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现场处置方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13776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PDF 页数:87 大小:56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pdf(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现场处置方案 一、烧(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类型 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易燃易爆物质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继而导致烧伤 事故发生;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腐蚀品能够对人体造成灼伤,事故主要分为 化学灼伤、物理灼伤两大类。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在正常生产作业过程中, 存在伤害事故的危险区域主要是:主装置区、 储罐区、装卸区、运输车辆、配电室、发电机房、检维修等作业场所均可 能造成烧(灼)伤事故。 1.3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1)事故可能发生时间 生产、检修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烧(灼)伤事故。 2)事故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程度 在

2、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火灾,火灾不能有效控制会对周围居民的健 康、安全造成威胁,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火焰产生的热空气,能引起人 体烧伤、热虚脱、脱水、呼吸不畅。 储存的酸碱类化学品具有腐蚀性,作业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设备、 管道、阀门及动密封点泄漏时意外接触,有发生灼伤的危险,灼伤会造成 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 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烧伤,烧伤引起的剧痛和皮肤 . . 渗出等因素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上述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绝大多数属突发事件,当有以下征兆时需 引起注意: 1)异常

3、天气的出现,导致事故的因素多,事故的发生率增加; 2)设备、管道检维修期间,作业环境复杂,防护措施不完善; 3)可燃气体监测报警、周界监控、温烟感系统等报警信号失准; 4)生产系统、化学品装卸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发生泄漏; 5)静动密封点处泄漏无防护措施; 6)作业人员防护用品佩戴不全; 7)装置设施存在隐患未及时处理; 8)电器短路和电器设备的选用不当,安装不合理,操作失误,违章 操作,长期过负荷运行; 9)电气装置短路而引发的电弧。 2 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总指挥(生产经理) 救 护 组 抢 险 组 警 戒 组 副总指挥 (车间主任) . . 应急小组人员一览表 总指挥联系

4、方式 副总指挥联系方式 组别人员联系方式人员联系方式人员联系方式 抢险组 救护组 警戒组 2.2 职责 2.2.1 总指挥主要职责: 迅速向应急管理办公室和部门、公司负责人汇报; 确定现场处置方案,向上一级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实施; 确定是否组织人员疏散; 带领并指挥现场作业人员及有关人员进行事故处置。 2.2.2 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处置、汇报、协调工作,组长不在时承担 组长的职责组织工作。 2.2.3 抢险组职责: 接警后迅速奔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迅速抢修设备、管道,防止事故扩大,控制和消除危险源。 2.2.4 救护组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中毒人员的救护工

5、作,根据受伤症状,及时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救,重伤员及时转院抢救; 当厂区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向其他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 . . 转移伤者。 2.2.5 警戒组职责: 设立禁区,加强警戒,封闭厂区路口,维持道路交通秩序,严禁外 来人员入厂围观; 负责公众疏散(包括厂内人员和厂外周边人员、车辆),引导消防人 员或医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3 应急处置 3.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任何人发现事故险情,首先大声呼救报警,并尽量控制,尤其在第 一时间内尽力排除险情。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排除险情,应及时上报值班领 导或应急管理办公室。 2)应急领导小组接警后,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启动相应事故现场处置方 案

6、,采取有效措施, 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3)同时上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根据事态发展趋势, 预测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救援预案。 4)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视情况联系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火警 119、 救护 120)进行救援、抢险和处理。 5)各应急救援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各 自的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 烧(灼)伤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迅速将伤员脱离火灾现场,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清除口鼻分泌 物和碳粒,立即采取冷疗措施就近急救。 . . 2)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

7、、或以水 浇、衣被扑盖等方法灭火。 3)在进行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联系拨打120 急救电话请求外援。或 分类转送专科医院医治。 4)对烧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以防休克。 5)烧伤后高处坠落在烧伤的同时合并有骨折、脑外伤、内脏损伤等, 均应按急救原则作相应的合并伤处理。 6)烧伤创面忌涂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程度的观察。也莫涂 油膏,免得增加入院后清创的困难。 保留水泡皮, 可用干净布类保护创面, 避免转送途中再污染、再损伤。 7)烧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 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通畅气道 口对口 (鼻)人工呼吸 胸外接压 (人工循环 ) 8)在医务人员

8、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抢救工作。 9)被酸碱类化学物质侵害后,应立即用软布或干净棉纱将患处擦拭 干净,尽可能地去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再用水冲洗或中和处理。以免创 面上的化学物质遇水产热,加重烧伤。 3.3 应急报警联络方式 3.3.1 报警电话 公司值班电话: 0539-7718266 . . 医疗急救电话: 120 火警电话: 119 3.3.2 事故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 2)事故性质、简要经过以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 3)事故已造成的伤害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4)已经采取的措施; 5)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 注意事项 4.1 佩戴防护器具

9、的注意事项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器具: 1)进入火灾现场应穿防火隔热服等个人防护器具; 2)进入腐蚀品事故现场应穿防酸衣、防酸碱手套、护目镜等。 4.2 使用救援器材的注意事项 1)泄漏品回收时使用防爆器具,非防爆器具应采取有效防爆措施; 2)不同物质的灭火必须使用相适应的消防灭火器材。 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的注意事项 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确保人员安全,人员占领上风、侧风向; 2)事故发展趋势不明确时严禁人员进入现场。 4.4 现场自救互救的注意事项 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抢救受伤人员; 2)当不具备抢险条件时,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近的安全路线撤离

10、危 . . 险区。 4.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的注意事项 1)应急处理时,首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2)救援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的,严禁参与救援。 4.6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点人数,统计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2)确认现场安全情况下方可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恢复。 4.7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见预案附则 二、触电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类型 车间配电控制系统、变压器、车间内各种配电箱(柜)及操作设备和 . . 带电线路,因操作不当、操作失误和导线裸露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伤害事故。 触电伤害的主要形式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大类。 1.2 事

11、件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和装置 变电设施 、发电设施、配电装置、电机、电动机械、照明系统等。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时间及危害程度 触电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每年空气湿度较大的7、8、9 三个月。由于空 气湿度大,人体由于出汗导致本身的电阻也在降低,当空气的绝缘强度小 于电场强度时,空气击穿,极易发生触电事故,导致触电事故率比其它季 节要高。 电击的主要特征有:(1)伤害人体内部; (2)低压触电在人体的外表没 有显著的痕迹,但是高压触电会产生极大的热效应,导致皮肤烧伤,严重 者会被烧黑; (3)致命电流较小。 电伤的主要特征有: (1)电烧伤,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2)皮 肤金属化,是在电弧高

12、温的作用下, 金属熔化、汽化,金属微粒渗入皮肤, 使皮肤粗糙而张紧的伤害。 皮肤金属化多与电弧烧伤同时发生; (3)电烙印, 是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斑痕处皮肤失去原有弹 性、色泽,表皮坏死,失去知觉;(4)机械性损伤,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 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等作用导致的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 害;(5)电光眼,是发生弧光放电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 伤害。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大雾、雷雨等异常天气的出现,导致事故的因素多,事故的发生 率增加; 2)电气检维修期间,作业环境复杂,事故的可能性增加; . . 3)高、低压交流系统发生接地。

13、 4)发电机转子直流系统发生接地。 5)直流 220V 系统发生接地。 6)人员误操作。 5)设备绝缘受损放电、漏电现象。 2 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小组人员一览表 总指挥联系方式 副总指挥联系方式 组别人员联系方式人员联系方式人员联系方式 抢险组 救护组 警戒组 2.2 职责 2.2.1 总指挥主要职责: 总指挥(生产经理) 救 护 组 抢 险 组 警 戒 组 副总指挥 (车间主任) . . 迅速向应急管理办公室和部门、公司负责人汇报; 确定现场处置方案,向上一级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实施; 确定是否组织人员疏散; 带领并指挥现场作业人员及有关人员进行事故处置。 2.2.

14、2 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处置、汇报、协调工作,组长不在时承担 组长的职责组织工作。 2.2.3 抢险组职责: 接警后迅速奔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迅速抢修设备、管道,防止事故扩大,控制和消除危险源。 2.2.4 救护组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中毒人员的救护工作,根据受伤症状,及时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救,重伤员及时转院抢救; 当厂区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向其他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 转移伤者。 2.2.5 警戒组职责: 设立禁区,加强警戒,封闭厂区路口,维持道路交通秩序,严禁外 来人员入厂围观; 负责公众疏散(包括厂内人员和厂外周边人员、车辆),引导消防人 员或医护人员

15、进入事故现场。 3 应急处置 3.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任何人发现事故险情,首先大声呼救报警,并尽量控制,尤其在第 一时间内尽力排除险情。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排除险情,应及时上报值班领 . . 导或应急管理办公室。 2)应急领导小组接警后,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启动相应事故现场处置方 案,采取有效措施, 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3)同时上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根据事态发展趋势, 预测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救援预案。 4)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视情况联系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火警 119、 救护 120)进行救援、抢险和处理。 5)各应急救援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

16、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各 自的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 触电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首先要用木棒等绝缘物或橡皮手套切断电源,使触电者迅速脱离 电源,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 2)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 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 3)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触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要采取相应措施。 4)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拉开电源开关或刀 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 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也可戴绝缘 手套

17、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 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 5)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 . . 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 (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 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6)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 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地接近触电 者)前,不能接近断线点至810m 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1)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 立或走动。 2

18、)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 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 员头部呼叫伤员。 3)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按心肺复 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通畅气道。 口对口 (鼻)人工呼吸。 胸外接压 (人工循环 )。 4)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3.3 应急报警联络方式 3.3.1 报警电话 公司值班电话: 0539-7718266 医疗急救电话: 120 火警电话: 119 . . 3.3.2 事故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 2)事故

19、性质、简要经过以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 3)事故已造成的伤害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4)已经采取的措施; 5)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 注意事项 4.1 佩戴防护器具的注意事项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器具: 1)进入带电区域应穿绝缘鞋(靴) 、手套等个人防护器具 . 4.2 使用救援器材的注意事项 1)扑救电气火灾必须使用相适应的消防灭火器材,如:二氧化碳灭 火器。 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的注意事项 1)首先确认现场已无漏电源; 2)救援时关闭现场上一级电源,做好预防措施。 4.4 现场自救互救的注意事项 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抢救受伤人员; 2)当

20、不具备抢险条件时,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近的安全路线撤离危 险区。 4.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的注意事项 1)应急处理时,首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 . 2)救援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的,严禁参与救援。 4.6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点人数,统计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2)清理现场,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4.7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见预案附则 触电事故现场应当开辟应急抢险人员和车辆出入的专用通道和安全通 道。 三、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类型 (检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有时要到装置或者罐顶更换或开关阀门(超过 2 米的工作场所 ),

21、若平台损坏、围栏高度、强度不够、无防滑措施、无踢 脚板等情况下都有高处坠落的危险。 . . (电工、机械维修人员高处作业时, 如果没有佩戴安全带、 绳等安全防 护器具,作业时精力不集中或不慎,存在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故的危险。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建构筑物顶部、储罐顶部、装卸区、装置设备检维修、爬梯、管架、 事故池检修、照明系统的检修、厂房窗户维护等。 1.3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及危害程度 1)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 登高作业、临边作业时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2)危害程度 发生高处坠落后,可造成人员轻伤、重伤,甚至发生死亡事故。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设备、管道、设

22、施检维修期间,作业环境差,事故的可能性增加; 2)高处作业时,未佩戴安全带; 3)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疲劳作业; 4)脚手架、平台不牢固、有空洞。 5)6 级大风露天作业。 6)高处设备、管道检修安全防护不完善 7)安全带不定期检查。 2 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总指挥(生产经理) . . 应急小组人员一览表 总指挥联系方式 副总指挥联系方式 组别人员联系方式人员联系方式人员联系方式 抢险组 救护组 警戒组 2.2 职责 2.2.1 总指挥主要职责: 迅速向应急管理办公室和部门、公司负责人汇报; 确定现场处置方案,向上一级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实施; 确定是否组织人员疏散; 带

23、领并指挥现场作业人员及有关人员进行事故处置。 2.2.2 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处置、汇报、协调工作,组长不在时承担 组长的职责组织工作。 2.2.3 抢险组职责: 接警后迅速奔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救 护 组 抢 险 组 警 戒 组 副总指挥 (车间主任) . . 迅速抢修设备、管道,防止事故扩大,控制和消除危险源。 2.2.4 救护组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中毒人员的救护工作,根据受伤症状,及时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救,重伤员及时转院抢救; 当厂区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向其他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 转移伤者。 2.2.5 警戒组职责: 设立禁区,加强警戒,封闭厂区路

24、口,维持道路交通秩序,严禁外 来人员入厂围观; 负责公众疏散(包括厂内人员和厂外周边人员、车辆),引导消防人 员或医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3 应急处置 3.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任何人发现事故险情,首先大声呼救报警,并尽量控制,尤其在第 一时间内尽力排除险情。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排除险情,应及时上报值班领 导或应急管理办公室。 2)应急领导小组接警后,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启动相应事故现场处置方 案,采取有效措施, 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3)同时上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根据事态发展趋势, 预测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救援预案。 4)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视情况联

25、系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火警 119、 救护 120)进行救援、抢险和处理。 5)各应急救援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各 . . 自的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生人员轻伤时, 现场人员应采取防止受伤人员大量失血、休克、 昏迷等紧急救护措施,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地段,拨打120 医疗急救电 话,并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 2)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协助现场人员实施各项救护措施。 3)如果受害者处于昏迷状态但呼吸心跳未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 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 伤

26、员一侧,托起受害者下颌,捏住受害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 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 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 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4)如受害者心跳已停止,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让受害者仰卧,头 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 面对受害者, 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 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反复有 节律地(每分钟6080 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5)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 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通畅气道。 口对口 (鼻)人工呼吸。 胸外接压 (人工循

27、环 )。 6)以上施救过程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结束,工作人员应配合救援人 . . 员进行救治。 7)骨折急救 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杆等将断骨上、下方关节固定,也可 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 避免骨折部位移动, 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 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应先止血,固守,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 口,然后速送医院救治,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 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士袋(或其它替代物)旋转 状况两侧至颈部固定不动,以免引起截瘫。 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椎躯干及二侧下肢一同 进行固定预防瘫痪。搬动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 3.3 应急报警联络方式 3

28、.3.1 报警电话 公司值班电话: 0539-7718266 医疗急救电话: 120 火警电话: 119 3.3.2 事故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 2)事故性质、简要经过以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 3)事故已造成的伤害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4)已经采取的措施; 5)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 注意事项 . . 4.1 佩戴防护器具的注意事项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器具: 1)高空作业应佩戴安全带、安全帽等个人防护器具; 2)临水作业应穿救生衣等个人防护器具。 4.2 使用救援器材的注意事项 1)救护骨折伤员时,应使用担架,防止发生二次伤害。 4.3 采

29、取救援对策或措施的注意事项 1)事故发展趋势不明确时严禁人员进入现场; 2)救援时应错就好救援人员防坠落措施。 4.4 现场自救互救的注意事项 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抢救受伤人员; 2)当不具备抢险条件时,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近的安全路线撤离危 险区; 4.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的注意事项 1)应急处理时,首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2)救援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的,严禁参与救援。 4.6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点人数,统计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2)确认现场安全情况下方可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恢复。 4.7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见预案附则 .

30、 . 四、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类型 机械伤害类型包括夹挤、碾压、切割、缠绕或卷入、刺伤、摩擦或磨 损、飞出物打击、高压流体喷射、碰撞或跌落等。 1.2 事件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现场所有转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均有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 1.3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及危害程度 1)事故可能发生的时间 设备安装、操作、检修和巡检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2)机械伤害危害程度 撞伤、碰伤、绞伤、咬伤、打击、切削等伤害,会造成人员手指绞伤、 . . 皮肤裂伤、骨折,严重的会使身体被卷入轧伤或者部件飞出打击致伤,甚 至会造成死亡。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

31、征兆 : 1)设备存在隐患,设备发出异常声音; 2)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严格。 3)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重大异常现象。 4)转动部位的防护罩不健全或损坏,安全检维修作业执行不严格。 2 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小组人员一览表 总指挥联系方式 副总指挥联系方式 组别人员联系方式人员联系方式人员联系方式 抢险组 救护组 警戒组 2.2 职责 总指挥(生产经理) 救 护 组 抢 险 组 警 戒 组 副总指挥 (车间主任) . . 2.2.1 总指挥主要职责: 迅速向应急管理办公室和部门、公司负责人汇报; 确定现场处置方案,向上一级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实施; 确定是否组织人员疏散; 带

32、领并指挥现场作业人员及有关人员进行事故处置。 2.2.2 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处置、汇报、协调工作,组长不在时承担 组长的职责组织工作。 2.2.3 抢险组职责: 接警后迅速奔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迅速抢修设备、管道,防止事故扩大,控制和消除危险源。 2.2.4 救护组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中毒人员的救护工作,根据受伤症状,及时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救,重伤员及时转院抢救; 当厂区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向其他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 转移伤者。 2.2.5 警戒组职责: 设立禁区,加强警戒,封闭厂区路口,维持道路交通秩序,严禁外 来人员入厂围观; 负责公众疏散(包括厂

33、内人员和厂外周边人员、车辆),引导消防人 员或医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3 应急处置 3.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任何人发现事故险情,首先大声呼救报警,并尽量控制,尤其在第 一时间内尽力排除险情。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排除险情,应及时上报值班领 . . 导或应急管理办公室。 2)应急领导小组接警后,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启动相应事故现场处置方 案,采取有效措施, 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3)同时上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根据事态发展趋势, 预测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救援预案。 4)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视情况联系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火警 119、 救护 120)进行

34、救援、抢险和处理。 5)各应急救援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各 自的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现场其他人员应立即采取防止受伤人员 失血、休克、昏迷等紧急救护措施,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地段,同时现 场人员及时汇报班长,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受伤者进行现场急救或将受伤 人员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急救和治疗。 2)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在现场进行处理急救。经现场处理后,迅速护 送至医院救治。送医院时作好伤员的交接,防止危重病人的多次转院。 3)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直至医疗人员接替 救治。

35、4)对失去知觉者宜清除口鼻中的异物、分泌物、呕吐物,随后将伤 员置于侧卧位以防止窒息。 5)机械伤害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 . . 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3.3 应急报警联络方式 3.3.1 报警电话 公司值班电话: 0539-7718266 医疗急救电话: 120 火警电话: 119 3.3.2 事故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 2)事故性质、简要经过以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 3)事故已造成的伤害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4)已经采取的措施; 5)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 注意事项 4.1 佩戴防护器具的注意事项 根据现场实际情

36、况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器具: 1)转动设备故障引发事故时,禁止戴手套处理。 4.2 使用救援器材的注意事项 1)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的注意事项 1)救援时应先对事故设备进行断电,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4.4 现场自救互救的注意事项 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抢救受伤人员; . . 2)在抢救伤员的同时要保护自己,防止抢救人员受到伤害; 3)伤员如发生断肢等情况,应将人体器官和伤员一起送往医院。 4.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的注意事项 1)应急处理时,救护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急救经验; 2)救援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的

37、,严禁参与救援。 4.6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点人数,统计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2)确认现场安全情况下方可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恢复。 4.7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见预案附则 在送院时,如有断肢等人体器官应和伤员一起送往医院。 . . 五、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类型 1)使用电动工器具的切割作业时,部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 2)手锤、大锤等工具造成的打击伤害; 3)高处作业落物,下部逗留人员易造成打击伤害; 4)电动阀门等机械控制部位易造成人员伤害; 5)旋转设备修后试运行时转动部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1)各装

38、卸区遮雨棚棚沿下部; 2)各种转动设备联轴器靠背轮的裸露处; 3)物资库房货架处; 4)储罐、跨路管道、支架下部; 5)检维修作业现场。 1.3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及危害程度 1)事故可能发生的时间 设备安装、操作、检修和巡检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 . 2)物体打击事故危害程度 发生物体打击后,可引起人员轻伤、重伤,甚至造成死亡事故。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吊装作业时,没有设置警示隔离标识,捆绑不牢固等; 2)切割机等电动工具装夹不牢,操作人员野蛮操作或操作不当; 3)手锤、大锤等锤头松动,作业人员戴手套操作; 4)高层建(构)筑物等冬季结冰严重; 5)备用转动设备存

39、在缺陷,检修人员盲目作业; 6)设备修后没有履行试运程序。 2 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小组人员一览表 总指挥联系方式 副总指挥联系方式 组别人员联系方式人员联系方式人员联系方式 抢险组 总指挥(生产经理) 救 护 组 抢 险 组 警 戒 组 副总指挥 (车间主任) . . 救护组 警戒组 2.2 职责 2.2.1 总指挥主要职责: 迅速向应急管理办公室和部门、公司负责人汇报; 确定现场处置方案,向上一级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实施; 确定是否组织人员疏散; 带领并指挥现场作业人员及有关人员进行事故处置。 2.2.2 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处置、汇报、协调工作,

40、组长不在时承担 组长的职责组织工作。 2.2.3 抢险组职责: 接警后迅速奔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迅速抢修设备、管道,防止事故扩大,控制和消除危险源。 2.2.4 救护组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中毒人员的救护工作,根据受伤症状,及时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救,重伤员及时转院抢救; 当厂区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向其他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 转移伤者。 2.2.5 警戒组职责: 设立禁区,加强警戒,封闭厂区路口,维持道路交通秩序,严禁外 来人员入厂围观; 负责公众疏散(包括厂内人员和厂外周边人员、车辆),引导消防人 员或医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 . 3 应急处置 3.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41、1)任何人发现事故险情,首先大声呼救报警,并尽量控制,尤其在第 一时间内尽力排除险情。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排除险情,应及时上报值班领 导或应急管理办公室。 2)应急领导小组接警后,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启动相应事故现场处置方 案,采取有效措施, 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3)同时上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根据事态发展趋势, 预测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救援预案。 4)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视情况联系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火警 119、 救护 120)进行救援、抢险和处理。 5)各应急救援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各 自的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

4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 物体打击伤害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一般伤口的处置措施 伤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状,先用双氧水将创口的污物进行清冼,再用 酒精消毒(无双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时可用瓶装水冲洗伤口污物),伤口 清洗干净后用砂布包扎止血。出血较严重者用多层砂布加压包扎止血,然 后立即送往医务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对出血较严重的伤员,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 皮肤温度、脉搏、呼吸等体征情况,以判断伤员是否进入休克状态。 . . 2)骨折的处置措施 对清醒伤员应询问其自我感觉情况及疼痛部位。 观察伤员的体位情况:所有骨折伤员都有受伤体位异常的表现,这 是典型的骨折症状。对于昏迷者要注意观

43、察其体位有无改变,对清醒者要 详细查问伤者的感觉情况,切勿随意搬动伤员。在检查时,切忌让患者坐 起或使其身体扭曲,也不能让伤员做身体各个方向的活动。 对于脊椎骨折的伤员,应观察伤员的反应以确定有无脊髓受压、受 损害。搬运时应用夹板或硬纸皮垫在伤员的身下,搬运时要均匀用力抬起 夹板将伤者平卧位放在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或导 致死亡。 对有手足大骨骨折的伤员,不要盲目搬动,应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 条或竹板片(竹棍甚至钢筋条)于骨折位置的上、下关节处作临时固定, 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然后呼叫120 等待救援或送至 医院接受救治。 如有骨折断端外露在皮肤外的,切勿强行

44、将骨折断端按压进皮肤下 面,只能用干净的砂布复盖好伤口,固定好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然后呼叫 120 等待救援。 3)颅脑损伤的处置措施 颅骨损伤如导致颅内高压的症状有:昏迷、呕吐(呈喷射状呕吐)、 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等。 颅底骨折或颞骨骨折的伤员不一定有昏迷、呕吐症状,但有脉搏或 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 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无色的液体流出, . . 伴颅内出血者可见血性液体流出。 颅脑损伤的病员有昏迷者,首先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伤员应 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气道 阻塞。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约束,以防止伤及开放伤

45、口。 对于有颅骨凹陷性骨折的伤员,创伤处应用消毒的纱布覆盖伤口, 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立即呼叫120 或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 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4)以上施救工作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 对受伤人员的现场抢救。 3.3 应急报警联络方式 3.3.1 报警电话 公司值班电话: 0539-7718266 医疗急救电话: 120 火警电话: 119 3.3.2 事故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 2)事故性质、简要经过以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 3)事故已造成的伤害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4)已经

46、采取的措施; 5)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 注意事项 . . 4.1 佩戴防护器具的注意事项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器具: 1)救援人员应佩戴安全帽、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器具。 4.2 使用救援器材的注意事项 1)救援时应使用担架转运伤员,防止发生二次伤害。 4.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的注意事项 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确保人员安全; 2)事故发展趋势不明确时严禁人员进入现场; 4.4 现场自救互救的注意事项 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抢救受伤人员; 2)救护伤员时,应先问清受伤部位,采用正确方法救护。 4.5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点人数,统计伤亡及财产

47、损失情况; 2)确认现场安全情况下方可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恢复。 4.6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见预案附则 . . 六、车辆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类型 驾驶人员无证上岗、 违章操作、现场人员与车辆管理混乱、 车辆超载、 人流货流未分开会发生车辆对人员或设备、设施、建筑物的碰撞、压碾、 刮伤等。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车辆伤害可能发生的区域主要是:装卸区、地磅区等; 1.3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及危害程度 1)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 车辆入厂装卸货过程中,过磅以及员工上下班途中。 2)车辆伤害事故危害程度 发生车辆伤害后,可引起人员轻伤、重伤,甚至造成死亡事

48、故。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厂区内未设置交通标志、警示标志和提示标志,雨雪后路面滑、雾天 视野不清或指挥失误,作业人员未注意来往车辆、躲避不及,车辆未按规 定路线行驶或速度过快等因素易造成车辆对人员的伤害。 2 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总指挥(生产经理) . . 应急小组人员一览表 总指挥联系方式 副总指挥联系方式 组别人员联系方式人员联系方式人员联系方式 抢险组 救护组 警戒组 2.2 职责 2.2.1 总指挥主要职责: 迅速向应急管理办公室和部门、公司负责人汇报; 确定现场处置方案,向上一级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实施; 确定是否组织人员疏散; 带领并指挥现场作业人员及

49、有关人员进行事故处置。 2.2.2 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处置、汇报、协调工作,组长不在时承担 组长的职责组织工作。 2.2.3 抢险组职责: 接警后迅速奔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救 护 组 抢 险 组 警 戒 组 副总指挥 (车间主任) . . 迅速抢修设备、管道,防止事故扩大,控制和消除危险源。 2.2.4 救护组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中毒人员的救护工作,根据受伤症状,及时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救,重伤员及时转院抢救; 当厂区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向其他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 转移伤者。 2.2.5 警戒组职责: 设立禁区,加强警戒,封闭厂区路口,维持道路交通秩序,严禁外 来人员入厂围观; 负责公众疏散(包括厂内人员和厂外周边人员、车辆),引导消防人 员或医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3 应急处置 3.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任何人发现事故险情,首先大声呼救报警,并尽量控制,尤其在第 一时间内尽力排除险情。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排除险情,应及时上报值班领 导或应急管理办公室。 2)应急领导小组接警后,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启动相应事故现场处置方 案,采取有效措施, 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