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10月月考(第一次月考)试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33144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2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10月月考(第一次月考)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10月月考(第一次月考)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10月月考(第一次月考)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10月月考(第一次月考)试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10月月考(第一次月考)试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10月月考(第一次月考)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10月月考(第一次月考)试题.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16-2017 学年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第一次月考)试 题 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4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 1.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 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礼记 载: “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3

2、. 公元 626 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将入朝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格杀。父亲李渊正在皇宫 内湖上泛舟,李世民的军队冲到面前,声称护驾。李渊无奈,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太上皇。 史称“玄武门之变。这场残酷的夺嫡斗争违背了 A宗法观念 B华夷观念C重农观念 D民本观念 4. 职官考七记载: “御史台不受诉讼,有通辞状者,立于台门候御史,御史竟往门外收采之,可 弹者略其姓名 , 皆云 : 风闻访知。”此被称为“风闻奏事”。这一制度 A.使御史台变为一个执法机构 B.使御史的监察职能得到强化 C.一定程度上威胁了皇帝集权 D.行使违法行政现象得到了纠正 5. “自(汉 )武帝之后 , 外廷之

3、官 , 统于丞相 , 中朝之官 , 统于大司马。霸( 人名)以丞相举史高为大司 马,故以越职责之。”材料所述表明 A.大司马与丞相权力处于平等地位B.中朝的设置削弱了丞相权力 C.汉设中朝的根本目的是限制皇权D.武帝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6. 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独断中记载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 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这一称谓的由来反映了 A.皇权神圣不可侵犯 B.皇位继承不可更改 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 D.皇帝之意即上天之意 2 7. 中国史学家柳翼谋曾评论道:“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 国,是国家形式之进化也。”这里强调的是

4、 A.郡国并行制克服了分封制的弊端 B.三公九卿制度强化了君主专制 C.秦朝的思想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D.中央集权制度顺应了时代潮流 8.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古代中国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更不用说继承娘家的财产 了。但在中世纪的欧洲,女皇、女王是很普遍的。这说明 A.中世纪欧洲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 B.忠君思想造成中国妇女地位低下 C.宗法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较大 D.中、欧在女权问题上无共同之处 9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10. 隋唐时期实

5、行的科举制与以前相比较,其进步作用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用”之外,对于当时社 会的意义还在于 A.有利于农民通过考试而入仕 B.有利于豪强地主巩固统治地位 C.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限制军事集团操纵政权 11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 郡,谭其骧秦 郡新考推定为46 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 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学家的研究论文D秦简的记载 12.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 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 B嬴政自称始皇帝 C在

6、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13“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 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 的内阁 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 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 3 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 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 14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 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 分科考试 D重视教育 15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

7、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 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16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 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1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B参与决 策,负责朝廷事务 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18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模式的建立者是: A、 汉武帝 B、周武王 C 、周文王 D、秦始皇 19下列关于

8、三省六部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C.提高了行政效能,完善了中央机构 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20明朝初年,在中央机构的设置问题上曾经进行了自秦汉以来的一次颠覆性的改革,那就是废除 了丞相一职。当时的办事机构“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A直接向皇帝负责 B受命于殿阁大学士 C隶属于军机大臣 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 21、自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趋势是削弱地方, 加强中央分散地方官吏权力, 防止割据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A. B. C.D. 22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到限制。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

9、见贵为公 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 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 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 4 C程朱理学焕发生机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 23.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 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24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 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10、是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25. 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看,对清代的边疆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是清朝贵族对边疆地区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深化 B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值得肯定 C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破坏了民族团结,不利于民族融合 D“改土归流”破坏了多民族国家的多样性,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26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了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 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

11、,阁臣据 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直接涉及到的制度 分别是 A郡县制度、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B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 C郡县制度、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D皇帝制度、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 27.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十块大型浮雕的第一块,纪念碑上雕刻的历史 情景反映了中国人民 A. 敢于反抗外来侵略 B. 用于维护领土完整 C. 积极打击走私贩毒 D. 努力维护清朝统治 5 28“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将上年夏间凶惨案内所有承认获咎之各外省官员, 分别惩办”。“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这些无理要求

12、出自不平 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9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 不应当放弃 , 。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治外法权 D公使驻京 30“对一个民族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生。”下列说法符合该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 B.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太平天国运动形式上仍是旧式农民运动 D 义和团运动是两种文明的碰撞 31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列强侵华 A导致中国不断丧失主权 B使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13、C加快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D促使中华民族不断觉醒 32.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未认识到殖民主 义的侵略本质和残酷性只看到了“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夸大了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 贬低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A B C D 33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大门”指的是 A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进行贸易活动 B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C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外国公使可以进入中国 34有人说“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与这两人都有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 争 C八国联军侵华D中法战争 35左宗棠病逝后,清廷赐给左宗棠的谥号为文襄公。有人评

14、论说:“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 左文襄。”那么,这则评论主要是针对左宗棠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击败阿古柏,夺回北疆 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为对俄谈判提供军事支持收复新疆 A B C D 6 361951 年,周总理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 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是近代资本 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是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 育功能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A B C D 37读下图中 ( 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漫画) 的历史信息,引起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 38促使近代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

15、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历史事 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 39台湾义士邱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 人之手 , ”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40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 对外通 商) 。其间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 条约 ) 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民上下,以复仇为 雪耻, 以积愤思报怨, 以下令逐客 ( 驱 逐外国人 ) 为最快人意, 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

16、。其处势应变, 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 可取 ) 。”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7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第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 ( 40 分) 41. (14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额。永乐年间有七人,宣德年间有十四人,万历年间有二十人, 崇祯年间有五十人。明代内阁无属官。然而清代的内阁制就有不同;清代内阁大学士的名额,康熙 年间,满汉大学士率为四员,到了乾隆十三年以后,才规定满汉学士各二员,协办大学士或一员或 二员,非有缺不可递补。至于内阁官

17、员有大学士、学士、侍读、中书舍人、典籍,其下又分设十二 个小机构,为国家行政中枢远较明代内阁组织庞大。这也导致清代内阁出现了权责不明的现象。 材料二明太祖创设殿阁大学士之始,仅令其侍左右,备顾问,并不知与国政。迨仁、宣之世, 创设票旨制度之后,大学士已参预政事,其后又有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仅决于首辅一人。然清则 刚好相反,清内阁制成于康熙时代,然此时便有翰林院分去内阁一部分的职掌,因翰林院的职务亦 为掌制诰以备顾问的机关。至雍正时,为对西北用兵而另设军机处,参掌机密,大有取而代之的趋 势。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明清两代的内阁制度比较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内阁由明到清的发展变化。(4 分) 2

18、)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内阁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0 分) 42( 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 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 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 中书省

19、”。 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 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 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 的基本程序如何?(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 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5 分) 4

20、3( 13 分)今年是甲午战败121 周年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 10 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 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 暴力劫夺,伪定一时, 机变百出,巧操天下 , 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 , 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2 分)结合所学知识批驳这一错误论调。(6 分) 9 材料二阅读邱逢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21、。 (2) 请你判断 往事 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为什么“夜夜梦台湾”?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5 分) 10 高一历史答案 1-40 CBABB ADCAC DDDAB ACDBA ABADB BADAB BACBD BCBBD 41.(1) 变化:由内阁成员人数没有严格规定到阁员人数的相对固定;由组织较为简单到组织较为庞 大,分工更加细密;权力呈现由小到大但最终不断被削弱的趋势。(4 分) (2) 原因:内阁在实践中自我发展完善的需要;出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4 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也强化了君主专制;同时 内阁分工的细化易造成各

22、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6 分) 42. (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 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4 分)。 (2)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 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4 分) (3)影响:行省制度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5 分) 43. (1)日本宣称出兵中国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人民推翻清政府的统治。(2 分)马关条约规 定中国割让大片领土给日本,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白银2 亿两,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等 等。( 4 分,分析条约危害两点即可)总之,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 分) (2) 甲午中日战争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台湾,台湾从此脱离祖国 的怀抱。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5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