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压强中考精选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13996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压强中考精选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压强中考精选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压强中考精选试题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压强中考精选试题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压强中考精选试题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压强中考精选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压强中考精选试题含答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 一、填空题 1小明在江边湿地上漫步,他发现,双脚陷入松软的泥土时,用力拔起一只脚,另一 只脚反而会陷得更深,原因是小明对泥土的压力_不变 _,压强 _增大 _。( 选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 2在水杯中加半杯水,将一根吸管分别插入水中不同深度,用嘴吹气, 使水下冒气泡, 深度越深, 吹气越难, 这种现象说明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增大 _;用吸管可以将 杯中的水吸到嘴里,这是由于_大气压 _的作用。 3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筒是利用了_大气压 _的作用;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 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由于乒乓球上方空气 流

2、速大,压强 _较小 _,乒乓球将不会下落。 4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0 cm 2、深度为 10 cm 的杯子装满水时,水对杯子底部的 压强为 _1 10 3_Pa,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力为 _2_N。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若同时出现固、液体压力和压强,要注 意先后顺序:液体,先计算压强( pgh ),后计算压力 (FpS);固体:先计算压力(FG), 后计算压强p F S 。 5如图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打开阀门,水流经该装置时,可观 察到 a、b 两管口均有水喷出,且_b_管口喷出的水柱更高,原因是_b 管下端管道横截面 积大,水流速小,压强大_。 解析 打

3、开止水阀门,水流经该装置时,由于水的流量一定,a 管下端管道横截面积 小, b 管下端管道横截面积大,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a 管下端水流速大,b 管 下端水流速小,所以a 管下端产生的压强小,b 管下端产生的压强大,所以,b 管口喷出的 水柱更高。 二、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剪刀有锋利的刃,可以减小压强 B用吸管将瓶中饮料吸入口中,利用了大气压 C船闸工作时,应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D潜水员深潜时要穿潜水服,以防水压过大压坏胸腔 7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 A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B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深度有关 C人

4、体内部的压强跟外部的大气压强相等,互相平衡,所以人不觉得受到巨大的大气 压力 D1971 年 6 月 30 日,前苏联宇宙飞船“联合号”由太空返回地面时,由于飞船密 封舱壁漏气, 致使三名宇航员死于血液沸腾症,这是由于液体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增 大引起的 8下列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D ) A弹簧测力计B吸盘式挂钩 C密度计D船闸 9如图小实验或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 ) A.纸片托住水 B.橡皮膜外凸 C.U 形管中液面相平 D.手指夹住铅笔两端 10天宫二号空间实验于20XX 年第三季度发射,空间实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作生活的 气压约为 ( D ) A100 Pa

5、 B1 000 Pa C10 000 Pa D100 000 Pa 解析 地球表面附近的气压约为一标准大气压,即 10 5 Pa, 人类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 如果环境中的气压太大或太小,人类都将无法正常生存,因此, 空间实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 作生活的气压约为100 000 Pa,与一标准大气压接近。 11 (多选 )下列实验中,说明“流速对流体压强有影响”的是( BD ) A.从瓶中吸饮料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 B.吹气时纸条向上飘 C.纸和水不会下落 D.吹气时,乒乓球紧贴漏斗 解析 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A 项错误;将一纸条放在嘴边, 用力从纸条

6、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因为纸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 压强小,纸条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纸条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压力差,所以纸条就飘 起来,故B 项正确;此图为覆水杯实验,该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C 项错误;从漏 斗的上方吹气, 气流从漏斗的壁快速流出,速度比较大,乒乓球的上部气流流速大,压强比 较小,乒乓球的下部受到的大气压是不变的,托着乒乓球不会掉下来,故D 项正确。 三、简答题与计算题 12小雪发明了一种“不倒水杯”,其底部装有一个吸盘,用力下压时吸盘会吸附在桌 面上,使水杯不容易被碰倒。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首先用力将吸盘紧压在桌面上,将吸盘中的空气排出, 松手后,由于吸盘内的

7、空气减少, 使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桌面上,使杯子不容易被碰倒。 13国家规定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控制在710 5 Pa以内。一辆在水平路面行驶的货 车,车与货物总质量是1.3104 kg,车轮与地面接触总面积是 0.13 m 2。求: (1)货车对路面的压力是多少? (2)货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是否超过标准?(g 取 10 N/kg) 解: (1)货车对路面的压力FG1.3104 kg10 N/kg 1.3 105 N; (2)货车对路面的压强p F S 1.310 5 N 0.13 m 2 110 6 Pa,因 1106 Pa7105 Pa,所以, 超过标准。 答

8、: (1)货车对路面的压力是1.310 5 N。 (2)货车对路面的压强是110 6 Pa,超过标准。 14有一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一棱长为10 cm、质量为 2.7 kg 的正方体 金属块放在容器底部(如图所示 ),g 取 10 N/kg 。求: (1)物体的密度。 (2)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3)向容器中加入水至8 cm 深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多大?物体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多大? (容器足够高,物体与容器底没有紧密接触)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 解: (1)物体的体积V (10 cm) 31 000 cm31103m3, 物体的密度 m V 2.7 kg 110 3 m3 2.71

9、0 3 kg/m3。 (2)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Gmg2.7 kg10 N/kg 27 N, 受力面积SL 2(10 cm)2 100 cm 21102 m2,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 F S 27 N 110 2 m22.7103 Pa。 (3)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 水gh1.010 3 kg/m3 10 N/kg 0.08 m800 Pa,物体排 开水的体积V排Sh 110 2 m 20.08 m8 104 m 3,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 水gV排 1.010 3 kg/m3 10 N/kg 8104 m38 N,物体受到容器的支持力 F支GF浮27 N8 N19 N。 答: (1)物体密度为2

10、.7103 kg/m 3。 (2)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2.710 3 Pa。 (3)向容器中加入水至8 cm 深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800 Pa,物体受到容器的支持力 为 19 N。 四、实验与探究题 15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中学一小组的同 学们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 、高度 h、圆柱体底面积S 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 法不同。 于是,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 成、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 (如图所示 )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序

11、号物体 底面积 S/cm 2 高度 h/cm 海绵被压 下深度 /cm 1 合金甲圆柱体A 10 5 0.5 2 合金甲圆柱体B 10 10 1 3 合金甲圆柱体C 20 10 1 4 合金乙圆柱体A 10 5 1.5 5 合金乙圆柱体B 10 10 3 6 合金乙圆柱体C 20 10 3 (1)该小组同学是通过_海绵被压下深度_来判断压强大小的。 (2)分析实验1、2 或 4、5 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和底面积相同时,实心圆柱 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_高度 _有关。 (3)分析 _2、3 或 5、6_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 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

12、 (4)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_控制变量法 _、_转换法 _。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 (5)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某一合金甲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它 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已知合金的密度为,圆柱体铁块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 表达式为 _pgh _。 (6)上面推导出的表达式_不能 _(选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 算。 16小敏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乙和丙容器中装的是同种 液体 ) (1)实验中,首先必须检查压强计能否正常使用,若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 皮膜, 发现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则说明该压

13、强计的气密性_差 _(选填“好” 或“差” )。调节好压强计后,U 形管两边液面相平。 (2)小敏把探头分别浸入到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 )中,发现图甲中U 形管两 边液柱的高度差比图乙小,由此,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他的判断是_错误 _(选填 “正确”或“错误”)的;接着他改变图乙中探头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 (3)比较图 _乙、丙 _,得出探头浸入液体的深度_越深 _(选填“越深”或“越浅”),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_大_。 (4)小敏发现在同种液体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探头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 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_同种液体的同

14、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_。 17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管浸入水中,充满水后用手指把一端堵住,移出水面,如图甲 所示: (1)B 端的水不会流下来是由于受到_大气压 _作用。 (2)把手指移开后管内的水会怎样流动,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猜想,而检验猜想是否 正确最直接的方法是_实验 _。 (3)把细管倒过来,如图乙所示。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不会从A 端流出?请写 出你的判断,并用你所学的理论知识证明你的判断。 解析 (1)当用手指堵住上端开口时,上端不再与大气相通,下端受到大气压对它向上 的作用,由于一个大气压强能支撑约10 m 高的水柱,水不会从下端流出。 (2)各种假设和猜想

15、都需要大量实验数据和现象的支持,因此检验猜想是否正确最直接 的方法是实验。 ( 3)当手指移开后,假设管内的水保持静止,取管底液片为研究对象,它把管内的水柱 分成左右两部分,如图所示: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 因为液片深度h左h右,所以 p向右p向左,因为 FpS,而液片左右的面积S 相等;所 以 F向右F向左,液片将向右移动,管内的水会从A 端流出。 1如图所示的是在冰面上行走时,套在鞋上的冰爪,爪做得尖而细是通过_减小 _受力面 积来增大压强,从而_增大 _摩擦,便于行走、防止摔跤。( 选填 “ 增大 ” 或“ 减小 ” ) 2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流速大的地方_压强 _小。 3如图所示,

16、将一根试管由空气慢慢压入水中。试管越往下压,水对试管内空气的_压强 _越大,试管中空气的体积会_变小 _(选填 “ 变大 ”“ 变小 ” 或“ 不变 ” ) 。 4如图所示,粗细相同、高矮不同的甲、乙两把水壶,其壶嘴等高,请问哪把水壶能装更 多的水?为什么? 两把水壶装的水一样多;因为两把水壶的壶嘴等高,根据连通器的原理,两壶最高水位是一 样的,又因为粗细相同,所以装的水一样多。 5如图所示的是矿山上的大型载重汽车,车轮宽大是为了_减小 _压强。 6用手将一个质量为500 g 、棱长为10 cm 的正方体物块浸没于水中,使物块上表面离水 面 20 cm。(g 取 10 N/kg) 优秀学习资料

17、欢迎下载 求: (1) 正方体物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 (2) 正方体物块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解: (1) 物体下表面距水面h10 cm20 cm 30 cm0.3 m ;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p gh1.0 10 3 kg/m310 N/kg 0.3 m 3103 Pa。 (2) 由 FpS可知, F下p下S310 3 Pa(0.1 m)230 N, p上 gh上1.0 10 3 kg/m 310 N/kg 0.2 m 2 103 Pa , F上p上S 2 10 3 Pa(0.1 m)220 N, 所以 F F下F上30 N20 N10 N, 即物块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F下F上10

18、N。 7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老虎都长有尖尖的牙齿,如图所示。 当老虎用相同的力咬食食物时, 受力的 _面积 _越小,产生的_压强 _越大。 8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学们在玩中都会无意识地涉及许多物理知识。以下两个现象可能 您尝试或观察过: (1) 喝牛奶时,把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 (2) 在室温下,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 由以上现象进行猜想: 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_质量 ( 密度 )_和_温度 _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 (1) 把细玻璃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

19、瓶中,如图A所示; (2) 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此时瓶内气体压强_增大 _( 选填 “ 增大 ”“ 减小 ” 或“ 不变 ” ) ; 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a 处位置 ( 如图 B所示 ) ; (3) 接着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请您在图B中画出细玻璃管内 水柱所上升到的大致位置。 【实验拓展】 (1) 控制其他条件相同时,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则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 会_相同 _( 选填 “ 相同 ” 或“ 不同 ” ) ,理由是 _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_。 (2) 控制其他条件相同时,把图A 的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则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将_上升 _( 选填 “ 上升 ”“ 下降 ” 或“ 不变 ” ) ,这是由于 _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