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纺织城策划.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18188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纺织城策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国际纺织城策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国际纺织城策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国际纺织城策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国际纺织城策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纺织城策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纺织城策划.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战略定位:打造*城市圈纺织产业带核心区发展目标: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中国最大的纺织服装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基地;亚洲排名前列的纺织服装展示交易物流中心规划依据:中部地区要抓住崛起机遇,利用沿海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劳动力资源紧张,土地、能源和管理成本大幅上升的时机,成为承接东部纺织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中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以集群园区为依托,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向园区和集群地区集中,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集群和园区。*省纺织服装产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纺织服装业列为全市六大优势产业之一,5年内*纺织服装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80亿元,2010年前,*将建成国家级的纺织服装基地。 *市经

2、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主要目标和措施前 言一、打造环*城市圈纺织产业带核心区是历史赋予*的重大机遇纺织工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重要产业,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积累资金、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国际国内纺织产业发展所呈现出的重要趋势,为*市特别是*区抓住机遇,实施“工业兴区、项目兴区”战略,打造环*城市圈纺织产业带核心区,提供了重大机遇。1、世界纺织行业发展趋势表明,*区发展纺织工业将空间无限。当前,世界纺织行业呈现如下发展特征:一是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05

3、年到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4.3%左右。预计未来5年全球纤维消费和纺织品服装贸易仍以6.5%左右的速度增长,我国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仍将进一步提高;二是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趋势更加明显,国际纺织业的竞争也由“价格和质量”竞争转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品牌竞争为焦点”的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发达国家逐步退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使中国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在市场上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三是纺织产业高技术、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将成为纺织工业发展的主流。2、国内纺织产业发展趋势表明,*大力发展纺织工业适应了区域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需

4、要。我国纺织工业的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将继续深化,并逐步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梯度格局。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优势突出,但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力资源日趋紧张,土地、能源、劳动及拥有管理成本大幅上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必然。纺织业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传统工业,拥有大量高质低价的劳动力资源、技术人才,也是棉、麻等原材料重要生产基地,具有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发展纺织加工制造业的有利条件。因此,“中部地区要抓住崛起机遇,利用沿海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劳动力资源紧张,土地、能源和管理成本大幅上升的时机,成为承接东部纺织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规模效益

5、,形成良好的产业链结构,发挥资源优势,稳定棉花种植,发展麻类等其他天然纤维”,是国家“十一五”纺织工业发展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3、“*城市圈”发展纺织工业比较优势明显表明,*打造圈内核心地位具有传统产业基础。*城市圈是*省纺织服装工业较为集中和发展较快的地区。据统计,2004年,*城市圈共拥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531户,总资产达220.1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占全省纺织服装业的比重均在三分之二以上。以*为中心,沿*市周边有汉川、黄石、黄州、团风、武湖、阳逻等比较集中的产业园区。但是,*城市圈纺织服装工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不够清晰和明确;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配套能力较差,资源整合和地

6、区产业分工协作不够充分,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比较弱;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才流失严重,高级设计人才缺乏等问题。这就需要有一种领导力量,来推动圈内纺织产业对接,打造现代汉派纺织服装品牌,增强国际、国内竞争力。*作为*城市圈内具有更为良好的区位、更为便利的交通、更为广阔的市场、更易接触先进技术和信息等优势的区域,当任无让应当担当起引领的责任,通过大力发展纺织产业,来集聚周边纺织产业能量,形成一个以*为核心的强大纺织产业带。二、建设*国际纺织城是打造*城市圈纺织产业带核心区的必由之路*省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以集群园区为依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按纺织工业专业化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内在发

7、展要求,从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入手”,“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给予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加大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品牌、引进人才的力度,发挥综合优势,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向园区和集群地区集中,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集群和园区”。这为*大力发展纺织工业,打造*城市圈纺织产业带核心区,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即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着力引进民营资本的力量,充分利用民营企业在资本、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建设一个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营销策略高超的纺织产业园区,以园区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来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做大做强。为此,我们向*区委、区政府建议: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区经委的具体指导下,以*企业集团为

8、投资主体,成立*国际纺织城建设有限公司,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总规划用地4000亩,一期用地1200亩,在5年的时间里,建设一个立足中部崛起,突显环保特色,占领技术高端,形成集群产业,面向全球市场的“*国际纺织城”。充分发挥区域内的现有优势,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为目的,走集约发展之路,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纺织企业,着力发展纺织、印染后整理、面料、服装五大产品板块,形成品牌企业区、标准加工区、交易展示区、培训研发区、物流保税区和生活配套区等六大功能区,进而实现:首期年创产值15亿人民币以上,到2010年实现产值50亿人民币;首期引进世界性纺织服装企业2-3家,国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8-10家,成为华中

9、地区首个大型纺织服装企业集群化产业基地;设立世界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亚洲总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华中总部;提供50000个就业岗位;首期三年内达产即可实现年创税收1亿人民币以上等五大目标,最终将其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中国最大的纺织服装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基地”;“亚洲排名前列的纺织服装展示交易物流中心”。三、*企业集团具有承建“*国际纺织城”的良好基础(略过不表)1、深厚的纺织产业技术基础。*企业集团自2002年涉足纺织产业来,就是重点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是*省纺织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旗下拥有*雪龙纺织有限公司,*金龙纺织有限公司,*玉龙纺织有限公司

10、等五家纺织企业,已形成15万锭生产规模。积累了相当的行业经验、技术基础及行业资源。2、成功的同类项目运作经验。3、专业的项目包装和营销、招商渠道。*拥有一支资深市场营销专业团队,先后为国内外80多个著名品牌提供全方位的品牌管理和产品策划,如夏新、步步高、海信、格力、白云边、三九医药、葵花药业、猫人、俞兆林等,为其提供品牌策划和市场推广等多项专业顾问服务。*国际纺织工业园作为一个面向国际市场的品牌概念,建立强势品牌形象,既是园区招商引资的必须,更是园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园区的品牌管理和营销策划应该与项目立项、规划同步进行,以确保园区运作的成功。我们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领导和指导下,

11、借国际国内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纺织工业梯度转移的契机,充分发挥*、*在发展纺织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一定能够完成“*国际纺织城”的建设,并为*打造*城市圈纺织工业带核心区的目标提供强大支持!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国际纺织城二、项目内涵1、项目概述遵从*市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业向园区集团,产业向规模集中”的总体规划和*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项目兴区、工业兴区”的战略,*国际纺织城将以“大规模、高起点、高标准”为基本要求,严格按照“建筑标准化、规划超前化、布局合理化”的总体思路,并秉持环保与生态理念,以东部纺织服装行业西进、中部纺织服装向*聚集和市内纺织服装工业

12、外迁为契机,以打造环*城市圈纺织工业核心区为最终目的,建设一个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化纺织服装产业园区。2、项目理念立足中部崛起,突显区位优势,占领技术高端,形成集群产业,面向全球市场。3、项目定位*国际纺织城将严格按照产业发展趋势和全方位融入全球的要求,建设成为“十大”价值工业园:(1)中国纺织产业发展国际化示范园;(2)国际纺织产业重要的生产加工园;(3)纺织产业大型展示交易园;(4)比肩世界的环保园;(5)辐射四极的物流园;(6)产业完整的全屏园;(7)面向世界的开放园;(8)集成高效的行业信息网;(9)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基地;(10)知名品牌的集中区。从而为华中地区纺织服装产业乃至中国纺

13、织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三、发展策略1、市场策略 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和市场辐射中心的物流交通优势,利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和产业向中西部外移的市场机遇,建设一个向面世界市场的中国新型纺织服装产业园区。2、品牌策略园区母品牌营销战略。本园区将贯彻大品牌运筹机制,不仅在前期的项目规划、建设、招商等工作中实行“*国际纺织城”品牌制度,更体现在后期企业入驻后的园区品牌终身管理和服务制度,将“*国际纺织城”作为入驻企业和企业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市场的“通行证”和“金字招牌”。具体措施有:(1)强势媒体的品牌传播策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一频道、二频道、四频道,浙江卫视、上海东方台

14、、广州卫视、湖南卫视,以及凤凰卫视和台湾东风台进行强势品牌宣传,树立“*国际纺织城”的领先园区形象,便于园区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招商。(2)立体全屏的目标市场公关策略。成立“*国际纺织城”品牌营销部,专司该品牌的营销规划和市场推广,并在纺织工业发达地区的广州、福州、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设立招商中心,对“*国际纺织城”的品牌进行地面传播和市场宣传。(3)全球范围的品牌规划力量。园区将面向全球范围公开招标规划设计机构、园林景观设计单位、机械配套、项目管理大师为园区进行品牌策动,确保本园区的品牌建设和品牌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准。3、产品策略“*国际纺织城”立足于现代纺织服装产业

15、发展趋势和产业要求,将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型、环保型、新技术、交易便捷、信息畅通的现代化超大规模产业园。(1) 生态型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国际纺织城作为生态产业园,将严格控制绿化率在38%以上,园区追求的目标是从原料、中间产物、废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达到资源、能源、资本的最佳利用,实现园区内整体发展的集合效益和单个企业的最佳效益,并通过生态产业的园区建设,在使园区内环境影响减少到最小的同时,显著地改善企业的经济绩效,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真正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园区将积极的推行以下措施,来保证生态产业园的建设: 资源开发利用。要求尽可

16、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即使对于不可再生资源,也要综合开发利用,不能仅仅从一种产品或一个企业的角度来使用,而把大量的有用资源人为地变成废物。 建立旅游生态工业示范区。*城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把生态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综合起来开发。 建立跨地区的广域循环。*作为华中地区的首位城市,可利用其良好的区位条件与周边的省市进行广域循环,就原材料、半成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计等方面进行密切的交流。 建立区域内循环经济。利用*地区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占领技术高端,加强信息化建设,走资源循环再利用发展模式,实现园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环保型为了一个建设纺织

17、服装行业的环保产业园,园区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严格的控制: 清洁环保的生产过程(包括从原料到加工全过程) 使用过程的环保性(分为对人体无害与改善环境的纺织品) 废弃物处理的环保性(处理方法包括可回收再利用,可分解处理,焚化销毁不污染空气及造成有害物质挥发)。*国际纺织城将与全国首个环保纺织基地广东西樵纺织工业园进行合作,双方共同在环保型工业园的建设发展上走得更远。(3)人文化园区的设计人性化,体现出企业对于员工的人性化关怀。突出*城作为*城市之根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特色,使园区烙上鲜明的文化特色。主要设计以下两大常设性文化活动: 联合中央电视台举办两年一届的“*国际纺织节暨世界模特大赛”,扩大园区

18、的国际国内影响; 联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举办“纺织服装艺术设计博览会”,一方面加快国内服装设计行业的成长,另一方面也为园区内的服装加工企业引进服装设计方面的人才。(4)新技术为推动入驻企业创新,*国际纺织工业园将与欧洲纺织服装大学、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等纺织服装行业的权威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进行合作,成为他们的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基地。园区拟计划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的新技术有:新型医用纺织材料:外科用缝纫线,人造皮肤、人造血管、人工肺、肌腱。农业用纺织材料:防寒防冻、防旱遮阳、防鸟防虫、防草、保温保湿、滴灌、育苗圃。智能纺织品开发:电子、电讯、导线、开关、控制元件、航天服、医疗服:可以监测呼吸

19、、血压、心跳、脉搏、血糖。棉纺织高新工艺技术:自动化、连续化、数字化、新型纺纱(紧密纺、低捻纺、转杯纺、喷气纺、自动生头等)。毛纺新型工艺技术:超细毛、防缩可机洗、拉细、轻薄化;麻纺织新型工艺技术:新型脱胶、半脱胶、新型柔软化、新牵切流程。针织高新技术:节水节能、双焼毛双丝光、无缝一步成型工艺。微悬浮体染色;等离子体加工技术:清洁、节能、快速、物理化学刻蚀加工;生物酶处理技术:织物整理、处理加工、右手乳酸左手化。新型染料、助剂、浆料开发:环保、高效、自动化;自动制印花网技术。废水污水处理新技术:生物、化学、物理(太阳能)处理及回水回用技术。纺织服装综合信息系统(ERP)管理开发研究:纺织服装电

20、子商务平台。(5)信息化园区的信息化建设将降低区域内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快企业成长速度,增强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拟采取的措施有:建设“*国际纺织网”,实现区域内企业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力争建立中华纺织服装工业协会的华中分部和世界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亚洲总部,以此作为向园区内企业提供最新最准的行业信息;协助区域内的企业使用加强信息化的各种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ERP),运用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商业智能分析(BI)、高级计划与排产(APS)等等,并切实的把这些系统统一起来,构筑高效、实用的信息化平台。4、产品功能规划龙头企业、品牌企业的发展对整个行业会起到

21、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所以在发展*省纺织企业整体水平的过程中,“*国际纺织城”会充分发挥区域内的现有优势,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为目的,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纺织企业,着力发展纺织、印染后整理、面料、服装、新技术五大产品板块,走集约发展之路,具体功能定位是:(1)品牌企业区。引进国内知名纺织品牌企业入驻,通过企业品牌效应和园区母品牌效应形成聚合效应,并透过品牌企业入驻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2)标准加工区。积极引进纺织加工企业、服装加工企业、服装纺织配套加工企业,引进大型织布企业,借助开发区内纺纱优势,重点实施高档面料纺织生产线和产业用布生产线改造项目,重点发展中高档服装面料、无纺布、产业用

22、布及装饰面料。(3)物流保税区。作为纺织服装企业的配套设施,物流相当的重要,园区将引进大型的物流企业,同时在园区内规划出仓储功能区,努力降低入驻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帮助他们提高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4)市场交易区。市场交易区主要是为了满足产业链上游和下游企业的需求,为上游纺织企业提供原材料的供应,为下游服装企业产品展示和贸易服务,同时也可以扩大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入驻企业的持续发展。(5)培训研发区。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园区将联合国际国内一流纺织行业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园区设立培训中心,为园内企业提供教育服务;建立人才信息库及人才供应中心,为企业储备高级人才。同时设立新技术

23、新产品研发中心,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6)生活配套区。充分考虑入驻企业员工的生活需求,规划出一个合理的区域来满足入驻企业员工居住、交通、金融、商贸、医院、学校的就近配套,保障园区企业职工的生活需要。(7)水资源供应区。依照纺织服装行业生产的特点,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目的,依托后湖、*湖和府河的水资源优势,建设集中供水区,为区域内企业提供价格低廉的工业用水。纺织服装产业属大水耗产业,污水排放量大,污染较为突出,为了建设环保型国际化新型工业园和降低入驻企业污水处理生产成本,本园区规划建设有污水集中处理中心,集中为园区进行污水中央处理和净化。5、区位特征*市*区*城经济开发区被称为“*

24、第四镇”,发展潜力极大,地处*市北郊、*西南部,外环线与中环线之间,与市区隔府河相望,南距汉口火车站6公里、*港15公里,东距阳逻深水港20公里,西距天河国际机场5公里;阳逻深水港、汉口火车站、天河机场这个“黄金三角线”将其围于之中。*城经济开发区不光交通便利,而且水利、电力优势也非常明显,紧邻府河,后湖,除水利电能外,还与阳逻火力发电站相望,相距20千米车程,人力成本极低,仅为东部沿海地区人力资源的1/3,这对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是极为有利的。6、投资规模、周期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投资规模:总投资概算50亿人民币;其中一期15亿元(含一期入驻企业设备)(2)用地规模:4,000亩,一期用地

25、1,200亩(3)总建筑面积:220万平方米(4)容积率:0.8(5)绿化率:40%(6)建设招商周期: 5年四、项目目标1、战略目标(1)成为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2)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服装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基地。(3)成为亚洲排名前列的纺织服装展示交易物流中心。2、效益目标(1)首期年创产值15亿人民币以上,到2010年实现产值50亿人民币;(2)引进世界性纺织服装企业2-3家,国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8-10家,成为华中地区首个大型纺织服装企业集群化产业基地;(3)设立世界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亚洲总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华中总部,成为集政策和信息于一体的现代化纺织服装交易中心,使

26、华中地区现有的纺织服装产业的交易效率提高20%以上。(4)全部达产后可提供50000个就业岗位。(5)首期实现年创税收1亿人民币以上,全部达产后可年创税收5亿元人民币以上。五、项目意义在中国纺织行业外迁西进日益明显、国家大力实施“推进纺织工业梯度转移”重大举措、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背景下,中部地区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必须以园区建设模式推进纺织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建设“*国际纺织城”,正是时势所需,必将为*及周边地区如汉川、鄂东等地的上游产品如棉纺、织布提供深加工平台,同时提升并完善*作为全国服装交易中心的交易效率和交易水平,为*市汉正街功能的转型和服装交易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在政府、

27、企业双赢理念指导下,“*国际纺织城”的成功建设,一方面会为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创造良好效益;同时,在增加地方税收、促进扩大就业、刺激居民消费乃至优化*经济结构方面,都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第二章 项目背景一、纺织行业现状分析1、世界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1)现状纺织工业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产业,自产业革命以来,它一直在全球制造业和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以来,世界纺织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全球纺织工业的规模急剧膨胀。2005年,世界纺织纤维产量为4400万吨,预计到了2020年,世界纺织纤维产量为9200万吨。在纺织工业规模扩张的同时,世界人均纤维消费量也增加到8.13千克,增加了2.

28、17倍。在传统产业中,纺织工业是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19702005年,纺织服装行业的原材料棉、毛和丝在世界范围内呈如下增长趋势:纺织行业属于一个劳动力密集型,利润相对较低的的产业。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纷纷把纺织产业向东方转移。美国纺织品生产商协会指出,美国纺织业自2002年9月迄今已经减少了数万个工作机会,目前该业平均每个月约有4500名劳工失业。在欧洲,纺织服装业者的发展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意大利服装配件网络协会公布说,2003年意大利大约有70%涉及纺织业和服装配件的企业产量低于上年,64%的纺织企业2003年接到的订单数量大大低于上年。意大利纺织业的从业人数也比去年减少了4-5%。欧洲第二

29、大纺织市场德国2003年上半年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产品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亿欧元,市场的不景气致使德国纺织服装业处境艰难。相比之下,西班牙纺织服装业2003年的经营状况略有改善,预计年产值将比上年增加1%。在美洲,墨西哥纺织服装业受到走私贸易的严重影响。秘鲁服装业由于不敌亚洲进口产品的竞争,目前每天的经济损失高达40万美元。巴西纺织服装业成为美洲市场少有的亮点。2003年全年巴西纺织品服装业的贸易顺差将达到近11年来顺差最多的一年。亚洲纺织服装业得益于地区内经济普遍向好以及低生产成本的优势,稳步向前发展。印度纺织服装业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后,竞争力逐渐恢复,但日本、韩国和印尼纺织服装业的

30、表现欠佳。(2)发展趋势一是技术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非常明显,其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石化工业技术的进步,纺织工业的纤维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化纤工业的发展及其产量的增加,极大丰富了纺织工业的加工对象。如果考虑到化纤的成本、资源以及着色性能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化纤生产,是世界纺织工业发展的普遍趋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现代的化纤工业,就没有当代的纺织工业。在化纤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生丝、亚麻等传统纤维品种,由于加工技术尚难有重大突破,则呈现出萎缩的态势。2纺织工业的产品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伴随装饰、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制造技术的进步,使

31、其在纺织品中比重不断增加。3纺织机械有了重要的改进,大大提高了纺织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在印染、服装等行业中,由于技术装备的改进,产品的附加价值有了明显的提高。4新的工艺层出不穷。纤维的混纺技术、精梳技术、印染行业的后整理工艺等等,以及印染、服装行业的诸多技术诀窍,已经成为提高纺织工业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的重要途径。5在全球纺织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新的管理技术和营销方式,已经成为企业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利润的主要手段。二是全球化趋势。近年来,世界纺织工业的全球化趋势已充分显现,主要表现在:1世界纤维制品的贸易额迅速增加。在纺织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世界纤维制品的贸易量也在迅速增长。据有关资料显

32、示,1960年世界纤维产品的出口额仅为79亿美元,1997年猛增到3923亿美元,增长了49.7倍,年均增长11.1%,远远高于同期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2亚洲已成为世界主要纤维制品的生产地区。随着国际间产业转移,亚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纺织工业实现了快速增长,现在亚洲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纺织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实物产量均已超过世界总量的70%。在国际贸易也占有重要的地位,1998年亚洲主要纤维制品出口国家的约占全球出口总额45%。3当今世界纤维制品的主要市场在欧美地区。4在亚洲等新兴工业化地区纺织工业迅速增长的同时,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仍保

33、持了很大规模。由于这些国家的工业技术雄厚,一般来说,其产品的附加价值普遍较高。以1998年为例,全球纤维制品出口额排列*位是德国,意大利位居第三,美国第七,法国第八,卢森堡/比利时第九,英国第十一,荷兰第十四。5在纺织工业全球化的进程中,市场的区域化倾向日益显现。随着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出现,在区域内的贸易实现了自由化,而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成为了区域间贸易的障碍。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实行的“原产地规则”后,其内部的纤维贸易额由1993年60亿美元,增加到了1998年的184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3倍;而NAFTA外国家的进口额则受到了较大影响。6全球的纺织品贸易增长,有赖于国际经济秩序

34、的健康发展。纺织工业作为与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产业,不仅因其与人类文明过程相伴而始终蕴育着内在的动力,而且也因在自身的现代化的进程中大量吸纳人类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领域的众多的成果,而不断拓展着全新的发展空间。 2、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特点与趋势(1)发展现状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重要的产业门类。1997年到2005年,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67%。其中,国内销售增长速度达18.80%,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以每年8.9%的速度递增,并于1995年起,连续10年保持世界市场占有率*的位置,呈现出持续、强劲的增长态势。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

35、19,794亿元,年均增长189%;全社会口径纺织纤维加工量达到2,690万吨,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服装等大类产品产量均居世界*位。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实现1,175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24%,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全行业直接就业人数1,960万,其中70以上来自农村,每年就业农民的实际收入就在1,000亿元以上。纺织工业每年使用国产天然纤维原料700多万吨左右,直接关系到1亿农民的生计。(2) 发展趋势中国是纺织原料的生产大国和加工耗用大国。纺织行业依托自己本身丰富的纺织原料资源,得以快速、持续的增长。但是发展到现在,中国目前自身的资源已不足以满足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发

36、展了。中国纺织原料消费情况纤维 生产量/万吨 占世界比例/% 加工量/万吨 占世界比例/% 棉花 63226.3759.934.70羊毛 8.714.137.427.3山羊绒 1.474.131.157.89亚麻 3.23 12.24 黄麻 1.57 6.42 蚕丝 10.0470.3711.1184.57再生纤维 96.6142.621556.0358.9合成纤维 1147.2032.17合计 1909.9034.812393.1743.66中国是纺织品服装的消费大国,占全国零售总额 17 %。国还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并且纺织服装行业也是我国国际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以下两表可作例证。198

37、02003纺织服装销售情况年份全球总商品(亿美元) 全球纺织品服装总销售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 (亿美元)占总商品(%)(亿美元) 占世界纺织品服装(%) 1980191949554.9844.14.6219903395621896.44138.56.3320006252635645.70520.814.61200373214.83953.65.40789.619.9720042005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情况分类 2004年 2005年 金额(亿美元) 占全国比例(%) 金额(亿美元) 占全国比例(%) 出口 973.8516.411150.315.1进口 168.042.99171.42.6顺差

38、805.81251.97978.996.1 产业的中西部转移正在形成。国家统计局2006年上半年资料显示,我们的纺织产业正在经历一个结构性的变化,由于东部地区各项成本,比如土地、能源、才力成本等都在上升,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纺织业投资开始向中西部转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数据是,2006年*季度,东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75亿元,同比增长27.5,而中部地区完成投资17.29亿元,同比增105.7,西部完成投资5.71亿元,同比增长97.1。而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积极推进纺织工业梯度转移,促进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产业链衔接,积极发展新型产业集群,构筑

39、产业链新体系。在国家政策调控下,产业转移正在逐步深入。比如,河南要“建立全国重要的新型纺织工业基地”,*提出,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新疆则正在建设优质棉基地,为此,今年将计划投资2.85亿元。1月至4月,新疆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3。 产业集群化发展成新势。中国纺织工业的“产业集群化”在十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从2002年底启动试点工作以来,已先后命名了100多个集群试点。这些纺织产业集群分布在全国,在沿海各省市形成了极有活力的纺织集群经济带,其中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这三大经济圈最为集中,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中,76.38的纺织企业

40、,60.97的从业人员,86.04的出口交货值都聚集在这里。产业集群已成为现阶段纺织工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形式,利用产业集群战略进行产业空间结构再造已成为提升中国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未来5年,国家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新型产业集群,构筑产业链新体系”。 同时,我国纺织工业所存在的原料资源不足、整体纺织水平不高、东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存在结转构性矛盾等方面的问题,将在一个时期会更加明显。3、*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行业现状纺织工业是*省传统支柱产业,具有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染整、针织、色织、丝绸、化纤、服装、纺机纺器等较为完整的生产加工体系,在全国具有一

41、定的优势和特色。我省纺织工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764户,资产367亿元,职工37万人。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完成出口交货值67.04亿元,增长12.7%;实现利税17.9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利润6.75亿元,增长10.8%。主要产品产量为:纱77万吨,布19.1亿米,服装1.58亿件,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8.3%、7.7%和3.8%。(2)发展特点 综合能力居全国前列与结构性矛盾突出并存。到2003年底,全省纺织工业综合能力居全国第5位。其中:拥有环锭纺468万枚,居全国第4位;气流纺6.3万头,居全国第4位;棉织机4.89万台,居全国第6位;毛纺

42、锭8.77万枚,居全国第8位;麻纺锭9.47万枚,居全国第1位;印染能力9亿米,居全国第9位;全口径服装生产能力9亿多件,居全国第7位。但纺织工业结构仍然不合理。一是从行业结构看,产业配套不协调。棉纺和服装两大行业的产值、利润、创汇等主要指标占整个纺织工业比重在70%以上,化纤、印染、色织、麻纺、毛纺、纺机纺器等行业规模小、支撑能力弱。尤其是上游的化纤行业和下游的印染行业成为制约我省纺织业发展的“瓶颈”。二是从产品结构看,初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多,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棉纱仍以中低支普梳混纺纱为主,高档精梳纱仅占2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三是从价格看,21支普梳纱价格为每吨1.9

43、万元左右,40支精梳纱价格达到每吨2.85万元;具有资源优势的苎麻基本上以纱出口为主;坯布中低档窄幅产品占60%左右,高档提花织物比重不足10%;印染布产量1.4亿米,仅占坯布产量的7.4%。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家用及产业用纺织品占全省纺织工业的比重不足9%。 投入改造力度加大与装备水平落后并存。近几年来,我省纺织工业不断加大投入改造力度,积极压缩淘汰落后能力。20002003年全省纺织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到2003年底,全省拥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生产细纱机达到216万锭,比2000年增加126万锭,占棉纺锭总数的46%,所占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具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无

44、梭织机近8000台,比2000年增加5000多台,所占比重达到了16%,提高了9.6个百分点。重点服装企业均引进CAD和CAM等设计和自动裁剪、高速缝制等先进设备。精梳纱、无结头纱、无梭布、名优服装比重均有所提高。但与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等省份相比,我省纺织工业投入仍相对不足,投资额只有这些沿海发达省份的3060%,装备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先进细纱机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比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等省低817个百分点;无梭布机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清花无卷化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制重组步伐滞后并存。近年来,全省纺织企业不断

45、苦练内功,强化管理,提高效益。2003年全行业管理费用同比下降8.4%,财务费用下降14.9%,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15%,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0.14个百分点,棉纺万锭用工下降25%左右,在棉花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全行业仍实现利润6.75亿元。 我省是纺织大省,但不是纺织强省,纺织企业改制重组步伐滞后。一是国有经济比重偏大。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纺织企业有158户,占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总户数的20.7%;资产188亿元,占55.7%;产值114亿元,占30.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实现利润4800万元,仅占整个纺织工业的7.1%。二是企业规模偏小。全行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仅1家,过5亿元的

46、企业仅4家,作为我省纺织工业主体的棉纺织行业企业平均规模不到4万锭,平均每个企业销售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5%。根据棉纺织行业的特点,30-60万锭才是比较合理的经济规模,而我省尚没有一家企业规模达到30万锭以上。 三是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2003年全省纺织企业资产同比增长6.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3个百分点,分别比浙江、山东低29.2和26.7个百分点;工业产值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7个百分点,分别比浙江、山东低12和24个百分点。(3)发展趋势 增长势头不减。*省十一五纺织工业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底,化纤及化纤原料产能达到50万吨;棉纺锭达到1000万锭,其中先进

47、纺纱设备达到750万锭;布机超过10万台,其中各类无梭布机4万台;中高档染整面料能力6亿米;针、棉制品折用纱量达到8万吨;服装生产能力达到25亿件/套。且全行业先进技术装备的比重达到60 %以上。到2010年底,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80亿元。出口创汇达到15亿美元,利税达到50亿元。 资源配置加强。*省十一五纺织工业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以*为龙头,黄石、鄂州、黄冈、仙桃、潜江、天门为重点,建设鄂东服装走廊。在建设鄂东服装走廊中,加强与“1+8”*城市圈建设规划相衔接,将*建设成为设计、信息、物流、服饰文化发布中心,服装及面辅料市场集散中心;将周边8市建设成为服装生产、出口加工基地。并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