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解析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0492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6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6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解析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6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解析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6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解析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解析版).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 2016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 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 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 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 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 白徒而铸 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 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 其重 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 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

2、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 至而金千 斤也。则是楚不赋 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 【1】 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 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 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 载粟处芊 【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 【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 令人贵买衡 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 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

3、“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 器 【 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 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 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 其本 ,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 而之 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 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释:【 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 齐鲁之间的小国。【4】修械器:

4、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 白徒而铸钱于庄山将:率领 B什 至而金千斤也什:十倍 C楚不赋 于民而财用足也赋: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的一项是( 3 分) A使人之 楚买生鹿载粟而之 齐 B其 人民习战斗之道公其 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楚王果 自得而求谷果 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今齐以 其重宝贵买吾群害楚以 生鹿藏钱五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

5、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13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 (4 分) 桓公管子衡山之君 14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5 分) 【答案】 9C 10 B 11 D 12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衡山之君) 心理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 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 13【答案示例】桓公: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

6、善而从、从谏如流);管子:不战而屈人 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神机妙算);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 及目光短浅) 14答题角度参考: 用经济、 金融手段战胜敌国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上 下一心是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源于教材,但全日制普通 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就多达120 个,而且每一个实 词还有诸多的义项,考生要完全掌握已非易事,对于迁移和运用更是难上加难。本题可 利用语境分析法,即根据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

7、断。 10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可根据文言虚词的具体语境分 析判断。 A项,之,均为“到”;B项,其,前者,代词,他们的;后者,语气助词, 加强语气; C项,果,均为“果然”;D项,以,二者均为介词,用。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 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 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 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

8、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 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 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 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 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 【易错警示】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 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 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 顺。例如本题中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将“其使”的意思翻译准确。 1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

9、理解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 为主, 意译为辅, 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 虚词意义、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 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 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释、畋、二敌等。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 【技巧点拨】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 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例如本题重点的词语应将释、畋、二敌等关键词语翻 译准确。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10、。分析时,要根据文本中齐桓公、 管子、衡山之君各自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理解其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平时对成语或 俗语的积累,选用符合人物形象的词语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 从齐桓公与管子的对话内容来看,齐桓公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了他善于采纳和吸 取别人的意见, 由此可联想到从谏如流或虚心纳谏。管子在文中的分析独具眼光,具有 远见的卓识,故可联想到“审时度势,知己知彼”;衡山之君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最终丢 失了整个国家,由此可联想到“鼠目寸光”或“目光短浅”。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

11、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根据“问题即是答案”的原则,解答此题,应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述 出管子在本文中采用了哪些谋略,例如,在经济、金融、粮食等方面的手段;燕、代、 秦、赵等国的团结一心等都给我们人生重大的启示,只要能体现以上几个方面,言之有 理即可。 【参考译文】 桓公向管仲问道:“楚国,是崤山以东的强国,它的人民娴熟于战斗的方法。(如果) 派军队攻伐它,只怕(我们的)实力不能胜过它,会兵败于楚国,这应该怎么办呢?”管仲 回答说:“就用战斗的方法来对付它。”桓公说:“这怎么讲?”管仲回答说:“您可用高 价收购楚国的鹿。” 桓公便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管仲就让桓公向民众求购

12、,贮藏了国内粮食十分之六。派 左司马伯公率领壮丁到庄山铸币。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二千万钱到楚国收购活鹿。楚王得 知后,向丞相说: “钱币是人们看重的东西,国家靠它维持,英明的君主用它赏赐功臣。禽 兽,是一些有害的东西,是英明的君主应当抛弃驱逐的东西。现在齐国用珍贵的宝物高价收 买我们的害兽, 这样是楚国的福分,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您通告百姓赶快去寻找 活鹿,来把齐国的财宝全部换来。”楚国百姓就放弃耕种来猎捕活鹿。管仲还对楚国商人说: “您给我贩来活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十倍(二百头)就给您黄金千斤。这样楚国不 向百姓征税,财富也充足了。” 楚国人民都在外面找鹿。隰朋让齐国百姓贮藏了

13、五倍(于过去)的粮食,楚国凭借(出 卖)活鹿贮藏了五倍 (于过去) 的钱币。 管仲说:“楚国可以攻克了。”桓公说:“怎么办?” 管仲回答说:“楚国贮藏的钱币增加了五倍,楚王将会很得意,之后求购粮食。”桓公说: “好。”于是派人封闭关隘,不和楚国互通使节。楚王果然非常得意,然后求购粮食。但是 几个月都买不到粮食,楚国买一石粮食要四百钱。齐国派人运粮到芊地的南部出卖,楚人十 分之四都投降齐国。几年(三年)之后,楚国就服从(于齐国)了。 桓公向管仲问道; “我想要找到控制衡山国的办法,这应该怎么办?” 管仲回答说; “您 可以派人出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进行转卖。这样, 燕国和代国一定跟着您去买,秦国

14、和赵 国听说后,一定和您争着买。衡山兵器必然会价格翻倍。(如果天下争相购买),衡山国兵 器必然涨价十倍以上。”桓公说:“好。”于是派人到衡山寻找、收购兵器,不敢同他们付 价还价。齐国实行购买衡山过兵器的策略十个月以后,燕、代两国听说,果然派人去衡山过 买兵器。 燕、代两国实行这一策略三个月以后,秦国听说了这一消息,果然也派人去衡山国购买 兵器。 衡山国君告诉宰相说:“天下各国争相购买我国兵器,让兵器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 衡山国的百姓都放弃农业,发展制造兵器的工艺。齐国则派隰朋到赵国购买粮食,赵国卖粮 食每石十五钱, 隰朋按每石五十钱收购。天下各国听说这一消息,都运粮到齐国来卖。齐国 使用了十

15、七个月的购买兵器的策略,使用收购粮食的策略五个月,然后就封闭了关隘,不和 衡山国互通使节(与衡山国断绝了关系)。燕、代、秦、赵四国也把自己的使者从衡山带领 回国了。衡山国的兵器已经卖光,鲁国侵占了它的南部,齐国侵占了它的北部。(衡山国或 衡山国王)内心自己估量没有兵器来招架两个敌国,便奉送国土,归降齐国了。 二、【 2016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祖讳汝霖, 号雨若。 幼好古学, 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 试有司, 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 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 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

16、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 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 文墨久矣,故见大 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 “侄命蹇, 特耕而不获耳, 藨蔉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 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 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 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 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 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 不佳,令再上

17、,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 且尽矣。 教谕忿恚而泣, 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 “七卷大不通, 留作笑资耳。 ”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 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 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 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 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 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文恭 : 张元汴,号

18、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藨蓘 : 耕耘。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不事 文墨久矣事:从事 B病 目眚病:疲惫 C詈 不佳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鞫之鞫:审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

19、成现代汉语。(8 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9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 分) 【答案】 6B 7D 8( 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住先人的事业。 (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 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9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考题出自经书;考官的喜好 直接决定考试结果。 【解析】 6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查其是否同语境 吻

20、合。 B项的“病”一词多义,其本义是指不健康的现象。该选项把它解释为“疲惫”, 而“目眚”是眼睛害病之意,若将此解释代入原文,则文理不通,故选B为正确答案。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判断实词的解释的正确与否,关键是要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做题时,千万不 要把所给的意义只带入到句子中去检验是否符合,这常常是个陷阱;必须要还原到原文 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比较保险。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 应首先根据各选项表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内容,再同文本内容 进行内容仔细比较

21、,以确定正误,发现问题。同A项相关的文字是“幼好古学,博览群 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同B项相关的文字是“盖文洁中忌 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唏嘘。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 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尚 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 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同 C项相关的文字是 “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 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 令再上, 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 教

22、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 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同D项相关的文字是“巡方下疑狱,令五 县会鞫之, 贞父语同寅曰: 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 诸君亦勿受, 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 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答题时要先弄懂它们的意思,再做比较。 8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的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 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翻译。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 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从

23、字顺。题 中第( 1)句中的“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 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的;“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 落”之意;“先业”即先辈的事业。第(2)句中的“经书题”即“以经书中的考题”; “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言及者”指谈到此(指考题)的 人。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 【名师点睛】 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

24、为辅。最后按现代汉语 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文从字顺。本题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 变化, 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明确,难度适中。所 选句子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 皆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考生做好课内知识 迁移即可得分。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 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归纳句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该先通读全文,抓住 题干中 “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这个要求和范围 限制,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概括。 【参考译文】 我祖父的名字叫张汝霖,号名叫雨若,从小就喜欢学习古文,博览群书。小

25、时候他不愿 意临摹书法家的书法,因此字写得很丑,因而在去官衙考试时,总是不能被录取。于是就用 粮食买了个上太学的资格读书,在其中待了二十年。我曾祖父去世后,家境一天天困难。我 祖父在家中龙光楼读书,去掉下楼的梯子,用吊车将食物送上楼去,曾经三年没有下楼。江 西邓文洁先生到越地来悼念我曾祖父,曾祖父坟旁的树都已经长大了,邓先生抚摸着树枝泪 流满面,哭啼着离开。曾祖父送他到邮亭,邓文洁对祖父很不高兴,原来是他听信了别人说 的坏话, 说我的祖父近日开了一家酒店,好久都没有写文章了,所以看见我祖父就连声叹气。 那天邓文洁要走了,回头对祖父说:“你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吧,希望你能保住你先 人的事业。

26、”祖父哭着说:“我的命运不好,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啊,但是耕耘还是不敢不 勤奋的。 ”邓文洁说: “有这种情形吗?我将要当面考考你。”就顺手拈取了 “六十而耳顺” 这个题目让祖父写文章,祖父提笔就写,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邓文洁又惊又喜,鼓掌说: “你的文章应当在社会上出名,岂止是在考场上考取功名?你父亲大概还没死吧!” 甲午年正月三十,祖父就到了南都,在鸡鸣山读书,一直到深夜都还手不释卷,因而害 了眼病,在考试院静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 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进入考场后,时间还 没到中午, 就完成了文章。 他的答卷落

27、到了一个老教谕的手中。这位老教谕把他所选取的文 章上呈给大主考李九我先生,李先生看了大骂这位老教谕,命令他重选送上来,送上来又不 是好的文章,以致送了三四次,试卷差不多快要送完了。老教谕七分地哭泣着,李九我先生 翻检试卷少了七分,询问老教谕,老教谕说:“这七份试卷文理极其不通,我把它们留下来 作为笑料罢了。”李先生说:“赶快把这些你认为是笑料的试卷拿来!”李先生一见我祖父 的文章,鼓掌称赞很妙,把卷子重新用红笔批阅一遍。关于易经,打算把祖父的文章作 为第一名,龚三益第二,其余的五篇全部放置在高等。 乙未年,祖父考为进士,被授以清江县令,又被调到广昌,僚属大多是有名的人。黄贞 父先生喜欢开玩笑戏

28、弄人,认为我祖父是纨绔子弟而看不起他。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 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 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与 一再推辞, 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 称赞祖父是 “奇才 ! 奇才 ! ”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祖父做 官满了六年,每次考察评比都是第一名。 三、【 2016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 至乎?” 晏子对曰:“法

29、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 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 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 也。夫冠足以修 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 窟穴而不恶, 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 身,用财之 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者, 以避风也; 其不为窟穴者, 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 下之湿润, 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 ,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 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 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

30、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 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 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 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 其上甚 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 先君后身, 安国而度家, 宗 君而处身, 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 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 而 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

31、若死者刑,若刑者 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 使人问大国, 大国之君曰: “齐安矣。 ”使人问小国, 小国之君曰: “齐 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橧(z 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 也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 C下之疾 其上甚矣疾:痛恨 D宗 君而处身宗:尊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32、项是 A如此,则诸侯其 至矣行李之往来,共其 乏困 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 C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关市讥而 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 不务其饰 / 衣足以掩形御寒/ 不务其美 / 身服不杂彩 /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 敬不务其饰 / 衣足以掩形御寒/ 不务其美身 / 服不杂彩首 / 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 敬不务其饰衣/ 足以掩形 / 御寒不务其美 / 身服不杂彩首/ 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 不务其饰衣 / 足以掩形 / 御寒不务其美身/ 服不杂彩 / 首服不镂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

33、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 都感念其徳义而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 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 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 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4 分) (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

34、矣。(3 分) (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 分) 【答案】 9B 10 D 11 A 12 B 13( 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穴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 湿。 (2)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 (3)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10试题分析: D表转折,但、却。 A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 /代词,他们; B介词,对于 / 介词,从; C介词,拿、用/ 表目的连词,来。 【解析】 9试题分析:文:动词,装饰花纹。“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上下句子结构相同,“文” 和“镂”相对,词性应该相同,课

35、本中学过“金石可镂”,可知“镂”应为动词,据此 可推断出“文”也应是动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义,属于山东卷必考考点,题型稳固。从历年高出题规律 来看,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 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 学会推断。 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 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 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 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根据字形推断

36、词义,语 境分析推断。本题B项可采用课内推断法和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法;A项、 D项可 采用语境推断法,将词义代入选文可知解释正确;C项可采用课本推断法,屈原列传 中有“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采用的是山东卷传统题型,四个选项各考查 一个虚词, 每个虚词列出两个句子,一个句子选自考题所给文本,另一个句子选自课内。 这类题目解答时可先课内后课外,由课内推知课外。 如 D项中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 “而”表转折,可译为“却”,将这个义项代入“关市讥而不征”,可发现解释正

37、确, 据此就可以判断出本题的答案。虚词类题目复习时要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 个文 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 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 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 形式考查。指向明确,难度适中。解答这类题目常用的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 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 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

38、的前面一般要 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 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 成疑问句, 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借助对比、 对偶、 排比、 顶真等修辞断句。 本题画线句子可根据文意断句,也可利用句子结构特点断句。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 属于山东卷必考内容,采用的是传统的题型。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 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

39、个别实(虚)词 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 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本题考向明确,难度适中,四个选项覆盖全文,A项和 B项信息 在选文第一段,C项信息在选文第二段,D项是对全文的概括。设误点在于曲解文意, 也属于凭空添加,无中生有,是山东卷本考点命题常见形式。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1)句 中“其”,他们;“为”,动词,可译为“搭建”;“以”介

40、词,因为、为了。(2) 句中“致”,使动用法,让(使)来归附;“过”,错误。(3)句中,“是”, 这样;“虽”,虽然;“然”,这样;“独”,难道。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是山东卷高考必考内容。与往年相比, 题型没有变化, 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或三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明确。 所选句子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固定句式, 皆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与往 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句子翻译题目更突出了对虚词的考查,如“其”“为”“以”等, 并且有两个句子涉及到了反问句,“不亦难乎?” “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而对实词

41、的考查有所不足。另外,由于文本本身倾向于议论说理,句意理解有一定难度,解答时 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 点,找出关键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等方法进 行翻译。一般来说,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 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 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 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 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文从字顺。

42、【参考译文】 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圣王的宫室,这样,那么诸侯们都 会来吗?” 晏子回答说: “效法古圣王的节俭那么就可以,效法穿衣服,居其室,没有益处。夏商 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统一天下,不是因为衣服使诸侯归服的,诚心于爱护人民,果断地推 行善政, 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恩德,而归服于他们的道义,这就是他们的衣服节俭而人民 大众高兴的原因。那帽子足够用来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 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要镂刻 花纹。 古人曾有用木柴搭巢和挖洞穴居而不厌恶的人,给予宫室而不要,天下人不是朝拜宫 室

43、,而是共同归向于他们的仁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头上戴的帽子 足以表示敬肃, 而不求贵重;身上穿的衣服足以使行动干净利落,而不有害于活动。衣服的 轻重方便于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于民意。后来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穴居住,是为了 避风寒; 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因此修建明堂的原则是,地下的潮湿, 不能浸出; 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筑物不能装饰花纹,木建筑物不能镂刻,给民众看,让他们知 道节制。 等到这种风气衰败的时候,衣服的奢侈已过于足以敬肃的程度,宫室的壮美已过于 避开潮湿的程度,使用人力很多,使用钱财很浪费,这是与民为仇敌。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 圣王的衣服,不效

44、法他们的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虽然还没有成就治理,希望还 是有益的。 如今君主穷尽楼台亭榭的高耸,竭尽蓄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镂雕花 的巧妙,花纹彰显的观看而不厌倦,那么就是与民为仇敌了。就像我的忧虑,恐怕国家的危 险,而主公您也不平安呀。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 景公赐给晏子平阴和槀邑。晏子辞谢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力量十分疲 困了;又喜欢游乐与珍宝,用来装饰女子,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又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离 死亡很近了。使其力疲困,使其财用竭,使其身临死境,下面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人!这就 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 景公说:“这样做是可以的。虽

45、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晏子说: “我听说做人的臣子的人,先国君而后自身;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尊 重国君才能安身,怎能说唯独不想富贵呢!”景公说:“那么我用什么封赏你呢?” 晏子回答说: “君王放宽对渔盐的征税,对关市只盘查而不征税;对耕地的人收取十分 之一的租税;减轻刑罚,如果是犯死罪的人就判刑,如果是该判刑的就罚款,如果是该罚款 的就免了。这三条,就是对我的赏赐、君王的利益。” 景公说:“这三条,我没有什么说的,就听从先生的吧。” 景公按照这三条去做了。派人去问大国,大国之君说:“齐国安定了。”派人问小国, 小国之君说:“齐不会侵凌我们了。” 四、 【2016 年高考

46、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 题。( 18 分)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 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 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 其 室,恩礼有加焉。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 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 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 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 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 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

47、后稀出矣。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 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 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 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 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 ,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 使命交通 ,抗称祜之德量, 虽乐毅, 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 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 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 祜黯然不应, 退告诸子曰: “人臣树私则背公, 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 (节选自晋书

48、羊祜传) 【注】诡计: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博学能属 文(2)祜独安 其室 17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A侵占B侵犯 C侵害 D侵袭 (2)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 ) A结交B连接 C 往来 D沟通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 开耳今君乃 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之 名也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 C祜女夫尝劝祜有所 营置视成所 蓄,掩口胡卢而笑 D人臣树私则背公及诸河,则 在舟中矣 19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 得言。 20第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2 分) 21依据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 分) 相关事迹羊祜的品质 安边垦田(1)_ 徐胤当门(2)_ 邓香归降(3)_ 陆抗服药(4)_ 【答案】 16( 1)连缀,写作(2)安抚 17( 1)A (2)C 18 C 19每次于吴人交战,约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