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课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68390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课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课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课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课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课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课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课题.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WORD 格式 .分享 精品 .资料 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 一、课题设计论证 1、本课题的界定,相关的研究现状评述。 2、本课题研究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3、本课题选题的教改意义及应用价值。 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本项改革方案的主要思路、方式方法、 途径、措施、策略等) (以上四方面内容的阐述共限定在2000 字以内)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史, 可以了解各国对信息技术教育虽采 用不同的做法, 但都体现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 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 信息技术教育在中

2、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占有着重 要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呼声下, 中小 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 也补充了大 量的计算机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硕士毕业生,甚至博士毕业生, 即使农村中小学, 信息技术师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为中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的师资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希望。 但也不可否认我国中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普遍还不容乐观,在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身这 WORD 格式 .分享 精品 .资料 三者都不重视的情况下, 信息技术教学产生效益的收效甚微。教学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困扰着信息技术教师。如:学生喜欢上信息技

3、术课,但在课 堂中不喜欢听讲课, 喜欢上网、喜欢玩游戏,喜欢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 于是课堂上热热闹闹, 实际教学效率特别低。 许多学生学习一学期后, 似 乎什么都会,又似乎什么都不会。分析问题,归结原因是多方面的:1. 现在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普遍现象,不仅信息技术学科, 其他学科也有 这种情况; 2.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学生能够接触信息 技术的机会多了, 对信息技术不再有神秘感, 教师若还是按讲、 练教学方 式实施教学, 必然会有很多学生不感兴趣; 3. 信息技术教师有的是理工科 出生,对教育学心理学钻研不够。 不了解学生年龄特征, 在课堂管理方面 缺乏经验,无法采取合适的

4、方式掌控课堂, 也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针对问题现象与分析, 我们查询了网络上的相关课题。了解“信息技术课 堂教学有效性”课题,已有教师在研究。从目前课题成果看,大部分是对 理论的阐述,提出的改进途径, 缺乏具体实例指导, 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 我们也决定进行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索”的课题研究, 希 望能够在前人已有的成果上有所突破。 二、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不仅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自 身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 我们将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 教学方式、学生的

5、学习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有效方式,为学生创 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探索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 WORD 格式 .分享 精品 .资料 的策略、评价方式、参考标准,同时也能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 研究目标、内容、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结构、课型、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探 索,转变教学观念, 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基本环节,改革教学方 法,规范教学行为,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的目的。研究目标如下: (1)研究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构,探索适合新一轮课改理念的教学 方法。 (2)提高研究者的教

6、育科研水平及适应课程改革的能力。 (3)研究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 主要内容: 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根据实践过程中的可行性、选择性、多样性、灵活 性、交互性、系统性的原则,以及研究者的专长,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方 面展开研究: 1小学信息技术备课有效性的研究; 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构及教学常规的研究 3.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4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研究。 主要观点 1. 有效性课堂应该是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个时段都有事做,或动脑, WORD 格式 .分享 精品 .资料 或动手,或交流,或协作。 2. 有效性课堂应该是能让学生心

7、情愉悦,具备良好心理学习环境。 3. 有效性课堂还应该是学生能运用积累的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 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 创新之处 1. 可操作性方面 通过研究, 探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理论课、操作课、综合创作课三种课 型的具体教学模式和课堂管理策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让教师师能够快 速把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方向, 在运用模式过程中根据自己教学风格进 行调整,快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 可应用性方面 通过实践, 探索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材、 教学等资料, 共同探讨并实施具 体课例,积累有效学习案例,形成一系列可应用的学习资源。 四、 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和实践步骤 研究思路: 首

8、先针对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弊端提出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影响有效性课堂 教学的各方面因素, 在此基础上,将整理近年我区小学信息技术研讨课课 例,分析教学方法、评价模式,改进后再次实践于课堂。 其次,课题组成员分年级、分课型进行轮流开课研讨,采用实地听课,运 用我们专业水平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备果、交流的形式进行研讨, 解决校际 间集中困难的矛盾。 通过课例的实践, 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水平, 形成信息技术课堂独有的 WORD 格式 .分享 精品 .资料 教学模式。积累课例,理论升华,探索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研究方法: 调查法(了解目前我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现状) 问题法(发现课堂教学问题,尝试采

9、用不同教学方法解决问题) 行动研究法(校内日常课堂、校与校间交流研讨课堂等实践活动) 观察法(观察不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实践过程中课堂状况的改变) 经验总结法(各类指导活动的讲座、总结、研究报告) 技术路线 理论研究 (阅读、讨论)现状调查 (教与学 )对策寻求教学改进 案例积累理论提升。 实践步骤 准备阶段( 2016年 9 月2014 年 10 月) 1. 确立课题,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 进行开题论证, 确定课题组人员, 明确分工,撰写课题方案,申请立项。 2. 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学习。 实施阶段( 2016年 11 月2017 年 4 月) 1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实

10、施实验研究, 不断进行观摩、 研讨、反思,努力实现课程教育目标与教学行的转变,形成新的经验、规 范。 2做好实验中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反馈信息、制定对 策,形成并完善实验理论和目标。 3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找出问题多在,提出解决方法,通过课堂教 WORD 格式 .分享 精品 .资料 学的实践检验和研究交流的形式,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1) 教改实验的实施范围及布点,或调查研究范围 WORD 格式 .分享 精品 .资料 全校三、四、五年级学生。科目:信息。 研究计划(2) 主要研究阶段及拟解决的问题 准备阶段( 2016 年 9 月2014年 10

11、月) 1. 确立课题,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 进行开题论证, 确定课题组人员, 明确分工,撰写课题方案,申请立项。 2. 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学习。 实施阶段( 2016 年 11 月2017 年 4 月) 1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实施实验研究, 不断进行观摩、 研讨、反思,努力实现课程教育目标与教学行的转变,形成新的经验、 规范。 2做好实验中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反馈信息、制定对 策,形成并完善实验理论和目标。 3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找出问题多在,提出解决方法,通过课堂教 学的实践检验和研究交流的形式,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结论。 总结阶段( 2017 年 5

12、月6 月) 1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 2根据实施情况 , 全面评价课题研究的成果 3. 总结成败得失 , 上升为经验理论 , 撰写成研究报告 4. 撰写结题报告,准备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验收。 研究计划(3) WORD 格式 .分享 精品 .资料 调研、测查项目、学术会议规模及时间 调研对象:全校三、四、五年级学生。 会议时间:每次40分钟的交流沟通 预期成果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结题报告,小学信息技术课 堂有效教学的探索资料汇编,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影 像资料。 预期效果 1、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得以提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协作 能力、创新能力。 2、探索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评价方式、参考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