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文化常识..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72630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文化常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文化常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文化常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文化常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文化常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文化常识..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学习(一) (一)官职201809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 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 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 (决策)、门下省 (审议)、尚书省 (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 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

2、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 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 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 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 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 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

3、行军司马、参谋、 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 史。 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 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二)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识 1任职授官 (1)任:担当,担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人名 )(史记 蒙恬列传 ) (2)授:授官,任命。 即军中拜授。 (汉书 翟方进传 ) (3)除:任命,授职。 除臣洗马。 (陈情表

4、) (4)拜:授给官职。 拜亮为丞相。 (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 ) (5)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史记 吕太后本纪 ) (6)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 (7)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荀)彧荐嘉。 (三国志 魏书 郭嘉传 ) (8)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孝廉不行。 (张衡传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 告子下 ) (9)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5、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战国策 秦 策二 ) (10)提:提拔。 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名行:名望和德 行)(北史 魏收传 ) (11)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 ) (12)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陈涉曰 )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孔丛子 答问 ) (13)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 ) (14)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汉书 苏武传 ) (15)

6、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 ) 2提升职务 (1)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擢为后将军。 (后将军:武官名 )(汉书 赵充国传 )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陈情表 ) (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 (3)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谭嗣同传 ) (孝)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 贾谊传 ) 3调动职务 (1)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 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 袁盎传 ) 徙齐王信为楚

7、王都下邳。(史记 淮阴侯列传 ) 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千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宋史 理宗纪 ) (2)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数年,迁朔方刺史。 (汉书 翟方进传 )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 张衡传 ) (3)出:指出京受任。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张衡传 ) (4)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 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汉书 萧望之传 ) 4兼职 (1)领:本职之外兼较低职。 又领扬州刺史。 (晋书 谢安传 ) (范晔)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 领新蔡太守。 (服终,为父亲服丧结束 )(宋书 范

8、 晔传 ) (2)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 羊舌鲋摄司马。 (羊舌鲋,人名 )(左传 昭公十三年 ) (3)权:临时代职。 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权知,代理主管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 (4)假:暂时代理。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 (5)行:代理官职。 太祖行备武将军。 (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 ) 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欧阳修泷冈阡表 ) (6)署:代理,暂任。 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 ) (7)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的意思。 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史记 陈丞相世家 ) 5降

9、级免职 (1)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 免官削爵。 (汉书 贡禹传 ) 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 )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 (2)放:驱逐,流放。 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战国策 ) (3)贬、谪:因过失而降级。 贬连州刺史。 (旧唐书 刘禹锡传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 (4)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 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张勃因推荐陈汤而被革除爵位)(上搜才表 ) (5)左迁:降级使用,贬官。 心犹恨之,遂

10、左迁毓。 (三国志 魏书 卢毓传 ) (6)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 (7)致仕:退休。 (三)选官制度及相关知识 1汉代实行征辟制和察举制 (1)征辟制 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 州郡辟除两方面。 公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 张衡传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 张衡传 ) (2)察举制 又称举荐制。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 134 年)开始的。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 再任命官职。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11、。(陈情表 ) 2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 科举制,即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明、清 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见后表 )。 汉代已有考试取士之法,但系临时措施,并未形成定制。 隋文帝废除贵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炀帝 时始置进士科。 唐代于进士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 道举等科。诸科之中,唯进士科为常设,最为重要。 宋以后各朝科举制仅有进士科。唐、宋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宋神宗熙宁时,王安石改用 经义。元、明、清均用其法。 明、清两朝的经义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定

12、文章的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 依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光绪二十七年(1901),一度改变科举办法,废止八股。变法失 败后复旧。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即被废除。 明清科举简表 科别内容项目院试 乡试 (秋闱 ) 会试 (春闱 ) 殿试 考场 学政巡回 案临考场 (府、县 ) 京城和各 省城贡院 (省城 ) 京城贡院 (礼部 ) 皇宫 (宫殿 ) 主考人各省学政 中央政府 特派官员 礼部侍郎或 钦差大臣 皇帝 参加者 童生 (儒生 ) 生员及 监生 举人贡士 中者名称 生员 (秀才 ) 举人贡士进士 日期 三年之内 两次 子、卯、午、 酉年八月, 桂榜 乡试次年 三月,杏榜 会试同 年四月, 金榜 第一名案首解元会元状元 第二名榜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