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0655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文档】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优质文档】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优质文档】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优质文档】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优质文档】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文档】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文档】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古代埃及 1、公元前 3500 年前后,尼罗河沿岸逐渐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 年左右, 美尼斯 统一埃及, 公元前 15 世纪时,最强盛,地跨亚非两洲,公元前 6 世纪被波斯灭亡,到7 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与阿拉伯人融合。 2、古代埃及国王自称法老,称自己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古埃及的文明: 金字塔 -法老的陵墓, 埃及文明的象征 ,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象形文字 - 古埃及人 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 3000 年前 后。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法国语言学家商博

2、良 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 个季节,每季 4 个月,每月 30 天,岁末加上 5 天宗教日。罗马立法以及今天通 用的公历源于此。 医学-制作木乃伊的过程,初步知道一些医学知识: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 识,懂得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关系,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 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 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 1、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 国王汉谟拉比 统一两河

3、流域, 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 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比 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4、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 的。 5、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腓尼基人发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这些文字的出 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尤其是腓尼基字母文字, 为以后的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 础。 古代印度 1、公元前 2500 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陆续建立一些小国。 2、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种姓

4、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下一等级的人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工作。种 姓制度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第一等级婆罗门祭祀、贵族掌握神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的军事和 行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 者和商人 向国家纳税,为神庙 上供,养活第一第二 等级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着,贫困破产 的人 没有权利,受剥削奴 役, 从事最苦最累的 职业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3、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创立佛教,后人称为释迦牟尼。佛教宣扬众 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 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 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公元

5、前 3 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手段:兴建佛塔 佛寺;召集佛教徒聚会、整理和编纂经典;派僧侣到邻国传教。 5、佛教主要向两个方向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传入中国的时间)内 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 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 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早期国家和社会 1、夏商周被成为“三代”。 2、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 国家的产生。他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公元前 1600 年前后汤灭夏建商。约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 定都镐。 4、鼎是权利和

6、地位的象征。司母戊鼎最有名。 5、甲骨文的特点: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比较成熟;属于象形文字。我国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6、为了巩固统治,西周进一步实行分封制,并完善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分封制: 封赐自己的兄弟和功臣诸侯。权利:得到土地和人口义务:服从国王命 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意义:确立了周王的 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宗法制: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确定土地、财产和权位的分配和继承。 礼乐制: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 区别。 7、周朝时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由其与统治阶层

7、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的。与 现代社会的根本差异在于, 现代社会人们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识、能力和 才干;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拥有平等的基本权利。 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1、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的出现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齐桓公为什么能最先称霸? 3、春秋五霸两种说法;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4、春秋五霸的目的是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战国七雄的目的灭掉其他各国, 自己统一天下。 5、战国时的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变法目的“富 国强兵” 6、商鞅变法的内容:( 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农耕( 3)奖励军功( 4) 建立县制。 7

8、、商鞅变法的意义: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 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8、商鞅“南门立木”在今天的意义:南门立木使商鞅得以取信于民,增强了改 革的信度,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对于我们学生的启示:要做诚实的人, 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 百家争鸣 1、诸子百家简表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学派代表人物时代主要主张或著作 儒家孔子春秋晚期“仁爱”、“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道家老子春秋晚期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无 为” 庄子战国时期顺其自然 墨家墨子战国时期“兼爱”“非攻” 法家

9、韩非子战国时期“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兵家孙子春秋晚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战国时期“事备而后动” 2、百家争鸣的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思想理论成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西方文明的摇篮 1、公元前 8 世纪到前 6 世纪,希腊出现“城邦”城邦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 边的一些村落,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小国寡民” 2、城邦:雅典。公元前6 世纪, 克里斯提尼 确立雅典民主制度,公元前5 世纪 后半期,伯利克里 时期,雅典的民主制度达到全盛。雅典公民有参政议政,享受 工资津贴的权利。 3、陶片放逐法, 可以防止某些人权利过大而破坏民主制度。 4、评

10、价雅典的民主制度:雅典的民主制度具有两重性,积极的方面看,使公民 享受更多的权利; 消极的方面看, 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多 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5 城邦:斯巴达。斯巴达实行贵族统治,崇尚武力。 6、公元前 4 世纪,希腊的城邦时代终结。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建立地跨亚非欧 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7、亚历山大帝国影响深远,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透到西方,促进 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罗马帝国的兴衰 1、公元前 509 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尚武执政官“法西斯”公元前 2 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

11、, 但独揽大权,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代替。 2 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 三洲的帝国,地中海“罗马人的小澡盆”公元前 73 年,斯巴达克起义 2、罗马的共和国制度是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 3、公元 1 世纪,被罗马人镇压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创立了基 督教。 西方文明之源 1、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福利定律。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 了物理学、动物学等学科体系。 2、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唱长篇文学作品。 3、罗马法:公元前5 世纪颁布了第一步成文法典,又称为十二铜表法,罗 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称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 社会第二单元提纲 一、西欧封建

12、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中世纪: 5 世纪后期到16 世纪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特点:封建庄园制、封建农奴制 和封建等级制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2、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许多小国家,其中法 兰克王国最为强大。800 年,教皇为查理加冕,标志查理曼帝国诞生843 年,查理 曼帝国分裂为德意志、意大利、 法兰西三个国家英吉利王国在9 世纪早期形成 (盎格鲁 撒克逊人) 3、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是:反映了欧 洲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制度。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分君与分臣 之间都互有义

13、务。分臣即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 必承担什么义务。所以出现了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的现象。 这种复杂的关系, 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4、丕平献土 八世纪中叶( 751 年) ,在教皇的支持下宫相丕平篡夺王位。为了报答教皇,丕平将意大利 中部一片领土赠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从此,罗马教皇国的基础得以奠定。 5、法兰克国王与教会为什么会建立起合作的关系:教会宣传“君权神授”的观念可以论证 国王地位的合法性,维护教会权威;而国王则可以通过物质、军事等力量来维护教会权威, 相互利用,借对方力量

14、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6、查理为什么要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教皇加冕意味着什么? a、查理称帝不仅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建立,更标志着西欧新兴封建国家的独立地位得以确 认,并与罗马教会联手共同统治西欧。b、意味着上帝对查理称帝的认可,意味着教权与皇 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 7、教会的权势:基督教神学占绝对统治地位 A、政治上:教皇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B、经济上:直接占有大量土地设立什一税 C、思想上:占统治地位,打击异端D、教育文化上:垄断教育和文化 8、基督教诞生 1 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经典是圣经。 原因: 犹太人人民不满罗马帝国残暴统治,在

15、多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 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9、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基本特征: 自给自足农奴对份地只有使用权,而所有权属于领主。为取得份地的使用权, 他们必须承受地租和名目繁多的捐税杂役,领主侵吞了他们绝大部分劳动产品。农奴的人身 属于领主,并世代相传,处于依附于领主的地位。 庄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生产、生活设施齐备;经济上自给自足;体现出森严的等级界限 行会:西欧城市手工业者按行业建立的同业团体组织。11 12 世纪产生。目的:反抗封 建领主的剥削,保护手工业者的共同利益。 市民农奴生活的比较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理解新兴城市的代表 市民阶层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

16、备了条件。 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伊斯兰教:6 世纪末,阿拉伯部落间为争夺水源和牧场相互仇杀,内部矛盾重重,阿拉 伯人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创始人: 穆罕默德时间地点: 610 年 麦加经典: 古兰经教徒: 穆斯林教义: A、号召人们放弃其他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B、主张赈济贫民,善待奴隶,反对 高利贷。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622 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这年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年元年。 3、阿拉伯帝国 622 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到他去世前, 半岛基本统一; 8 世纪中叶, 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巴格达是首

17、都。10 世纪以后, 阿拉伯帝国逐渐衰落。 3、阿拉伯伊斯兰文明表现: 传播阿拉伯数字清真寺医学文学天方夜谭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突出特点:兼容并蓄,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三、日本的大化改新 645 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铲除苏我氏政权。随后,孝德天皇继位,年号 “大化” 646 年元旦,孝德天换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政治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内容: 1、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 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法律上: 701 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 影响:积极: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18、,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成为依靠“ 律令 ” 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消极:国家分配田地 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探究二: 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一、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1、秦统一: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定都咸阳。 2、巩固统治措施:政治上: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官 员由皇帝任命, 对皇帝负责; 中央设太尉, 丞相,御史大夫; 地方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有利于巩

19、固统治和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影响后世。 文化上:统一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车轨。 思想上:焚书坑儒。评价: 1、加强思想控制(也是目的),巩固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评价秦始皇的功和过。 二、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 分别罗列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在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相关政策。 三、汉代大一统:缺少经济方面的,监察制度有缺漏,请补充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四、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对北方匈奴: 秦朝:北击匈奴修长城(蒙恬) 汉朝:汉高祖时期,国力衰弱(白登之围),采取被动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

20、, 采取攻势,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之后,采取主动和亲(昭君出塞)。 东汉时期,派大军打败北匈奴,匈奴势力消失在蒙古草原。 汉与匈奴交流的史实。 2、与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了基础,使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也成为东西 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 挥了巨大作用。 丝路:河西走廊、敦煌、龟兹公元前 121 年,设酒泉、敦煌、武威、张掖四郡。 3、汉与周边国家的交往 汉朝与朝鲜半岛的交往 东汉时期, 朝鲜半岛上的各国和我国关系密切,文化交流频繁。 汉朝的铸

21、铜和制漆技术传到 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 汉朝与日本的交往 日本和中国交往的历史也很悠久。西汉时,日本的100 多个小国中有30 多个和汉朝有往来 五、昌盛的秦汉文化 1、纸的发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放马滩纸 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105 年)优点:原材料容易得到,十分便宜,质量和产量都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提高了,使用逐渐普遍起来 意义: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2、数学:周髀算经勾股定理西周比西方早500 年 九章算术 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 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成书于东汉总结 3

22、、医学:黄帝内经西汉最早记述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 生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习的经典 张仲景: “医圣” 伤寒杂病论 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制成的“麻沸散”是医学创举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4、史学: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 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成为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为什么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回答。 5、宗教: 佛教: 公元 1 世纪传入中国白马寺中国最早的寺庙宣扬的来生幸福吸引 了很多信徒,统治者把佛教做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道教:

23、东汉兴起,张道陵思想源于道家和神仙方术。老子道德经关注个人生命, 希望通过修身养性,炼制并服用丹药,达到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目的。 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形和主要的一些国家在图中落实。 龟兹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背景: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军阀混战,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曹操和袁绍。 官渡之战:公元 200 年曹操与袁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公元208 年曹操目的:试图统一全国曹军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 失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评价曹操:从历史

24、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 “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 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230 年, 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 系。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 对三国鼎立要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一方面从统一与分裂的

25、角度看,三国鼎立 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因为它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出现,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 带来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又是一种历史发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展的进步,因为它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实现了魏、蜀、吴三地的局 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西晋建立: 263 年,魏灭蜀266 年,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西晋建立280 年, 西晋灭吴统一吴国晋武帝死后,晋惠帝(何不食肉糜)无力处理朝政,“八王之乱”严 重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316 年,匈奴灭西晋。 2、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国两晋南

26、北朝年代表: 东晋:离不开士族的支持,贡献最大的是琅琊王氏选拔人才的制度:九品中正制 十六国的前秦:氐族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 淝水之战: 383 年前秦与东晋以少胜多意义:对南方: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 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对北方: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 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江南经济开发: 表现: 农业方面:(1)修建水利工程, 开垦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 鄱阳湖流域、 洞庭湖流域) (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粪肥) (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4)广泛利用水力 加工谷物。 手工业方面:(1)养蚕缫丝技术提升。 (丝织品产量激增) (2)冶铸技术进一步

27、改进。 (灌钢 法) (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 原因:自然环境的优越性: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 条件。 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 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意义:江南地区开发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3、北方的民族融合 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统一过北方的是鲜卑和氐至今仍在的是羌 民族融合的表现: 十六国连年战乱的影响:消极: 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积极:各民族通过长期交往和 相互影响,加速了民族融合。 北魏建立:鲜卑族定都平城统一了黄河地区

28、,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促 进了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494 年内容: 1、迁都洛阳2、改说汉语3、改穿汉服4、改姓汉 姓5、与汉族通婚6、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7、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 治国。 意义: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4、璀璨的科学与艺术 祖冲之: 南朝数学家、 天文学家最突出的贡献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了一千年。 测算出一年的时间与现在测得的结果相差了50 秒; “千里船”水碓磨缀术 贾思勰: 北朝农学家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

29、 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 上的优秀著作。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书圣”书法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顾恺之:东晋擅长人物画,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特别重视表现人物的特征。女史 箴图洛神赋图特点: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石窟艺术: 佛教兴盛的原因: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为摆脱现实困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统治 者也大力扶持。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北魏前期(迁都前)风格多体现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佛像高鼻 深目,神情凝重,表现出西域人的特征。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后佛像肃穆慈祥,衣纹飘动流畅,更多体现

30、了中 原文化的风采。 反映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特点。 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一、隋的兴亡 1、建立: 581 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对立的因素, 发展经济,打败突厥 改革作用:稳固了后方,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统一全国:589 年 统一的意义: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南北分裂的局面,大大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3、京杭大运河:605 年起建造 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端点:涿郡(北京)和余杭(杭州)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四段:涿郡到洛阳永济渠洛阳到山阳通济渠山阳到

31、江都邗沟江都到 余杭江南河 五大水系: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对大运河的评价:积极: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 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意义) 消极:隋炀帝滥用民力,挥霍浪费,给百姓带来灾难。 4、隋朝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大起义618 年,隋炀帝在 江都被部下杀死。 与秦始皇比较异同: 1、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 2、都创立了一些对后世有深刻影响的重要制度。 3、都有伟大的建设工程。 4、都是短命的王朝,之后都有强盛的王朝。 5、都因暴政引起农民起义而亡。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二、唐的盛衰 1、唐朝建立:618

32、 年 李渊长安 2、唐太宗李世民治国措施: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从隋末农民战争 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君民关系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用人:善于用人,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进一步隋朝创立的科举制(进 士科强调以才能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改变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 做官的惯例, 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拨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 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 政治: 沿袭和完善了隋代创立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各有分工,互相合作又互相 牵制,改善和加强了中央集权) 民族关系: 一视同仁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对加强

33、唐 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解文成公主入藏为什么使藏族繁荣幸 福。金城公主入藏“和同为一家”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 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 对外交流: 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玄奘唐太宗时期的高僧贡献: 携带大量佛经回长安, 精通梵文、汉文,翻译了许多佛经。根据西行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记述了西域和天 竺的佛教、 历史、 地理、风土人情等, 是研究中亚、 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哦典籍。 鉴真唐玄宗时期贡献:去日本传播佛教,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记述和 知识介绍到那里。两位和尚贡献上的区别和共同点理解) 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劳役负

34、担减轻,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 发展,国力逐渐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3、贞观遗风:武则天严厉打击豪门大族,选拔普通优秀人才 4、 “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 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贤人做宰相;重视地方吏治, 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虚心求谏,抑制奢靡,提倡节俭。唐朝达到鼎盛时期。 盛世表现: 农业:粮食产量提高: 得力于大量荒地的开辟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和制瓷技术高超唐三彩 商业繁荣: 长安、洛阳、成都扬州不但是全国货品的集散地,还是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 开元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开元盛世” 5、

35、唐朝灭亡:唐玄宗后期,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907 年,节度使朱全忠建后 梁,唐朝灭亡。 三、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1、雕版印刷术出现:雕版印刷是在印章和拓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刚经:世界上现 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2、火药发明: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现的副产品。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3、唐朝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原因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科举重视诗赋 诗人生活年代代表作作品主要特点 李白 “ 诗仙 ” 盛唐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望庐山瀑布等 既豪迈又奔放,既清新又飘 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杜甫 “ 诗圣 ” 盛唐转衰春望 “ 三吏 ” “ 三别 ” 等

36、或气魄雄浑, 或沉郁悲怆, 语 言精炼凝重。 白居易中唐赋得古草原送别 秦中 吟 新乐府等 讽喻社会, 同情人民, 直白如 话,通俗易懂。 4、社会生活的时代风尚:原因:社会经济繁荣,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的频繁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特点: 中西互通 (流行打马球, 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胡汉交融 (穿胡服, 吃胡饼), 整 个社会博大开放,容纳百川,充满创新活力。 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一、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1、北宋建立:960 年 赵匡胤(宋太祖)东京“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和宋太宗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但出于多民族政权并 立的状态,不是统一的格局。

37、 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宋太祖本人就 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王安石变法:1069 年目的:富国强兵宋神宗结果失败 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 作用:新法推行后,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 失败原因: 变法过程中出现损害百姓的情况;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经验教训:用人得当,重视百姓利益 二、北宋(农耕文明)与辽、西夏(游牧文明)并立 1、政权的并立 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民族 北宋 辽 西夏 2、辽

38、宋和战 1004 年,澶州之战寇准主战1005 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 10 万两,绢20 万匹,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 澶渊之盟 ” 。 评价 “ 澶渊之盟 ” :是屈辱的盟约,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也保持了辽宋一百多年相对和 平的局面,双方经济文化得到发展。(有远见的) 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书本 P101 最后一段 3、 宋夏和战 :庆历四年( 1044)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 夏国主 ,元昊对宋称臣,结束 战争状态。宋每年予西夏 岁赐 绢 15 万匹,银 5 万两,茶 3 万斤。作用:边境贸易重 新开放,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学习必备欢迎

39、下载 辽(契丹族) 、西夏 (党项族 )与北宋(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辽向汉族学习:1、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南北面官)2、减轻赋役,奖励垦荒;3、 建立孔庙,春秋祭祀;4、开设科举,选拔人才;5、模仿汉字创制契丹文;制定成文法。 西夏向汉族学习:1、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2、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3、重视 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典;4、用汉文铸造钱币;模仿汉字创造西夏文。 三、南宋(农耕文明)与金(游牧文明 )的和战 1、金建立:1115 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 2、 “靖康之耻” :1126 年,北宋都城被金军攻破。1127 年,宋徽宗、宋钦宗和宗室后

40、妃等三 千多人被金军虏获,宫廷仪仗、典籍和大批珍宝器物被掠走。标志北宋灭亡。 3、南宋建立:1127 年赵构临安 4、岳飞抗金:岳飞积极联系北方民众自发组织的抗金义军,扩大队伍。他率领的岳家军作 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打败金军,收复北方部分失地。 1140 年,郾城大捷,抗金形式对南宋非常有利。 4、 宋金和议: 1141 年,宋金议和,南宋对金称臣、割地、缴纳钱币。影响:宋金对 峙局面形成 5、女真族受汉族文化影响:为加强对中原农耕地区的管理,金统治者将女真人大规模的南 迁到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定名中都。 政治上: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

41、。 社会生活:鼓励女真和汉族通婚,并在语言、饮食、服饰等方面“ 皆习汉风 ” 。 四、元朝(游牧文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1、1206 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忽必烈继承汗位,后定都大都,1271 年建立元 朝,1276 年灭南宋。 1279 年,统一中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 建王朝。 2、忽必烈改革:目的:为巩固蒙古族在中原的统治 (1)政治上:仿效中原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对西藏管理,设立宣政院,负责藏 族地区的行政,并在西藏委派官员,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 行政区;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琉球的事务。 (2)经济上:重视发

42、展农业,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推广棉花的种植 (3)交通上:交通得到空前发展1、开凿两段新运河,便利南粮北运;2、开辟海运航线, 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海上“ 丝绸之路 ” 盛行(陶瓷之路) (元朝海外贸易的繁荣);3、 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 3、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马可 波罗行纪 4、民族融合的发展:1、汉人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内迁。3、契丹、女真等族汉化。4、 回族开始形成。 五、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移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南移基础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开始南移南 宋完成南移(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2、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A、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很快:

43、得益于先进生产工具的运用(秧马) 和优良物种的推广(占城稻)理解“苏湖熟天下足”的原因。 B、手工业非常繁荣:丝织业的发展: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海南 岛兴起棉纺织业后发展到东南沿海。制瓷业发展: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 C、商业的繁荣: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限消除,市场散布在官邸、民宅之间,店铺 集中的地方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区;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贸易集市,逐渐发展成 城镇;商业城市很多,最大的是东京和临安;纸币(交子成都地区流通,世界上最早的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纸币) 、商标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枚商标)广告的出现。 六、社会生活与文化

44、(一) 、宋代时期的社会生活:1、社会各阶层地位的提高(士、农、工、商):士人受到 社会普遍尊重和优待。原因:宋代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宋代的 自耕农、佃农的身份比以往有所提高。商人地位提高。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 以参加科举考试。2、日常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居民的活动不再受坊、市分割和“ 日落 闭市 “ 等时间、空间限制。逢年过节吃饺子,燃放烟花爆竹使用桌、椅、櫈等高起高坐 的家具。这些变化基本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3、传统节日活动非富多彩:元宵节、 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4、都是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了文化娱乐场所“瓦子”(瓦肆) 里有 “ 勾栏 ” ,

45、“ 勾栏 ” 中有 “ 看棚 ” 。 “ 瓦子 ” 是综合的娱乐场所,节目最吸引人的是杂剧。 (二) 、宋元文化宋词元曲:宋诗特点:富有哲理 1、宋代文人特点:渗透着浓郁文人气息。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 内心修养:宋代的文人非常偏爱梅、兰、竹、菊梅、兰、竹、菊都是雅致俊逸、品性高洁的 植物,正是宋代文人信念、情趣的最佳象征和寄托物,被誉为“ 花中四君子 ” 。 代表人物: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 2 元曲:宋元时期,文人开始关注民间文化,并从中发掘创作的素材,有的还直接投身于民 间文艺的创作。 在宋、金两朝戏曲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元杂剧和元散曲

46、合称元曲。 元杂剧: 杂剧源于宋金时代,元杂剧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戏曲艺术。它融合诗歌、 音乐、舞蹈、 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元杂剧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窦娥 冤是他的代表作。 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统治者 “ 崇文抑武 ” 的策略经济的繁荣科举制度的完善印刷术 的改进 (三)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1、火药: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金兵震天雷 13-14 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意义: 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巨大转折点,推动了军事武器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武器应用 结构和战争方式,推动了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2、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

47、:刻版费工费时,刻错不易修改,木板易损坏。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泥活字):经济省时,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 世纪, 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 年。 元朝王祯发明转轮排字盘(木活字),拣字省时省力更加方便 意义:提高印刷效率,传播知识,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3、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南宋罗盘针(便于携带、稳定、刻度 精确)北宋时,出现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意义:指南针的发明, 极大提高了人类航海的能力和技术,大大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4、棉纺织技术:宋元时期,棉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 元代,黄道婆跟黎族人学会了棉纺织技术,并传到松江(上海)。松江成为“衣被天下”的 棉纺织业中心。领先了欧洲大约500 年 宋元时期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1、宋元时期的政治发展与经济繁荣;2、各民族、各地区间 的经济文化交流;3、对隋唐文化的继承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4、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 勤劳动。启示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