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编委督查室主任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523679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编委督查室主任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县编委督查室主任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编委督查室主任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编委督查室主任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县编委督查室主任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 得体会 特征码 mAeqDyJXnqzAmmLQpRmD 县编委督查室主任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日前,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采访实录由中共中央党校 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该书由 29 名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 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 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知青岁月的整体形象, 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心系百姓、 勤奋上进、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在梁家河 7 年,习

2、近平立志 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 般人少有的。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 华,这就是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这就决定 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习近平后来返回北京,又有了有前 途的工作,但他反而放弃了看似更平坦舒适的道路,下沉到基 第 2 页 层,沉到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 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 事、有大勇气、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为什么? 这与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和抱负直接相关。一句话, 在农村 7 年,习近平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要为 老百姓办实事。

3、7 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 阶段,这个阶段对他整个成长、成熟、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习近平之所以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 第一步,一是与他这 7 年努力拼搏、自强不息、刻苦锻炼有关, 他不甘于平淡生活,认为人活一世,要做一番事业,要在“修 齐治平”方面有所作为,这是他成长的内因;二是外部因素。 如党组织的培养,家庭与环境的影响,陕北老乡的关怀教育, 等等。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有追求” ,主要体现在“为民族 担当” “为人民担当” “为党担当” 。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就是说,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

4、和 担子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 劳累,使他们经受饥饿,使他们受到贫困,通过这些来使他们 内心警觉,使他们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们原来所不具备的才能。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习近平是“年龄最小、 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 。习近平把 7 年最珍贵的 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里。7 年艰难困苦的知青岁月, 第 3 页 为习近平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延川县 梁家河村民张卫庞、吕侯生、刘金莲说:“近平与我们同吃同 住同劳动。 ”1969 年在延长县插队的知青孔丹说:“陕北七年, 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 ”这些朴实的话都是真实的写

5、照。 习近平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一开始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 关、劳动关、思想关。应当说,这四关过得很艰难。就是说, 要找出一条从梁家河走出的路,对那时的习近平来说,实在太 难了。如果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得不到升华,就会处处怨天尤 人。别人是从零开始,而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然而,在这种 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没有消沉,他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 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反而比较坚强,能吃苦,能顶住压 力,这使他度过了这四关,也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思想得 到了提升,认识得到了提高,这就是: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 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今天,习近平 总书记的“能吃苦” ,主要体现在

6、他为民族、党和人民的事业夙 夜在公、竭尽心力。 习近平曾讲到:“7 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 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 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 自信心。 ”通过调研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后,习近平就拿出切实可 行的办法,并脚踏实地去做,去苦干实干。习近平在梁家河的 7 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 第 4 页 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 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从刚到梁家 河才几天就去吊唁一位老党员过世的母亲,到对智力有点缺陷 的灵娃之包容、关心;从把“

7、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 到帮助果农提高苹果产量质量;从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 到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的真诚相待;从倾其所 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给讨吃老汉,到慷慨助他人,目的都是为 了让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近平 的为民情怀。习近平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农民” ,还经常说他 是“老陕” ,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这说明他已经完全把 自己融入农民之中了。当今,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三番五次强 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 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强调“要把人民作为我们力量

8、的源泉” ,之所以经常到那些贫困地区体察民情,与他这 7 年知青经历 所培养起来与人民的深情有关,与他在梁家河插队所形成的为 民情怀直接相关。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扶贫要攻坚、 扶贫要精准,就是因为他曾经就是一名农民,他懂农民。1969 年到延川县段家疙瘩大队插队的知青陶海粟说:“为群众做实 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 ”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 队的知青黑荫贵说:“我和近平一起到四川学习办沼气。 ”延川 县梁河家村民石春阳说:“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 ”梁 第 5 页 家河村民武晖也说:“近平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 ”这 些都道出了习近平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精神和开拓精 神。正因如此,习近平入党、当村支书、上大学, “大家都拥护 他”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