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pdf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185159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19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pdf(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西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姓名:吕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会计学 指导教师:李玉敏 2006-09-30 3 中文摘要 盈余管理是现代财务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外的会计学术界已有 2 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 题日渐凸现,成为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新课题。盈余管理本身具有正 反两方面作用,但在我国由于盈余管理被上市公司滥用,它的负面作用远远大 于其正面作用,成为中国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已 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些问题 进行了研究。本文的

2、基本框架如下: 第一章 阐述了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首先论述了盈余管理的概念, 其中对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作出了区分,指出了市场经济中一定的盈余管理是 必然存在的,并对盈余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其次,对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 和动机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其次,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进 行了分析。 第三章 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 余管理的后果及影响。 第四章 针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存在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及普遍的盈余管 理现象,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 【关键字】 上市公司 盈

3、余管理 利润操纵 关联交易 4 Abstract Earnings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reas of modern financial accounting research. The foreign accounting researchers have being studied it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ecurities market, earnings management turned up in listed companies,

4、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new subjects of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 on our economy. However.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been abused to such an extent in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that its negative effect exceeds its posi

5、tive effect considerably. It has been a problem that should be solved immediately. The paper applies norm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study several problem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based on the existed research results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the

6、sis is as follows: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earnings management. Firstly, it illustrates the concep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which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profit control was differentiated, point out earnings management must be existed in market economy, then expatiatin

7、g on characters and qualiti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motive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precondi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Chapter two analyzes the peculiar situ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5 country. In the beginning, the motiv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peculiar t

8、o China is introduced. Then, it discusses the common way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listed companies. Chapter three it illustrates the conseque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theory analysis combined with case analysis. Chapter four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raised according to the strong motivati

9、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widespread phenomena of earnings management. 【Key Words】earnings management listed company profit manipulation connected transaction 1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 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

10、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2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1 引言 近些年来国内

11、外层出不穷的会计舞弊丑闻,不仅带来了整个社会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 而且破坏了证券市场的秩序,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于是,导致盈 余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盈余管理,引起了中外会计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人们瞩 目的焦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的决策信息含量, 使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盈余管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不 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且容易误导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损害他们的利益,造成 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体制不完善、投资者的水平还较低 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带来的消极作用大

12、于积极作用。盈余管理在我国的运用,往往 演变成一种利润操纵的行为,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不仅危害到投资者、债权 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而且对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不利影响。必须对这种过 度的盈余管理进行综合治理,以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正确地把握盈余管理的概念,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 不但能使投资者更深刻地理解其披露的盈余信息的内涵, 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能够丰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 基本理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证券市场监管等一系列理论与实务问 题解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笔者正是基于此选择这一命题,希望通过本文

13、对上市公司盈余管 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的探讨,能对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 所益处。 本文以中西方二十多年的盈余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具体分析我国特 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从而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的必然性。也正是由于该经济 环境,使得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大部分表现为负面影响。但是,盈余管理行为是很 难消除的,所以如何进行规范及监管是重中之重。本文力图从制度、证券监管、会计准则、 审计等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以期对完善我国会计监管体系,遏制企业机会主义盈余管 理行为有所贡献。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 1 .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分析 1

14、 . 1 盈余管理基本涵义与相关概念辨析 1 . 1 . 1 盈余管理基本涵义 自盈余管理兴起以来,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概念进行过界定。 加拿大会计学家威廉姆 R . 司可脱( W i l l i a m R . S c o t t )在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指出, 假定经营者可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如,公认会计原则)中自行选择,很自然他们会选择那 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叫做盈余管理。S c o t t 所持的观点, 主要是针对会计盈余或利润的控制,是一种典型的“经济收益观” ,即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 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但这种观点是狭义的,将盈余管理限定

15、在公认会计原则的 约束范围内,采取的方法仅包括会计政策选择。 1 9 8 9 年美国会计学家凯瑟林雪珀(K a t h e h n e S c h i p p e r )在“盈余管理的评论”认为, 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 的“披露管理” (d i s c l o s u r e m a n a g e m e n t ) 。在这一定义下,盈余管理可以存在于对外披露 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涉及的盈余管理范围比前者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赫雷(H e a r l y )与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倭林(W a h l e n )

16、认为,盈余管理 是经理人员通过构造交易及运用会计主观判断对会计报告进行修饰,从而误导一些相关利益 者对公司业绩的判断,或影响那些有赖于会计数据的合同的执行结果。该定义更为广泛,将 构造交易也包括在盈余管理的范围内,强调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并突出了盈余管理的动机 问题。该观点认为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隐瞒公司实际经营业绩,从而误导投资者。这种情况的 出现是因为管理者认为投资者无法发现盈余管理,管理者具有外部投资者并不知道的私人信 息,盈余管理对于外部投资者是不透明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信息不对称。 戴维森在其所著的会计:商业语言中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原则限制的范围 内,为了把报告盈利调整到满意水

17、平而采取有计划行动步骤的过程” 。 美国 1 9 9 9 年的蓝带报告中认为盈余管理是“蓄意选择形式上被公认会计原则所认可的会 计处理方法, 以达到管理当局所希望的会计数据, 而实质上并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业绩” , 而对于违反公认会计原则的处理,蓝带报告则将其表述为“欺诈” 。 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也进行了不同界定。例如,魏明海教授所下的定义:盈余管理是企 3 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 契约的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 过程。 陆建桥(2 0 0 2 )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

18、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 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 (或) 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 ; 而章永奎、 刘峰 (2 0 0 2 ) 则认为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为特定目的而对盈利进行操纵的行为” ,并特别指明“盈余管理 并非限制在公认会计原则或会计方法内” 。 根据以上几个权威性的定义,笔者认为该种观点是最为合适的。即任春艳(2 0 0 4 )提出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不违反现有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有目的地运用多种手段,达到期 望报告盈余的行为。 1 . 1 . 2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则认为,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 人为地操纵利润增加或减少的

19、行为。 从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两者的定义,笔者认为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是两个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 a .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 (1 )性质不同。严格的来讲,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而利润操纵是一个贬义的概念。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度”的把握上。 (2 )法律法规的认可与否。一般认为盈余管理应是在法规准则允许范围以内,利用会计规 范的灵活性来调整会计盈余的行为;而利润操纵则超越了法规的界限演变为欺诈行为,其中 的不当获利者多为管理者自身及极少数的大股东。 (3 )运用的手段不同。由于盈余管理是以符合法规准则为前提的,所以其采用的手段多是 针对会计规范的灵活性和滞后性,如交易

20、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关联交易等。而利润操纵则 是以违规的手段来粉饰财务报告,通常的方法为虚增或虚减资产和收入、虚增或虚减成本和 费用、隐瞒重要事项、随意改变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等。 (4 )导致的后果不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两者运用手段的不同,使得两者导致的后果有 明显差别。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正、反两方面的结果。但是利润操纵的结果会导致企业的管理 者实现不当获利,而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人则成为受害人。 参见任春艳2 0 0 4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制定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4 (5 )监管政策侧重不同。监管机构对待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应采取合理引导、规范的方式; 对待利润操纵则应严

21、厉打击制裁。 b .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联系: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在度上仅仅是一线之隔,在一定条件下盈余管理可以转化为利润操 纵。合理的适当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过“度”的利用会计准则与制度规 定的行为会使盈余管理向利润操纵转化,这种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 1 . 1 . 3 盈余管理的利弊分析 盈余管理本身是一个中性概念,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利于维护企业稳定,实现企业价值最 大化。但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最终都会给企业自身以及投资者带来不利影响。 a . 积极影响 (1 )会计政策选择的信号作用。信息传递观认为,企业管理当局在企业信息方面占有优 势,他们对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可以揭示其对

22、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因此,盈余管理是 管理者将内部信息传递给其他利益关系人的一种工具。合理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计项目的披 露,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沟通上的障碍,从而更快地把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出去,以向投资者传 递有用的价值信息。 (2 )维护契约的有效性,减少订约成本。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集合体。签订契约 是要花费订约成本的,而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所订契约总是具有不完全性和刚性。适 当的盈余管理可以给刚性的契约增添些许灵活性,从而降低一些契约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因此,一定的盈余管理对于信息的引导、提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 )利润平滑。盈余管理还可以避免企业的利润波动过大,利润平稳化有

23、利于稳定投资 者心理,避免股价的大幅波动。同时对企业未来和长远发展有积极意义。 (4 )合理纳税筹划。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调节利润分布的地点、时间以及数量的多少来帮 助企业在税收法规许可范围内进行筹划,合理避税。 b . 消极影响。 尽管盈余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如上的一些好处,但过度的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也会带来许 多不利的影响。机会主义行为观认为,盈余管理不是最大化企业价值,而是提高管理当局的 自身利益,从而满足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从机会主义行为观看,盈余管理有以下弊端: (1 ) 降低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不当的盈余管理可能使报表上的盈利信息成为数字游 5 戏,从而严重损害会计信息的质量,降低了财务报

24、表的可靠性、公允性和可比性,有可能误 导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进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2 )影响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由于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的作用,因此如果企业管理当 局通过不当盈余管理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递不真实的盈利信息,误导其决策,使决策者产生 “不利选择”行为,使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从而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效率。 (3 )对企业的长远利益带来弊端。盈余管理能够影响的通常只是公司的短期收益表现, 而非长远利益。不当盈余管理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印象,进而对整个财务报告体系失 去信心,导致企业市场价值下降。 所以,我们应该辨证地来看待盈余管理,不能对其一概加以否认,既要看到它有利的一 面,也

25、要看到它的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不当盈余管理行为。当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盈余管理的存在是客观的,完全消除它是不太可能的,且不符合经济学上的成本效益原则, 对此,需要做的是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治理,将其置于一定的控制之下。目前,在我国资本市 场不发达、体制不完善、投资者的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带来的消极作用 大于积极作用。盈余管理在我国的运用,往往演变成一种利润操纵的行为,成为我国会计信 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不仅对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有危害,对整个社会资 源的优化配置也有不利影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对这种过度的盈余管 理进行综合治理,以期向健康的方

26、向发展。 1 . 2 盈余管理产生的前提条件 盈余管理是一种理性的经济行为,它是企业管理者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或者公司利益最 大化而有意识地管理或操纵对外呈报的盈余数字。在前面分析盈余管理涵义的基础上,下面 指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前提条件。 1 . 2 . 1 自身效用最大化假设 所有经济人都是自利的,在交易过程中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非他人效用或社会效 用的最大化。在盈余管理研究中,经济人是指各契约关系人或利益关系人,他们在可能的情 况下,便会谋求自身的利益(陆建桥, 2 0 0 2 )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6 1 . 2 . 2 有限理性假设 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

27、系列契约的结合,是拥有不同要素的所有者通过一组明示 或默认的契约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利益结合体。这些不同要素的所有者既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当 局,又包括企业的外部利益关系人如股东、债权人、政府、供应商等,他们都是有限理性的 经济人,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不同的利益驱动,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 益冲突。为维护各自的利益,减少摩擦、代理风险与代理成本,各利益关系人便通过签订契 约方式来具体规定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每个利益关系人在企业享有的特定权利和负有的责 任。然而,他们所签定的契约具有不完备性,这就使企业管理人员有了可乘之机去管理盈余。 1 . 2 . 3 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 信息经济学认为,

28、信息不对称(i n f o r m a t i o n a s y m m e t r y )是指交易双方当事人一方拥有 私人信息, 但另一方不拥有这些私人信息。(信息经济学家常常把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 “代 理人” ,而把另一方,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委托人” ) 。在证券市场中,就上市公司的 盈余信息而言,企业的管理层比股东、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政府机关等外部信息使用者 拥有更多的盈余信息。如果公司管理层认为利益相关者无法发现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就 会发生盈余管理;如果公司管理当局掌握了外部利益相关者根本无法掌握的信息,以致盈余 管理不可能为外界所识破,也可能会发生盈余管理(H

29、e a l y 二是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将稳定、获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以低廉的价格由上市公司托管, 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 e . 高价或低价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其具体方式有:对外廉价兼并或收购非上市企业 盈利较高的下属企业或资产;母公司将优质资产低价卖给上市公司,或与上市公司的不良资 产进行不等价置换。对优质资产和不良资产的评估,却不考虑资产的质量和获利能力,一律 按照成本法评估其价值,这显然有利于上市公司; 从关联方平价或者低价购入对外投资的 股权,然后高价转让给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增加利润。 f . 以大股东地位侵占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据统计,截至 2 0 0 6 年 1

30、月底,沪深两市共有 2 3 4 家上市公司的 3 6 5 亿元资金被违规占用。大股东或关联企业 通过往来款占用公司的资金,其中隐瞒占资的方法主要有不走账和走账两种。不走账是指控 股股东及其它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但根本没有在上市公司账面体现,这里主要有几种 手法:一是以上市公司名义债权融资,但实际使用人是关联方,上市公司没有在账面上反映 债务的增加,导致上市公司低报债务;二是截留上市公司资金,包括货款、劳务款等,上市 公司没有在账面上反映,导致上市公司债权空挂;三是私下处置上市公司资产,将所得资金 截留,包括出售存货、处置股权、转让无形资产、转让固定资产等,上市公司账面上没有反 映被处置资产

31、减加,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资产账实不符。走账主要手法有几种:一是隐瞒关联 方,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非关联方占用资金不是清欠范围,所以控股股东及上市公司要想方 设法将关联方占款非关联化,将债权挂在非关联方头上或潜在的关联方上;二是通过购买资 产方式转移资金给关联方,包括购买原材料、购买厂房设备、对外投资等,这样导致账面上 资产虚增以掩盖关联方占款;三是通过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方式为关联方融资,这些银票或者 直接开给关联方或者间接开给关联方,关联方通过票据贴现之后取得资金,由于开具银票往 往需要上市公司以现金作质押或以上市公司名义作担保,导致关联方间接或变相占用上市公 司资金。 财政部于 2 0 0 6 年

32、 2 月 1 5 日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 并于 2 0 0 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中 执行。本次对旧准则的修订取消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较小的或几乎没有影响的零 参自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财务监管研究2 0 0 6 . 0 7 . 0 6 深证综研字第 0 1 4 3 号 课题研究员 张 艳 17 星关联方交易可以不予披露的规定,所有关联方交易行为均应披露交易类别和金额,但零星 关联方交易可合并披露。新准则扩展了关联方的外延,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实施共同控制或 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属于关联方。新准则取消了关联方交易金额或比例的披露选择,企业必 须披露交易金额,重大交易须同时披露

33、交易金额和交易额占该类总交易额的比例。新准则对 于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当披露包括在合并报表中的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易,以及个别财务报 表中披露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的上市公司会计责任的规定,将增加上市公司合并 财务报表关联方信息披露的公允性,对于区分会计错误与舞弊提供了更加清晰的界限,将对 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的盈余管理行为有一定制约作用。 但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大量使用了 公允价值,而目前我国的评估市场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主观性非常大,公司有可能出于 各种动机要求资产评估机构出具不真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另外,公司之间如果存在关联关系, 它们之间在进行债务重组与非货币性交易等活动时,其公允价值

34、的真实性也难保证,这将会 给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带来新的契机。 2 . 2 . 2 利用相关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调节盈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对会计政策的定义 是: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是指企 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但同时规定,若变更会计政策以后,能 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时,企业可以变 更会计政策。这种会计政策本身所具有的可选择性和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给管理当局进行

35、盈 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具体的盈余管理手段主要包括: a . 折旧方法的变更。 折旧方法的变更是常见的一种会计估计变更。 对于工业企业, 由于固定资产金额相当大, 且固定资产的使用具有长期性,因此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确定等,对计算 产品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而言,折旧基数越大,折旧率的较小变化便会 引起折旧费的较大变化,这样,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越高,折旧率的杠杆作用就 越大,降低折旧率对提升利润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和变更 实施盈余管理就比较容易达到目的并且具有较强的隐敝性。我们知道,新准则的制定意图在 参自新企业会计准则- 实务指

36、南与讲解企业会计准则3 6 号关联方披露 机械工业出版社2 0 0 6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18 于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但新准则较多地引 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给予了企业较大的自主权。根据新的会计政策,企业可能会采 用新的利润调控手法如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虽然规定只有在固定资产包 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时,企业才能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但是由于固 定资产的金额一般都比较大,企业只需通过对折旧年限进行调整,就可以对业绩进行调控。 而新准则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预计净残值的改变都采用未来适用法,不用追溯 调整,

37、这都会增加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b . 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存货计价方法有多种,如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最新颁布的企业 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不同的计价方法,对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的数额会有所不同, 期末存货的大小,与销货成本的高低成反比,从而影响企业当期应纳税利润数额的确定。企 业常根据其具体的需要对存货计价方法进行选择和变更以进行盈余管理。比如,当物价上涨 时,需要高账面盈余的公司就会选择先进先出法,因为先进先出法可以高估期末存货,低估 销售成本,从而增加本期利润,相反,需要较低账面盈余的公司就会选择后进先出法,因为 该法可以增加当期销售成本从而降低报告盈余。新

38、的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控制了存 货成本的人为调节因素,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但是,同时今年便成为执 行“后进先出法”的最后期限,对于想要隐藏利润的公司而言,将会利用 2006 年的中报和 年报,继续或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采用后进先出法,做大成本、减少利润。对于另一些上 市公司而言,如果其存货价格处于下降周期,仍会执行后进先出法使当期成本费用减少、当 期利润增加。这类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蓄意造假的行为则是无法避免的。 c .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改变。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 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通常情况下, 企业对其他单位

39、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 2 0 % 或 2 0 % 以上但低于 5 0 % ,或虽投资不足 2 0 % 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权 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包括被投资企 业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以及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变动。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 取得股权时的初始投资成本计价入帐后,除了投资企业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 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企业在接受投资 后所产生的累积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 摘自试析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创新与不足

40、费伦苏财会月刊2006年 7期 19 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在这一规定下,上市公司管理 当局为了提高当年利润,就会出售或减持被投资企业的股份、委托关联方管理股权等方式, 使其对该被投资企业不再具有重大影响,从而将对该被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 为成本法核算,以暂时隐藏该项亏损;反之,对于盈利状况好的被投资企业,如原先所持有 表决权资本比例在 2 0 % 以下的,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一般会寻求提高其所持有的表决权资本比 例至 2 0 % 或以上或通过其他方法使其对该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从而将原先采用的成本 法变更为权益法核算,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d .

41、 准备金计提方法的选择与变更。 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缺乏明确的客观性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在实务 中往往就是由董事会决定就可,因此已被部分上市公司作为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企业选择 不同的准备金计提方法,对其当期经营成果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对存货跌价准备而 言,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而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 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以及销售所必需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这几个估计也成了上市 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又如,对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 低法时,企业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

42、备。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针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 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一重大变革大大限制了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的行为。但同时准则又给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盈余管理空间。但同时准则规定资产可回收金 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 较高者确定。 但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很难保证。 另外准则还规定:“当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取得时, 选择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资产可回收金额” 。而现值“折现率”的高低对现值的可靠性 影响极大。选择的折现率偏高会导致现值偏低,选择的折现率偏低会导致现值偏高。所以, 折现率的选择

43、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虽然,准则要求计算未来现金流量,以管理层批准的预 算或预测数据为基础,但预算或预测本身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无疑,这些规定又给上市 公司提供了新的盈余管理空间。 f . 合并范围的确定与变更 我国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是以母公司对被投资企业是否拥有控制权作为确定该企业是否 被纳入合并范围的依据。拥有控制权界定标准有两种: 一是母公司拥有被投资企业 5 0 % 以上的 表决权股份,二是母公司虽未拥有其半数表决权股份,但通过其它方式能操纵被投资企业的 摘自资产减值会计新旧规范的利弊分析陈敏 财会月刊2006年 7期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0 股东大会,董事会或财务经营投资

44、决策。集团公司应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而纳入合并会计报 表编制范围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会直接影响合并会计报表的结果。因此,哪些子 公司予以合并,哪些子公司不予以合并,就成为合并会计报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上市公 司可以通过期中合并、持股比例变动等变更合并范围来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 报告往往不披露子公司的详细情况,外部报表使用者很难识别合并范围变化对财务报表的影 响。因此有些上市公司就利用合并范围变化进行盈余管理。此次新准则对合并报表基本理论 进行了变革,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 合并报表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这一规则的变革

45、,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会计 原则,避免了一些企业利用缩小持股比例、分离若干子公司的手段,将运行不好的业务剔除, 从而达到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的目的,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公司的债务, 并会使一些隐藏的或有债务显现,与此同时,新准则也可以防止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的手段,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利用该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2 . 2 . 3 利用地方政府援助 陈晓、李静在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在提升上市公司业绩中的作用探析一文中表明 ,我 国上市公司的实际应税税率远远低于 3 3 % 的法律规定水平, 享受 1 5 % 实际应税税率的公司占所 有上市公司的绝大多数,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从地方

46、政府那里得到了直接的财政补贴支持。 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提供财政支持的动机十分明确,即帮助上市公司取得配股资格或保留上 市资格。如果没有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持,许多上市公司将失去配股资格。在扶持手段上,对 业绩较差且不稳定的公司,地方政府倾向采用财政补贴,而对业绩较好的公司倾向采用税收 返还。这样,地方政府援助也就沦为不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地方政 府对上市公司的财政支持手段主要有三种: a . 直接的税率优惠。该手段主要集中对某些行业和地区使用,引导和鼓励有前景、有生 命力的行业和企业发展,为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地方政府过去经常采用此手段降 低实际的应税税率。按照我国

47、税法规定,除税法统一规定、经济特区和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 企业外,地方无权减免内地企业所得税。但为了扶持上市公司,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扶持本地 企业,往往会越权给与税收返还的优惠政策,使得很多上市公司所得税的实际税负降低,以 这种方式使本地上市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或达到保牌摘帽的目的。但财政部决 摘自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在提升上市公司业绩中的作用探析陈晓 李静 会计研究2001 年 12期 21 定 2 0 0 1 年 1 2 月 3 1 日后,上市企业不再享受地方政府的先征后返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b . 税收返还。增值税的退税收入也构成了政府支持的重要手段,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 型: 出口退

48、税、进口设备原材料退税、经济特区地方地产地销部分产品减免征收、外商投资企 业改征增值税税负增加部分返还、增值税地方财政 2 5 % 分成部分返还、个别企业所在行业的 税收优惠。在这些增值税类型中,除出口退税对上市公司是有一定的长期稳定的利好作用以 外,其他形式的增值税退税均有严格的具体适用范围及年限的规定,只是地方政府应急性扶 持措施,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很难构成上市公司的稳定的收入来源。 (3 )财政补贴。上市 公司往往是在濒临亏损、达不到配股条件或准备配股而需要业绩支持的关键时刻,获得当地 政府的财政补贴的。财政补贴,本是政府为鼓励国民经济某些行业、部门、地区和企业的发 展或弥补其因某种原

49、因造成的损失,维持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而给与这些行业、 部门、地区和企业的必要的扶持。但是现在各式各样的补贴已经成为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 的一个重要来源。2 0 0 6 年 2 月财政部会计司在征询多方意见后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1 6 号一政府补助对于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新准则规定: (1 )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 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若公允价 值不能可靠取得,按名义金额计量无条件的现金补助。 (2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确认为 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而按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 助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若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和 损失,则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而补偿已发生的费用 或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但是, 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 相关的政府补助会直接影响到当期的损益。正如前面所述, 政府补助是企业的一块大馅饼, 它 是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主要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