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15375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7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山东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 第卷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 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有选错的 得分) 1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15、2011 年 11 月 3 日, “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了首次交会对 接。任务完成后“天宫一号”经变轨升到更高的轨道,等待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变

2、轨前 和变轨完成后“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对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 1 R、 2 R,线 速度大小分别为 1 v、 2 v。则 2 1 v v 等于() 、 3 2 3 1 R R 、 1 2 R R 、 2 1 2 2 R R 、 1 2 R R 16、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 图像如图所 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前 3s 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最后2s 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 、前 3s 内与最后2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 、第 3s 末至第 5s 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 17、如图所示,两相同轻质硬杆OO1、OO2可绕其两端垂

3、直纸面的 水平轴 O、O1、O2转动, O 点悬挂一重物,将两相同木块m 紧压 在竖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f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擦 力的大小,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大小。若挡板间的距离稍 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O1、O2始终等高,则() 、 Ff 变小、 Ff不变 、 F变小、 F变大 18、图甲是某燃气炉点火装置的原理 图。转换器将直流电压转换为图乙所 示的正弦交变电压,并加在一理想变 压器的原线圈上,变压器原、副线圈 的匝数分别为n1、n2, 为交流电压 0 6 1 2 3 4 5 6 7 t/s v/(ms -1) m m 挡 板 挡 板 M O1O2 O 转 换 器 v n1

4、n2 钢针 金属板 图甲 0 5 -5 u/V tT 2 T 图乙 表。当变压器副线圈电压的瞬时值大于5000时,就会在钢针和金属板间引发电火花进而点 燃气体。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电压表的示数等于5、电压表的示数等于V 2 5 、实现点火的条件是1000 1 2 n n 、实现点火的条件是1000 1 2 n n 19、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一带电粒子以一定初 速度射入电场, 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 三点是实线与虚线的交点。 则该粒子() 、带负电 、在 c 点受力最大 、在 b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 点的电势能 、由 a 点到

5、 b 点的动能变化大于由b 点到 c 点的动能变化 20、如图所示, 相距为的两条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上端接有定 值电阻,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将质量为m 的导体棒由静止释放, 当速度达到v 时开始匀速运动,此时对导体棒施加一平行于导轨向下的拉力,并保持拉力的功 率恒为,导体棒最终以2v 的速度匀速运动。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不计导轨 和导体棒的电阻, 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sin2mgvP、sin3mgvP 、当导体棒速度达到 2 v 时加速度大小为sin 2 g 、在速度达到2v 以后匀速运动的过程中,R 上产生的焦耳

6、热等于 拉力所做的功 第卷【必做部分】 21、 (13 分) (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 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 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 5 个点取 1个计数点, 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 源的频率为50Hz 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和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a b c B R L m 打点计时器 物块 重物 细线 滑轮 图甲 3.00 5.01 7.01 9.00 11.01 12.28 10.60 8.61 6.60 4.60 1 2 3

7、4 5 6 7 8 9 10 11 图乙 单位: cm 计数点5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m/s,计数点6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m/s。 (保留三 位有效数字) 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m/s 2,若用 g a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 g为重力加速度) ,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 (填“偏大” 或“偏小”) 。 (2)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待测金属丝: Rx(阻值约4,额定电流约0.5) ; 电压表: V(量程 3V,内阻约3K) ; 电流表: A1(量程 0.6 A,内阻约0.2) ; A(量程 3 A,内阻约0.05) ; 电源: E1

8、(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E(电动势 12V,内阻不计) ; 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约20 ) ;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mm。 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_、电源应选 _ (均填器材代号) ,在虚线框内(见答题卡)完成电路原理图。 22、 (15 分)如图所示,一工件置于水平地面上,其AB 段为一半径R=1.0m 的光滑圆弧轨道, BC 段为一长度L=0.5m 的粗糙水平轨道,二者相切于B 点,整个轨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P 点为圆弧轨道上的一个确定点。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其质量m=0.

9、2K g,与 BC 间的动摩擦因 数4 .0 1 。工件质量M=0.8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 .0 2 。 (取 g=10m/s 2) (1)若工件固定,将物块由P 点无初速度释放,滑至C 点时恰好静止,求P、C 两点间的高 度差 h。 (2)若将一水平恒力F 作用于工件, 使物块在P 点与 工件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求 F 的大小。 当速度smv/5时,使工件立刻停止运动(即不考 虑减速的时间和位移) , 物块飞离圆弧轨道落至BC 段, 求物块的落点与B 点间的距离。 L C B A O R M m P 0 20 25 30 35 23、 (18 分)如图所示, 相

10、隔一定距离的竖直边界两侧为相 同的匀强磁场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边界上固定 两长为 L 的平行金属极板MN 和 PQ,两极板中心各有一小 孔 S1、S2,两极板间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正反向 电压的大小均为U0,周期为T0。在 t=0 时刻将一个质量为 m 电量为 -q(0q)的粒子由S1静止释放,粒子在电场力 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在 2 0 T t时刻通过S2垂直于边界进入 右侧磁场区。 (不计粒子重力,不考虑极板外的电场) (1)求粒子到达S2时的速度大小v 和极板间距d; (2)为使粒子不与极板相撞,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应满足 的条件。 (3)若已保证了粒子未与极板相撞,为使粒子在

11、 0 3Tt时 刻再次到达S2,且速度恰好为零,求该过程中粒子在磁场内运动的时间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选做部分】 36、 (8 分) 【物理物理33】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 、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分子间斥力减小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2)如图所示,粗细均匀、导热良好、装有适量水银的U 型管竖直放置,右端与大气相通, 左端封闭气柱长cml20 1 (可视为理想气体) ,两管中水银面等高。现将右端与一低压舱(未 画出)接通,稳定后右管水银面高出左管水银面cmh

12、10。 (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 cmHgp750) 求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用“cmHg”作单位)。 此过程中左管内的气体对外界_ (填“做正功” “做负功”或“不做功”) ,气 体将 _(填“吸热”或“放热”) 。 L S2 S1 M P Q N B B 图甲 0 U0 -U0 U t 图乙 2 0 T 0 T 2 3 0 T 2 5 0 T 0 2T 0 3T l1 37、 (8 分) 【物理物理34】 (1)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0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点P、Q 分别位于 x=2m、x=4m 处。从 t=0 时刻开始计时,当t=15s 时质点 Q 刚好第 4 次到

13、达波峰。 求波速。 写出质点P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不要求推导过程)。 (2)如图所示,一玻璃球体的半径为R, O 为球心, AB 为直径。来自B 点的光线BM 在 M 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另一光线BN 恰好在 N 点发生全反射。已知 30ABM,求 玻璃的折射率。 球心 O 到 BN 的距离。 0 0.2 -0.2 y/m x/m v P 1 2 3 4 5 Q A B O M N 38、 (8 分) 【物理物理35】 (1)氢原子第n 能级的能量为 2 1 n E En,其中 E1为基态能量。 当氢原子由第 4 能级跃迁到第 2 能级时,发出光子的频率为 1;若氢原子由第 2 能级

14、跃迁到基态,发出光子的频率为 2, 则_ 2 1 。 (2)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mA=3m,mB=mC=m,开始时 B、 C 均 静止, A 以速度 v0向右运动, A 与 B 碰撞后分开, B 又与 C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此后 A 与 B 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求B 与 C 碰撞前 B 的速度大小。 2012 山东高考理综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14.AD 15.B 16.AC 17.BD 18.BC 19.CD 20.AC 第卷 21. (1)1 6;7【或 7;6】 2 1.00 ; 1.20 3 2.00 ;偏大 (2)1 1.773 【1.7711.77

15、5 均正确】 2 A1;E1;电路图如右。 22. (1)物块从P点下滑经B点至 C点的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1 0mghmgL 代入数据得 0.2hm 2 A B C v0 (2)1 设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P点与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由几何关系 可得 cos Rh R 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有 tanmgma 4 对工件和物体整体有 2( )()FMm gMm a 5 联立 2 3 4 5 式,代入数据得 8.5NF 6 2 设物体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水平位移为 1 x,物块落点与B间的距离为 2 x, 由运 动学公式可得 2 1 2 hgt 7 1 xvt 8 21s

16、inxxR 9 联立2 3 78 9 式,代入数据得 2 0.4xm 10 23. (1)粒子由 1 S至 2 S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2 0 1 2 qUmv 1 由1 式得 0 2qU v m 2 设粒子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0 U qma d 3 由运动学公式得 20 1 () 22 T da 4 联立3 4 式得 00 2 4 TqU d m 5 (2) 设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v qvB m R 6 要使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不与极板相撞,须满足 2 2 L R 7 联立2 6 7 式得 0 24mU B Lq

17、8 (3)设粒子在两边界之间无场区向左匀速运动的过程用时为 1 t,有 1 dvt 9 联立2 59 式得 0 1 4 T t 10 若粒子再次达到 2 S时速度恰好为零,粒子回到极板间应做匀减速运动,设匀减速运动的 时间为 2 t,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2 2 v dt 11 联立91011式得 0 2 2 T t 12 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0 012 3 2 T tTtt 13 联立 101213式得 0 7 4 T t 14 设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由 6 式结合运动学公式得 2 m T qB 15 由题意得 Tt 16 联立 141516式得 0 8 7 m

18、B qT 17 36. (1)ab (2)1 设 U型管横截面积为S,右端与大气相通时左管中封闭气体压强为 1 p,右端与一低压 舱接通后左管中封闭气体压强为 2 p,气柱长度为 2 l,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为p。 左管中封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1122 pVpV 1 10 pp 2 2h ppp 3 11 Vl S 4 22 Vl S 5 由几何关系得 21 2()hll 6 联立12 3 4 5 6 式,代入数据得 50pcmHg 7 2 做正功;吸热 37 (1)1 设简谐横波的波速为v,波长为,周期为T,有图像知,4m。由题意得 3 3 4 tTT 1 v T 2 联立

19、1 2 式,代入数据得 1 /vm s 3 2 质点 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0.2sin(0.5)yt m 4 (2)设光线 BM在 M点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由几何关系可知,30i,60r,根据 折射定律得 sin sin r n i 5 代入数据得 3n 6 光线 BN恰好在 N点发生全反射,则BNO为临界角C 1 sinC n 7 设球心到BN的距离为 d,由几何关系可知 sindRC 8 联立6 7 8 式得 3 3 dR 9 38 (1) 1 4 (2)设 A与 B碰撞后, A的速度为, B与 C碰撞前 B的速度为, B与 V碰撞后粘在一起的速度 为,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对 A、B木块: 0AAABB m vm vm v 1 对 B、C木块:() BBBC m vmmv 2 由 A与 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可知 A vv 3 联立 12 3 式,代入数据得 0 6 5 B vv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