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5187239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会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武汉会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武汉会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武汉会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武汉会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会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会战.doc(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武汉会战序江汉明珠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早以“九省通衢”、繁荣发达而蜚声中外。自星空俯视,宛若一翩翩彩蝶起舞于大江水系之间,素有“江城”之名。据考证,数千年前此地即有先民居住。在市郊黄陂县发现的盘龙城遗址,系距今约3,500年的商代宫城,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早在明朝,汉口即列位天下“四大名镇”之一,往来熙攘,交易繁忙,商贾云集,誉为“楚中第一繁盛”,成为商品集散重地,有“货到武汉活”之说。清朝中后期,武汉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长达数十年间对外经贸总额列全国次席,仅低于上海,人称“东方芝加哥”。武汉也是我国近代工业重

2、要发祥地之一,著名的“汉阳造”在旧时代的中国军人当中一度风靡。1837年,身为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在武汉严禁鸦片,系后来波澜壮阔禁烟运动之创举。1911年,武昌爆发辛亥革命,一举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浓浓一笔。1986年12月,武汉被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可谓实至名归。武汉是江汉平原上的一颗明珠,地居中华腹地,战略地位重要。此处水网纵横、湖泊遍布、港湾星散,扼长江东西水道之中心、连南北陆路之要津,自古以来即是兵家必争之地。武汉在夏代属荆州,秦时属南郡,在汉朝属江夏郡,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即发生于此。“武昌”之名即起于三国孙权时,源于“因武而昌”之意,其

3、在军事战略上的意义由此可见其一斑。人云,属“襟带吴楚,东下可以制长江之命脉,西上可以杜川、湖之门户,又渡江而北,右可以扼山南之肩背,左可以捣中原之肘腋”之地。而本书将向您介绍发生在武汉现代历史上另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博杀。此战异于历史上的其他任何一次战事,乃热血中华儿女汇集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绝死之心,抗击一路汹汹而来的日本侵略者并予之以沉重打击,史称“武汉会战”,民间则多名之曰“保卫大武汉”。此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历时4月之久。日军海上、陆路、空中多方向进攻,几十万人投入,而顽强抗击侵略者的中国军队也超过130个师。其间中国军人惊天地泣鬼神之拼杀壮举,普通百

4、姓竭尽所能踊跃献金之感人场面,空中鏖战捉对厮杀呼啸声甚急,地面则刀枪交错之音不绝于耳,正面战场敌后游击相互配合杀敌,大敌当前国共再续合作篇章清风徐来,抚今追昔,就让我们为您展开发生在66年前那一幅幅鲜活的历史全景画面,去慢慢体味蕴藏其间那始终不屈的民族精神吧。第一章战前态势不是首都的首都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的保卫着她,像西班牙人民保卫马德里,粉碎敌人的进攻,巩固抗日的战线,用我们无穷的威力,保卫大武汉。这是武汉会战期间流传在大江南北一首为人广为传唱的歌曲的歌词,名字就叫保卫大武汉。歌词作者郑律成

5、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众所周知的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作品也都是他的创作。歌词虽短,却简明扼要地道出了发生武汉会战的背景原因。南京失陷之后,重庆被国民政府宣布为陪都,但实际的抗战首都却一度在武汉。除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其办公机构,以及监察、司法、考试等部到了重庆之外,包括军政部、外交部、财政部、内政部、交通部、经济部、教育部、卫生部和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侨务委员会、四大银行、邮政储金总局等在内的重要的、关键性的政府机关职能部门,以及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等正面战场最高决策指挥机构等,都是直接迁往武汉办公。此外,各国驻华使节也都是移至武汉。因此,会战爆发之前的武汉事实上就是

6、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抗战的中枢。正如日本大本营在制定此次作战计划,解释其作战目标时所言:“只要国民政府还盘踞在汉口,汉口就是主要以西北各省为其势力范围的共产党军和主要控制着西南各省的国民党军之间的接合点和两党合作的楔子。为了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攻下汉口是绝对必要的。”此外,当时的武汉也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和中国抗日文化活动的大汇合点。各类政治力量、各界人士等齐聚于此,共商抗敌大计。数以千计的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和文化人士以及大批出版机构、文艺团体等也云集武汉。正是基于当时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武汉成为了抗日战争初期阶段各方关注的中心和焦点。正如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第一

7、、第五战区团以上军官参加的高级军事会议上所言:“自从上海、南京失守,我们惟一的政治、外交、经济的中心应在武汉,武汉决不容再失,我们要维持国家的命脉,就一定要死守武汉,巩固武汉。”我党主办的新华日报于1938年6月12日发表了题为保卫大武汉的社论。社论在分析抗战的总体形势之后,强调指出:“在目前紧急的时机,(保卫大武汉)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保卫大武汉的任务,便是争取第三期抗战胜利整个任务之一”。社论号召,要“热烈地动员武汉三镇的青年壮丁,积极地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为着保卫大武汉而参加前线作战,武汉及其附近的劳动者,只要他能够出力,就应参加兵役和参战的动员,帮助进行军事运输及构筑工事等工作”、同时积极

8、展开战时生产,“给前线以丰富的补给,便是争取胜利极重要的保证,因此,要有物质的动员,要有高度的生产,同时也要有计划地进行物质的疏散”。作为武汉会战中国军队的主要指挥者之一,陈诚在当时发表的一篇讲话中也明确指出:“无论在消耗敌人,或是打击与消灭敌人的意义上,这次大会战对于整个的战局,都有重大的决定作用。目前保卫大武汉之战,将成为我们对敌决战的开始”。他说:“今日武汉已成为第3期抗战中最重要的据点,这里是我们雪耻复仇的根据地,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今日全国民众,尤其是在武汉的每个军民,应当激发最大的同仇敌忾心,人人都下定与武汉共存亡的决心,来守住这个重要的国防堡垒,必能给予敌人以致命的打击,造成

9、将来决战中极为有利的形势。”针锋相对的战略方针决心已下,战争双方高层开始了运筹决策。先说汹汹而来的日本侵略者。日军统帅部的战略总方针是“速战速决”。自从入侵中华大地之始,日本大本营在力量和资源使用上就已经有了捉襟见肘之感,其战争总体潜力难以充分满足日本军国主义者巨大乃至疯狂的侵略野心之需。因此,在日本战略决策者看来,侵华战争宜速决,久拖不定将极大消耗日本侵略世界、扩张称霸的实力。日军参谋本部在改订的帝国军队用兵纲领要旨中提出:以制敌机先采取攻势,谋求速战速决为原则。因此,陆海军须迅速击溃敌方野战军及主力舰队,并占领必要地区。其次,随着战争的发展,或鉴于外交上的关系,以一定的兵力准备占领政略上的

10、据点。作为急先锋,徐州会战刚刚结束,日本陆军省就提出:“中国事变必须于1938年内大致结束。”陆相杉山元、时任日本关东军司令的植田谦吉等纷纷狂言:“中国事变有一个月左右就可了结,3个月便可解决中国。”战后解密的日军文件显示:大本营陆军部自攻占南京后,就开始研究了攻占汉口作战和为切断补给线路的攻占广东作战。在与汉口作战有关问题上,大本营陆军部就以下意见进行了讨论,攻占汉口和攻占广东同时进行呢,还是在本年内仅限于进行广东作战,汉口作战放在明年以后再进行。然而由于考虑到,当发生对苏作战时的兵力运用问题和船舶资材的不足等原因,而在5月底决定了在今年秋季进行汉口作战,接着就进行广东作战的方针。此计划在1

11、938年6月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得以最终确定,以实现“集中国力直接解决中国事变,大致于本年达到战争目的”的目标。日军在1938年7月制定的以秋季作为中心的战争指导大纲中,将上述决定作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这显然是痴心妄想。照此黄粱美梦般的“思路”,汉口作战(日方对武汉会战的称谓)被日本大本营认为正是一个“结束战争的最好机会”,占领汉口“就能支配中国,早日结束战争”。日本战争智囊机构昭和研究会也建议认为:“为了彻底打击国民政府,使它在名义上、实质上都沦为一个地方政权,必须攻下汉口、广东(州)以及其他敌人的抗战中枢。”此外,要集中全力“尽量缩短汉口作战时间,以初秋为期,占领汉口”。在承认“攻占武汉和广东

12、,再加上政治谋略工作,能否使蒋政权屈服,尚无把握”的同时,日本人也为自己的妄想反复打气,其基本“依据”包括:“早日解决中国事变是陆军省部的一致希望,即使从历史上看,只要攻占汉口、广东,就能支配中国,这是第二部(情报)的意见。这种意见认为,通过这一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大半。海军也积极主张,只要控制中原,实质上即能支配中国”。此外,“为了对重庆进行轰炸,占领武汉周围也是很有必要的”,而“攻占汉口、广东,只要投入陆军主力,用现有的兵力就可以作战,估计苏联在此时不能参战”等等。总之,机关算尽,日军一方面要“攻占汉口附近地区”,并要集中全力“尽量缩短汉口作战时间”,计划“以初秋为期,占领汉

13、口”,而另一方面则是“发动攻略汉口之战,使其成为战争一决雌雄的最大机会”,但朗朗乾坤,岂容豺狼当道?武汉会战前,中国军队已历经松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以及徐州会战,既取得了一定战果,包括台儿庄大捷,沉重打击了侵略军的嚣张气焰,但也付出了大片国土沦丧、抗击战线递次后退的代价。痛定思痛,特别是徐州会战的有益经验为中国军队准备武汉会战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总结经验教训并吸收前期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上中共代表团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12月在武昌提出了题为第三期作战计划的武汉会战基本构想。与日军的意图针锋相对,中方的会战总体构想是:“要以持久战、消耗战,打破敌人速战速决之企图,确

14、保武汉核心、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使不能达速战速决之目的,而消耗疲惫之,此次作战,将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进退为重,而在于自动地选择有利的作战地区,达成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之目的。”针对武汉周围皆为沼泽地区,湖港甚多,山岭甚少的总体军事地理情况,构想提出,会战要“以各战区为外廊,发动广大游击战,同时新构筑强韧阵地于湘东、鄂西、皖西、豫西各山地,配置新锐兵力,待敌深入,在新阵地与之决战”。也就是将防御的重点设立在武汉外围地域,无论情况如何变化,将作战力量务立于外线地位与敌作战,确保机动之自由”,特别要“利用鄱阳湖、大别山地障及长江两岸的丘陵、湖沼,实施战略相持,争取作战46个月,予敌以最大消耗”,同时

15、以部分兵力在华东、华北开展游击作战以牵制日军。新华日报在1938年1月发表的一篇题为怎样保卫大武汉的社论中也指出:欲保卫武汉,必须先从远后方去牵制和打击敌人。从野战中去消灭敌人,这才能争取时间,加强起大武汉的防卫力量,建立起新的军备,以准备决定胜负的战斗。不论敌人故作声势企图在钳制方面吸引我军,或是一时的转移进攻方向,我各战区的作战部队必须坚持主动一改过去互不配合被敌人各个击破的错误,必须在各自战区坚持长期抗战,发动和配合群众的游击战争,以纠缠和阻止敌人的深入。随着战局的发展,会战的指导思想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1938年6月8日,军事委员会制定了保卫武汉作战计划,其作战基本方略是:以聚歼敌军于

16、武汉附近之目的,应努力保持现在态势,消耗敌军兵力,最后须确保大别山、黄麻间主阵地,及德安、箬溪、辛潭铺、通山、汀泗桥各要线,先摧破敌包围之企图,尔后以集结之有力部队,由南北两方面向沿江夹击突进之敌。在9月16日制定的武汉会战作战计划中再次明确:“以自力更生持久战为目的,消耗日之兵源及物质,使敌陷入困难,促其崩溃”。该计划强调:“预期在武汉外围与敌主力作战四个月,予敌以最大之消耗,粉碎其继续攻势之能力”。会战准备:全而不周国民政府为武汉会战组织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依据已经确定的作战方针,军事委员会向有关各战区提出的总要求是,“战区之军队及行政、党务各机关,无论在何情况下,绝对不准离开原战区,东击

17、西应,奇正并用,以收长期抗战之效,各战区根据地,应利用地形,构筑工事,集积粮秣弹药,讲求连络通信方法,以备独立作战”。在军事准备方面,整编、组建和调集了大批新锐作战部队,并将其使用于各个要地;将各省现有保安团队中训练较为有素者改编为正规军;“不断地派遣空军轰炸长江敌舰,予之以严重的打击”;完善防空作战和民防体系等;调整水陆军事交通;作好应对广东方面敌可能实施进攻的准备;强化治安防特手段,“武装武汉民众,组织工人商民的各种自卫队伍”等等。根据会战特点,会战指挥部特别突出了江防要塞的建设,除武汉原有凤凰山炮台外,还于1938年初增设了马当、湖口、田家镇、黄鄂四要塞区,成立专门要塞部队,配备上威力巨

18、大的舰炮(系从前期作战自沉或被毁海军军舰上拆下)。其中,马当要塞配备12厘米舰炮12门,湖口要塞配备10.5厘米舰炮6门,田家镇要塞配备10.5厘米舰炮16门,黄鄂要塞配备7.5厘米舰炮10门。此外,各要塞区附近都部署有相应陆军部队协防。在战场准备方面,区分为“陆防”与“江防”两大部分,并专门成立了“武汉城防工程处”、“河川工程股”和“筑路工程处”等机构。“陆防”方面,将战区内处于防御第一线内30或100公里处各主要公路破坏,以迟滞敌军进攻。同时严令“将碉堡立即拆毁,以所得材料,为构筑工事之用,并将全国各地城垣同时拆除”。此外,强化工事构筑,在原有野战工事和半永久工事的基础上又加筑永久工事,工

19、事强度要求“能抵抗15厘米榴弹炮及野炮全弹”,并“力求纵深配置,而不求在一线上”。“江防”方面,在马当江段建立了一条阻塞线。阻塞线以石块、水泥、铁丝网及木桩等建成,其顶部低于水面约2米,形如暗礁,并在阻塞线的前后布水雷800余枚。此外,还将会战江段各种航道标志全部毁除。资料统计显示,到1938年5月,武汉及其周边地区的永久性工事总数超过600,外围和内围、江岸大约各占一半。在会战物资准备方面,强化了粮食(含米面、油盐及其他重要日用品)等战略性物资的管理,专门制定了“武汉及第9战区战时食粮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应备三个月民用粮食”,并专责“武汉粮食调剂委员会”办理“筹屯”。另外,第9战区专门

20、“成立战时粮食管理处,负责统制湖北全省粮食”。在会战动员方面,积极动员社会各个阶层、各种力量支援会战,“成立了商会、工会、农会、学生会、文化团体联合会、自由职业团体联合会、妇女团体联合会”等各种抗日团体,“依照着居住地、工作场所和工作性质,组织了宣传、慰劳、征募、工程、运输、侦察、技术、救护、消防、向导十数种工作队”。这些工作队“应绝对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努力工作,非经呈请核准不得擅自离队,必要时得以军令部勒之”。从结局看,此次会战日军伤亡惨重,进攻屡遭遏阻,与中国军民大量、全面的战前准备工作密不可分。不过,也出现了某些“准备不足”、“准备不当”甚至“准备过度”之处。在会战期间第2兵团司令张发

21、奎向蒋介石提交的九江地区作战报告中,关于失利原因部分,张认为:交通线破坏过早,阵地未能预先完成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查九江附近公路如九星、九瑞、瑞昌至阳新瑞昌至德安,水修至谷溪以及南浔铁路北段平经彻底破坏,九江附近工事事先亦未构筑。此次于短期内决定固守九江部队虽勉强集中,而交通困难筑城材料运输不及阵地无法立臻巩固。职到得视察时,野战工率仅三分之一,因之不利长期固守。运输不良,兵站设施欠缺。九江方面兵站,事前韩欠准备,临时无人负责,使前线部队白昼困于飞机轰炸,夜间一面作工、一面运米,兵力疲惫,警戒自难周全,实为致败之因。此外,以武汉为核心建立起来的防御体系,前期建造的大部指向北面。后来日军沿江展开

22、进攻,这些工事体系应由朝北和东北方面调整为正面对东,并兼顾江面。但真正实施起来存在难度,后来主要通过新增加构建一些工事体系来作为弥补。又如在万家岭战役期间,前方激战正酣,后方的政府机构竟慌慌张张就将南浔公路仓促破坏了,导致军事交通要道顿时陷入瘫痪,前线急需的物资装备特别是粮食一时间供给不上,有的士兵空腹而战,伤员后送等也无法实施,这些都对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造成了负面影响。第二章战况总览三个“之最”武汉会战是发生在八年抗日战争初期阶段即自1938年6月至1938年10月,以华中地区为主要战场、以防守和夺占武汉为双方主要作战目标的一次大战。武汉会战曾经创下了三个“之最”,即规模巨大之最、千里战

23、线漫长之最与伤亡人数众多之最。此次会战,中日双方都志在必得,全力以赴。据统计,先后共有将近130个师的中国军队投入战斗,而40多艘水面舰只、上百架作战飞机也分别在长江之上、长空之中与侵略者展开了激烈搏杀。中方作战人员共计约110万人。此外,苏联援华空军志愿大队也参加了武汉上空的争夺,创下的不俗战绩和展现出与中国军民肩并肩浴血奋战的国际主义精神,也成为此次会战中的一大亮点。日军方面,继太原会战、徐州会战之后,企图通过武汉会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一举征服中国,为此调集了为数不少的陆军作战师团。其中,在一线直接作战就有12个师团,此外,还配合以空海军作战部队以及毒气战等特种作战力量和其他作战保障兵力,

24、共组成了两个作战方向集团,内含主战坦克300余辆、各型火炮1,500余门、作战飞机500多架以及作战舰船超过120艘。日军一线作战部队计超过30万人,二线支援保障性作战部队也达数十万。根据战后发现的大本营陆军部文件,“(日本)陆军为汉口作战倾注了全力”,以至“没有应变之余力”,当时在日本本土仅保留的一个近卫师团作为战略预备队,在会战开始后也根据指令,作好了随时开往战区支援的一切必要准备。会战在武汉三镇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河南、安徽、湖北、江西等省广袤地区皆系激战之处,为抗日战争爆发后战线最长的一次战役。会战共持续4个多月,陆海空立体展开,阵地战、运动战、歼灭战、游击战、空中作战、特种作战等

25、各种作战样式穿插其间。数月之间,华中大地上,10余万日军或伤或亡,不少作战部队伤亡惨重,甚至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中国军队为保卫武汉三镇也付出了血的代价,伤亡总数超过20万。中国军人特别是基层官兵浴血奋战、寸土必争,向世人展现了一幕幕誓死抗击外敌入侵的壮烈战斗画卷。武汉会战双方的基本部署是,日军兵分两路来犯,一路以第11军为主力,沿长江两岸溯攻,该方向为主要进攻方向,而另一路以第2军为主力,从大别山方向助攻武汉地区。此外,日军大本营还调集了大批航空和水面作战兵力协同陆上作战。而中国军队则依托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沿岸既设阵地,分别由李宗仁率领的第5战区主力兵力和陈诚带领的第九战区主力兵力在江北和江南

26、组织坚守防御作战,另以第一战区和第三战区部分兵力在战场外围地区实施配合性作战。中国军队的作战部署会战在即,武汉会战中方统帅部对日军的作战计划进行了预先研究和判断,结果认为,日军最可能采取两种作战方案,一种是“避开九江的正面,以主力向星子附近登陆,进犯南昌指向长沙与岳阳、蒲圻、咸宁,遮断粤汉铁路,以大迂回的战略行动来包围武汉”,另外一种进攻武汉的方案,由于花园口出黄河决口,对日军自武汉北面来犯受阻,因此进攻很可能取“溯江直上”之势,即沿长江两岸取“大包围”的态势,其中一路沿长江两岸,在优势空中水面力量配合下,自东向西向武汉地区进攻;而另一路则“由皖北分道西犯,截断平汉路,突破大别山,以进逼武汉”

27、。第一案“在战略上的收效较大,但必须5个师团以上的兵力,才能保持遥远的后方联络线”,而后案虽必须强攻硬打,伤亡会比较大,但“使用兵力可较少,与后方水道交通联络的安全和补给亦较便利”。从会战经过看,上述预测基本符合实际。根据战后发现的日军一份名为大本营的作战设想和现地军的调整文件披露,徐州会战结束之后,日军大本营在筹划向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腹地展开进攻时,最初“计划以一个军沿京汉线南下,一个军沿扬子江进攻”,但该方案经过综合考量最终被放弃,而改以“主力军沿淮河进攻大别山北面地区,以一个军沿扬子江进攻”。其最大理由在于兵力使用较之原来为省,且“利于华中派遣军统一指挥作战”。根据研判结论,国民党会

28、战指挥部制定的会战指导要点是:为达成保卫武汉,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之目的,应以一部配置沿江各要地及南浔路线,以主力控制于德安、瑞昌以西及南昌附近地区,侧击深入之敌。无论如何变化,我军务立于外线作战地位,与敌作战,确保机动之自由,至万不得已时,以卫戍部队固守武汉,主力应转移武汉外围,以求夹击敌军而聚歼之。据此而选定的决战地带包括三个区域,即南段,莲花、萍乡沿湘赣边境之桐木、东门市、龙门厂、通城、羊楼司一线;北段,太平镇、河口镇、新府集、武胜关一线;中段即大武汉地区附近。在作战部署方面,为因应大战需要,军事委员会早在1938年初即对兵力进行了重新组织和部署,将全国划分为6个战区,即第一战区程潜,

29、作战地域平汉路及陇海路中段;第二战区阎锡山,作战地域山西、绥远及陕北;第三战区顾祝同,作战地域江、浙;第四战区何应钦(兼),作战地域两广;第五战区李宗仁,作战地域津浦路;第八战区蒋介石(兼),作战地域甘、宁、青。会战兵力方面,中国军队以近130个师组成武汉会战的南北两大作战兵团,分别担负江北和江南的防御。此外,以20个团(5师)兵力担任武汉守备任务。江防力量方面,1938年2月新成立的海军战时总司令部总司令陈绍宽率第1舰队(炮舰8艘、炮艇6艘及测量、运输等辅助舰船共20余艘)、第2舰队(炮舰6艘、炮艇9艘及鱼雷艇等,亦共20余艘)参战。原第3舰队(已裁撤)副司令谢刚哲所率余部改编为江防要塞守备

30、司令部,下辖3个总队和1个炮兵大队,分别部署于各要塞区担任守备。为统一江防陆、海军和要塞的指挥,军事委员会还专设了江防军总司令部,以刘兴为江防军总司令,海军第2舰队司令曾以鼎为副总司令,隶属武汉卫戍总司令部。中国军队作战方案的总体思想是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并“以长江方面为防御重点,一方面将第五战区各部南调,依托大别山向东布防;另一方面于38年6月间为武汉会战而成立第九战区”,将原部署在京汉线两侧的汤恩伯兵团、薛岳兵团转调长江以南,并入第九战区序列。在任务区分上,第五战区负责长江以北地域的防御任务,而“武汉沿江暨长江以南”的防务则由第九战区负责。第5战区司令李宗仁,下辖23个军,其主要任

31、务是“确保大别山主阵地,积极击破沿江及豫南进犯之敌”。为此,刚刚指挥结束徐州会战并取得台儿庄大捷的李宗仁,将主要兵力部署在位于大别山地区的信阳、商城地域,而另以一部部署在大别山以西,协防长江北岸地域。第9战区在武汉会战中肩负的责任尤其重大,根据指令要“拱卫武汉,达成长期抗战,在武汉外围,利用有利地形,极力消耗疲惫敌人,乘机予以局部歼敌”,形成“从九江至武汉的大纵深防御体系,对威胁我们的敌人采取攻势,必须严密监视敌人,时刻保持主动地位或从正面冒死突进,或由侧面绕道截击,或迂回包抄围攻歼灭,或纵兵深入断敌归路陷敌人于被动,使他顾此失彼,应付不暇。如此我们才能固守,才能够借津浦、道清两路来屏障武汉”

32、,使“武汉重心不致动摇,国家民族才有保障”。会战指挥部为第九战区配备了国民党军队中的精兵大将。战区司令陈诚,下辖第1、第2兵团和直属队。其中,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下辖10个军,共25个师,主要任务是“防守鄱阳湖西岸南昌一线”、第2兵团总司令张发奎,下辖14个军,共28个师,主要任务是“确保赣鄂门户、固守九江以西至蕲春长江两岸各要点”。此外,特设1个武汉卫戍总司令部,下辖数师武汉守备部队。并明确武汉卫戍总司令部的组织规模与战区相似,由陈诚兼任总司令,统筹全区应战准备。在具体实施上,基本的作战方法将采用:“正面的抵抗,对敌之点或线的夺取,要守其所必攻,还得要守其所可能攻,于硬性之外,参以柔性,务在

33、交通要线上,纵深配置有力部队,使任正面阻止战斗。同时组织训练民众,使联合军队,共同施行游击,以牵制、扰乱、破坏敌之后方。前呼后应,敌攻我正面,则游击队由各方进击;如攻我游击队,则不与决战,使其前进迟滞。”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前确定的作战方针上,也强调了整体防御中的局部进攻,(特别是)“当(敌)孤军深入之际,要捕捉战机,断其归路,聚而歼之”。后来被誉为武汉会战中“最辉煌之胜利”的万家岭大捷即可算为该方针指导下的一个成功战例。日本军队的作战方案日军在组织此次会战前,也对中国军队的情况作了综合判断,基本结论是:“蒋介石宣称此次会战决定国家存亡,抗战已到最后关头,在坚定地保卫武汉的决心下,正将其主力陆续

34、从大别山向扬子江南岸地区集中”。因此判断国民党防御的重点是长江两岸,尤其是南岸地区。“敌面对我从扬子江南岸地区向西挺进,而将其主力主要由京汉线方面及扬子江北岸地区,向该江南岸地区移动中,在扬子江北岸地区之敌,正在加固广济、英山、大别山脉武胜关附近的防御线之模样。李品仙军后退到广济附近既设阵地线,企图采取攻势防御。大别山北面第五战区的主力在霍山、叶家集、固始一线,企图阻止日军西进,但其兵力较前有显著减少。”根据“与海军合作攻占武汉地区要地,同时以消灭途经各地之敌,以挫伤敌之继续作战士气”的总体作战意图,日军对作战方案进行了仔细研究,并最终确定以“主力军沿淮河进攻大别山北面地区,以一个军沿扬子江进

35、攻”的总体进攻计划。这种分江北、江南两兵团从长江两岸齐头并进,以对武汉实施南北大包围、钳形攻势性作战的基本目标锁定为,“在9月上旬开始攻占汉口附近的要地”,同时兼顾“也要消耗敌人力量”。之所以确定为9月上旬,“除政治、军事谋略性因素之外,长江涨潮期到10底结束也是其中一大考量”。作战兵力方面,主要由第2军与第11军担任,空海军力量协同支援。具体分解如下:属于华中派遣军的第十一军担任此次作战的主攻任务,“在扬子江及其北面地区,依次向西获得地盘,同时击败当面之敌”。第11军当时由冈村宁次担任军长,其所属及加强后的主要作战兵力包括:第6师团,第101师团(缺饭壕支队),第106师团,波田支队,另配属

36、地炮、高炮、机枪大队、通信、野战探照灯、架桥渡河等加强支援兵力。担任主攻的日第11军作战大致计划区分3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打通安庆至九江一线的长江通道,为后续进攻和展开创造有利态势;第2阶段则占领九江至德安的南浔铁路沿线地区,并视情夺取南昌,以准备尔后向武汉地区发起的总攻击;第三阶段即是集中精锐,继续沿长江两岸前进,“直接攻占武汉地区的要地”,最终完成本次战役目标。上述三作战阶段环环相扣,各有侧重,而尤以第2阶段最为关键,其作战结果直接影响整个作战的成败。而由华北派遣军转隶华中派遣军指挥的第2军,再加上第13师团,担任大别山麓方面辅助方向进攻任务,重在牵制中国军队,配合11军的主攻任务。第2军所

37、属及加强后的主要作战兵力包括:第10、第13、第16师团;另配属地炮、高炮、机枪大队、通信、野战探照灯、架桥渡河等加强支援兵力。作为先期性作战,日军大本营要求:“第2军在担任作战境界内的江南地区和扬州以及津浦沿线地区的警备的同时,逐渐于6至7月将部队集结于庐州附近,并伺机占领六安、霍山等地,为沿大别山北麓遂行作战作好准备。而第11军则先期攻占黄梅及九江等地,之后向瑞昌德安一线发展进攻。以一部溯扬子江而上,又沿其两岸前进,直接攻占武汉地区的要地。主力沿扬子江右岸前进,然后切断粤汉铁路,且尽量捕捉和消灭敌人。”日军此次进攻十分强调空海军力量的使用,总体要求:“陆军航空兵团和海军航空部队要紧密联络,

38、以期消灭敌空军力量,同时对敌国要地进行攻击。陆军航空兵团以配合地上作战为主,海军航空部队以配合江上作战为主。”空军方面总的任务是:“大致在影响地面作战的地区内应投入飞机,摧毁敌空军力量和攻击敌要冲”。明确要求“航空兵团应以主力配合第11军,以一部配合第2军的作战,同时抓住良机摧毁敌人空军战斗力量,并攻击要地”,主要基地尽可能靠前部署。具体安排是,作为此次作战的主要空中支援兵力,德川(中将)陆军航空兵团之第一飞行团(侦察一个中队、战斗两个中队、轻轰炸两个中队)直接配属第2军;第4飞行团(战斗2至4个中队、重轰炸5至7个中队),主要在第11军方面,时而把重点放在第2军方面;第3飞行团(侦察3至4个

39、中队、战斗一个中队、轻轰炸3个中队),全力协助第11军(包括陆军溯江部队)。海上航空兵作战力量方面,日海军第2联合航空队下辖第12航空队(舰上战斗机两个半队、舰上攻击机一个队)、第13航空队(陆上攻击机2个队、舰上战斗机一个队)以及第15航空队(舰上战斗机一个队、舰上攻击机半个队、舰上轰击机一个队)全力支援作战,其主要任务是“以消灭敌人航空兵力为第一义,经常、毫不松驰地压制敌人。同时积极协助陆海军溯江部队,以最大努力攻击敌要地,直接或间接协助和策应陆军作战”。海军作战兵力方面,日本大本营于6月18号,向其中国方面舰队下达了准备攻占汉口的“大海令一、二、三号”,命令指出:中国方面舰队以第三舰队进

40、行扬子江的溯江作战,在击败当面之敌的同时,占领水路,协同陆军攻占武汉。第三舰队区分为溯江部队和鄱阳湖部队,其主要任务是以其一部配合陆军溯江部队,尽快打开扬子江水路顺次到达上游,作好进击汉口的准备。尔后以主力打开扬子江水路,一举攻到武汉前面将其攻占。又,确保控制鄱阳湖内水域,配合陆军部队攻占南昌。此外,为保障作战,日军大本营还精心组织了大量的后勤支援部队和补给基地,包括港口、铁道、特种物资等,例如要求其“江船队随着沿扬子江作战的进展,应协助需要的兵团作战。又,应担任沿长江及鄱阳湖军的补给运输,第三铁道队仍继续执行原任务,同时应争取及时补修、利用所占领的铁道”。特别需要提及的是,日军还还作好了实施

41、毒气战的强化训练和物资器材准备。会战过程会战基本过程是,长江一线,日军自1938年6月展开准备性作战,先后侵占我安庆、潜山等地,7月,湖口、九江陷落,会战渐趋激烈。在之后展开的长江南岸南浔路、瑞昌、德安等地攻防中,战斗异常激烈,日军屡屡受挫。9月底、10月初,中国军队在德安西部的万家岭地区,抓住有利战机,利用崇山峻岭的地形掩护,对孤军深入的日106师团主力设伏形成合围,最终歼敌大部,取得万家岭大捷。日军在该方向不断增派兵力,调整进攻部署,兼以国民党军队执行片面的抗战政策和消极防守的作战方略,阳新、黄石、鄂城等武昌外围要点相继被战。在长江北岸,黄梅、宿松等地7、8月间陆续陷落,尽管中国军队组织了

42、数次反攻,但收效不大。9月,该方向重要防守依托之广济、田家镇要塞在日军猛攻之下失守,血战中,守军表现出坚决抗击入侵之敌、誓死保卫国家疆土的顽强精神。随着10月间浠水、黄陂被日军攻占,汉口告急。大别山北麓战场,中国军队重点在六安、霍山、富金山、固始、商城、麻城、信阳等地组织防御。8月、9月间,日军在付出惨重伤亡之后,相继侵占霍山、商城、固始等地。9月下旬,中国军队在信阳地区组织有力反击,战局一度出现好转。10月,得到增援的日军改变战法,正面进攻的同时,组织精锐迂回作战,信阳终不守。在会战防御体系各处要点相继失陷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0月25日下令放弃武汉,次日,日军占领武昌、汉口等地。

43、武汉会战是抗战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作战,影响深远。尽管中国守军最终作战失利,武汉为日军侵占,但此次会战极大地消耗了侵华日军的有生力量,而且粉碎了侵略军速战速决、意以决定性的作战行动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企图。不仅如此,随着日军战略性作战顶点的到来和中国军民抗战策略的不断调整,侵华日军在会战之后逐渐停止了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抗战开始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第三章陆上攻防激战大别山会战开始之初的7月底8月初,尽管沿长江一线系侵略者此次进攻的主要方向,但双方皆以重兵相对,因此日军不敢轻举妄动,除展开一些侦察性进攻,以试探中国军队防守的重点与防线薄弱之处外,大规模的作战并未立时展开,致使该方向短时间内一度出

44、现了大战之前出乎想象的沉寂情形。与之相对照,日军自大别山方向展开的辅助进攻先行全力展开了,中日两军在“六(安)霍(山)商(城)麻(城)”一带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该方向防御任务由李宗仁指挥、白崇禧协助指挥的第5战区担负,当面之敌军主力为日第10师团和第13师团。8月27日,日军开始向六安方向进犯。六安素有“大别山门户”之称,中国守军先是在外围阵地与敌激战,并击退日军进攻。28日,日军在飞机掩护下,调集坦克、大炮等重型兵器,开始集中攻击六安城。守卫六安的第51军113师依托环城而筑的城墙拼死抵抗,日军攻城行动屡屡受挫。狡猾的日军看到强攻不下,趁正面交战正酣之际,派出一部兵力绕道于后,利用中国军队防

45、线过长出现防御空歇,爬过城墙攻入城内。顿时,两军由城墙攻防战转为贴身搏杀的巷战。战至傍晚时分,日军不断投入增援部队,而我守军苦战竟日,伤亡较大,且有被敌全面包围之险,于是遵照白崇禧“守六安部队可尽力之所能,斟酌时机,转移淠河西岸抵抗”的指令,撤出六安,城池遂为日寇占领。几乎与此同时,霍山保卫战也正在激烈进行。在前日占领外围防御阵地之后,8月29日,在数十架作战飞机和调集而来的炮兵联队支援下,敌第13师团对县城展开了猛攻。两军先是在圣人山附近反复争夺,中国军队在第77军一部增援下,牢牢守住了阵地,同时也付出了较大伤亡。在战斗关键时刻,日军再施迂回包围之计,在当地汉奸协助下间道于守军侧后,顿使战局

46、发生不利于与守军的逆转,面对三面被围的境况,守军一边抵抗一边组织后撤。当晚,日军从两个方向攻入霍山,经过夜中巷战,中国军队撤往城南高地。六安、霍山失守之后,商城保卫战一触即发。第五战区第三兵团总司令孙连仲决心在此力阻日军猖狂进攻,并将防御兵力依托六(安)商(城)公路展开。9月2日开始,富金山、沙窝战斗爆发。富金山主阵地由第71军宋希濂所属部队防守。据宋在后来的回忆:“富金山有如扇形,靠叶家集很近,在公路南翼,居高临下,可控制公路,是一处良好的作战要地。”于是宋决定:“由两个师在富金山布置阵地。第36师在左翼,第88师在右翼。” 日军进攻的矛头直指第36师阵地,“战况极为激烈,激战10昼夜,双方

47、伤亡很大,敌军沿着山脉的棱线向上仰攻,而我部呈梯形配备,敌每进攻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恼羞成怒的日军调集飞机对守军阵地展开轮番轰炸,并集中重炮突击,及时如此,日军进攻始终被阻滞于山脚之下,并承认,“此役由于受到敌主力部队宋希濂军的顽强抵抗,伤亡甚大,战况毫无进展”。守军的装备较日军处于劣势,特别是缺乏炮兵火力。宋希濂战后曾叹道:“可惜我们没有炮兵,如果有一个炮兵团,或至少有一个炮兵营,可以给予它以毁灭性的打击”。后来,日军第10师团奉命前来支援,先后数次补充兵员,并依旧采取绕道迂回进攻战术。但此次为第88师发现并识破,于是在敌必经的坳口塘一带设伏,一举毙伤企图偷袭的日军超过500人,迫使敌

48、仓皇逃窜。富金山阵地在西北方向的固始于9月6日陷落、后方的商城于9月9日遭到进攻,守军侧背受到极大威胁并遭日军毒气攻击的背景下,于9月11日逐渐撤出和失去。新的防线转移到了沙窝、小界岭一带。这里是保卫武汉大别山方向至关重要的关隘,“日军如突破小界岭防线,越过整个山脉,便可沿着公路西进,占领花园,直逼武汉”,第5战区决定,由第3兵团所属第30军和第71军共同防守,其中,第30军防守左翼,第71军防守正面和右翼。与此同时,担任进攻主力的日军第13师团因减员严重,进攻任务逐渐被新调来的第16师团替换。双方攻防依然十分激烈,日寇的多次进攻被击退,直至9月15日峡口阵地陷落之后,李宗仁鉴于商城无坚固工事可依托防守,于是向孙连仲下令,“商城不用固守,须以部队逐次滞迟敌之突进”,并“须竭力牵制当面之敌,策应潢川之防御”。孙部接到命令后开始组织撤退,9月16日上午,日军攻占商城。仅守了三天的九江战前负责长江方向防御作战的第9战区判断,日军在占领马当、湖口后,尽管存在“以主力在星子附近登陆,攻取南昌、长沙,或趋岳阳,以切断粤汉铁路,包围武汉”的可能性,但更大的可能是“以主力在姑塘登陆,以一部兵力于九江附近登陆,包围武汉,夺取瑞昌”,并据此进行了兵力部署,要求“以击破敌人于邵阳湖西岸及富池口以东长江右岸登陆为目的,即由杨市经九江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