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第3课《专制下的启蒙》示范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67482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1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第3课《专制下的启蒙》示范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第3课《专制下的启蒙》示范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第3课《专制下的启蒙》示范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第3课《专制下的启蒙》示范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第3课《专制下的启蒙》示范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第3课《专制下的启蒙》示范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第3课《专制下的启蒙》示范教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专制下的启蒙 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能力 目标 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简述卢梭和康德的主要思想观点;理解启蒙的真 谛;认识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探源 (探求启蒙思想之源),阅读与对话(阅读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文本; 与启蒙思想家对话)、领悟 (领悟启蒙思想的点滴)三步的方法,初步掌握 解读经 典思想的一种方法。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源、阅读与对话、感悟启蒙思想,逐步领悟 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以 求得认同 。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 教学难点 :步领悟 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以 求得认同。 教学过程 设定 教

2、学 环节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预设 导入出示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的历 史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 提炼两个 宣言反映的时人的共同 追求。 老师引导指出这种追求 的思想之根扎在当时的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之中 启蒙运动。 集中注意 力。引入话 题。 探求 启蒙 思想 之源 通过回到历史现场, 探源启蒙思想之源。 1历史现场之一:解开枷锁 莎士比亚和马丁路德的图片和名言。 以下是供参考的问题设 计: 1.说说莎士比亚和马 丁路德所反映的那个时 代的人文主义的内涵。莎 学生阅读历 史图片和文 字材料,获 2历史现场之二:创造支点 牛顿在苹果树下的沉思图;伏尔泰的话 ( 世界文明史) 3历史现场之三:搭建舞台(经

3、济和政 治基础) 文字材料引自布罗代尔 15 至 18 世纪的 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和马克垚 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 士比亚和马丁 路德所反 映的两场运动为启蒙运 动的发生起到了什么作 用? 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 伏尔泰所说的 “永恒的定 律”是什么?“小动物” 是指什么?伏尔泰的话 说明了欧洲当时的科学 发现为启蒙运动的发生 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表格和文字材料分别说 明了欧洲(主要指英、法 两国)出现了什么历史现 象?这些现象为启蒙运 动的发生起到了什么作 用? 取信息,提 炼这些历史 现场和启蒙 运动产生的 内在联系。 历史 细节 叙述 伏尔泰: “欧洲的良心”。1

4、761年,67 岁 的伏尔泰为卡斯拉冤案作神圣辩护。 (具体资料见附件。) 老师声情并茂地叙述这 段历史细节。 探问学生: 你从这个故事 中读到了些什么? 通过历史细 节,让学生 亲近历史, 产生体验有 助于理解历 史。 过渡老师从学生的体验中适时提炼故事的意义用自由对抗专制 ;并引导学生了解 启蒙运动的概况。 初步1出示启蒙运动形势示意图和若干伟大1学生通过启蒙运动示 初步了解启 了解 启蒙 运动 的概 况 思想家的图片, 了解启蒙运动的一些基本 概况:时间,范围,主要代表人物。 2出示康德对“启蒙”的定义。 意图并结合上述故事的 所感所思了解启蒙运动 的基本要素:时间、范 围、代表人物;反

5、对对 象和追求目标。 2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康 德的话,引导学生根据 这个定义理解“理性” 的含义。 蒙运动的概 况。 过渡 运用理性去追求自由是我们与启蒙运动相遇时首先看到的面孔。 阅读 和对 话 1 “自由”是什么? 引入伏尔泰的话。 2如何能“自由”? (1)引入孟德斯鸠的话。 1设问:伏尔泰主张哪 些方面的自由? (财产 自由、人身自由、思想 (言论)自由、政治自 由。 ) 2设问: (1)孟德斯鸠为获得 “自由”设计了一个什 么方案? 通过阅读文 本,思考问 题与启蒙运 动对话,由 此理解启蒙 的真谛 “自由” ; 并 认识启蒙运 动时期人文 主义的发 展。 过渡:在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中,

6、还有这样一个人物: 1794 年法国的掌权者罗伯斯庇尔在演讲中极力推崇这个人,说 他是那次革命的导师;并下令将他的遗骸迁葬于先贤祠。在议会大 厅里,这个人的半身像,面对着富兰克林和华盛顿。德国哲学家康 德因读他的作品而为之神往,说他“使我双目重光”,所提出的“自 由是人类的特性”的原则也是受到他的启发。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 少年时候,颈项间悬饰一块佩有这个人肖像的纪念章。日内瓦最著 名的新教育学院,冠以这个人的名字。 他是谁?他就是卢梭。启蒙运动中最富有争议的人物。 教师叙述卢梭的生平。其中对卢梭复杂、矛盾的生活和心理作 必要的交待,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阅读 和对 话 2如何能“自由”? (2

7、)引入卢梭的话。 材料 1: “人是生而自由的, 但却无处不在 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 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 材料 2:“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 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的更对。因为人 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 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 来恢复的自己的自 由的,所以人民就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 ” 材料 3:“既然任何人对于自己的同类都没 有任何天然的权威, 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 任何权利,于是便只剩下约定才可以成为 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 材料 4: “每个人既然把自己交给了所有 人,就不是交给任何一个人;而人们既然 把支配自己的权力交了出来, 也获得了同

8、 样的权力支配所有参加联合者, 那么也就 2设问: (2) 探问 1:你如何理解“生 而自由” 、 “枷锁”和“主 人、奴隶”这些关键词 的? 探问 2:凭借你的阅历, 你如何在“无处不在的 枷锁”下追求或维护“自 由”呢? 探问 3:依据材料 2,卢 梭认为人民根据什么权 利来重新获得自由的? (人民主权。) 探问 4:依据材料 3,卢 梭认为这一主权是怎样 来的? (人民订立大家共同遵 守的契约。) 探问 5:依据材料 4,请 你判断,卢梭认为“每 个人”和“所有人”的 得到了与自己所失去的一切等价的东西, 而又得到更强大的力量保持自我和自己 的所有。 材料 5:“这样他们牺牲了自然状态的

9、无拘 无束,换来的却是一切与法律相结合的真 正的自由。” 材料 6:卢梭认为,少数需要强迫才 会跟从多数,但这强迫是强迫他们自由。 多数派不是说 “ 你去做” ,而是说“ 我 们愿意做,你也必须愿意” 。 自由之间的关系是什 么? (两者是统一的。) 探问 6:结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卢梭在“无处不 在的枷锁”中,找到了 一条怎样的追求自由的 道路? (人们订立契约建国, 每个人尊重人们为自己 制定的法律,就能获得 自由。 ) 探问 7:自由能被强迫 吗?你认同卢梭的这个 观点吗? (有潜在的多数人 暴政的威胁。) 过渡就是这样一个在社会契约论中精确地计算着人民有多少权 利,该如何获得自由的卢梭

10、却又具有反理性主义的气质。 阅读 与对 话 场景设置 1出示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 论: (1) “人是机器,又是植物。 ” (2) “宇宙之中只有原子、万有引力和一 切物体间的相吸引和相排斥。 在道德上它 被称为自我批判、恨和爱! ” (3) “为了公众利益,做什么事情都是合 法的,都可以做。” 2教师朗读卢梭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 让学生进入一个能够体 验启蒙运动时期 “理性” 和“激情”共存碰撞的 场景。 探问:音乐、朗读和文 字材料等这些元素是融 合还是有冲突呢? 想中的片段。 3朗读配乐可以选择贝多芬的田园交 响曲 过渡:于是,我们又遇到了和启蒙运动另一张面孔浪漫主 义。 浪漫主义思

11、潮: 了解基本要素: 时间;人物;倾向和态度; 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 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作 品。 小结:至此,我们遇到了启蒙运动的两张 面孔,但启蒙运动的灵魂却只有一个。 (1)请你解释“一个灵魂”和“两张面 孔”的意思。 “一个灵魂”是指追求人的自由。 “两张面孔”是指“理性”和“激情” ( “浪 漫” ) (2) 请你联系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 说说这“两张面孔” 使启蒙运动时期人文 主义的内涵有了哪些发展?请用几个关 键词指出。 参考关键词:追求人及人类社会的自由; 理性;自由制度;尊重个性和自然;宽容 精神等。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 堂讨论

12、,适当点拨。 2 学生反馈,师生对话。 3 提炼要点,形成认识。 学习 调查 1历史调查: 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集“理性”和“激情”于一身的思想家,查 阅法国大革命的有关历史,了解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 2生活调查: “理性”和“激情”是生活中的两大重要元素。走访你的家长、 【附件】伏尔泰故事:“欧洲的良心” 节选自余定宇 寻找法律的印迹 2004年 1 月 法律出版社 现在,我们就站在了一幢古老的庄园的门前。这庄园黑色的大铁门上镶嵌着 一个银盘,银盘上刻有“图尔奈伯爵”家族古老的纹章。银盘下还钉着一个小铜 牌,铜牌上简简单单地写着一行字“伏尔泰(VOLTAIRE )之宅”。 走进庄园的大门

13、,只见一条长长的花径,一直绕到屋后翠绿的小山坡上。到 处是青葱茂密的树木,粗大的常春藤爬满了古老的红砖塔楼。向东面远眺,前面 是瑞士连绵无际、千峰壁立的阿尔卑斯白云。向东南方望,天气好时,可清晰地 望见那座位于法意边境的、海拔4807 米的“欧洲屋脊”终年白雪皑皑的勃朗 峰。湖光山色,蓝天白云,在这个童话世界般的仙境里,怪不得伏尔泰曾经说过: 他晚年时,曾在此地“渡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伏尔泰出生于一个法国的贵族之家,31 岁时就以文才而名满天下。他创作的 戏剧经常在宫廷内的剧场上演,他出版的诗集常常被人们抢购一空。欧洲许多国 王都是他的朋友,但他却从20 岁起,便不停地、尖锐辛辣地批评

14、天主教会和君主 专制,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伟大思想。法王路易十五对他是又气又恨, 老师、同学或其他人, 调查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 “理性”和“激情” 。 3把调查情况加以整理和思考,写一份调查随笔或调查日记。 课堂 尾声 呼应 课首 回到课首的历史图片。 教师白描历史: 1755年,孟德斯鸠离开人世,32 年后,美国联邦宪法诞生。 1778年,伏尔泰和卢梭相继离开人世,2 年前,美国独立宣言 颁布;11 年后,法国人权宣言颁布; 15年后,法国大革命一度 血流成河。 , 100 年后,中国的严复们开始阅读启蒙思想。 230 年后,我们仍要回望这根人类文明征途中的标杆。 但又以能与他坐在一

15、起高谈艺术和哲学为荣。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帝王们却很 少有这样的雅兴和雅量, 所以, 我们中国 5000年来便从来只有“富豪”而从无“贵 族”。但欧洲的君主和贵族们就不同了,伏尔泰一生之中,曾两次因言论获罪而 被路易十五关入巴士底狱。当他几次被判决逐出巴黎城外、到处流浪时,各地的 贵族城堡却都热烈地欢迎他的光临。在他64 岁之时,他花重金买下了这座边境的 庄园,个中原因主要是:假如再有什么风吹草动、一旦再有什么“文字狱”的话, 他随时一抬腿,就可以溜入那个以“自由”而著称的国度瑞士。 一直到今天为止,伏尔泰都是以一个文学家、思想家而名世。而学术界也似 乎没有什么人会把他看作是一个法学家。但隐居

16、这座庄园的三年后,一宗发生在 法国南部的骇人听闻的大冤案,却似一颗巨石,使伏尔泰的“快乐时光”激起了 千重浪,而在此后的17 年里,也使伏尔泰,从世人眼中一个优哉游哉的“自由骑 士”,变成一个风尘仆仆地为法律正义而战的“大律师”或“人大代表”。 这宗冤案的故事大致上是这样的 1761 年,法国南部的图鲁兹小城法院,作出了一宗残忍的死刑判决。被判决 的死囚名叫卡斯拉,是一个有6 个儿女的普通商人和新教徒。当时,与罗马天主 教徒在英国受尽迫害相反,在法国等天主教国家,则是新教徒们受尽了压迫和歧 视。卡斯拉的儿子安东尼在大学读的是法律,但当他毕业时,有关当局却强迫他 改变宗教信仰,否则,一辈子都休想

17、取得成为法官或律师所必需的执照。在大学 里,读了一脑门子“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等信条的这个年轻 人,一口气咽不下,便在家里上吊自杀了。 丧子之痛,已令卡斯拉痛不欲生,更糟糕的是,在当时法国的法律中,居然 还有一条蔑视自杀者、羞辱自杀者家属、没收其家庭财产的荒唐法律。卡斯拉无 奈之下,向警局提供了其子“自然死亡”的虚假证词,想逃过这一劫。 那些猎犬似的警察们自然一眼就看穿了这个可怜的谎言,因为安东尼的脖子 上有一条鲜明的勒痕。但“精明”的警察们却硬是把“自杀”说成了“谋杀”, 而谋杀的动机则是“卡斯拉企图阻止儿子改信天主教”。这一来,当地民众的宗 教狂热便被煽动起来。法庭不问情由

18、便判卡斯拉有罪。卡斯拉竭力为自己辩护, 可遭受到的是警察们惨无人道的酷刑逼供他的四肢被绑在一张铁床上,用绞 盘拉断,灌辣椒水、鞭打,放在十字架上用铁棒毒打。打了几小时后,他被拖到 一个广场上,高高吊起,当众烧死。 两个星期之后,伏尔泰得知了这宗惨无人道的冤案。这位67岁的老人拍案 而起,四处奔波,调查事件,接见受难者家属和证人,然后,他以一个非法律专 业人士的身份,挥笔写下了一篇长长的司法调查报告卡斯拉先生之死的原 始文件 ,付诸出版。整个欧洲都被这宗冤案震动了,英国、俄国和波兰的国王争 相捐献金钱给死难者的家属,连法王路易十五也过问了此案。最终,3 年之后,冤 案得以平反,卡斯拉的家属获得3

19、 万锂的国家赔偿,而施行酷刑、制造冤案的警 官、法官们,也遭到了相应的惩罚。 消息传来,伏尔泰老人又一次流出了热泪,一半是为平民的悲惨,一半是为 司法的黑暗。 从此以后,直至他84 岁逝世为止,伏尔泰老人都一直地、持续地充当了一个 “为民请命”的包青天、海青天的角色。他向全欧洲的知识界发出呼吁:请用学 者们的笔,用学者们的良知,去“呼唤欧洲那个沉睡的良心!”去向那不公正的 法律、向黑暗的旧司法制度宣战! 他极沉痛地说道:“正是知识界的沉默,才造成了人民的不幸”,这句话虽 然有点过火,但细思之下,却也不无道理。 流连在伏尔泰那座世外桃源似的庄园里,凝视着那座巍峨壮丽的“欧洲之 魂”阿尔卑斯山高大

20、的雪峰,遥想当年,那位可敬的老人曾在此日夜奋笔疾 书,出版了一部又一部光辉的著作,去探讨和阐述自由平等、宗教宽容、人道主 义、公平正义等法哲学的情景,我们真的是肃然起敬。可惜,当时许多思想家学 者却对本国的司法腐败噤若寒蝉,而有些人,譬如说卢梭,似乎对煽动下层 民众搞“革命”更有兴趣,于是,日后的法国,便终于是血流成河。 我们现在终于来到了巴黎。在巴黎蒙马特尔高地下的法国先贤祠里,我们终 于找到了安息在此地的伏尔泰老人。他的雕像果然是用洁白的大理石雕刻的。他 的棺木上,用法文刻着三行文字:“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 他拓展了人类的精神。 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而我很想给这墓志铭再加一句“他比他的同胞们更早地知道:自由,必 须用法治来保障。” 凝视着伏尔泰那尊洁白的雕像,我分明看到,这石的躯壳里面,依然跳动着 一颗“欧洲的良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