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5287022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6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宗教改革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_教(以罗马为中心)_教(君士坦丁堡是中心) _教_教_教 _教(宗)_教_教 _世纪第一次分裂 年 _世纪的第二次分裂 11 16 天主东正 天主新东正 路德 加尔文 英国国 公元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1054 基督教 东正教(东欧) 天主教(西欧)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资产阶级 教会 新教 封建教会 。 。 。 英国清教 宗教 改革 新教反映的是新兴资产 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 。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 原罪 救赎 原罪 -(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 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 的“罪行

2、”。圣经中讲:人有两种罪-原罪 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 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 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 牺牲,成为赎价,作为人类偿还上帝 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 外在因素: 政治上,各国统治者深恶教会权力高于国 王的政治势力、干预政治,欲籍宗教改革 摆脱教会控制; 社会上,知识分子受到文艺复兴思潮影响 ,肯定世俗文化,鼓励个人精神独立,质 疑教会的权威; 经济上,商人不满教会禁止借贷生息,限 制工商活动;国君欲籍宗教改革没收境内 教会、修道院财产。 改革因素: 内在因素: (1)随着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 发展,教

3、会日益世俗化; (2)教会本身腐化: 神职人员奢侈、淫逸,不守清规; 贩卖赎罪券以搜刮民财、征收什一税、买 卖教职等方式敛财; 有些教皇对于金钱、权力与生活享受的兴 趣,甚至高于宗教; 整体教士的素质低落,信仰逐渐流于形式 。 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 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 运动 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 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形成 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文化因素: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 改革 总之,维护封建统治的天主教阻碍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 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 概况:

4、首先兴起于 ,再扩散到欧洲。 性质:欧洲各国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 改革运动。 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 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 统治的政治运动。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 人物 新教 派别 核心教义其它主张影响 地域 马丁 路 德 路德 教 “因信称义”全体信徒 皆教士信仰的唯一根据是 圣经 简化仪式神甫 娶妻 德国 北欧 加尔 文 加尔 文教 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论 简化仪式选举 神职生活节俭 法国 英国 亨利 八世 英国 国教 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 教会首脑神职人员须效忠 英王信仰得救,圣经 为惟一标准 基本保留原 教义和仪式 解散修道院 英国

5、 解析与探究 同: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目的都是为实 现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异 : “因行称义”本质仍是为加强罗马天主 教会的绝对权威,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 断而服务的。 “因信称义”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赎罪券的 掠夺,简化宗教仪式,给教徒极大的解放 。 “信仰得救”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 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后 者的继承和发展。 请简要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 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 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性质)。 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 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 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

6、了重大影响;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发展。 知识拓展:新旧教派冲突: 1、宗教自决:德意志境内“教随国定”原则(统治者 有权决定该国的信仰;在该国境内的人民也必须同 时奉行相同的教派,否则必须迁居他国) 2、宗教迫害:起因:自以为义(各派对圣经有不同 的理解而产生);权威倾向。 历史意义:显示缺乏宽容的宗教精神 3、宗教战争(16C中17C中): 原因:信仰不同;政治、经济利益的争夺。 影响:经济受打击; 走出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道路,认同国家利益 ; 现代外交观出现,只论国家利益,不论信仰和真理 ;现真正的宗教宽容。 自我测评 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

7、思想, 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 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 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 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 的个人自由。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结合金榜 )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 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 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 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 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 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 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

8、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 封建诸侯的保护 。 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 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 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 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 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 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 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 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 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 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

9、的态度 ,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出售赎罪券 B改变天主教的仪式和教义 C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D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2、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因信称义”。 下列对“因信称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 B、灵魂得救取决于宗教仪式 C、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D、否定了教皇和僧侣的特权 3、宗教改革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 A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是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 D造成天主教会的分裂 4下列关于宗教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 会的社会运动 B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 阶段 C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下发动的反对罗 马神权统治的社会运动 D宗教改革是天主教会内部不同教派之间争权 夺利的斗争 5、(2008广东文基).下列有关16世纪宗 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 昧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 得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