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

上传人:花红百日终凋零 文档编号:5315374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篇【篇一】“季节更替又逢春,疫情不误农忙时。”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黄龙县瓦子街镇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人勤春早耕耘忙的火热场景。2月29日一早,黄龙县瓦子街镇范家湾组村民xx早早就起床了,拿起手机和计算器,再次核算当天准备配送的白菜订单。确认无误后,他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把一件件分拣打包好的白菜装上村干部给他准备的运输车。“村干部帮我联系好了县上的超市,还用自己的车帮我送进城,真的是帮了我大忙。”xx感激地说。xx曾是黄龙县瓦子街镇范家湾组的贫困户,2017年在扶贫部门的帮扶下,开始发展大棚蔬菜,逐步脱贫。“去年仅卖蔬菜我就收入6万元。今年本来还想着过年城里人来

2、农村体验生活,农家乐能订购大量白菜,有个好收入,没想到遇上疫情,要不是镇政府帮忙,我这些白菜就可惜了。”xx告诉记者,一场疫情打乱了原来的计划。知道他家情况后,帮扶干部帮他在微信群、朋友圈发布了销售消息,情况有些好转。随着全县复工复产,xx的蔬菜也迎来了全面“复苏”。蔬菜产业带动性强:每年最忙的时候,xx以每天130元的价格雇佣周边贫困群众进棚务工,帮助附近贫困户增收;周边的田园酒店、小型农家乐直接从这里购买蔬菜,少了中转费和运输费,成本降低;就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也看到了蔬菜产业后加工变成农副产品带来的商机,启动了新项目。“等疫情过去了,我还准备大干一场,让更多的群众过上好日子。”xx说,他今

3、年打算再增加3座大棚,用工优先考虑贫困户,带大家都富起来。不负春光、不亏农时。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段,除了帮助解决群众蔬菜瓜果销售问题,瓦子街镇谋划的沙棘、金丝皇菊等产业也在逐步落地。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孙富学走进田间地头,给各村的贫困户开起了培训课,讲解如何育苗、分析种植前景,让大家早早行动起来,抓住春耕的黄金时节。“春耕在即,疫情防控和种销都进入了关键时期,我们在继续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做好春耕生产工作,确保丰产丰收和农民增收,绝对不能让脱贫群众因为疫情返贫。”瓦子街镇镇长侯国峰说。【篇二】一提到勐腊县勐腊镇龙林村驻村工作队员xx,村班子成员和村民们个个都竖起大拇指,对他赞不绝口,都亲切地称

4、他为“邱神医”。xx自2017年2月担任驻村工作队员以来,用一颗热爱扶贫帮困工作的赤诚之心、关爱病人胜过关心自己的圣洁医德、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时刻谨记“群众事无小事”,深入基层,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为勐腊镇健康扶贫贡献自己的力量。2018年,xx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和优秀工作者。把责任扛在肩上xx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从未在农村工作过。他深知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前提。为详细掌握龙林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实际需求,自进驻村的第一天起,xx就深入各村小组摸清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同群众面对面交谈,积极参加各村小组党支部会议、村民大会,听取大家对脱贫攻坚工

5、作的意见建议。认真做好民情日记,完成了2017年至2018年多次入户、遍访、回访、调研工作,增强帮扶责任单位、帮扶责任人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与贫困户之情的感情,准确掌握龙林村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详细情况和村民的实际需求。龙林村有5个村小组237户917人,有建档立卡户92户342人,是一个集傣族、哈尼族、瑶族、汉族为一体的村。为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工作,助力贫困户脱贫,xx协调州傣医医院开展了健康扶贫“六大行动”:健康管理服务精准行动、医疗救助保障行动、分类救治行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公共卫生服务惠民行动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为92户建档立卡户和50多户困难户解决了身心健康问题。同时,协调本

6、单位挂包干部解决了2户贫困家庭子女考入大学学费问题和1户贫困家庭因建房资金特别困难的危房改造问题,帮助曼班东村小组解决10吨水泥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xx心里时刻想着贫困户,在节日到来之际,他积极协调挂包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员开展节日慰问,给贫困户送去大米、食用油和单位干部职工自发为困难家庭所捐的钱款。把群众放在心中在工作中,xx只有一个目标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让更多的患者早日康复,让山区群众早日奔向小康。针对92户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发展需求,通过抓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龙林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共同建立了龙林村扶贫土特产集市,带动龙林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促进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在安居房改造建

7、设工作中,xx积极为贫困户申请物资补助做好联系、服务工作,解决建房物资。贫困户经常打电话向xx咨询安居房物资申请补助事宜,不管多晚他都耐心地为贫困户讲解政策,帮助填写物资申请表并亲自送到镇上去协调建房物资。建档立卡户经常对他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驻村工作队员,让我们住上了安居房。”xx除了认真履行驻村工作队员职责、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扶贫方针政策外,作为州傣医医院的一名医师,在开展工作之余,利用自身技术专长,用中傣医临床适用技术,为辖区群众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免费治疗200余人次。其良好的效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为驻村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一位年近花甲的老波涛拉着xx的手说:“经常能

8、够看到你,我们活得更有信心了,你是我们脱贫的保障啊!”正是有像xx这样在基层默默奉献、在为百姓谋幸福的扶贫干部,党和国家的政策才能落实落地,群众的生活才能越过越好,心理和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篇三】xx自2015年开始养猪以来,经过3年的艰辛努力,猪圈从最初的35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10余亩场地,生猪存栏从当初的几十头发展到现在的上千头。“我是一名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们瑶族是一个直过民族,从刀耕火种、结绳记数到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现在的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在这样一个安居乐业的新时代,是我们的幸运,更是一种幸福。我要在感谢党、感恩新时代的同时,靠自己的双手和勤劳,把合作社发展壮大,

9、带领瑶族群众和当地村民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xx接受记者采访时掷地有声。90后xx是勐腊县xx镇大广村下田房村小组村民。在村里,群众都夸她是个干事创业的“瑶族铁娘子”,不仅是因为这几年她靠养猪脱了贫致了富,更因为她带动附近村寨群众成立了养殖合作社,让入社的贫困群众也跟着脱了贫致了富。提到自己创业脱贫致富的经历,xx感慨万千。因为父母体弱多病,家中又有一个身体残疾的兄弟,所以全家一直在贫困的边缘线上挣扎。初中刚毕业,xx就外出务工。打工期间,她结识了爱人贺开朝,并组建了家庭,夫妻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工的时间虽然很长,家里却一直没有多少存款。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尽早过上富裕生活,不甘于现状的

10、xx思来想去决定回家创业,自谋出路,甩掉贫困的“帽子”。在家人的支持下,xx与丈夫种了3年的香蕉,但因缺乏种植技术,加之对市场的销售行情不了解,时赚时赔。一次偶然的机会,xx参加了勐腊县残联组织的养猪培训班。回到家后,她仔细分析村里情况后,决定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经过再三考虑,xx不顾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劝说,放弃种植香蕉,决定改行养猪。就这样,xx仅凭自己不服输的性格和摆脱贫困的想法,踏上了起早贪黑养殖生猪的创业路。这一干就是将近4年。养猪的过程,让xx尝尽了酸甜苦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说起简单,但真正做起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资金、经验和技术,样样缺。2015年初,在做通家人的

11、思想工作并获得支持的情况下,xx初建了350平方米的猪舍,买了1头种猪和20头小猪。可是令她没料到的是,由于初期不懂养殖技术和防疫知识,所养的小猪全部死掉了,家里的积蓄也都赔了进去。当亲朋好友的反对和外人的冷嘲热讽再次袭来时,xx没有气馁,在丈夫和家人的理解与鼓励下,她继续买来仔猪饲养,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经验。为了掌握仔猪的生长习性,xx开始经常打扫猪舍卫生,仔细观察仔猪的习性和生长规律。特别是在2015年9月参加勐腊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以及通过外出观摩现代化养殖场后,她受到了很大启发。回家后,xx再次向亲戚朋友借钱,买了40头种猪,开始扩大养殖规模。xx对养猪特别

12、上心,通过苦心钻研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绿色科学养殖方法和实用技术,成了村里的养猪能手,让村民们看到了养猪的希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xx的精心照料下,40头种猪顺利产下猪仔,育肥出栏后赚到了她人生创业的第一桶金。为了积累更多经验,在之后的日子里,她几乎天天与猪共度时日,亲自喂养、消毒、打扫猪舍,以便能更多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在此期间,她也积累了不少关于猪的疫病防控等知识。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学习期间,xx了解到国家关于稳定生猪市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更多的养殖户引种、建厂等补贴的鼓励政策后,更加坚定了养猪信心。经过反复思考,xx决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但由于能力和条件有限,她找了当地

13、的5户农民一起合资扩建养殖场,并成立勐腊xx科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杂交猪为主导产品,集养殖、生产、销售为一体,并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初步形成了“政府+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生猪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了年销售收入近300万元,为社员养殖户提高了30%的家庭收入。截至目前,社员已发展到2个村、2个农场生产队、8个村寨106户(其中包括贫困户80户、残疾人8户),饲养生猪2200多头。自己养猪富了,不能忘记周围的群众,更不能忘记那些还在致富路上奔走的贫困乡亲。自2017年以来,xx通过产业及技术帮扶,积

14、极参与当地扶贫工作。除了定期对养殖户培训指导外,还根据当地农户需求,采取“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残疾人+市场”的产业经营模式,统一管理、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2017年,合作社为80户建档立卡户(其中残疾人8户)每户发放仔猪5头,实现育肥猪出栏400头,销售收入达8万余元,户均增收6000余元。2018年,又为80户建档立卡户每户发放猪仔1头。由于今年生猪价格低迷,建档立卡户饲养的生猪滞销。为解决这一难题,合作社新开设猪肉专卖店,向建档立卡户回收生猪。今年6月至今,共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回收生猪365头,实现销售收入73万元,进一步带领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合作社于2015年被评为勐腊县残疾人创业基地,2016年被评为残疾人州级示范社基地,2018年被评为全国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2016年,xx当选为勐腊县人大代表,2017年被县妇联授予“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如今,xx在养猪事业上的干劲更足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xx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创业,一起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养猪致富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