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存在的质量隐患及预防措施.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18472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存在的质量隐患及预防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建筑施工存在的质量隐患及预防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存在的质量隐患及预防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存在的质量隐患及预防措施.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建筑施工存在的质量隐患及预防措施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常见质量隐患有开裂、混凝土强度不足、混凝土塌落度差、柱模板移位等,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些质量隐患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开裂;移位;强度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常见质量隐患有开裂、混凝土强度不足、混凝土塌落度差、柱模板移位等,其中尤以开裂事故居多,开裂事故中又以温度收缩裂缝最多。造成现浇混凝土结构出现各种事故的原因较复杂,主要有材料质量差、设计错误、施工工艺不良、钢筋焊接接头质量差、施工质量低劣、温度变形干缩等原因。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施工中的存在的主要质量隐患,分析了产生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2、。 1、收缩裂缝 1.1产生原因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比较普遍,收缩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湿度的变化。由于温度降低而产生的收缩为温度收缩,由于水分蒸发而产生的收缩为干燥收缩。因为干燥总是由表及里逐步发展,因湿度不均匀,所以收缩变形也是不均匀的,在约束作用下就产生收缩应力,应力超过抗裂强度时,就产生收缩裂缝。干燥收缩是建筑结构产生收缩裂缝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建筑结构的尺寸不大,结构内部的温度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因此温度收缩有时也是收缩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产生收缩裂缝的原因有:(1)收缩受到强大的约束;(2)结构存在一定的薄弱面;(3)仲缩缝间距超过规范规定;(4)干缩、温度收缩应力和结构承受的外

3、力产生的拉应力,这些应力叠加在一起而导致裂缝;(5)暴露在大气中的构件、受日照强烈的构件和位于风口处的构件,因温、湿度变化比较剧烈,因而这些构件的裂缝严重;(6)施工质量,如混凝土均匀性、密实性差的部位,或养护差的结构容易产生裂缝。 1.2预防措施 1.2.1采用合理的设计构造措施 收缩裂缝常出现在伸缩缝间距过大的建筑中,通长的挑雨篷就是一例。有的建筑物温度收缩缝的间距虽符合规范中使用条件的要求,但是由于施工周期长,此时结构为暴露在大气中的露天结构、其收缩变化明显的比室内结构要大,因此大多在施工期间出现收缩裂缝。多层现浇框架梁中出现的一些裂缝,有的就是出于这种原因造成的。因此,在结构中断面薄弱

4、处、应力集中处宜采用各种加强措施。 1.2.2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值 选择材料时,宜选用铝酸三钙含量较低、细度不宜过细、矿渣含量宜过多的水泥,砂不宜用持细砂。在选用配合比时,应采用低水灰比、低单方水泥用量和低用水量。施工中应加强振捣,提高密实度,加强浇水养护,延迟收缩发生,以避免在早期混凝上强度较低时,出现过大的收缩而造成裂缝。 1.2.3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由于抗拉与抗压强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影响抗压强度的因素都影响抗拉强度。但要注意提高强度后、有时收缩也随之加大。因此以提高抗裂安全度为目的,综合考虑后采取措施。 1.2.4避免各种应力叠加 混凝土体积较大时,要防止温度收缩应力和干缩应

5、力叠加、在结构应力复杂、应力集中或应力较大的部位,特别要防止出现过大的收缩应力。 2、混凝土强度不足 2.1产生原因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满足统计法或非统计法中相应的判定式要求,即强度不足。产生混凝土强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有:(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2)未严格按配合比投料搅拌;(3)搅拌时间不足,均匀性差;(4)试块制作和养护不符合规定要求。 2.2预防措施 为预防混凝土强度不足的质量隐患,首先应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目前,原材料供应渠道较多,质量很不稳定,尤其是水泥原材料,相当一部分是立窑生产,安定性有时不合格,强度偏差大,因此要根据来料采样试配。水泥一定要先检后用,严禁单凭经验确定。无论

6、是预拌混凝土还是现场搅拌,都应严格按规程或搅拌机说明书规定的搅拌时间进行充分搅拌,保证拌和物均匀。应按规定制作试块,并及时进行养护。 3、混凝土坍落度差 3.1产生原因 混凝土坍落度太小就不能满足泵送、振捣成形等施工要求,其产生原因有:(1)预拌混凝土设计坍落度偏小,运输途中坍落度损失过大;(2)现场搅拌混凝土设计坍落度偏小;(3)原材料的颗料级配、砂率等不合理。 3.2预防措施 为预防混凝土坍落度差的质量隐患,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也是十分关键的。保证合理的坍落度指标,充分考虑因气候、运输距离、泵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等因素造成的坍落度损失。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及时在浇筑地点取样检测其坍落度值,有问题

7、时及时由搅拌站进行调整,严禁在浇筑时随意加水。所用原材料如砂、石的颗粒级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泵管内径的1/3。细骨料通过0.35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15,通过0.16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5。 外加剂掺量及其对水泥的适应性应通过试验确定。 4、柱模板移位 4.1产生原因 柱模板产生移位的原因有:(1)群柱支模不跟线或不规方;(2)组合钢模板重复使用前未经修整,两侧模板组装松紧不一;(3)模板刚度不够,拼缝不严,拉结、固定不牢;(4)柱箍不紧固或提前拆模。 4.2预防措施 支模前,应首先校正钢筋位置。弹线时,对成排柱子的位置应找中、规方。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经校直

8、、复核后,拉通柱顶的基准线,按线序安装柱模。在柱模底部,应设定位盘和垫木,以保证柱底位置准确。柱间距较小时,柱间采用剪刀支撑和水平支撑。大截面柱间距应单独设置四面斜撑,以保证柱模位置准确。柱模应妥善堆放,使用前应检查、修整。分段支模,连接必须紧固,切防柱模竖向倾斜、扭曲。、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赖于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施工队伍。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依靠科技进步,预防与消除质量隐患,从而解决工程质量“通病”。从长远来看,应大力加强工程建设队伍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特别应重视对项目经理及其他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逐步推行技术操作持证上岗制度,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参考文献: 1黄河,郑宏.框架结构施工中的质量隐患分析与预防措施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2GB500102-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2002 3杨伯科.混凝土实用新技术手册.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