的主要成就。 D熊式一是“海外双语作家三雄”之一,他从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实,让读者了 解到中国人的奋斗和觉醒。 3文本结尾引用国学大师陈寅恪的诗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和诗句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世博网 8 月 25 日消息: 8

39、 月的上海世博园烈日当空、人潮涌动?过去的 3 个多月里,累计已有4400 万 人次参观者,感受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滚滚车轮”? “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成为来自五大洲的世博会参展方所共同关心的问题。首次以“城市”为主题 的世博会,成为人类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试验场”? 经济转型给危机城市带来“新生” 2010 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与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相遇,在全球各经济体经受危机考验的同时,中国 与其他国家相似,都希望在世博会上探寻新一轮的经济转型之道。 8 月的上海黄浦江畔,夜色醉人,水光旖旎,这座正在建设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的中国特大型城市,经 过两年多的综合改造,一个百年外滩以一个崭新的姿态

40、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在新建地下车行道的同时, 还休闲空间于民? 40 年前,相似的一幕在德国港口城市杜塞尔多夫发生?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杜塞尔多夫案例 告诉人们,这座传统的“钢铁之都”是如何把握时机转型为服务型城市的? 上世纪 70 年代,面对工业萧条,港口不再盈利的重重困境,杜塞尔多夫政府决定转变港口职能,引导 当地居民回归莱茵河边。新建的莱茵河岸隧道总长2 公里,每天有55000 多辆车能够从地下隧道行驶。在 隧道之上,新建的莱茵散步长廊每年举办各种展览,令游客流连忘返。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一些“老牌”大型城市,随着经济迅猛发展,能源、交通、生态等要素 的局限性逐步突显。增

41、长模式的转变成为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工业化城市如何转型、 新兴城市的快速扩张如何变得科学、产业结构如何调整等,都是处于快速工业化、后工业化过程中各国迫 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世界许多城市的转型经验也表明,新兴产业对城市转型至关重要?”华东师范大学世博研究院院长林 拓说 ? 城市从来就与乡村密不可分 上海世博会瑞士展区总代表乌利?希克对记者说,城市的每一个“自我循环”,都离不开乡村的支持; 今天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所关注的经济转型问题,与良好的城乡互动也有着紧密关联? 城乡之间的良好互动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美好愿景。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专门开辟了一方“乡 村”小天地来自中国浙江宁

42、波的滕头村在此展示。它代表9 亿中国农民和32 亿世界各国农民所在的农 村,诉说“融城之梦”? 走进宁波滕头案例馆,不仅可以在岁月走廊上,聆听到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从立春到大寒的“天籁之 音”,还能欣赏到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切身体验乡土生活的真朴闲趣? “村庄”入选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本身就预示着世人对城市命题的反思。无独有偶,西方古文明 的发祥地之一希腊在本届世博会上也展示了其对农耕文明的重视? 希腊驻上海总领事馆官员海恩富说,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没有乡村,没有乡村对城市的供给,人 类的生存、生活将停滞?“希腊在本届世博会上,展示国家对于乡村的尊重,希望带给更多人启迪?” 探索城市可持续发

43、展之路任重道远 城市化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脚步而来。在中国,1978 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18% ,而到 2010 年,将超 过 48% 。而在全球,到2030 年,世界城市人口可能将占总人口的60% 。 进入 21 世纪的中国, 在高速融入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面临如何摆脱“高消耗、高污染、 高投入、 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处理好“城乡二元结构”等一系列挑战,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世博会,是一个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经验和教训的好地方?”经济学家樊纲说,尽 管世界各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期盼更高质量的生活”是人类追求 城市化的动力所

44、在,这是应该肯定的? 世博会期间,前来上海参加书展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强调,在推进经济转型、二元结构等问题时, 必须摆脱“把GDP当作政绩”的惯性思维? 在世博园,人们所看到的宁波滕头村案例,就试图摆脱城市化进程中的“唯GDP论”。为保持“村在 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模式,近年来当地已拒绝了50 多个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合作项目。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还是要依靠人的思想转变,进而带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共上海 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王战曾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本届世博会对于孕育 人类新的生活方式,意义深远?” ( 节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 ) 1下列各项

45、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新闻报道没有对上海世博会的盛况作过多交代,而是通过典型案例和专家评论着重探讨了世博 会提出的问题,使文章更具深度。 B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如何转型,这既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也是拥有许多新兴城市的发展中 国家面临的问题。 C在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上,东西方国家却不约而同地表示出对乡村的重视,这说明城乡互动逐渐 消除城乡差别,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D文章通过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多处对比论述“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既体现出这一问题的历史性, 也体现出这一问题的普遍性。 2文章开头两自然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结构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3从这篇新闻中

46、, 我们可以看出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弊端。结合文本谈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克鲁蜀蜘蛛 法布尔 克鲁蜀蜘蛛是一个极为聪明、灵巧的纺织家,而且就一只蜘蛛而言,克鲁蜀蜘蛛算是很漂亮的了。它 这名字是取自古希腊三位命运女神中的一位,这位女神是负责纺织生命之线的,从她那里纺出了万物各自 不同的命运。克鲁蜀蜘蛛能为自己纺出最精美的丝,克鲁蜀女神却不能为我们纺出幸福的命运和舒适的生 活,这实在是一件令世人遗憾的事! 如果想认识克鲁蜀蜘蛛,我们必须到橄榄地的岩石的斜坡上。在被太阳灼得又热又亮的地方,让我们 把一些不大不小又扁平的石块翻起来最好是翻开那些小石堆,这

47、些地方往往是克鲁蜀蜘蛛最爱待的地 方。如果我们运气不坏的话,在我们翻起的石块下面,就会发现一个样子很特别的东西:形状好像一个翻 转的穹形屋顶,大概有半个梅子那么大,外面挂着一些小贝壳、一些泥土和干了的虫子。 穹形顶的边缘有十二个尖尖的扇蛤,向各方伸展着,固定在石头上。显然,这就是克鲁蜀蜘蛛的宫殿! 而入口在什么地方呢?尽管周围有许多拱,但那些拱都开在屋顶的上部,没有一个可以通到屋子里去。 可这屋子的主人总得出来,出来后当然还得再回去呀,它究竟是从哪里进出的呢?一根稻草会告诉我们一 切秘密。 如果用一根稻草从拱形的开口处插进去,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拱门里面都是反锁着的,关得严严实实。 但是如果你把

48、稻草很小心地用力插进去,你就会发现,其中必定有一个拱门,它的边缘会裂成嘴唇般的两 片。这便是门了,它有弹性,自己会关闭。 当克鲁蜀蜘蛛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会飞快地跑回自己的家,用脚爪一触门,门就开了,等它进去后, 门又自动关闭了。如果需要的话,它还可以将门反锁,尽管那“锁”也只不过是用几根丝线做的,起不了 多大作用。但从外边看,这扇门跟别的拱完全一样,可以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敌人只能看见克鲁蜀蜘蛛 很快地消失了,却不知道它究竟是从哪里逃遁的。 现在让我们打开它的门到里面看一看。它的床比天鹅绒还软,比夏天的云还白。床上有绒毯,有被子, 都非常软。克鲁蜀蜘蛛就安居在这绒毯和被子之间。它长着短短的腿,

49、穿着黑色的衣服,背上还有五个黄 色的徽章。 要在这屋子里过上舒适的生活,必须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屋子必须建筑得很坚固,尤其要扛得住大风 大雨的侵袭。我们发现:支持着整个屋子的许多拱门都是固定在石头上的。我们可以看到在接触点有一缕 缕的长线,沿着石面伸展开去,每一根足足有九尺长。原来这屋子由许多“链条”攀着,格外牢固。 虽然它的屋子里那么整洁、华丽,可是屋子外面却堆满了垃圾:有泥土,有腐烂了的木屑,还有一粒 粒脏兮兮的砂石。有时候还有更脏的东西,比如风干了的甲虫尸体、千足虫破碎的尸体,还有蜗牛的壳等。 一片狼藉,而且都已被太阳晒得发白了。 克鲁蜀蜘蛛没有设陷阱的本领,所以它完全靠吃那种在石堆里跳来跳去的虫子维持生计。哪一只冒失 的虫子跳过它的居所,就会被它逮个正着,变成它的晚餐。至于那些风干的尸体,它并不把它们丢开,而 是挂在墙壁的四周,这似乎是在炫耀自己的捕猎经历。 它到底为什么要把尸体挂起来呢?后来我们想到了简单的平衡问题。普通的家蛛在墙角张了网,为了 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