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3697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9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的特性[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角形的特性[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角形的特性[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角形的特性[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角形的特性[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形的特性[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的特性[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WORD完美格式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081 页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认 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让学 生在说一说、看一看、画一画等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 性,理解概念。接着在学生判别、比较中让学生体验到三角形还 存在高,在画高之后,说明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意义。稳定性是 三角形的重要特性,教材的设计思路是“情境猜想实验验 证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知 道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理解三角形的定义, 理解三

2、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学生通过拉一拉、推一推的实验,理解三角形的稳定 性,了解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 WORD完美格式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三角尺、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练习 纸。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开火车)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为了让城市变得更美,到处可见到吊机在进行 工程建设。请看,从图中你能找到

3、最多的是什么图形?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的? 师课件演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三角形的事物。 师:为什么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这么普遍?这节课我们走进 三角形的世界,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用生活情景唤起学生对三角形形状的回忆,体 会到三角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在打开学生思维的同时, 也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WORD完美格式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1)画一画:学生画一个三角形。 (2)投影展示。 (3)观察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画三角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 习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直接感知三角形

4、的基本特征。】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让生说一说什么叫做三角形。 (2)指导看书,引出三角形的定义。 (3)理解定义的关键词语“三条线段”、“围成”。 即时练习: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生在疑惑之时,从书本中中找正确定义,充 分发挥教材的规范作用。通过即时练习,抓住“三条线段”、 “围成”这些关键词来判断,从而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概念。】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名 字。我们可以用英文大写字母A、B、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 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 【设计意图:用通俗的比拟,使学生了解三角形命名的必要

5、 性和表示方法。】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引入,学习高和底的定义。 WORD完美格式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课件展示一高一矮的两个三角形房子) 让学生猜一猜“山羊住几号房?长颈鹿呢?”,并指一指 高在哪。 再让学生在三幅图的判断中找出三角形的高。 哪幅图把三角形的高画了出来? 结合第三幅图引出高和底的定义 同桌说一说:顶点A的对边是哪条边?顶点B的对边是哪 条边?顶点C的对边是哪条边? 1号房2号房 A C B C B A C B A C B A WORD完美格式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入手,把三角形的高自然的融入生 活之中。让学生对三角形的高形成初步的感知,通过

6、“说一说” 减低学生找对应边、对应顶点的错误率。通过出示三幅图,先让 学生直观感受三角形的高,使学生对三角形的高有初步的理解。 再通过手势比划,再通过手势比划,让学生明确高和底的定义。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 破。】 (2)学习画高。 给定一条底边,学生尝试画高。 师巡视,指名板示画高。 小组讨论: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汇报,学生讲解画高的方法。 总结画高的方法。 让生提出画高的注意事项。 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条高。并让学生指出对应的底和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对高的定义的理解来画高。然后通 过让小组讨论如何画高,再进行反馈总结画高的方法,从而提升 技能。让学

7、生在互相提醒注意事项中,自我纠正画高常见的错 误,有效突破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这一教学难点。有效运用 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高和底是两两对应的。】 5、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1)设疑,猜想。 师:同学们看,这是北京奥运会的体育馆鸟巢。 WORD完美格式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从这个建筑中我们能看到有很多的三角形组成。 师:为什么设计师应用那么多的三角形而不用其他的图形, 比如四边形? 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实验释疑,验证猜想。 小组内动手拉一拉,推一推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看看 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得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 (3)应用特性。 想办法把易变形的

8、四边形框架固定下来。(先让生提出办 法,再实验操作) (4)联系生活。 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事例。 师课件出示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WORD完美格式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谁的更牢固呢?为什么? 【通过“设疑猜想实验证实”,让学生亲身体验三 角形的稳定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学生即时对四边 形框架进行加固,进一步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举生活实例,感 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第一关:快乐补空缺。 WORD完美格式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1、三角形有()条边、()个顶点、 ()个角。 2、三角形具有()性。 3、(1) 如果 AB为底,()色的虚线是它的高;

9、(2)如果蓝色的虚线是高,它的底是()。 第二关:明辨选答案。 (1)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D.垂线 (2)一个三角形最多可以画()条高。 A、一 B、二 C、三 D、无数条 第三关:智慧审判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这是三角形ABC的一组底和高。() 【通过以上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特 征、概念及高和底的理解,并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高语底的对应 性的理解。】 第四关:巧手我会画。 画出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 底 A B C 高 底 A C B WORD完美格式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画已知底

10、边上的高的方 法。】 第五关:冲关我能行。 画出下面三角形的三条高。 【通过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明确可以以三角形的任一条边 画出高,并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当三角形的一个角是直角时, 如 果 以 其 中 一 条 直 角 边 为 底 , 那 另 一 条 直 角 边 就 是 它 的 高”。】 六、总结评价。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三角形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请说说自 己的收获。 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 人,相信大家一定还能发现更多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A A C B WORD完美格式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

11、思 在教学中,我先从生活情景中,引出三角形,勾起学生对三 角形的回忆,并通过举例来设疑为什么三角形的应用这么普遍, 从而引入对三角形的探究。通过“让学生画自己心目中的三角 形”初步感知三角形,并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三角形的特征,认 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再根据三角形的特点,概括出三角形的定 义。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 联系起来。通过出示图形,判断哪些是三角形,抓住“三条线 段”、“围成”这些关键词,从而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概念。 三个顶点 三条边 三个角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画三角形的高: 1、找出底边对应的顶点; 2、过顶点作底边的垂线段。 三角形 ABC 底 高 W

12、ORD完美格式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在教学高和底的定义时,通过创设动物家三角形房子的情景 引入三角形的高,并通过三幅图判断高,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 的高,再通过手势比划,让生明确高和底的定义。为了更好的突 破画高这一教学重、难点,我先通过说一说顶点和对应的边,再 让学生根据对高的定义的理解来画高。然后通过让小组讨论如何 画高,再进行反馈总结画高的方法,从而提升技能。 三角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 基础之上探究出来的,学生有必要经历三角形特性探究的全过 程。我通过“设疑猜想实验证实”,让学生组内拉 三角形木架,亲身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并让生即时对四边形框架进行加固,进一步应用三角形的稳 定性。 最后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来让学生生巩固、深化新 知。 上完课后,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比如,对课 堂的调控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的不够好、对学生的评价、 激励不够及时,在最后的拓展环节比较仓促,学生探得不够深 入,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