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要点.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11482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要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要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要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要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要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要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要点.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鼻科学 第一章 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1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 2 外鼻 : 由皮肤,骨和软骨组成。 静脉回流: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 窦相通,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故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成为危险三角区。 运动神经为面神经,感觉神经主要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3 鼻腔: 鼻腔经鼻内孔和鼻前庭交通。鼻前庭后界为鼻内孔,其特征是皮肤长有鼻毛,并富含皮脂腺和 汗腺,易发生疖肿,皮肤和软骨紧密连接,一旦发生疖肿,疼痛明显。 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内

2、,外,顶,底四个壁。内侧壁组成:由鼻中隔软 骨,筛骨正中版,犁骨和上颌骨腭突。 下鼻甲后端距离咽鼓管咽口仅101.5cm ,病理状态下可直接影响咽鼓管的开放功能。下鼻道外 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鼻内镜手术操作一般在中鼻甲(筛窦内侧壁标志,分前后两部分)外侧进行,以免损伤筛板出现 脑脊液漏。 中鼻甲最常见的变异包括中鼻甲气化,中鼻甲反向弯曲。 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沟(嗅裂),鼻甲和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称为总鼻道。中鼻道 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名钩突和筛泡。两者之间有半月形空隙,名半月裂孔。半月裂孔向前下和 外上逐渐扩大的漏斗状空间,名筛隐窝。

3、 由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 的自然开口。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OMC ) 4 鼻腔黏膜 包括嗅区粘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泌浆液,辅助嗅觉)和呼吸区黏膜(鳞状上皮,移 行上皮和假复层柱状上皮,黏膜下有丰富的粘液腺和浆液腺,分泌形成粘液毯)。 5 鼻腔血管: 眼动脉: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 上颌动脉:蝶腭动脉是鼻腔血供的主要动脉。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 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称之为利特尔动脉从,是临床上鼻出血 最常见的部位。此区称为利特尔区。(Little Area) 鼻中隔的前下部

4、的静脉构成静脉丛,称为克氏静脉丛(Kiesselbach Plexus ) ,是该部位出血的主 要来源, 克氏静脉丛和利特尔区称之为“易出血区”。 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称吴氏鼻 - 鼻咽静脉丛, 是后鼻部 出血的主要来源。 6. 鼻窦: 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上颌窦的底壁(即牙槽突)常低于鼻腔底,与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第 二磨牙关系密切,临床常见“牙源性上颌窦炎”。 鼻窦与炎症相关的解剖特点: 共同特点:窦口小。窦腔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各窦口彼此毗邻。 各自特点: 上颌窦特点:. 筛窦特点:发育早蜂窝状结构解剖最复杂. 额窦特点:毗邻前组筛窦, 易受其累

5、. 蝶窦特点:位于各窦后上, 单独开口 . 7. 鼻的生理学 : 鼻腔的特殊功能:通气, (过滤,清洁,加温,加湿,共鸣),反射,嗅觉。 鼻腔的两个反射:鼻肺反射和喷嚏反射。 一. 呼吸 鼻阻力 . 鼻周期 . 二. 过滤清洁鼻毛 . 喷嚏反射 . 粘液毯 .纤毛 . 抗体 . 三. 加温加湿 : 海绵状血窦Cavernous sinusoids3335.腺体湿度98%.鼻腔每天分泌液体 1000ml. 四. 共鸣 五. 反射 : 鼻肺反射 . 喷嚏反射 六. 嗅觉 识别报警 食欲情绪 七. 分泌和免疫 第二章鼻部症状学 1 鼻阻塞,鼻音(开放性,闭塞性),鼻漏,嗅觉障碍,鼻源性头痛,鼻出血。

6、 2 鼻出血原因:局部原因:外伤,肿瘤,炎症。全身原因:循环系统疾病,风湿热,血液疾病,急性 传染病,尿毒症,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OMC 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 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利特尔区: 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 丛,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鼻周期 :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 的影响,约间隔2-7 小时出现一个周期。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发鼻腔功

7、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 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处或变薄处, 流入鼻腔。 第七章 鼻腔炎性疾病 1 急性鼻炎: 病因:病毒感染是首要病因,或继发性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鼻病毒, 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 临床表现:潜伏期13 天。鼻腔检查:鼻粘膜充血,肿胀,下鼻甲充血肿大,总鼻道,鼻底有较 多分泌物,初期为水样,以后变为粘液性,粘脓性或脓性。上述症状可逐渐减轻至消失,病程约 710 天。 并发症:急性鼻窦炎(经鼻窦),急性中耳炎(经咽鼓管) ,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经鼻咽部),鼻前庭炎(直接向前蔓延),其他炎症(结膜

8、炎,泪囊炎)。 鉴别:流感(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和鼻白喉(有血涕,全身症状重,并发咽白喉。) 2慢性鼻炎: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鼻炎的病因 1) 局部因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鼻腔及鼻窦慢性疾病,邻近感染性病灶,鼻腔用药不当 或过久; 2) 职业及环境因素 3)全身因素:全身性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或失调。 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表现 1、鼻塞:间隙性、交替性; 2、多涕:黏液涕、脓涕,有时可有头痛头昏、咽干咽痛; 3、鼻腔粘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富于弹性探针轻压之凹陷,探针移开后立即复原,对减充 血剂敏感; 4、分泌物较粘稠,主要位于鼻腔底、下

9、鼻道或总鼻道。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表现 1、鼻塞,持续性; 2、鼻涕不多,粘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 3、常有闭塞性鼻音、耳鸣、耳闭塞感、头痛头昏、咽干咽痛;少数患者可有嗅觉减退; 4、下鼻甲粘膜肥厚, 鼻甲骨肥大。 粘膜表面不平, 呈结节状或桑葚样, 尤以下鼻甲前端和后端游离缘为甚。 探针轻压之为实质感、无凹陷,或虽有凹陷,但不立即复原。对减充血剂不敏感; 5、分泌物为粘液性或黏脓性,主要见于鼻腔底和下鼻道。 慢性鼻炎的临床分型及鉴别 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 鼻塞间歇性、交替性持续性 鼻涕略多,粘液性不多,粘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 嗅觉减退不明显可有 闭塞性鼻音无有 头痛头昏可有常有

10、 咽干咽痛可有常有 耳鸣耳闭塞感无可有 下鼻甲形态粘膜肿胀, 暗红色, 表面光滑 粘膜肥厚、暗红色、表面不平,结节状或桑 葚状,鼻甲肥大 下鼻甲弹性柔软,有弹性硬实,无弹性 对麻黄碱反应有明显反应反应小或无反应 治疗非手术以手术为主 1、慢性单纯性鼻炎:症状:鼻塞,多涕。检查:鼻粘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分泌物黏稠。 治疗:鼻内用糖皮质激素(首选),鼻腔清洗,鼻内用减充血剂(盐酸羟甲唑啉喷剂或麻黄碱滴鼻液) 2、 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治疗,切除范围不超过下鼻甲的三分之一,切除过多会引发下鼻甲萎缩。 3、萎缩性鼻炎:鼻粘膜萎缩或退行性性变。症状有恶臭,呼气有特殊腐烂臭味,是脓痂蛋白质腐

11、败分解产 生,称为“臭鼻症” 第八章变应性鼻炎(AR ) 1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 喷嚏, 鼻分泌亢进, 鼻粘膜肿胀为其主要特点。 变应性鼻炎的分型 分为常年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分为间歇性鼻炎和持续性鼻炎 临床表现: 鼻痒喷嚏鼻涕: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嗅觉减退 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 GCs ,抗组胺药,减充血药,抗胆碱药等)免疫治疗(特异性治 疗) 十一章鼻出血 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 1鼻出血原因: 2治疗: 一般处理:采取坐位或者半卧位。 鼻局部处理:手捏鼻翼两侧,冷水袋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1% 麻黄碱滴鼻液或0.1%肾上腺素的棉

12、片置入鼻 腔。 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少量出血,且明确出血点者。原理:破坏出血点组织。用30%50% 硝酸 银或 30% 三氯醋酸 填塞法:适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积较大,或出血点不明者。有以下四种方法。 a 鼻腔可吸收性材料填塞:如纤维蛋白棉,用于血友病出血面积较大者,材料可被组织吸收, 避免取出填塞物时造成黏膜损伤。 b 鼻腔纱条填塞:用于出血量大,部位不明显者。时间长给予抗生素,填塞时间一般不超过 35 天。 c 后鼻孔填塞法:用于c 无效者。 d 鼻腔或鼻咽部气囊或水囊压迫。 血管结扎法:严重出血者。 血管栓塞法。 再加上全身治疗。 第十三章鼻窦炎性疾病 1本病的发生和解剖特点有关:窦口小,

13、鼻道狭窄而曲折,易于阻塞,引起鼻窦通气引流障碍。鼻窦 黏膜和鼻腔黏膜连续,炎症常累及。各窦互相邻近,常互相累及。 一、 . 急性鼻窦炎: 病因: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上列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第二磨牙的根尖感染,拔牙损伤上颌窦,均 可引起上颌窦炎症。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局部症状:鼻塞,脓涕,头痛 或者局部疼痛。嗅觉改变,减退或丧失。 各鼻窦引起头痛的特点: (急性 XX炎) 上颌窦:眶上额部痛,可伴有同侧颌面或上颌磨牙痛,晨起轻,午后重。 筛窦:痛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 额窦:前额部周期性疼痛,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午后开始减轻。晚间完全消失,次日又重 复发作

14、。 蝶窦:颅底或者眼球深处钝痛。 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检查诊断:局部红肿和压痛(急性上颌窦炎:颌面下睑红压,额窦:额部红肿眶内上角压痛额窦 前壁叩痛,筛窦:鼻根内眦红压),前鼻腔检查(前组鼻窦炎中鼻道黏脓或脓性物;后组见于嗅 裂) ,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上颌窦穿刺冲洗 急性鼻窦炎的治疗原则 1)根除病因; 2)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 3)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二、慢性鼻窦炎 1、临床分型分期 型:单纯型慢性鼻窦炎: 1 期:单发鼻窦炎;2 期:多发鼻窦炎;3 期:全组鼻窦炎。 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1 期:单发鼻窦炎伴单发性鼻

15、息肉;2 期:多发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3 期: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 型:多发性鼻窦炎或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和(或)筛窦骨质增生。 2、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轻重不等,精神不振,易倦,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流脓涕:涕多,黏脓性或脓性。 3、鼻塞; 4、头痛:特点:伴随鼻塞、流脓涕和嗅觉减退等症状;多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经鼻内用减充血剂、蒸汽 吸入等治疗后头痛缓解,咳嗽、低头位或用力时头痛加重。 5、嗅觉减退或消失; 6、视功能障碍。 三、上颌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1、单侧脓血鼻涕; 2、面颊部疼痛或麻木; 3、单侧进行性鼻塞; 4、单侧上颌磨牙疼

16、痛或松动。 四、鼻出血的病因 1、局部因素:外伤、炎症、肿瘤、鼻中隔疾病、鼻腔异物; 2、全身病因: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 湿热等、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内分泌失调。 3、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儿童、青少年:鼻中隔前下方; 中老年:鼻腔后段。 4、鼻出血的止血方法 1、烧灼法:化学药物烧灼或电烧灼; 2、填塞法:鼻腔可吸收性材料填塞、鼻腔纱条填塞、后鼻孔填塞法、鼻腔或鼻咽部气囊或水囊压迫; 3、血管结扎法; 4、血管栓塞法。 第三篇咽科学 第一章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1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端的共同通道。起颅底,下至第六颈椎

17、。上宽下窄,前后扁平 2 咽分为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鼻咽:颅底和软腭游离缘平面之间。顶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聚集,呈桔瓣状,称为腺样体,又称 咽扁桃体。咽鼓管圆枕后上方有一处凹陷,称为咽隐窝,鼻咽癌好发于此。吞咽时,软腭上提与 咽喉壁接触,关闭峡部,鼻咽和口咽暂时隔开。 口咽:软腭和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咽峡由上方的悬雍垂,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舌腭弓和 咽腭弓共同组成。腭扁桃体位于前腭弓和后腭弓之中。 喉咽:会厌上缘和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喉口两侧各有两个较深的隐窝为梨状窝。 3 咽壁分为四层:黏膜层,纤维层,肌层,外膜层。 肌层:咽缩肌组:上,中,下三对。咽提肌组,协助完成吞咽动作。腭帆

18、肌组,上提软 腭,分隔鼻咽与口咽,咽鼓管口开放,维持中耳大气压。 4 筋膜间隙:咽筋膜与邻近筋膜之间的疏松组织间隙。协调颈部的自由活动,也给病变提供扩散途径。 咽后隙:椎前筋膜和颊咽筋膜之间。婴幼儿咽后有较多淋巴结,易引起咽喉脓肿。咽旁隙:咽外 侧壁和翼内肌筋膜之间。分为前后隙。前隙较小,有颈外动脉和静脉丛通过。后隙较大,内有颈内动 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交感神经干通过。 5 咽的淋巴组织: 咽黏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的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内环:腺样体,咽鼓管扁 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喉壁淋巴滤泡,舌扁桃体。外环:咽后,下颌下,颏下淋巴结。

19、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下端课件胚胎期参与凹陷,为咽囊。腺样体出生时即存在,67 岁最显著, 10 岁以后逐渐退化萎缩。 腭扁桃体:即扁桃体。有620 个扁桃体隐窝。动脉有5 支,均为颈外动脉的分支。腭升,降动脉,面 动脉扁桃体支,咽升动脉扁桃体支,舌背动脉。 咽: 鼻咽 ( 软腭游离缘平面 ) 口咽 ( 会厌软骨上缘 ) 喉咽 鼻咽 : 咽鼓管咽口 , 咽鼓管圆枕 , 咽隐窝 , 腺样体 ( 咽扁桃体 )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后壁的淋巴组织,肥大可影响呼吸引起耳鼻塞听感和听力减退. 腺样体面容:腺样体肥大时,患者长期张口呼吸,影像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奇, 上切牙突出

20、,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咽隐窝 : 鼻咽癌好发部位 口咽:咽峡:由上方的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和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所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咽淋巴内环:主要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 体构成。 ?喉咽:梨状窝:喉入口两侧两个较深的隐窝。 ?喉咽后壁 ?环后隙 【咽科学】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上起颅底, 下至第六颈椎上缘平面。正常人咽部长度12cm 咽壁由内到外有4 层:黏膜层、纤维层、肌肉层和外膜层。 咽鼓管咽口位于中鼻甲平面后端1.01.5cm 处。 咽隐窝( pharyngeal recess)是位于咽鼓管

21、园枕后方的凹陷区,鼻咽癌常好发与此部位,并可通过此 侵入到颅内,上方邻近破裂孔。 咽淋巴环( Waldeger 淋巴环),为黏膜下丰富的淋巴组织所形成,呈环形排列,主要有腺样体、咽鼓管 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等构成内环,同时这些淋巴流向颈外淋巴环, 即外环,有咽后壁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构成,内外环之间互相沟通。 咽峡( faux )由上方的腭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所形成狭窄部分。 鼻咽癌好发部位:咽隐窝和顶后壁。颅内侵犯主要途径:破裂孔 会厌谷:在舌根和会厌之间有一正中矢状位的黏膜皱襞为舌会厌正中襞,左右各有两个浅凹陷

22、,称之, 常为异物停留之处。 梨状窝:在喉口两侧各有两个较深的隐窝名为梨状窝。喉上神经内支经此隐窝入喉并分布于其粘膜下。 咽的生理学功能:呼吸、语言形成、吞咽、防御保护、调节中耳气压、扁桃体免疫功能。 咽部疾病的常见咽部症状:咽痛、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声音异常、饮食反流。 1、咽峡 :口咽与口腔的交接部,由腭垂、软腭游离缘、舌背、舌腭弓和咽腭弓共同构成的一个环形狭窄部 分。 2、腺样体面容 :腺样体肥大时,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 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 3、OSAH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

23、通气 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4、咽淋巴环: 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包括由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 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的内环和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组 成的外环。 咽的功能 1、呼吸功能; 2、言语形成; 3、吞咽功能; 4、防御保护功能; 5、调节中耳气压功能; 6、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咽的分部 鼻咽:颅底和软腭游离缘平面; 口咽: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 喉咽:会厌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 咽部的两个重要间隙:咽后隙、咽旁隙 第五章 扁桃体炎 1 急性扁桃体炎 1)病因:乙型溶

24、血性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 2)病理分型:急性卡他型,急性滤泡性,急性隐窝性。 3)临床表现: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不振,乏力,全身不适,便秘; 局部症状:咽痛,吞咽困难,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幼儿可引起呼吸困难 4)急性扁桃体炎可能的并发症 局部并发症: 扁桃体周脓肿, 急性中耳炎, 急性鼻炎及鼻窦炎,急性喉炎, 急性淋巴结炎, 咽旁脓肿; 全身并发症:急性风湿热、急性关节炎、急性骨髓炎、心肌炎、急性肾炎。 2慢性扁桃体炎 1)慢性扁桃体炎的病理分型 增生型:腺体肥大、质软; 纤维型:腺体小而硬,与周围粘连; 隐窝型:脓栓和囊肿,成为感染灶。 2)检查:扁桃体和舌腭弓慢性充血,粘膜

25、呈暗红色。隐窝有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溢出。可见瘢痕,凹凸不 平,和周围组织粘连。伴有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3)诊断: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第九章 咽肿瘤 1鼻咽血管纤维瘤:是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发生于1025 岁青年男性。又名“男性青春期出血性 鼻咽血管纤维瘤” 。极易出血,活检列为禁忌。 2鼻咽癌: 我国高发,男性比女性高23 倍。 病因 :遗传因素, EB病毒,环境因素。 临床表现 :鼻部症状(鼻涕中带血) ,耳部症状(耳鸣,闭塞感,听力下降),颈部淋巴结肿大(常 为首发症状),脑神经症状(偏头痛,面部麻木等),远处转移,持续性头痛。 治疗: 首选放疗。放疗后可手术清除残

26、余灶。 鼻咽癌:我国高发肿瘤之一,颈部肿瘤之首。好发于鼻咽后侧壁的咽隐窝。 以低分化鳞癌为主。对放射治疗敏感。放疗为主,化疗为辅。 临床表现: 鼻部症状:回吸性涕中带血,鼻塞由单侧变为双侧。 耳部症状:早期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耳鸣耳闭听力下降鼓室积液 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早,始为单侧,继而双侧 脑神经症状:破坏颅底骨或通过破裂孔侵入颅内引起V、VI 对脑神经损害,继而累及II 、III、IV 对脑神经而出现头痛,面部麻木,眼球外展受限,上睑下垂等脑神经受累症状;直接侵犯咽旁间 隙或因转移淋巴结压迫引起IX、X 、XII 对脑神经受损而出现软腭瘫痪、呛咳、声嘶、伸舌偏斜等 症状。 ?远处转

27、移:骨、肺、肝 ?诊断:病史(临床表现) ;CT ;活检(可疑者反复活检) ?治疗原则:放疗为主,化疗为辅。 ?手术适应症:对放疗不敏感者;放疗后有残存;放疗后复发 鼻咽癌的临床表现 1、鼻部症状:涕中带血,鼻塞; 2、耳部症状:耳鸣、耳闭塞感、听力下降; 3、颈部淋巴结肿大:颈深部上群淋巴结; 4、脑神经症状: 、:偏头痛、面部麻木、复视、上睑下垂,视力下降; 、:软腭瘫痪、反呛、声嘶,伸舌偏斜。 OSAHS 的诊断标准 症状:患者通常有白天嗜睡,睡眠时严重打鼾和反复的呼吸暂停现象; 体征:检查有上气道狭窄因素; 多导睡眠监测检查每夜7 小时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 次以上,或

28、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 5 次/h 。呼吸暂停以阻塞性为主。 影像学检查:显示上气道结构异常。 OSAHS 的常见阻塞部位 1、鼻腔及鼻咽部狭窄; 2、口咽腔狭窄; 3、喉咽腔狭窄; 第十一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 ) 1 OSAHS 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 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2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实质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单位:次/ 小时) 。 3 临床表现 :睡眠打鼾,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晨起口干,头痛,性功能障碍,烦躁,儿童遗尿。 4 诊断: 症状(白天

29、嗜睡,睡眠时严重打鼾和反复呼吸暂停现象),体征(上气道有狭窄因素),多导睡 眠监测( PSG )7 小时 30 次 AHI 大于 5 次/h ,阻塞性为主,影像学显示上气道结构异常 5、病因 : 1). 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狭窄 鼻腔及鼻咽部狭窄 口咽腔狭窄 喉咽腔狭窄 2). 上气道扩张肌肌张力异常 3). 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异常 第四篇喉科学 第一章喉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1 喉,上端是会厌上缘,下端是环状软骨下缘。 2 喉软骨: 甲状软骨:是喉部最大的软骨。甲状软骨上缘正中为一V形凹陷,称为甲状软骨切迹。 环状软骨:喉气管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对保持喉气管的通畅至关重要。

30、会厌软骨:位于喉的上部,表面覆盖黏膜,构成会厌。 勺状软骨:左右各一,底部前端为声带突。 小角软骨。楔状软骨。 3 喉韧带与膜: 甲状舌骨膜环甲膜 (行环甲膜切开术, 环状软骨弓上缘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纤维韧带组织) 舌骨会厌韧带 4 喉肌:喉外肌:是喉周围结构相连,使喉上下运动及固定的肌肉。喉内肌:和声带运动有关的肌 肉。 (5 组:开后门。声带外展,内收,紧张,松弛,会厌活动肌肉) 5 喉腔:上界为喉的入口,下界是环状软骨下缘。 任克间隙( Reinke 间隙) :声带内层游离缘黏膜下的固有层的浅层,是一层薄而疏松的纤维组织 层。过度发声或喉炎时易在该处造成局限性水肿。 声门旁间隙:前外界

31、是甲状软骨,内下届是弹性圆锥,后界为梨状窝黏膜。原发于喉室的癌肿, 易向此处扩散。 6 喉的淋巴结:分为声门上区(丰富)和声门下区组。进入颈深上淋巴结。 7 喉的神经:(迷走分支) 喉上神经:内支主要司感觉,外支主要司运动(环甲肌)。 喉返神经:是喉的主要运动神经。左侧绕主动脉弓,靠近肺门,容易受损。故肺部病变容易 导致左侧声带麻痹。右侧绕锁骨下动脉。支配喉内各肌运动,声门下区黏膜感觉。 8 小儿喉的解剖特点: 较疏松,容易发生肿胀,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 位置较成人高。 尚未钙化,较成人软。 9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发声保护下呼吸道屏气 10喉:以声带为界,将喉腔分为声门上区(会厌室带喉室),

32、声门区,声门下区 11三个非成对软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 12三个成对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 13使声门张开:环杓后肌 14使声门关闭:环杓侧肌,杓横、斜肌 15使声带紧张和松弛:环甲肌,甲杓肌 16使会厌活动:杓会厌肌,甲状会厌肌 17喉神经:喉上神经:外支:主运动神经;内支:主感觉神经 18喉返神经:左侧绕过主动脉弓,右侧绕过锁骨下动脉。 19左侧较右侧路径长,故临床受累机会多。 20单侧受损短期声音嘶哑;双侧声带外展受限,常有严重呼吸困难 21任克间隙:声带游离缘位于声带上皮下与声韧带之间的潜在间隙。 22喉软骨的名称 单: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 对:杓状软

33、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 23喉的肌肉组成和相应功能 喉外肌升喉肌群:甲状舌骨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茎突舌骨肌; 喉外肌降喉肌群: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咽中缩肌、咽下缩肌; 喉内肌: 声带外展肌:环杓后肌,使声带外展,声门变大。 声带内收肌:环杓侧肌,杓肌,使声带内收,声门闭合。 声带紧张肌:环甲肌,使声带紧张度增加。 声带松弛肌:甲杓肌,使声带松弛,声带内收,关闭声门。 使会厌活动的肌肉:杓会厌肌、甲状会厌肌。 24喉的神经支配 喉上神经:内支:声门上区粘膜感觉;外支:环甲肌运动。 喉返神经:除环甲肌以外的喉内肌各肌的运动,声门下区粘膜的感觉。 25声带息肉:多见于一侧声带的

34、淡红半透明肿物。继发与喉部感染和过度用声刺激。为任克氏间隙 的水肿、纤维化表面覆有鳞状上皮。表现为持续声嘶,或失声。 26气管切开适应症 严重喉阻塞病因不能及时去除; 下呼吸道分泌物堵塞; 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或预防性切开。 27气管切开的并发症: 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出血、拔管困难、感染、呼吸停止 28喉的生理功能 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屏气功能 29闭合性喉外伤临床表现 30喉部疼痛、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咯血等为表现。有时可见皮下气肿 31 32喉癌最常见的病因 1、吸烟 2 、饮酒 3环境因素 4 、人乳头状瘤 HPV16、18 5 、性激素 6 、职业因素:接触重金素、

35、 有毒气体、放射物质 7 、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 8 、精神性格和血型 9 、. 细胞免疫状态 10、原癌基因 H-ras 、K-ras 、EGFR 抑癌基因 NM23 11. 癌前病变 第九章 喉肿瘤 1乳头状瘤:最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呈乳头状肿瘤。支撑喉镜应用二氧化碳激光切除肿瘤是最常用治 疗方法。 2喉癌: 病因: 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病毒感染(HPV-16,18) ,癌前期病变(喉角化症,喉白斑病,声带黏 膜中毒不典型性增生,成人性肥厚性喉炎,成人型喉乳头状瘤)。 病理 :鳞状细胞癌占93%99%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层基底膜完整,是最早期的喉癌。喉癌以声带癌 居多,声门上癌次之,声

36、门下型极其少见。 转移 :直接,淋巴,血行转移。 临床表现: 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声门旁型 部位会厌,声门,喉室杓区。声带(最多见)声带以下,环状软骨以上广泛浸润声门旁间隙 轻时轻微异物感声嘶(渐进)不明显无症状 重时放射疼痛(吞咽明显) ,声嘶, 痰中带血,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咳嗽,痰中带血,呼吸困难, 侵犯附近区域。 声嘶(声带固定) 转移颈总动脉分叉处淋巴结不易气管前,旁淋巴结声旁间隙,甲状软骨。 治疗: 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手段。原则是在彻底切除喉癌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或重建喉的功能。 治疗原则: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不主张化疗。 声门型癌,局限 声门上型,要做颈淋巴结清扫。 喉癌的

37、鉴别诊断 1、喉结核; 2、喉乳头状瘤; 3、喉梅毒。 喉癌的扩散转移途径 1、局部侵袭:声门上型癌:会厌前间隙、会厌谷、舌根;杓会厌襞癌:梨状窝、喉咽侧壁; 声门型癌:前联合、对侧声带、甲状软骨,颈前组织;声门下型癌:气管、颈前肌层、甲状腺、食管前壁; 2、淋巴结转移 3、血行扩散 第十一章喉阻塞 喉阻塞 :又称喉梗阻,系因喉部或其临近组织病变,喉部通气阻塞而引起呼吸困难。若不及时抢救,可窒 息死亡。 病因: 炎症:小儿喉炎,急性会厌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等。 外伤:喉部挫伤,切割伤,烧灼伤,赌气或高热蒸汽吸入等。 肿瘤:喉癌,乳头状瘤,喉咽肿瘤等。 畸形:先天性喉喘鸣,喉软骨畸形等 异物:

38、气管异物等造成机械性阻塞和喉痉挛 水肿:喉血管神经性水肿,药物过敏反应,心肾疾病引起的水肿。 声带瘫痪:双侧声带外展受限。 临床表现 : 吸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性喉喘鸣。 吸气性软组织凹陷:因吸气时气体不易经过声门进入肺部,胸腹辅助呼吸肌均代偿性加强运动, 将胸部扩张, 以助呼吸进行, 而肺叶不能相应的膨胀,故胸腔负压增加, 使胸壁及其周围软组织, 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于吸气时向内凹陷。称为四凹症。 声嘶。 发绀。 检查(分为四度) : 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呼吸困难。 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呼吸困难。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 三

39、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出现缺氧症状,烦躁不安不易入睡,不愿进食,脉搏加快。 四度:呼吸极度困难。坐卧不安,手足乱动,冷汗,面色苍白,发绀,心律不齐,脉搏细数,昏迷, 大小便失禁。 治疗: 四度时,环甲膜切开术。 喉阻塞的各分度及治疗原则。 一度:明确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 二度:因炎症引起者,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大多可避免气管切开术。若又异 物,应尽快区除。 三度:由炎症引起,喉阻塞时间较短者,在密切观察下可积极使用药物治疗,并作好气管切 开术的准备。若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全身情况较差时,宜及早行气管切开术。若为肿 瘤,则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四度:立即行气管切开术。若病情十分紧

40、急时,可先行环甲膜切开术,或先气管插管,再行 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切开颈段气管前壁并插入气管套管,使病人直接经套管呼吸的急救手术。 适应症:喉阻塞。各种原因引起的3,4 度喉阻塞,尤其是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 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如昏迷、颅脑病变、神经麻痹,严重的脑胸腹外伤及呼吸道烧 伤等,为洗出痰液。 预防性气管切开。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保呼吸道通畅。(喉下咽口腔) 长时间辅助呼吸时。如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并发症:皮下气肿,气胸,伤口出血,拔管困难 第十二章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术 1 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保持套管内通常是术后护理的关键。 2 环甲膜切开术,插管时间不宜超过48 小

41、时。 第五篇耳科学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1 颞骨:分为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平均长2.5cm) 。 2 外耳: 耳廓:韧带,肌肉,软骨。 外耳道: S形弯曲。前1/3 为软骨部,后2/3 为骨部。内有耵聍腺,分泌耵聍,抑制真菌和细 菌。 3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 鼓室: 鼓室外壁有鼓膜。鼓膜中心部最凹点相当于锤骨柄的尖端,称为脐。鼓膜紧张部上缘有一白色小突 起,是锤骨短突顶起鼓膜的部位,称为锤凸。锤凸和脐之间有一白色条纹,称为锤纹。 用耳镜来检查鼓膜时,自脐向下到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是外来光线被鼓膜的 凹面集中反射而成。鼓膜内陷时可以变形

42、或消失。 鼓室内容物: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三者相互关联形成链状。 鼓室的血管主要来自颈外动脉。 咽鼓管: 咽鼓管开口:鼓室口位于鼓室前壁上部。咽口位于鼻咽侧壁。 功能: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排除黏膜分泌物,防止液体进入鼓室。 成人和小儿咽鼓管的区别:成人咽鼓管开口高于口咽22.5cm。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较短, 是成人的一半,且内径较宽,故小儿的咽部感染经此管侵入鼓室。 4 内耳:骨迷路 +膜迷路。 骨迷路:耳蜗 +骨半规管 +前庭。 膜迷路:膜管 +膜囊。 Corti器: 位于膜蜗管下壁的基底膜上,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基膜 组成,毛细胞为听

43、觉感受器。 球囊和椭圆囊的生理功能:其主要功能是感受直线加速度维持人体静态平衡。球囊斑主要感受头在 额状面的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椭圆囊主要感受头在矢状面的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 corti器:听觉的终末感受器,位于基底膜上,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 眩晕: 属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多由前庭迷路感觉改变引起,表现为自体或周围物体沿一定方向与平面转 动,或为摇晃浮沉感。 听阈: 每个频率能听到的最小声音。 胆脂瘤: 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 含脱落坏死的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 颞骨的组成 :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茎突。

44、变位性眼震: 在迅速改变头位和体位时诱发的眼震,见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中耳的组成: 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 内耳的组成 :前庭、半规管、耳蜗。 梅尼埃病: 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以发作性眩晕、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内 耳疾病。 声音的传导途径 空气传导:声波经外耳- 骨膜 - 听骨链 -前庭窗 - 内耳淋巴,产生听觉; 骨传导: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 半规管:感受三度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平面的角加速或角减速的旋转刺激。 球囊斑主要感受头在额状面上的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影响四肢内收肌和外展肌的张力。 椭圆囊斑主要感受头在矢

45、状面上的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影响四肢伸肌和屈肌的张力。 鼓室的六壁毗邻及重要结构 外壁鼓膜 内壁鼓岬 , 前庭窗 , 蜗窗 , 匙突,面 N 管凸水平段 , 外半规管凸。 前壁鼓膜张肌半管口,咽鼓管鼓口,颈内动脉管。 后壁上- 鼓窦入口 , 砧骨窝,外半规管凸,下-锥隆起,内侧 - 面 N管垂直段。 上壁鼓室盖 -2 颅中窝 . 岩鳞裂 . 鼓窦盖。 下壁颈静脉球 . 颈内动脉管。 面神经的分支 :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第三章 中耳炎性疾病 一、分泌性中耳炎:以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 病理:中耳黏膜静脉

46、扩张,淤血,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出现漏出液。 临床表现: 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听力减退;耳痛、闭塞感;耳鸣;鼓膜内陷,活动受限,呈 淡黄色,可见液平面;听力检查示传导性聋。CT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 高。 检查:鼓膜光锥缩短或消失。 鉴别诊断:鼻咽部肿瘤(抗体检查,活体),脑脊液耳漏,胆固醇肉芽肿,颈静脉体瘤(有明 显骨质破坏) 。 5)治疗: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清除中耳积液为原则。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首选非手术治疗,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病因治疗,改善中耳通气 引流及清除中耳积液。 1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1)病因: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咽鼓管为最常

47、见的感染途径。 2)临床表现: 症状: 1、全身症状:发热,畏寒,食欲下降; 2、耳疼:深部痛,且逐渐加重; 3、听力下降及耳鸣; 4、耳流脓; 5、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 体征:鼓膜充血,穿孔。乳突轻微压痛,血象增加。听力检查:传导性聋; 3)治疗:鼓膜穿孔前:酚甘油滴耳,麻黄碱+抗生素滴鼻。穿孔后:过氧化氢清晰,抗生素水滴耳。治疗 4)病因(鼻炎,鼻窦,咽部疾病)。 5)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感染途径 1、咽鼓管途径; 2、外耳道鼓膜; 4、血行感染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 病因: 中耳系统内通风引流通道的病理阻塞。 病理: 分为单纯型,肉芽骨

48、疡型,胆脂瘤型。 胆脂瘤型:胆脂瘤:复层鳞状上皮团块,纤维组织包绕,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 临床特点:流脓,恶臭,鼓膜松弛部穿孔,边缘性穿孔。传导性聋,混合性耳聋。上鼓室鼓窦 乳突有骨质破坏区。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型和各型特点 单纯型:病变主要局限于鼓室粘膜,无息肉和肉芽形成,可有锤骨柄破坏,乳突气化尚可,有时可 见少量渗出或肉芽组织。穿孔位于紧张部中央,脓不多,无臭,轻度传导聋。 骨疡型:病变侵及骨质,常见听小骨及鼓室乳突骨质破坏,鼓室、蜂房息肉肉芽组织形成,乳突硬 化,重度传导耳聋。耳内持续流脓,臭味,带血,鼓膜边缘穿孔,可见鼓室内肉芽组织。 胆脂瘤型:耳内长期流脓,恶臭

49、,带血,鼓膜松弛部边缘穿孔,鼓室内可见豆腐渣样分泌物,程度 不等的传导或混合耳聋。 三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 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 耳流脓多为间歇性持续性持续性,间歇性 分泌物粘液性或粘液脓性,无 臭 脓性,间带血丝, 臭 脓性,豆渣样,恶臭 听力轻度传导性聋较重传导性聋或混 合性聋 轻重不一,晚期混合性聋或感音神 经性聋 鼓膜 鼓 室 紧张部中央性穿孔,粘 膜光滑、轻度水肿 紧张部大穿孔或松 弛部边缘性穿孔, 肉芽或息肉 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边缘性穿 孔,白色鳞状物或豆渣样物 影像学无骨质破坏中耳软组织影骨质破坏,边缘浓密,锐利 并发症无可引起颅内外并发 症 常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治疗 原 则 局部用药为主,久治不 愈可鼓室探查术 局部用药或肉芽息 肉刮除术,无效行 乳突根治术 尽早行乳突根治术 4)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 消除病因,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