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必修一精华总结归纳.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14437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生物必修一精华总结归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生物必修一精华总结归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生物必修一精华总结归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生物必修一精华总结归纳.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生物必修一精华总结归纳.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生物必修一精华总结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生物必修一精华总结归纳.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基本)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 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一.细胞专题(构成、结构) 1.观察细胞: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 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调 节大光圈、凹面镜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 或 RNA 3、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4、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 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5、

2、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 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 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2、生物鲜重中, 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 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为蛋白质。 4、蛋白质 :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组成元素为 C,H,O,N R 2氨基酸结构通式为 NH2CCOOH,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 基 的不同。H 3、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 (NHCO)叫肽键。 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 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5、氨基酸

3、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 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 分子水,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 =氨基酸数肽 链条数。 6、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 (NH2) 和一个羧基( 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 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7、蛋白质功能: a. 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b.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c.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d.免疫功能,如抗体 5、细胞中主要物质: 1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a. 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b.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c.多糖:淀

4、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2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有储能;保温;缓冲;减压的功能 3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4直接能源物质: ATP 5、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6胆固醇 a. 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b.维生素 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 P的吸收 7 、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 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6细胞中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的鉴定: 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 淀,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 , 还原糖鉴定材料一般为苹果或梨,不能 选用甘蔗 2脂肪可苏丹 II

5、I 染成橘黄色,苏丹 IV 染成红色,鉴定材料:花生 3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 4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双缩脲试剂先加 A 液,再加 B 液,A 液为 NaOH,B 液为 CuSO4,鉴定材料:牛奶,豆浆,蛋清 7、其他物质: 1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2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a. 自由水( 95.5% ):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 运送 b.结合水( 4.5%) 3、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哺乳动物血液中 Ca2+过低, 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 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6、。 8、细胞膜 : 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 和少量糖类组成, 脂质中磷脂最丰 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细胞膜基本支架 是磷脂双分子层;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 外界环境分隔开。 2、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4、 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5、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 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协调。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把各种细胞 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9、细胞器: 叶绿体:存在:

7、植物绿色部分(叶肉细胞) 结构:有双层膜,基粒(类囊体) 内含 DNA 、RNA,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色素 功能: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线粒体:存在: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结构:有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 内含 DNA 、RNA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功能: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细胞所需能量 95%来自线粒体 核糖体:存在:所有细胞均有 构成:无膜,主要由rRNA 和蛋白质构成 功能: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内质网:存在:动植物细胞中 功能:参与蛋白质的加工,脂质的合成 高尔基体:存在:动植物细胞中 功能:动物细胞:参与蛋白质的深加工 植物细胞: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可形成纤维素) 中心体: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

8、物细胞 结构:一个中心体由两个呈T 形排列的中心粒构成,无膜 功能: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液泡:存在:植物细胞和低等动物细胞 结构:液泡膜内含有细胞液 功能:有营养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 溶酶体:存在:动植物细胞中 结构:膜内含多种水解酶 功能:消化功能、清除作用、细胞凋亡 注: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 尔基体、线粒体。 二、物质运输专题: 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导致细胞产生质壁分离现象, 质壁分离中质指原 生质层,壁为细胞壁原生质层指细胞膜, 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 质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被动运输:概念: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自由扩散

9、:不需要载体,如H2O,O2,CO2,甘油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ATP),载体 具有特异性,只运输某种物质。 胞吞、胞吐:不是跨膜运输,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2、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 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 小分子和大 分子则不能通过。 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三、呼吸及光合作用专题 1、呼吸作用: 1、ATP(全称:三磷酸腺苷) 结构简式: APPP,A 表示腺苷, P 表示磷酸基团, 表示高能 磷酸键与, ADP 相互转化: APPP APP+Pi+ 能量

10、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2、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 CO2 或 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 过程 3、有氧呼吸:有氧气的参与,主要场所为线粒体 a、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b、过程图: 4、无氧呼吸:没有氧气的参与,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a、酒精发酵: C6H12O6 =2C2H5OH+ 能量(少)(酵母菌兼性厌氧) b、乳酸发酵: C6H12O6 =2C3H6O3+能量(少)(乳酸菌严格厌氧) 5、细胞呼吸应用: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

11、殖,再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2、光合作用 1 、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 吸收蓝紫光 2、光合作用研究历程: 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 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 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

12、气体为O2,吸收的是 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 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 来 自水。 3 、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CO2 和 H2O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 的过程。 4、 反应式:6CO2+12H 2O = C6H12O6+6H2O+6O2(有氧呼吸反过来) 5、过程图: 注:a、条件:一定需要光 b、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暗 c、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6、空气中 CO2 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 分及温度

13、高低等, 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 长光照,增加 CO2 浓度等提高产量。 7、自养生物:可将 CO2、H2O 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 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8、异养生物:不能将 CO2、H2O 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9、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四、细胞的生命历程专题: 1、细胞分裂(有丝、无丝、减数)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 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3过程图: 4、

14、过程描述: a、分裂间期:完成DNA 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 不增加, DNA 加倍。 b、前期: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染色体首次出现 c、中期: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着丝点附着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缩短 变粗,观察染色体最佳时期 d、后期:着丝点断裂,形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e、末期:两失两显,赤道板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 5、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 DNA 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 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6无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 化 7 、减数分裂:

15、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 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 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减数分裂过程图: 卵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 8:过程描述: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 (包括 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 ,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 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 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

16、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 2 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 4 个子细胞。 9、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 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 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 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 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10、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 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 ;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 息执行情况不同。 11、细胞全能性: 指已经分化的细胞, 仍然具有发育

17、成完整个体潜 能。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因为细胞 (细 胞核) 具有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 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12、细胞的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酶活 性降低;细胞内色素积累;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13、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是一种正常的 自然生理过程, 如蝌蚪尾消失, 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 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14、 癌细胞特征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表面糖 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

18、,转移 15、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 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 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五、遗传专题 1、细胞核: 1、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 mRNA 通过 2、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形成有关 3、染色质: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 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4、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5、细胞核由 DNA 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 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2、核酸: 1、核酸包括: DNA (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 2、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细胞质中 (线粒体、叶绿体) R

19、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实验原理: 1、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 ,RNA 大部分存在细胞质中 . 2、甲基绿使 DNA 呈绿色 ;吡罗红使 RNA 呈红色. 3、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 材料用具: 动、植物细胞(如: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 质量分数为 0.9% 的 NaCl 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2.水解 3.冲洗涂片 4.染色制成临时装片 5.观察 结论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被甲

20、基绿染成绿色RNA 大部分存在细胞质中被吡 罗红染成红色 3、DNA 1 、DNA 的组成元素: C、H、O、N、P 2 、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 种) 3 、DNA 的结构: 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b、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c、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T;G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 特点 a、稳定性: 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b、多样性: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 碱基的比例不同 c、特异性: DNA 分子中每个 DNA 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5计算 a在两条互补链中 CT GA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b在整个 DNA 分子中,嘌呤 碱基之和 =嘧啶碱基之和。 c整个 DNA 分子中, CG TA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