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良事故管理办法一.目的:为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营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二.定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不良事故,是指由于个人原因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及公司规定的会计行为而引起的后果。根据其影响面的大小分为A级(重大事故);B级(一般事故)。三.不良事故的监督与预防:1. 公司员工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会计行为、有权拒绝办理或予以解决。2. 无权处理的应当以书面的形式向单位负责人或向上一级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的责任和义务。3. 各级领导必须随时对公司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监督、
2、控制和防范,对已发生的事故应及时提报并设法控制予以解决。4. 每位员工在提交工作报告中如实地反映问题,对造成事故的当事人要提出相应的处罚意见。5. 公司总经理、各相关部门应按照公司法、会计法及公司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各环节中存在的不良事故。四.不良事故的查处程序及处罚规定:1. 举报或寻查知有不良事故一由人事部门纪录并转相关部门查实一查实后填表上报(包含处罚意见)一由部门主管审核认定一转人事部根据处罚规定进行绩效考评。2. 季度内A级事故发生一次:B级事故发生三次以上,扣除当事人当季绩效奖金:若及时查办上报并采取r补救措施,则记录在册并在季度绩效考评时适当扣分;若没有及时上报造成事态严重的,则
3、当季业务管理评分记为零分。五.不良事故的名称与判定:1、 伪造原始凭证、帐薄、会计资料:不依法索取原始凭证或设置会计帐薄,致使财务数据失真。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2、 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不确定,违反会计法造成损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3、 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不一致的,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4、 隐匿会计资料:隐匿会计资料和上级文件精神,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不良事故为B级:造成经济损失的为A级:5、故意销毁会计资料: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丢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6、预算不准确:预算额与实际差异在30
4、以上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在1030%以下不良事故级别为B级;7、指使强令他人行为:强迫指使他人意志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级,造成经济损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8、丢失(被盗)现金、支票和印鉴者:因故丢失或被盗现金、支票和印鉴者,造成影响或损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9、预测信息不准确:预测信息不准,导致决策失误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10、 挪用公款:未按规定,挪作其他用途的1万元内不良事故级别为B级;1万元以上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11、职务侵占:未经他人允许超越工作范围或权限,给他人造成影响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级,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不良事故为A级;12、泄露公司秘密:未经公司
5、领导同意泄露公司财务秘密,给公司经营决策造成不良影响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13、账务处理不及时:工作拖延给公司或他人造成影响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级:造成经济损失的为A级;14、 不及时催收发票:催收发票不及时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15、 手续不全,付款造成损失:手续不完备,不符合会计法及公司规定的付款程序,造成经济损失1()0()元之内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级:100O元以上经济损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16、 违规操作:不按工作流程程序办事造成损失的,不符合公司规定程序工作的,不良事故级别为B级:造成经济损失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17、 贪污公款:私自截留公款并为己有,不良
6、事故级别为A级;18、 私设“小金库”:隐匿收入或其他业务资金来源不入账,而进行私自存放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19、成本、费用不实:不按规定处理,该摊销或提取记入当其损益的,没有按规定摊销或提取,致使经营成果不实的,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20、 财产不实,盘亏或盘盈巨大:不按会计法及公司规定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不及时记账、结账、对帐,为公司造成损失的,不良级别为A级。21、 渎职失职:不尽职尽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公司带来严重影响或造成经济损失,不良事故级别为A级。22、 其它:不按公司规定和会计法要求去做,给公司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的,按照会计法规定,应适当给予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