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正常人体功能开课学院课程代码06000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72学时学分4.0适用专业护理授课学期第2学期前导课程正常人体结构后续课程药理学、异常人体功能、常用护理技术、健康评估、成人护理、儿童护理等。课程类型理论课是口实践课是口理论+实践是因一.课程性质与设计(一)课程性质正常人体功能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开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优质课程,是医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高级护理及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它包括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两门学科的知识,是以生物机体的组成,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
2、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护理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临床护理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理实统合、教练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仿真实验、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化,充分体现专业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课程定位。本课程建议课时:总学时72,理论学时60,校内实训学时12。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
3、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将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2、培养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勇于奉献精神;3、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知识目标1、熟悉正常人体功能的基本概念和与护理专业的关系;2、掌握细胞的基本功能,人体主要组织和脏器的功能活动规律;3、掌握蛋白质、酶的结构、三大物质代谢的生理意义和
4、遗传信息的储存与表达;4、了解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和学科现状;5、了解机能学实验和生化实验的常用设备和使用方法。(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初步分析能力,能将知识与其他课程联系起来归纳总结,并能够解释生活中一些生命现象;2、在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掌握机能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能应用医学机能学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能正确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书写合格的实验报告;3、能将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知识用于医学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实践,提高整体护理能力。三.课程结构与内容(一)课程结构1 .学习模块严格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中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的护理专
5、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遵循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重构为认识免疫、探究免疫原理、揭秘免疫与临床、熟知免疫学应用、了解医学微生物、掌握非细胞型微生物、熟知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了解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探知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走进人体寄生虫十个教学模块,共72学时。2 .学时安排序号内容学时合计理论实践1模块一人体基本功能20722模块二细胞的基本功能623模块三血液424模块四血液循环1025模块五呼吸406模块六消化和吸收407模块七肾的排泄功能628模块八感觉器官229模块九神经系统的功能6010模块十内分泌4011模块十一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3212模块十二酶
6、1013模块十三糖代谢2014模块十四脂类代谢2015模块十五氨基酸与核甘酸的代谢2016模块十六遗传信息的储存与表达20(二)课程内容序号模块工作任务教学目标考核评价要点建议学时理论实践1人体基本功能、动物实1 .概述2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能理解正常人体功能的概念、研究内容和任务,与护理学的关系和1、能将疾病护理思维模式转变为整体护理、程序护理模式。20验基本操作技术3 .人体与环境4 .人体功能的调节正确的学习方法。2、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即新陈代谢、兴奋性的概念及周期性变化、生殖的意义。3、掌握人体功能的三大调节方式。4、熟悉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正、负反馈。5、熟悉常用动物捉拿、给药
7、取血、处死、插管等方法。2、能判别机体反应形式。3、能判断不同组织兴奋性高低。4、能判断调节方式。5、正确进行动物捉拿、给药、取血、处死、插管等操作。2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2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3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4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熟悉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掌握物质转运功能。2、掌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特征、离子机制、生理意义和异同点。3、肌细胞的收缩过程、机制、特点和影响因素。1、能判断细胞外液和主要脏器中晶体物质和胶体物质的转运方式。2、能运用生物电知识解释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的原理。3、根据肌细胞收缩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判断临床某些药物
8、对骨骼肌的作用。623血液1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2 .血浆3 .血细胞生理4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5 .血型和输血1、认识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功能。2、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正常值、生理特性和功能。3、理解血液凝固和纤溶过程的关系。4、掌握血量正常值及失血后情况分析和输血原则。5、掌握ABO、Rh血型分类依据。1、在临床实际中能根据血常规检查判断是否发生贫血。2、能解释溶血的生理机制。3、判断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与血小板、凝血因子的关系。4、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失血程度,进行相应护理处置。5、能根据个案进行成分输血。424血液循环1 .心脏生理2 .血管生理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
9、器官循环1、掌握心脏的泵血过程、主要机制、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2、理解并掌握心脏生物电形成机制、心肌生理特性。3、了解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及各部分生理意义。4、掌握动脉血压正常值、形成、影响因素。5、熟悉微循环通路。6、理解组织液、淋巴液生成与回流过程。1、能判断心动周期、心率、泵血过程之间的关系,运用于脉搏、血压的测量、心音听诊中。2、能判断正常或异常心电图。3、掌握周围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并能判断是否正常。4、判断水肿发生的原因。5、当心率、搏出量等因素变化时能判断血压如何变化。1027、掌握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自身调节。8、理解冠脉循环特点。6、能进行蛙心灌流实验操作和家兔血压调节实验
10、基本操作。5呼吸1 .肺通气2 .气体的交换3 .气体的交换4 .呼吸运动的调节1、认知呼吸全过程。2、理解并掌握肺通气动力和阻力;肺通气功能评价指标。3、认知肺换气、组织换气过程及影响因素。4、了解气体在血液中运输。5、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1、能判断呼吸困难的类型。2、能解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生理机制。3、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的测量方法和意义。4、能判断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时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的变化特点。5、能判断通气/血流比值变化可能的机制。6、判断几种化学物质浓度对呼吸的调节作用。4O6消化和吸收1 .概述2 .口腔内消化3 .胃内消化4 .小肠内消化5 .大肠内消化6 .吸收1、熟
11、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道神经支配。2、了解口腔内、大肠的消化;掌握胃、小肠的化学性、机械性消化过程。3、熟悉人体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1、能比较分析几种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异同点。2、能解释消化性溃疡病的部分发病原因,指导临床护理。3、能根据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具体病情进行氧疗护理的调整。4、能解释胆石症的发病原因,进行饮食健康指导。5、能进行营养指导。4O7肾的排泄功能1.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2.尿的生成过程3 .尿生成的调节4 .尿的浓缩和稀释5 .尿液及其排放1、认知肾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循环特点。2、掌握尿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3、熟悉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方式和机制。4、T解尿液理化特性
12、及排尿反射。1、能解释临床上患者尿量增多或减少时涉及的生理机制,并能进行临床护理措施的调整。2、通过患者尿量性状的改变观察病情变化。628感觉器官1 .概述2 .眼的视觉功能3 .耳的听觉功能1、认知感受器的生理特性。2、熟悉眼的折光和感光功能、眼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和折光功能异常表现。3、熟悉耳的听阈、听域和各部耳的功能。4、了解前庭器官的功能和前庭反应。1、能解释生活中与视觉有关的特殊现象。2、分析近视、远视和散光的生理机制。3、能分析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的发生原因,进行临床护理方案的调整。4、能根据病情特点判断传导性耳聋和感音性耳聋。229神经系统的功能1.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2.反射活动
13、的一般规律1、熟悉神经元的结构机联系方式;突触传递过程和突触后电位;神经递质分类。1、能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析感觉传导通路病变的部位。2、根据痛觉特点指导临6O3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4 .神经对躯体运动的调节5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6 .脑的高级功能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对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节。3、脑的高级功能及脑电活动。床护理。3、能根据失语症、失写症、失读症症状进行鉴别。4、根据睡眠规律对患者睡眠状态进行病情分析。10内分泌1 .概述2 .下丘脑与垂体3 .甲状腺4 .肾上腺5 .胰岛6 .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1、认知内分泌、外分泌的概念;激素的概念及一般特征。2、下
14、丘脑与垂体激素分泌的规律。3、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的功能及调节。1、指导临床激素类药物运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能分析各种内分泌相关疾病与相应激素的关系,指导临床护理。4011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酶1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与结构2 .蛋白质重要的理化性质3 .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一酶4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5 .核酸的理化性质1、了解蛋白质、酶、核酸的化学结构;氨基酸的分类;蛋白质的四级结构。2、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变性、凝固、呈色反应等特点。3、熟悉核酸、DNA、RNA的结构和功能。4、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酶原激活过程;影响酶催化的因素。1、利用蛋白质、酶的特性解释
15、临床检验手段。2、根据DNA、RNA结构解释生命遗传规律。3、能对临床常见生化检验方法进行原理分析。4212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与核甘酸代谢1.糖代谢2 .脂类代谢3 .氨基酸与核甘酸代谢1、了解糖原的合成、分解代谢和血糖的调节。2、掌握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的主要过程和生理意义。3、熟悉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合成和分解代谢;了解磷脂代谢;掌握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4、熟悉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氨的代谢特点;了解氨基酸的特殊代谢,核昔酸的代谢规律。1、能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及酮体测定结果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调整。2、能根据血脂测定结果判断病情,指导患者调整3、焉对某些代谢
16、类药物进行原理分析。6013信储表传的与遗息存达1.DNA的生物合成2 .RNA的生物合成3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掌握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2、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过程及加工修饰。3、了解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1、解释生命遗传现象。2、能对一些已研究清楚地基因遗传性疾病进行解释。3、对解释临床实践中恶性肿瘤的发生。204、了解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四、学生考核与评价(一)考核的形式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性考核结合的方式。课程成绩(100)二过程性考核X60%+终结性考核X40%个人成果由教师依据标准评分,小组成果、学习表现由教师和组内成员共同打分,以百分制计算得分。.
17、二)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与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要求相结合,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核表一教学F价考核总表(100分)评价形式评价阶段评价要素评价主体评价分值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课前预学(30%)1.观看公告、学习导航软件智评(学堂在线)5%成绩(100X40%)2.学习微课视频软件智评(学堂在线)20%3.完成课前测学软件智评(学堂在线)5%课中乐学(40%)1.参与导学思考他评(教师+学生互评)10%2.参与互学分享他评(教师+学生互评)10%3.参与探学讨论他评(教师+学生互评)10%4.完成线上测学软件智评(学堂在线)10%阶段性考核(30%)免疫学阶段测软件智评(学堂在线)10
18、微生物学阶段测软件智评(学堂在线)10%线上期末考核软件智评(学堂在线)10%增值评价课后拓学(100)实践考核他评(教师+企业导师)成绩(100X20%)思维导图他评(教师+企业导师)专题手抄报他评(教师+企业导师)专题视频他评(教师+企业导师)学习感悟他评(教师+企业导师)终结性考试课程考核期末测试(100分)根据岗课证要求,进行理论、实验技能知识,教考分离综合考核。软件智评(雨课堂)+教师成绩(100X40%)考核表二思维导图作业评分标准(100分)评价内容评价标准权重分数中心图突出主题、大小适中、颜色鲜明5分分支不要超过七个,一个分支一种颜色5分线条由粗到细,线条流畅5分关键词和短句
19、提炼概括准10分标注要点和难点,导图基本信息等5分符号和图标自成体系,多而不乱5分颜色色彩丰富,视觉效果好10分完整性问题考虑比较全面25分结构性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深度适中,3-5层次即可30分考核表三专题手抄报评分标准(100分)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分值选材内容紧扣主题、中心明确,内容精炼、有创造性。35纸张统一使用8K纸制作手抄报,单面制作。10格式包含报头、插图和文字等三部分。要和谐、美观,富有个性;字迹要求工整、流畅、清晰;插图图样和色彩富有美感,与文稿搭配和谐合理。45制作笔可以任意选择,但铅笔除外(不包括彩色木铅笔);均使用手抄文字和手绘插图,版面制作不能有任何粘贴,作品不能为印刷品
20、作品可由个人独立或合作完成。请在作品背面右下角标注,班级、姓名。10合计100考核表四视频作业评分标准(100分)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分值作品内容紧扣主题、立意鲜明、健康积极、富有感染力、传播力度高、社会影响力好。40摄像画面清晰、曝光准确、色彩无失真、构图美观、镜头稳定。25编辑制作结构流畅,配乐得当,字幕规范,无跳轴夹帧等瑕疵。25创新性剧本、摄像、编辑制作等方面具有新颖的角度和手法。10合计100考核表五组长评价表考核等级考核标准分数(100分)优积极参与活动,广泛搜集资料,组织同学认真讨论问题,与本组同学良好合作,形成讨论观点并进行心士ZK三O100分良参与活动,搜集资料,积极参与讨论问
21、题,并形成讨论的主要观点。85分中参与活动讨论,协助同学搜集资料,协助同学完成一般的任务。70分差未参与设计方案或活动,未搜集资料,只挂名。30分考核表六教师评价表序号考核项目评分标准权重单项成绩1学习态度与纪律202团结协作精神203及时完成并上交作品104学习效率155表达与沟通能力156出勤情况20项目总评100五.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课程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多媒体、观看教学录像、个案分析、校内实训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过程,内容上树立课程的“知识与行动结构观”,使学生能够
22、在学习活动中完成正常人体功能的基本技能,获得正常人体功能所需的职业能力。2、课程突出实用性、前瞻性。将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知识、新方法及时体现在课程内容中。课程应以学生为本,内容要突出重点且表述清晰,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重在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3、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个案教学或项目教学,注意以任务引领的个案或项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学习或项目活动中了解正常人体功能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联系。4、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探索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5、注意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的教育,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23、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努力把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标新立异,倡导个性品质与个性发展、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协调发展,形成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一)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相对应的实训指导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作,编写好讲义、教案,制作课件。教材设计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三个需要(学科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服务于专业课程,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处理好不同教材内容的联系与衔接,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建议使用
24、卫生部规划、高职高专适用教材。(三)教学团队1 .教学团队专兼结合,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2.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等教学任务。(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紧贴临床岗位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轻松、和
25、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在线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时采用模块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 .建成校级职业院校在线精品开放课,提供全套授课视频、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学资源、习题库等丰富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和更新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 .网络资源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平台,不仅有利于了解国内外微生物免疫的新动态和新进展,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有关概念、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效果。3 .与铜川市疾控中心合作开展实验和实践。4 .不断完善医学虚拟仿真实训室实验项目,开发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真实实验,更新资源与时俱进,并且实现实验项目的可重复性,从而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及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