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精选说明文38-48.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522350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精选说明文38-4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精选说明文38-4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精选说明文38-4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精选说明文38-48.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精选说明文 38-48 特征码 sLXeVCIdqCnswXeWOAsH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精选 说明文部分 38-48 38.有惊无险的陆潮 受月球、太阳及地球间的引力影响,海水会发生规律性的 涨落潮,这就是人们早已熟知的天文潮汐。阴历八月十八日的 钱塘江大潮,更是天下壮观,驰名中外。既然月球和太阳的引 力能使海洋兴风作浪,那么,同样可让貌似钢体的地球陆面发 生起伏现象,人们称之为陆潮。 二地球和月球好似母女俩,月球吸引着地球,地球紧紧地拉 着月球,互绕旋转永不分离。结果,地球和月球各部分的物质 除受引力作用外,同时产生与之反向的离心力。因此,地球系 统的实际受力,

2、是月球引力与互绕旋转离心力的合力,称作月 球引力潮。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研究发现,月球引潮力引起的 地表起伏竟大得惊人,陆潮最大“浪高“可达 3050 厘米;而地 第 2 页 球引潮力在月球表面制造的所谓固体潮,最大“浪高“可达 3000 米左右! 三事实上,月球引潮力极其(甲) ,只有地表重力的 11000 万。对于 10 吨重物来说,它只有 1 克的力,等于从大 胖子身上掉下一颗汗珠,地球上的人们丝毫感觉不到这种力的 存在。但是,偌大的地球却反响(乙) 。因为,引潮力除使海面 潮起潮落外,还因海洋状况、地球自转等因素,诱发周期性的 潮汐波,从而使海潮变得排山倒海,咆哮如雷。海洋如此,地 壳自

3、然也不例外。但是,尽管地表每天以半米的振幅升起降落, 人们也难察觉。因为人们始终与地面同步,就像在平稳升降的 电梯里一样。 四天体力学和观测实践还表明,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不 仅能激发海潮和陆潮,还可产生气(候)潮。由月球弓;发的 大气潮汐,称太阳潮;由太阳引发的大气潮汐,称太阳潮。但 是,这些潮汐现象往往被剧烈变化的气象要素所掩盖,很难加 以识别。比如,太阳潮表现在气压计上,最大幅度只有水银柱 的 127 毫米。当月球在天顶或无底时(太阳时 0 时或 12 时) ,空气密度最大,大气发生“高潮“;而太阳时 6 时和 18 时,空 气密度最小,大气发生“低潮“。 五(科学家还发现,即使离地百余

4、千米以上的大气电离层,也 会发生甚至比低层大气强得多的潮汐现象,使地球磁场遭到强烈 干扰,人们又称为地磁潮.)盛期的未来几年内,太阳的紫外线辐 第 3 页 射将大大增强,地磁潮汐会有显著变化,从而影响地球及其气 候。因此,科学家已将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视作气候变化的 第四类自然因子,格外重视。 【阅读提示】 从鲁彦的听潮中,从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中,我们欣赏 了海潮的静美和壮美。可你听过陆潮么?请看看这篇科普小品, 了解一下在我们脚下不断发生的变化吧。阅读后,你对太阳、 月球、地球一定又多了些新的认识,对科学规律性一定又增添 新的理解。 【思考练习】 1 .给“陆潮“下定义_ 2.第一段中“貌似“

5、和第二段中的“长期“两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1)“貌似“_ (2)“长期“_ 3.把“微弱“、“强烈“两个词分别填入第三段的甲、乙处。 甲( )乙( ) 4.根据文意,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用结构图的形式标示下 列概念之间的关系。 引力潮 海潮 陆潮 气(候)潮 太阴潮 太阳潮 地磁潮 5.分析第五段第一句。这个句子有无毛病,如有,请进行修改; 如无,请说明理由。 答:_ 第 4 页 39.生物和环境 一地球上有生命的范围,通常叫做生物圈。如果把地球 比作苹果,那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生活在像果皮那样薄的 地球表面层里,因为只有这个表面层有空气、水、土壤,能够 维持生物的生命。人们把这个

6、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层,叫生 物圈。 二在生物圈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都 在不断地循环。人和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 物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生物死后。尸 体被空气、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这样的循环),从宏 观到微观,到处都有。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样的循环中, 大气得到氧的补充,不清洁的水通过阳光的蒸发作用形成了雨, 有害的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或者被大量的水和空气稀释成为无 害的物质。这些过程都叫做天然自净作用。天然自净的循 环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三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 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叫做第一环境问题或者

7、原生环境问题。 火山的爆发会使大气增加二氧化碳。病虫害和各种流行疾 病,也都属于这一类。 四另一类是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叫做第二环境问题, 或者叫做次生环境问题。这个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越 来越突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工业生产中排出来的废 _、废 第 5 页 _、废_(简称“三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水俣病、 红潮、伦敦烟雾都是由于“三废“破坏了天然自净循环而造 成的。此外,城市的烟尘、噪声、垃圾。放射性物质等等; 也都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阅读提示 天然自净循环在遭破坏,环境污染正危及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 存。本文从环境科学的角度,通过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 析天然自净循环被破坏的原因,指

8、出其造咸的危害,向我们敲 响了警钟,告诫人们要增强自我约束机制,保护环境。 【思考练习】 1.什么叫“生物圈“ ?(用自己的话概括,不得超出 20 个字) 答:_ 2.第二段中“这样的循环“指代的是_(请填写句子序号) 3.“如地震会使局部地区增加氢气,会使地壳被破坏,有害人体 的元素进入水的循环系统。“这个例子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应 放回到第_段的第_句与第_句之间。 4.请根据文意解释“原生环境问题“中的“原生“和“次生环境问题 “中的“次生“的语意。 原生:_次生:_ 5.给第四段的空格处依次填上一个合适的字:废_、废 _、废_ 6.本文分析了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两大类原因,请你用简明的 第

9、 6 页 文字说说怎样才能保持天然自净循环。 答:_ 40.概说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的御苑,其基址为明代皇帝亲戚的故园遗址。 1709 年,即康熙四十八年开始修整旧园,后又赐与皇四子允祯 (即雍正) ,并题名为“圆明园“。1725 年,雍正即位第三年, 扩建圆明园,增建殿堂和楼阁,作为听政之所。乾隆即位后, 六次巡游江南,喜江南湖山之美,将所见的名园胜景,绘制成 图,仿置园中。嘉庆、道光、咸丰三个朝代,益发辉煌。(整个 园区占地 5200 亩,建筑面积 16 万平方米,相当于故宫的全部建 筑面积.)前后经历 150 多年,先后建成“圆明园“、“长春园 “、“万春园“三个主要部分。因“圆明园“建

10、置最早,规模最大, 又是外朝内寝区,所以习惯上将三园统称为“圆明园“。 圆明园造景的意境,多取自神话中的仙宫幻境,或仿历代著 名山水画中的深山幽谷,或采取江南绮丽多姿的名园胜景,还 兼取了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成为当世罕见的园林建筑集 大成者。 这座大型行宫御苑,是封建帝王的宫苑,皇帝和他的后妃们, 在园中过着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园外兵营林立,没有皇帝的 特别赏赐,就是那些封疆大束,也不得擅自入户游逛。1897 年, 李鸿章自西欧回国,前往颐和园朝见慈禧,受到慈禧的赏赐。 他在宴饮、听戏之后私带幕僚数人游览圆明园废址。虽然当时 第 7 页 的圆明园已被英法联军焚毁成为废墟,但仍然还是皇家禁苑

11、, 像李鸿章这样的宠臣,也因私闯禁苑的罪名,受到罚俸处分。 今天驰誉世界的颐和园,不过是圆明园的一个外围园林,由 此可以想像昔日的圆明园该是何等的宏伟和壮观,而今天呈现 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片废墟。 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 法联军侵入北京,根据当时的一位英国军官回忆,“9 月 4 日, 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可以自由抢夺,每个人都腰囊累累,满 载而归。“当英军吹集会号时,一个师的军队,每个团能准时报 到者不到 10 人,余下的仍在抢掠之中。1861 年 1 月 14 日,英 国泰晤土报刊载了以北京和平为题的通讯,其中谈到 当时圆明园被掠夺的情况时说:“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 在进入皇

12、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 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 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了。“掠夺 后,指挥官就下令焚烧圆明园。英国人温华尔曾经作过这样的 描述:“两天两夜的大火熊熊地烧着,仿佛一张幔子罩着行幸处 所,并且随着大风,烟雾吹过联军驻扎的营盘,蜿蜿蜒蜒到了 北京,黑云压城,日光掩没,看起来仿佛像一长期的日蚀。“这 一页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 【阅读提示】 能把握或文段的说明中心及说明方法是初中会考考查说明文阅 读能力的目标之一。阅读这篇,着重理解的内容,能够指出说 第 8 页 明对象的特征,并且

13、体会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思考练习】 1.最后一个自然段所要说明的是() 。 A.英法对我国的侵略与掠夺。 B.圆明园今昔。 C.圆明园被掠夺与焚烧的经过。 D.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2.段中加线的部分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_ 3.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段)大量引用英方的材料目的是什 么? 答:_ 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段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圆明园的始建、修建、扩建、面 积、得名等情况。 B.段介绍圆明园的建筑特点。 C.本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D.没有具体介绍圆明园内部结构轮廓,是因为扣住题目“概说“ 二字,从本文的写作意图出发,这样介绍已经足够了。 5.在文中找出最能

14、说明圆明园是皇家禁苑,不得擅人的例子并 用一句话概括回答。 (不超过 20 字) 答:_ 6.下面是本文段落的划分,哪一种较合理? A.分四段一 B.分三段 第 9 页 C.分两段 D.分三段一 7.归纳本文的中心:_ 41.龙卷风 盛夏季节,当你收听台风天气预报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台 风中心风力在 12 级以上“这样的话,似乎“12 级“就是风力之“ 最“了。自然界中有比这更大的风吗?有,那就是龙卷风。 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云柱的外形很像神 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中而得名的吧。实际上,它 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 风旋涡。 龙卷风的

15、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 100 米以上,极端情况,可达 300 米。12 级风的风速相当于每 秒 30 多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罕见的 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 畜像开玩笑似的卷到空中,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杨柳“, 摧毁建筑物,甚至像利剑似的把坚固的高楼大厦削掉一角。 1956 年 9 月 24 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 三四层楼高的 110 吨的储油罐举到 15 米的空中,然后把它甩 到 100 多米以外的地方。1925 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 风,造成 2000 多人伤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

16、大呢?主要 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空气十分稀薄,气 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台风中心和它外围空气 第 10 页 平均每 100 公里差 20 毫巴(压强单位) ,而龙卷风中心与外围 空气只要相差 20 米,气压差就达 20 毫巴。气压梯度越大,风 力也就越大,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了。 龙卷风涉及的范围很_。 1927 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次 龙卷风,在它经过的 15 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连根拔起,_ 靠近这股龙卷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龙卷风可以事先预测出来,气象雷达就是监视龙卷风的一种 很好的工具。 【阅读提示】 用这一文段,考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包括

17、把握说明对象、说 明的特征,认识说明的结构顺序,理解说明文的语言等。 【思考练习】 1.第段中加点的“这“、“它“、“它“所指代的内容依次是() 。 _ _ A.龙卷风 龙卷风 龙卷风 B.龙卷风 龙吸水 龙卷风 C.龙卷风俗称“龙吸水“龙卷风龙卷风 D.龙吸水 龙卷风 龙卷风俗称“龙吸水“ 2.第段的说明结构是() 。 A.因果 B.因果 C.总分 D.分总 3.指出第段的说明方法并各举一例句说明。 答:_ 第 11 页 _ _ _ 4.龙卷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_ _ 5.请选择一组合适的词语填入第段的空缺处。 A小而B大而且 C小因此D大但是 42.色彩与生产 不同的颜色,对人的心理会产

18、生不同的影响。在现代化生产 中,应用颜色的心理效应的规律来设计工作环境,不仅具有美 学价值,而且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事故。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色彩可分“暖色“与“冷色“。一般来说, 红、黄、橙等颜色能使人产生暖的感觉,故称之为暖色;青、 蓝、绿等颜色,能产生冷的感觉,称之为冷色。 有一间办公室的墙壁原来是黄褐色的,后来改刷成蓝色,到 冬天时,女职员们总抱怨今年冬天比去年冬天冷。其实,室内 是正常温度 21。经理发现问题的症结后,又把墙壁刷成黄色, 于是女职员们又说天气不冷了。 根据这个效应,工作场所如果气温较高,宜多布置冷色;但 若偏冷,则应换上暖色,在心理上调节人的温觉。 第 12

19、 页 颜色也有“轻色“与“重色“之分。白色、浅灰色、浅黄色等使 人产生轻的感觉,称为“轻色“。黑色、深灰色等使人产生重的 感觉,称为“重色“。国外一家公司的经理发现,工人们在搬运 黑色的箱子时,经常抱怨这些箱子太重,于是他让人把箱子改 剧成浅灰色,工人就觉得轻了很多。根据这个效应,工厂把需 要搬运的货物剧成“轻色“,而一些不能搬动的机床。机座等则 剧成“重色“,以给工人坚实牢靠之感。 专家们还发现,一些色彩如黄、橙、红等色有使人振奋的提 神作用,能提高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进入兴奋状态; 而蓝色、紫色、绿色等则有使人平心静气的特殊效用。因此, 前者(兴奋色)能使工作环境产生活跃的气氛,刺激

20、和增进生 产活力;而后者(镇静色)则能使工人镇定、平和,有利于完 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工作。 不同的色彩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淡蓝色、浅黄色、乳白 色能使人感到房间宽大,棕褐色能给人空间缩小的感觉,在一 间较宽大空荡的厂房里漆上棕色,会使人产生收缩之感,厂房 看起来舒服些。 巧妙地发挥色彩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西方有一位艺术家在参观一间工厂后,自告奋勇为该厂设计了 一整套色彩布置蓝图。从设备、工作台、厂房到休息室,他都 在色彩的布置及协调上进行综合的考虑和设计,结果艺术家的 杰出劳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提高了工人劳动的积极性,工厂 第 13 页 产品的成本下降了 14,劳动生产率

21、提高 10.5。而有一家企 业因将全部的设备漆成低沉的暗绿色,还加上了一圈黑色的边 框,结果使工人经常感到头痛,生产率很低。这些都表明,在 工业生产中,对色彩的作用应给予重视。 我们应重视色彩在企业中的应用的研究,使色彩更好地为提 高劳动生产率服务。 【阅读提示】 阅读说明文,要学会分析说明文内容上的科学性和形式上的条 理性,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很有条理地说明色彩对生产的作用。 另外,本文的思考练习题中,还对你能否适用阅读所获得的新 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作一些检测。 【思考练习】 1.本文要说明什么问题? 答: _ _ 2.本文共说明了颜色多少方面的心理效应? A.三个方面 B.四个方面 C.五个

22、方面 D.六个方面 3.第自然段说明什么内容? 答: _ _ 第 14 页 4.如果你是一家无线电厂厂长,你认为在工作场所的墙壁上最 好漆上什么颜色?为什么? (请用文中的两句话回答) _ _ 5.下列哪种颜色的旗帜比较适用于运动会,以促进运动员情绪 高昂地投入竞赛? A.红色 B.蓝色 C.五彩 D.浅蓝 6.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_。 7.某画家构思一幅“楚霸王举鼎“的水彩画,为了突出楚霸王的 威猛,你认为下列哪种构思用到本文所谈及的原理? A.楚霸王的衣服用黑色。 B.周围的背景用浅黄色。 C.周围的背景用黄色。 D.巨鼎用深灰色。 43.湖群,在消失 长江中下游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23、群。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 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但是,水土流 失和围湖造田使这些湖泊寿命剧减。 19 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 6000 多平方千米。1949 年, 面积缩减为 4350 平方千米的洞庭湖,仍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40 年来,每年淤积在湖内的泥沙 1.5 亿吨,湖底普遍淤高 l3 米,最高达 79.2 米,加上大肆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 第 15 页 面积和湖容都减缩了一半以上, 1984 年洞庭湖的总面积只有 2145 平方千米。八百里洞庭徒有虚名,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 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可惜,荣居全国第一的鄱阳湖也同样 是厄运难逃,只不过相对洞庭湖,它的萎

24、缩速度稍慢那么一点 而已。40 年中,鄱阳湖由于造田和淤积,湖面缩小了 15 以上。湖北素称“千湖之省“。 1949 年时,面积超过 0.5 平方千米的湖泊确实多达 1066 个。经过 40 年的水土流失和 围垦,只剩下了 300 来个,湖泊面积仅为先前的 13,湖面锐 减达 6000 平方千米。田还有江苏,几十年来因围垦损失湖面已 达 1600 平方千米。 这样,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在 20 世纪 50 年代还有 22000 多 平方千米,到 20 世纪 80 年代只剩下 12000 平方千米,减少了 45. 5。曾经星罗棋布散珠碎玉般的湖泊,纷纷失去了它们那 迷人的光泽。据调查统计,仅洞庭

25、湖、鄱阳湖、江汉湖群和云 南高原的湖泊,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由于围垦和淤塞而丧失的 淡水储量就达 350 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拟建的三峡水库 的防洪库容。还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已不再 和长江相通连。 湖泊大量消失,严重影响了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每到汛期, 滚滚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数米。40 年来,为 3600 千米长江干堤和 30000 千米支堤,投下了不知多 少劳力和资金,完成土石方 40 多亿立方米。长江的堤防工程远 第 16 页 远超过了黄河堤防,而长江的洪水比黄河的洪水更为可怕,长 江沿岸直接受洪水威胁的人口也比黄河沿岸多得多。 越穷越垦

26、,越垦越穷;越险越加,越加越险。人把生态义务扔 进长江,长江把人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阅读提示】 1998 年夏天的长江大洪水,至今让人谈洪色变。为什么会有如 此大的洪灾?这其中有天灾,也有人祸。恢群,在消失一文, 从一个侧面介绍了长江洪水形成的深层原因。 【思考练习】 1.第 2 段的 10 句话可分为几个层次?用“|“在下面序号中标出。 2.第 3 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 _ _ 3.仔细读第 4 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湖泊大量消失有哪些危害。 答: _ _ 4.本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第 17 页 答: _ _ 44.大自然敲响了警钟 秦牧 广东湛江市附近,有一个小岛

27、,名字叫做硇洲。它盛产龙虾、 鲍鱼、海参、青蟹之类的海鲜,地方虽小,倒也颇有声名。 这个小岛,外省人不一定知道。但是,知道不知道,并没有什 么关系。我们这里报上登载了一则关于这个岛的小小新闻,我 觉得倒是值得告诉各地的人们,并且议论一番的。因为它在中 国,具有普遍的意义。 那是一则什么新闻呢? 原来,这个岛出产的鲍鱼,越来越小了。大鲍鱼固然已经不可 复睹,中鲍鱼也异常稀少,海产收购站买进的鲍鱼干,竟有一 斤达到五六百粒的。 一克重一个的鲍鱼,有多大呢?那不过像是一粒晒干的螺蛳肉 那么大小罢了,那不过等于三四十粒米的重量罢了。像这样小 的鲍鱼,应该算是超微型的小鲍鱼了。 鲍鱼(它还有一个土名叫做

28、“九孔螺“) ,这种味道非常鲜美的海 产,如果让它充分发育成长的话,一个可以重达两三斤。我们 在中药店里看到的石决明就是它的壳。有的鲍鱼壳比成人的巴 拿还要大,就是很好的说明。行销世界市场的墨西哥和日本的 第 18 页 罐头鲍鱼,每罐净重一磅,有的就只装一只鲍鱼,甚至一只鲍 鱼可以分装两个罐头。试想,如果那些一克重的鲍鱼能够克享 天年,不至过早夭折的话,它们长大后一只就可以超过小时候 500 只的重量了。 事情不仅如此。鲍鱼越重,每斤或每磅的售价就越高,这些年 的世界市场,由于鲍鱼产量不是很大,价钱越炒越高。晒干的 鲍鱼,一斤 3 个的,在香港可以卖到 1600 元港币;如果是一 斤两个的,每

29、斤就要卖到 2000 多元。这也就是说,一个大鲍鱼 可以价值 200 美元以上。但如果是几十个一斤的小鲍鱼的话, 每斤的价格就要下降六七倍了。 从商品出口价格的角度来看,捕捞小鲍鱼是多么的不上算。捕 捞毫无限制,“竭泽而渔“的结果,鲍鱼必定越来越少和越来越 小。我国的海味市场上,人们多年来已经看不到大鲍鱼的踪迹。 广东这个出产海味的著名小岛,收购的鲍鱼一斤竟达 500 多只, 这可以说是大自然向人们敲响了的警钟! 【阅读提示】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中,我们学习了秦牧的大自然 警号长鸣 ,知道了作家对生态的关注。此文是秦牧关于环境问 题的另一篇佳作。选文有删节。 【思考练习】 1.解释文中加

30、点的词语。 竭泽而渔:_ 第 19 页 2.“因为它在中国,具有普遍的意义“中的“它“指代的是什么?“ 普遍的意义“具体指的又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答: _ _ 3.“这个岛出产的鲍鱼越来越小“,下文中哪个事例最能说明鲍鱼 “越来越小“? 答: _ _ 4.第 7 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 _ _ 5.第 6、7 自然段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_ _ 45.月亮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尚 付阙如,但是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测事实,对月球 第 20 页 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

31、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 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 3.34 克,只相当于地球密 度的 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 是这样:当 46 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脱胎 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 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 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 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 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 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

32、天作之 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 3.7 倍,相去并不悬殊;况 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 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要俘获一颗像月球这么 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 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 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 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地球形成的时候,一开 始便以大团的铁作为核心,并在其外围吸积了许多密度较小的 石物质。月球的形成稍晚于地球,它由地球周围残余的非金属 第 21 页 物质聚集而成,因而密度较小。这种学说

33、称为“同源说“。如此 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 40 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 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 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 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 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 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 况却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 一天会掀开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阅读提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34、天。“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佳句,它 曾引起了多少人的通想啊!“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则吸 引着古今中外无数天文学家的探索。本文是用通俗的语言向人 们介绍“月球的起源“的研究成果。 【思考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邂逅:_ (2)讳莫如深:_ 2.文中关于“月球的起源“的三种学说分别是什么? 答: 第 22 页 _ _ 3.说月球是地球的姐妹的理由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答: _ _ 4.“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中的“可能“为什么不能删去? 答: _ _ 5.写出三句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句及作者。 _ _ 46.美丽的“地狱“ 金星,在西方语言中叫做“维纳斯“,那是

35、爱与美的女神的芳名。 宁静的夜晚,金星晶莹柔和的光辉,挥若维纳斯温柔多情的目 光。然而,一艘艘金星探测器却传来了骇人的消息:那里的情 况十分可怕,简直就像地狱一般。火热的大地上笼罩着饱含硫 酸的大气。稠密的云层几 乎挡掉了 99的阳光,只剩大约 1能抵达金星的表面。然而, 这厚厚的大气又像一床硕大无朋的棉被,阻止着金星本体的热 第 23 页 量散人太空。金星大气防止散热的效率胜过它妨碍阳光之进入, 这就使金星表面的温度达 450以上。 空间探测业已查明,金星大气的 97都是二氧化碳,它们对红 外线是不透明的。金星表面和大气层吸收的太阳光,很大一部 分转变成为含热丰富的红外线,它们不能穿透浓密的

36、二氧化碳 大气,这就是造成金星酷热的根本原因。这种状况和培育瓜果 蔬莱的“温室“非常相似,所以此类现象就称为“温室效应“。 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甚微,这才使人类有一个良 好的生存环境。然而,溶解在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却不在少数, 煤、石油和石灰岩中也包含着大量二氧化碳。倘若地球变得更 热,这些潜伏的二氧化碳就会有一小部分散人大气。于是,“温 室效应“将使我们的地球变得更热,这又使更多的二氧化碳从海 洋和岩石中逸入大气,其后果则是使地球变得愈来愈热如果 我们无法控制这种情况,那么也许有朝一日地球也会变成像金 星那样的“地狱“。 “温室效室“的恶性发展将会如何威胁人类的生存?研究这样的 问题

37、,不能拿真正的地球来做大规模的实验。但是,金星为我 们提供了现成的“模特儿“。研究金星大气,对于预防人类生存 环境的恶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提示】 金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是各大行星中高地球最近的一个。 你想知道金星的奥秘吗?本文从一个侧面揭开了金星上的神秘 第 24 页 面纱。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称金星是美丽的“地激? 【思考练习】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l)骇人:_ (2)硕大无朋:。 2.“美丽的地狱“中的“美丽“,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 _ _ 3.仔细阅读全文,说说造成金星酷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_ _ 4.研究金星大气有什么意义? 答:_

38、47 喜鹊告状 这几年,喜鹊明显减少了,有人担忧再过些年孩子们可能连喜 鹊也不认得了。 1993 年春,笔者采用路线调查法,从宁夏的彭阳到银川 400 千 米,在大约 400 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只发现 50 个喜鹊巢,至于 喜鹊则更少见了,与 20 世纪 70 年代相比大约减少了 95。 原来群体数量很大的喜鹊为何急剧减少了呢?其一,因为喜鹊 第 25 页 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可供营巢的大树太少了,致使 90的鹊 巢只得筑在七八年生的小树上;有的鹊巢距地面仅三四米高, 极易遭受人为的毁坏及自然灾害;其二,近几年灭鼠给鸟类带 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农村用玉米、小麦拌制的毒饵撒于田间, 虽然毒死了大批老

39、鼠但也杀死了大量的鸟类。笔者还曾在一片 杨树林里亲眼目睹到一只中毒的老鼠被一只猫头鹰捕食后,同 归于尽的惨景。 喜鹊又叫花喜鹊,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 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510 月间,主要取食蝗虫、象 甲、蝼蛄、天社蛾幼虫、蝇蛆、蝉等多种害虫。喜鹊的减少, 必将导致虫害及鼠害的大量发生与蔓延。所以,它应该受到保 护。 某地方志曾记载了“喜鹊告状“的故事:康熙五十八年春,郡人 偶感疫症,忽传说吃喜鹊可治,群众争捕喜鹊,城里城外把喜 鹊网罗殆尽。一日,群鹊到公堂鸣叫不已,并引官至集市,见 市买鹊者甚多,才知道是有些人为捕鹊得利,妄说喜鹊能治病。 而后,官府对捕鹊者严惩,捕鹊

40、之风才刹住。 为了不使喜鹊再告状,今天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爱鸟 护鸟活动,特别是注意向青少年进行爱鸟护鸟的教育,使广大 群众认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 鸟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要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要特别注意 保护培植大树及茂密的高杆树,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之所, 第 26 页 让千姿百态的鸟类得以繁衍下去,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阅读提示 喜鹊告状,闻所未闻。那么,喜鹊为什么要告状?它告谁的状? 告状的结果怎样?我们认真阅读全文,答案尽在其中。从喜鹊 告状中,我们应该悟出些什么呢? 【思考练习】 1.文中引用“喜鹊告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 _ _ 2.喜

41、鹊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答: _ _ 3.认真阅读第 4 段,说说喜鹊有哪些特点? 答: _ _ 4.第 2 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 _ _ 第 27 页 5.联系全文,谈谈应该从哪些方面爱护鸟类? 答: _ _ 文) 48.大自然的警告 林晓春 (l)公元 2037 年,巴黎和费城到处张贴着预报洪水即将到来 的告示。纽约市的街道水深四尺。皮肤癌的发病人数达 5 亿。 各大洋看不到虾和蟹了 (2)这不是危言耸听,人类确实由于自己的狂妄无知和贪得无 厌而已经及正在濒临巨大灾难的边缘。人类按照自己的好恶随 意改造自然,毫无顾忌地开发。为扩大耕地而大量砍伐森林, 为发展工业而大量开

42、采石油,为获取劳力而大量繁衍后代,生 态系统遭到恣意的破坏,环境危机日趋严重,人类遭到了大自 然无情的报复。就以中国为例,沙漠扩大为 109 万平方千米, 水土流失总面积达 150 万平方千米,被称为第二次国土沦丧。“ 温室效应“又将导致两极冰帽融化,海面上升,土地淹没。其根 源难道不是人类的无知、短见和专横吗? (3)著名画家莫奈将其成名作日出印象)中的伦敦大雾画成 紫红色而使观众愕然,但是当人们走出展览厅时不免膛目结舌, 因为他们发现司空见惯的伦敦大雾果然是此种颜色。在众多的 第 28 页 大城市里,每天早晨随着成千上万汽车涌上街道,无数家工厂 锅炉的运转,蓝黑色的烟雾四起,经久不散,鸟瞰

43、全城则如一 片烟雾浩渺的沼泽。 (4)无怪乎有人这样叹息:“人类在自己杀戮自己。“诚然,作 为有智慧的人,他具有无穷的创造力,然而他对于构成物质世 界的微观世界,对于浩瀚的苍茫宇宙,所得到的认识仍只是沧 海一粟。一味地征服自然,不仅自然要报复,人类自己也是“玩 火自焚“。 (5)人类,也许应当从中悟出点什么。 (6)人,确实是自然的主人。 (7)人,必然首先尊重自然。 阅读提示 大自然以丰饶的资源养育了人类,可现代人类却将面临大自然 的报复。这篇科普小品,以科幻的笔调,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 幅恐怖的人类灾难留。是谁制造了这些灾难?读罢全文,在“人, 确实是自然的主人。人,必然首先尊重自然“的警语

44、中,你又悟 出了什么? 【思考练习】 1.找出文中六个成语,并为下列带点词注音: 成语:(l)_(2)_(3)_ (4)_(5)_(6)_ 注音:膛( )目结舌 沧( )海一粟( ) 玩火自焚( ) 第 29 页 2.理清全文结构并给各段拟小标题(不超过 5 个字)_。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2)自然段中加点词的意义: (l)“这“指代:_。 (2)“不是危言耸听“的根据是:_。 (3)“已经“正在“都是。词,这两个词的前后位置(可以 不 可以)互调,是因为_ (4)该文段中,与“随意“毫 无顾忌“同义的词语是:;与它们相呼应, 并揭示其根源的词语是:_。 4.第(2)自然段中,用_修辞手法,从 _、_、_ 三方面,以_的语势,写出恣意开发破坏生态系统的严 酷情况。 5.第(3)自然段中,把_比作“烟雾浩渺的沼泽“,这是 _修辞手法, _表现了_的情况。 6.结合文意,说说“尊重自然“的隐含义: 答: _ _ 第 3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