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16341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教学课件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6-2017 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50 分;第卷为非选择题,50 分。本试题满 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60 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 1人们称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因为 A 炎帝和黄帝友好相处,没有战争 B 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合战胜了蚩尤部落 C 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合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2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 “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 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

2、现于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3.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利簋兵马俑 ABCD 4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B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C启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 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5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 鼎,以后一些诸侯也随之仿效,这种情况反应的问题是 A.齐桓公称霸B. 王室衰微C. 诸侯争霸D.百家争鸣 6. 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以下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是 A.退避三舍B.

3、卧薪尝胆C.纸上谈兵D.投鞭断流 7. 读右图,这些肩扛劳动工具、满面喜色的平民百姓最 欢迎商鞅变法中的哪一条内容 2 百家争鸣 出现时间:秦朝 出现原因:社会制度大变革 学派: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 作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织 C. 推行县制 D.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8.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 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 A.郑国渠B.都江堰 C.灵渠D.大运河 9. 截止 2013 年年底,全球已建立440 所孔子学院和646 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0 个国家。

4、孔子学院让“孔子”走向了世界,中国“孔子”成为连接世界的大使。以下属于孔子思想 的是 A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实行“德政” B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C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D强调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 10. 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百家争鸣”资料卡 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 A.出现时 间 B. 出现原因 C. 学派 D. 作用 11.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文帝、景帝提倡勤俭治国,并以身作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B.C. D. 12. 下面是西汉开辟丝绸之路,起点A与终点 B的地名分别是 A 西安、安息

5、B欧洲、长安 C 西安、伊朗D长安、欧洲 13. 汉代,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西方 的宗教等传到中国和亚洲。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作用是 A 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 C 丝绸之路沟通中外文明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陆贸易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 A B 3 三国鼎立 前秦 东晋 14. 右图西汉的疆域图,和秦朝的疆 域相比在西北地区拓展了大片领土, 其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出现文景之治 C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D设立西域都护 15. 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 断下列

6、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 世纪的是 A张骞于公元前138 年出使西域B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 年设西域都护 C刘秀于公元25 年建立东汉D蔡伦于公元105 年改进造纸术 16. 东汉中期以后,朝政越来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其主要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B光武中兴 C 自然灾害不断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7. 某电视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中书桌摆放的道具不符合历史事 实的是 A 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 B石榴、葡萄等水果 C魏蜀吴疆域图 D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牌匾 18. 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

7、,则 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这种现象出现于哪一时期 A.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 D. 魏晋南朝时期 19.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图示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A. 东汉 B. 曹魏C. 东晋D.北魏 20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主题 4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卷(非选择题,50 分) 一、 (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21. 依据材料 一归纳,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4 分)这些

8、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 重要意义?( 4 分) 材料二汉代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注:像盗贼一样残害天下百 姓) ,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 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坏:大乱,人民起义)。 汉书贾山传 22. 依据材料二概括,汉代人“批评”秦始皇的理由。(6 分) 23.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2 分) 二、 (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 中央人口封国人口中央辖郡封国辖郡 24. 依据材料一,说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的理由是什么?(4 分) 材料二西汉初期

9、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25.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初期对地方的统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有什么不同? (4 分)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4 分) 26.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4 分)产生了什么作用?(2 分) 三、 (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 27. 依据材料一回答,魏晋时期的民族迁移呈现什么特点?(4 分) 材料二鲜卑与汉姓对照表 28. 依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2 分)结合所学回答,除以上内容外,孝文帝还 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 分) 材料三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东汉、魏、晋时期, 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 断内迁。氐族和羌族由西 北迁到陕西关中;匈奴和 羯族南迁到山西一带;鲜 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 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 7 穿汉服北魏陶俑少数民族耕牛图汉人胡食图 29. 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民族交融”的理解。(2 分)结合所学回答,这种“民族交融”对中华民 族的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