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我省地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22584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促进我省地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促进我省地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促进我省地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促进我省地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关于促进我省地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特征码 MmxbszIPvIpFovexgXOi 我省地勘队伍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曾作出过巨大贡献, 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省地勘队伍 面临诸多困难,发展受到制约,已经影响到地勘单位的安定, 影响到我省矿产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 分析问题、掌握实情,促进全省地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由我 厅牵头,与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国土资源厅组成联合调查组, 就全省地勘队伍现状与发展问题,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 召开多层面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两个多月的调研,形成了以下 调研报告。 一、我省地勘队伍现状令人堪忧 我省省属地

2、勘单位包括地矿、有色、核工业和煤田四 个地勘局,拥有 61 个二级地勘单位;全部职工 41925 人,其中 离退休人员 22689 人,占职工总数的 54.12,在职职工 19236 人,占职工总数的 45.88;资产总额 221940.24 万元,其中: 负债 117421.13 万元、净资产 104518.1 万元。四个地勘局原都 第 2 页 属中央在*全额预算拨款事业单位,2000 年前后下放我省实行 属地化管理。 50 多年来,我省地勘队伍艰苦努力工作,在全省发现矿产 141 种,发现各类矿床(点)6000 余处,探明储量价值 1.22 万 亿元,在已探明的矿产中,钨、铋、普通萤石、海

3、泡石、隐晶 质石墨储量居全国之首,为湖南赢得了“有色金属之乡” 、 “非 金属之乡”的美誉。地质勘查极大地促进了矿业开发,截至 20XX 年底,全省建成矿山 6810 座,矿产采选业从业人员近 50 万人,总产值 140 亿元,矿产品出口占到了出口总额的 20%, 因矿山开发而兴建的城镇上百处。我省地勘队伍在全国享有盛 誉,有 7 个地质队曾获“国家功勋地质队”殊荣。核工业地质 局在我省找到了全国第一批铀矿,并通过土法炼铀为我国第一 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做出了贡献。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勘体制改革滞后的矛盾日益显现, 地勘队伍陷入困境,主要体现在: (一)包袱沉重。

4、全省地勘四局拥有一支过于庞大的队伍, 总人数达 4.2 万人,其中离退休 22689 人,占到了 54.12%,未 来五年还将有 2000 多人陆续退休;在职 19236 人,其中只有 30的人员具备专业技术技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达 到 1:1.2。在职人员中待岗和提前退养人员达 6577 人,占在职 第 3 页 人员的 34.2,剔除离退休、待岗、退养人员,四万 多地勘 职工仅 30在岗。各单位离退休人员负担较重,如建立于 1955 年的 核工业地质局 20XX 年离退休人员费用达 7143 万元,占到 了整个事业费拨款的 54.3%。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工作条件 差,矽肺病、血吸虫

5、病及工残人员 412 人,因公死亡职工遗属 221 人,每年支付该部分人员的工资、抚恤费、医疗费就多达 900 万元。地勘队伍历史欠帐较多,主要是缺乏社会保障条件, 失业、医保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能纳入省直事业单位统一规范, 长期遗留的职工工资待遇、医疗费欠帐、基地搬迁建设等问题 严重影响地勘队伍发展。据调查摸底,4 个地勘局医疗费欠帐 累计 3200 余万元,基地搬迁资金缺口达 3.17 亿元。全省地勘 队伍住房改革都因补贴不到位大部分没有落实,如省地矿局职 工总户数 9235 户,没有按政策参加房改、住房没达到标准的就 有 4064 户,占到 44%;并有占总户数 1/4 的 2485 户还

6、居住在 六、七十年代干打垒平房中。一些老职工认为自己艰苦奋斗一 辈子,单位进城难、儿女就业难、孙子上学难,是“献了青春 献子孙” ,情绪比较低落。 (二)投入不足。一是中央财政下放基数安排不足。煤田、 地矿、核工业局、有色地勘局,于 1998 年至 2000 年间先后下 第 4 页 放实行属地化管理。 地勘四局下放情况一览表 单位 下放时间 下放人数 下放基数 (万元) 人均基数 (元/人) 省煤田局 1998 年 第 5 页 5780 4340 7508 省地矿局 1999 年 19181 17222 8979 省核工业地质局 2000 年 9996 第 6 页 9722 9726 有色地勘

7、局 2000 年 7430 7711 10378 地勘四局属地化后,省财政对地勘四局调资按离退休人员 增资 100%、在职职工增资 70%(其中煤田局 100%)追加了基数, 但由于先天造成的预算缺口过大,人员过多,人均预算水平一 直偏低。如地勘职工多次上访反应的 210 元问题,实际上就是 省里 1994 年定的月误餐费人均 60 元和 1997 年增发的月生活补 贴 150 元。当时省里规定,60 元月误餐费只给政策,由各单位 自行解决;150 元月生活补贴财政给一部分,各单位自筹一部 分。省直单位执行这 210 元补贴时,地勘单位当时还没有下放 第 7 页 到省属地化管理,下放属地化管理

8、时中央又未认可该项补贴。 如果现在应地勘职工要求,由省财政将这两项补贴按省直全额 预算单位发放的标准打入工资,省财政对四个地勘局需增加预 算基数 10565 万元。 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国家用于地质找矿的投入 逐年减少。地勘投入长期以来是由中央大包大揽,实行省属地 化管理之后,中央投入已只限于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 工作,对关系地方矿业经济发展的地勘工作很少投入。实行省 属地化管理之前的 1995 年1999 年五年时间中央给地勘单位 的项目经费拨款为 3.2 亿元,实行省属地化管理之后的 2000 年 20XX 年五年时间中央给地勘单位的项目经费拨款仅 1.5 亿元, 同比减少

9、1.7 亿元,减少 53,而省地勘投入机制又尚未建立 起来。目前全省真正从事地质找矿工作(含商业性地质找矿工 作)的仅 1641 人,只占到在职职工工总数的 8.5%;20XX 年四 个地勘局实现经营收入 8.73 亿元,其中地质找矿业务收入(含 商业性地质找矿收入)仅 4616 万元,只占到 5.29%。找矿投入 的不足已严重危及到我省矿业开发和发展。据有色地勘局的调 查显示,近年来我省已关闭大中型矿山,造成近 10 万矿工下岗, 若从市场矿产品需求和资源潜力看,只要前期地质勘查投入适 量资金,这些矿山都还远远没到关闭的地步。 第 8 页 (三)体制不顺。一是从地勘系统看,专业力量分散,工

10、作和建设重复,无序竞争。我省四家地勘局分属不同的部门管 理,队伍各自为政,各自为战,以地质找矿为例,四家地勘局 都分别设立了地质调查院,找矿技术力量分散在全省若干个地 质队伍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相互争资金和项目,有关 方面分配项目和资金时不得不平衡、照顾,降低了地质勘查投 入的有效作用。特别是地勘四局所属的各地质队,基本上都从 事地质找矿、工程勘察与施工业务,仅郴州市区就有从事相同 业务的 5 支地质队,资源配置严重重复。二是从地勘单位看, 事企并存的体制弊端严重。四个地勘局基本实行局队体制,局 和队都是事业单位,按事业机制运行,队以下众多的公司、工 厂、实体大都按企业办法管理。地勘单位

11、以事业单位身份获得 财政拨款,同时在市场中从事经营活动,用于补充地质事业费 的不足,维持着地勘单位的生存和发展。 (四)发展乏力。以地质队为基础的地勘队伍大体情况相 似,基础条件薄弱,设备老化,人才匮乏,基础设施陈旧,经 营性资产少。近年来,通过地勘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地勘 经济在市场机制运作、经营理念创新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较大。一是思想观念滞后。地勘企业 的创立由事业费投资形成,办好了,利润被庞大的队伍吃掉, 本身没有积累或很少有积累,一旦需要更新改造,又要申请地 第 9 页 勘费投入;办得不好造成亏损也要由地勘费补贴维持;维持不 下去时,又退到事业上来。负盈

12、不负亏,没有破产问题,难以 形成“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二是没有规模和核心竞 争力。一个局下辖众多地质队,地勘经费分散、有限,所办的 企业多是规模小、技术简单、功能雷同,缺乏竞争力。三是管 理滞后。相当多的地质队企业沿用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产权 不清、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不分,人员不精干,缺少激 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二、推进地勘队伍改革十分必要 我省地质勘查队伍作为全国地勘实力最强的队伍之一,曾 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世纪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仍然担负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和任务。按 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无论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 出发点,还是从实现经济

13、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上看, 积极引导、支持地勘单位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 变,通过改革重组摆脱困境,各自找准优势重新发展壮大起来, 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国务院对地勘单位改革有明确的要求。1999 年,在 地勘队伍属地化过程中,以国办发199937 号文印发了地 第 10 页 质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该方案明确指出:中央和省一级保 留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任务的骨干力量,将 其余地勘单位逐步改造成按市场机制运行和管理的经济实体, 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地勘单位企业化有一个过程,要创造条 件加快改革的步伐;中央和地方都要对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 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

14、策支持。国务院国办发20XX76 号 文指出,对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并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的 任务还没有完成,在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亟待解 决。因此,我们要加大贯彻国务院一系列文件精神的力度,一 方面努力解决地勘单位存在的困难,营造好的改革环境;另一 方面,积极、坚决地推进地勘单位的改革,使地勘单位走上自 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 (二)湖南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地勘队伍的改革。地质勘 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 展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很强的工作。我国作为人口、资源和发 展中的经济大国,90%以上的能源和 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依赖 于矿产资源,资源的永续利用只

15、能走“自给为主、进口为辅” 之路,因而立足于勘查开发本土资源来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展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省地勘队伍虽然面临历史包袱沉重、 队伍过于庞大的较大困难与发展危机,但这支队伍作为矿业开 第 11 页 发乃至整个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决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 目前,我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已日益突出,影响着经济和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能源供应吃紧,有色金属价格暴涨,新 一轮煤炭开采热、有色矿山热又在持续升温。但另一方面,由 于多年来地勘资金有效投入严重不足,结果带来资源储备速度 远低于资源开发速度,矿产资源储量的消耗量远远大于探明量, 导致工业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保障度大幅度降低。比如,2000 年至 20XX 年五年我省矿产采选业实现产值共计达 592 亿元,而 这五年内包括中央投入在内我省地质勘探仅投入 1.5 亿元。 1958 年到 1980 年全省平均每年完成钻探工作量 55.9 万米,20 世纪 90 年代年钻探工作量下降到 20 万米,2000 年至 20XX 年 钻探本文来自*之音,海量精品免费请登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