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6.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52170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6.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6 特征码 PRsxRzQaiCkxAhzAwiTP 一,制 定 的 依据: 1,教学背景分析:语文是中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基础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教 学的认识更为深入,“大语文“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 同,而二期课改对语文教学的阐述也说明,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 高人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务.而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 组成部分,语文素质不仅反映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从 本质上看,还反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 力等. “新基“理论中对塑造未来新人的描述(21 世纪的基础教 育应把每个

2、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指个体独特性与社会规范 性的有机统一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须的自我教 育其内容包括德,智,体,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终身学习的意识 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 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中,更可以看出语文教育在此方面的大有 可为.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除了包括“精读“,“速读“,“视听“,“ 课外阅读指导“等,还新增加了两个质疑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阅 第 2 页 读和表达两大块. 根据对二期课改精神的学习和对语文教学方向的把握,我们初步 拟定了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

3、养学生的爱国 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 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 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 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 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 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 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 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 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

4、句 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的思路,了解基本 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 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 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 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第 3 页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 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 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3,所教班(年)级学生现状及对策: 根

5、据我校学生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 展方向的把握,结合我校“学有所长,优有特色“的办学方针,我们 的语文教学最初以“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培养习惯,搭建舞台“为 口号和行动原则,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 中预到现在初一两年来,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 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 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 高,下面根据初一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从以上数据看出,两个班级语文水平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127 班的差距主要是历史原因,所以现在 127 班同学在学习兴趣,习 惯,态度语

6、文基础等方面都与同级其他班级存在明显的差距.虽 然和 127 班上学期期中考试等比较,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具体教 学中还是感到和 130 班的差异,所以虽然以采取种种措施,但提 高幅度不大,因此,本学期在保持 130 班总体较好的势头之下,还 要大力抓一班的教学,力求进步. 127.130 班虽然平均水平有所差异,但存在的问题是相似的,这 些问题也不容乐观:目前本(年)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 第 4 页 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 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对教 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 学生掌握

7、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我们这样普 通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未 雨绸缪,因此,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 时,还应加强对二期课改的学习与研究,在把握好教学的大方向 的前提下,对教与学作出相应的调整,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 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 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 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

8、感悟,熏陶和 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 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 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 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 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 第 5 页 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 外的联系

9、,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 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 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 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 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 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 同学生的特点. 1

10、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 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 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 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 3-4 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 14).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15).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第 6 页 1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7).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 学习语文的信心. 18).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 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

11、文和作文技巧等. 二,本计划应达到的目标: 以下是上学期期末大考的分析: 1,通过分析我发现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 稳定优良率,提高合格率,班中有以下学生是有潜力可挖,应该能 及格的:朱华,孙磊 2,按照年级组分层教学,集中抓 A 层的要求,本学期我努力工作, 力争将 60%A 层(约 16 人)同学的成绩保持 80 分以上,并能让尖 子生有更多的进步.基本保证了优良率稳定在 25%以上. 3,根据教研组的要求,本学期我班参加区的统考或联考要力争进 入十四所学校的中三分之一的行列.优良率要力争超过区平均. 三,具体实施计划 : 根据教研所统一安排, 第一周-期中考试完成第一,二

12、,和 第七单元的课文教学,表达完成一,二,四单元的;期中考试-期 末完成剩余单元课文及表达的教学,具体计划如下:周次 课时 预期目标 内 容 第一周-第二周 第 7 页 10 课时 第一单元 精读(七) 综合训练 单元教学要求 一、能综合运用辩词析句、析段明篇的方法,一步提高理 解课文的能力。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的含义与作用;从课文 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课文 的中心意思;分析重要段落,领会其对表达课文中心意思的作 用。 说明 1,本单元是继八年级六个精读单元学习基础上的综合性训 练单元。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回顾前六个单元的教学要求,然 后能结合课文的表达

13、重点和体裁特点综合动用辨词析句、析段 第 8 页 的篇的方法理解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 2学法指导 着重指导学生从词、句、段,篇各个方面进行研读,理解 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知识能力 本单元六篇课文的前四篇,形式各不相同,但内容上是有 密切联系的,即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不同时代革命者的高尚情 操,所以应培养学生反复推敲关键词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了解重点段落对表达全篇中心思想的作用的能力。1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1、 在进行归纳段意的训练过程中,2、领会关键句子在段中的 作用,3、理解段与段的关系,4、解最后一段对表达中心的特 殊作用。5、 理解一些更重要词句对表达

14、中心的特殊作用。 2 母亲 教学目标 6、 在自读过程中,7、 提高学生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分层 划段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中, 8、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9、注意抒情、议论的句子在文中的 作用。 3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10、 指 11、 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 12、 朗读, 第 9 页 13、把握节奏、重音和语调,14、深入理解五首诗的丰富含义。 15、领会并学习革命烈士献身革命、满怀豪情、坚贞不 16、 屈、视死如归的高贵品格和革命精神。 4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7、 指 18、 导学生在理清故事脉络的基础上, 19、 阅读重点语段,20、圈画课文中有关“幸福”

15、的语句, 21、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22、体会这些重要句段与表达中 心的关系。23、引导学生体会这则童话故事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24、 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 5 再塑生命 教学目标 25、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26、 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7、尤其是比喻、排比等句子的气势和感情;分析理解三段内 容的互相关系,28、重点把握第三段内容。29、理解作者盼望 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6雪 教学目标 30、借助注释,31、了解课文大意,32、 归纳中心思想 的重要作用。33、圈画有关语句,34、理解这些句子在课文中 的重要作用。 第 10 页 表达记叙中的说明 教

16、学目标 1、 懂得说明在记叙中的作用。2、 把握记叙中说明的要求。 学习在记叙中的作一些适当的说明 第三周-第四周 10 课时第二单元 速读(三) 综合训练 关于本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速度单元中第三次涉及速度教学的内容。因此,须 复习一下有关速读的基础知识,包括什么是速读、为什么速读 和怎样学习速读。然后在重温速读(一)集中注意,整体认 知和速读(二)控制视线,加快速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 上,引入本单元速读(三)综合训练的教学。 教学要求: 1、 进一步复 2、习和巩固速读训练中有关阅读速读、阅读理 解率和阅读效率的记录和计算的方法。 3、 综合运用各种速读方法,4、 进一步加快阅读速度、 提

17、高阅读效率。 第 11 页 教学本单元课文时,先速读,然后完成有关训练题;接着再精 读,以验证速度效果;并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 能力。 7雷电颂 教学目标 1、 多次速读全文,2、迅速抓住段落的内容理解全文的主要 意思。3、在速读基础上精读,4、 从分析人物性格着手, 5、学习归纳课文的中心意思。 8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 快速浏览课文,2、 迅速抓住各段的主要内容,3、 并进行归纳各段大意。浏览课文时复 4、 习计时速读法。 5、学习居里夫人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毕生贡献的崇 6、高品质。 9 海燕 教学目标 1、 继续复 2、习和巩固计时速读法的要领和计算方法,3、提 高阅读速度

18、和理解能力。4、 通过多次速读课文,5、抓住段落 大意,6、 把握的主要内容。然后在精读中理解一些词语的含 义。 10 组歌 教学目标 1、 快速阅读全文,2、并计时和计算阅读速度,3、争取在速 第 12 页 读后迅速抓住的主要内容。 4、 由速读到精读,5、深入领会各部分的要点,6、并改写课 文成则说明性、资料性的短文。 11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1、 多次速读课文,2、迅速抓住的主要内容,3、并计算阅读 速度。4、理解鲁达不 5、畏强暴、伸张正义的斗争精神。6、 初步了解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 。 表达怎样说明事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2、有合理的顺序,3、 要讲究方法

19、。4、通过观察和比较,5、逐步学会说明事物。 第七周-第九周 15 课时第三单元 质疑(一)词与句 第 13 页 关于单元教学要求 质疑,按辞海解释,就是提出疑难的问题。质疑,在本册 教材中就是指质疑性阅读或阅读中的质疑。 为什么在整册课本中要设置两个质疑单元?质疑性阅读有什么 作用? 清代著名学者焦循说:学贵善思,吾生平得力于“好学深思, 心知其义”八个字。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张之在读书的艺术一书中指出:在读书中运用和锻炼思考 能力,要从问题开始。他又说: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 几个为什么。读书最好运用发现法,即用发现

20、的眼光去读, 这时你的思考力就会积极活动起来。 设置质疑性阅读,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深入钻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的能力和效 益。 本单元是质疑(一)词和句,也就是要求先从词语及句子的角 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思考解答,更正确、深刻、全 面的理解课文。 本单元的具体教学要求是: 1、 懂得“质疑”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2、了解掌握质疑 的读书方法对于拓展思维、培养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有 第 14 页 很大帮助的。3、 能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及句子提出有思考价 值的、有助于深入钻研课文的问题,并且在思考分析之后解释疑 问疑问。4、在熟悉课文,5、 进行

21、质疑、答疑的过程中, 6、进一步复 7、 习、巩固、提高朗读和默读能力,8、能 灵活自如地运用圈划、摘录、批注等读书方法。9、 在学习质 疑方法的同时,接受课文所渗透的思想教育内容,培养高尚的 思想情操,增长有关知识。12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词句的质疑,2、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句子的表达作 用。3、 仿照课文前半部分的质疑,4、对课文后半部分从词 句入手,5、 提出有思考意义的问题,6、深入理解课文。 7、 体会作者以喻物人抒发的情怀,8、学习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的斗争精神。 13 旅鼠之谜 教学目标 1、 继续训练学生对词、句质疑的能力 2、 通过质疑和 朗读,3、引导学

22、生体会课文中优美、壮丽的意境。 14 大雁归来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2、对课文的词句进行质疑。加 强对课文中心意思的了解。 3、 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第 15 页 15 喂出来 教学目标 1、 参照阅读中的问题,2、对课文词句进行质疑,3、以进一 步掌握质疑的阅读方法。4、分析主人公诺尼的形象,5、理解 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6 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句的含义。 2、 通过朗读,3、品味文中描写景物的短句。 4、 以对词句的质疑,5、 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17 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1、 参照注释,2、借助词

23、典,3、 阅读全文。 4、 通过朗读,5、品味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 6、 以对词句的质疑,7、 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表达记叙中的抒情 教学目标 懂得记叙中抒情的作用,初步掌握记叙中抒情的方法。 18:吆喝 1、通过对词句的质疑,2、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句子 的表达作用。19:春酒 1、多次速读课文,2、迅速抓住的主要 内容,3、并计算阅读速度。 第 第 16 页 第第十周-第十二周 1 115 课时第五单元 质疑(二) 段与篇 本单元是在第三单元词句质疑基础上,培养和训练学生对段落 和篇章进行质疑的能力,逐步养成质疑习惯,提高整体把握课 文的能力。 在熟悉课文段落结构的安排之后,启发

24、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中心 思想、写作特点等方面质疑。对两篇小说,还要侧重对人物形 象的理解,提出质疑。通过反复的质疑,提高阅读能力。 20俗世奇人教学目标 1、 在第三单元学习“词和句”质疑方法的基础上,2、 初步学习段篇质疑的方法。3、 了解旧中国人民遭受苦难和人 际关系的严重隔亥。4、 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和 对比手法的效果。5、 学习并体会课文如何准确运用生动、形 象的动词和形容词。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段篇质疑的方法。2、 学习理解小说选材上的 第 17 页 特色,3 理解人物性格。 22五柳先生传 1、 继续学习段篇质疑的方法。 2、 了解死海的特征和成因。 3

25、、 学习作者生动有趣说明事物的写作特色。 23马说 教学目标 1、 继续培养学生段篇质疑的能力。 2、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3、引导学生体会说明的条理 性,4、以及分类别、下定义两种主要说明方法和设问修辞格的 运用。 24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 1、 继续训练学生段篇质疑能力,2、 促使学生掌握常用 文言词语的含义,3、 借助注释,4、 读懂全文。5、 学习体会作者说明的条理性,6 即按空间顺序清晰说明。 7、用国质疑,8、 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说明特色,9、体 会雕刻家艺术构思的巧妙。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 继续训练学生段篇质疑能力。2、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 描述的口技特色(条

26、理清晰,3、首尾呼应和侧重烘托)4、学 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语。 表达合理的联想 教学目标 1、理解联想的作用。学习在记叙时展开联想。 第 18 页 第十四第十 1 110 课时 第六单元 文言阅读指导 26:小石潭记 1 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句的含义。 2、通过朗读,3、品味文中描写景物的短句。 27:岳阳楼记 1、继续训练学生段篇质疑能力,2、 促使学生掌握常用 文言词语的含义,3、借助注释读懂全文。 28:醉翁亭记 1、学习体会作者说明的条理性,2、按空间顺序清晰说明。 29:满井游记 1、 促使学生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 2、 借助注释读懂全文。 30:诗五首 1、多次速读课文,2、迅速抓住的主要内容,3、 背诵这五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