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卷三历史.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32390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5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全国卷三历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全国卷三历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全国卷三历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全国卷三历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全国卷三历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全国卷三历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全国卷三历史.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6 全国卷三历史 满分: 班级: _ 姓名: _ 考号: _ 一、单选题(共 12 小题) 1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 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2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 书之力也。 ”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

2、章制度 3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 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 , 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 尽善尽美 ” ,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 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4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 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 ,如今 “ 骄惰 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

3、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5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 诗界革命 ” ,曾赋诗 “ 泱泱哉我中华 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 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 这反映出 “ 诗界革命 ”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6 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 团体 ”“膨胀 ”“舞台 ”“影响 ”“组 织”“运动 ”“ 报告 ”“观念 ” 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7 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4、。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8 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 亿斤;棉花播 种面积减少53 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 万亩, 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9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 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

5、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 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10 19 世纪 60年代,总长超过3 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 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 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 英尺、 5.6 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11 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 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

6、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12 1875 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 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 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定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二、解答题(共 5 小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 ”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 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 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

7、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 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 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 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 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 1834 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 ”,才能得到救济,而那 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 多。 摘编

8、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 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 些发展。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 年至 1910 年, 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 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15. 【历史 选修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95 年,严复说: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

9、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 而已 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 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 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 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 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 乎! ” 1915 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 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 其实,何必再居其名。” 摘编自严复集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 民智 ” 的认识。 (2)根

10、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 民智 ” 主张。 16. 【历史 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8 年 1 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 ”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 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 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 ”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 同。 “十四点 ”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 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 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 十四

11、点 ” 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 十四点 ” 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17. 【历史 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 公选。 1916 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 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 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 ”机构,凡大学“立法 ”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 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 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

12、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 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 问学问能力。1919 年 3 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 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 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 答案部分 1.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青铜铭文的变化。从周代青铜铭文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 德,并希望子孙保用,可见其体现的是一种传承,故选B。商周青

13、铜器上的都是铭文,文字 体系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 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体现的就是宗法制度,排除 C;商周时代青铜器大部分都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功用并没有发生重大历史改变,排除 D。 答案: B 2.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承秦制。题干材料是说汉朝之所以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 文书 ” 之 功,这些文书是秦朝的国家档案文献,可见是利用了秦朝的制度,故选B。汉初崇尚黄老之 学, A 项错误; CD 项不符合材料意思。 答案: B 3.考点:汉字与书画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书法家 王羲之。王羲之的书法能得到皇帝的赞赏、连西州幼童习字 范本都是其书帖,可见其造诣之深

14、、水平之高;南朝后期模仿的是萧子云的书法,而王羲之 的书法在唐代得到推崇,可见这是时代选择的结果。故选C。ABD 项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 C 4.考点:手工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末江南农村经济的发展。由雇工待遇的变化,可见其反映的是商品经 济的发展, A 项符合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雇佣关系的变化,反 映不出推行重农政策,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雇主与雇工的矛盾,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人 身依附关系放松,排除D。 答案: A 5.考点:维新思想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是梁启超提 出“ 诗界革命 ” 的背景。再从材料“ 英

15、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 ,可见 “ 诗界革命 ”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故选C。梁启超此时没有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排除A;白话文运 动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B;甲午战争前已经出现了早期维新改良的思潮,排除D。 答案: C 6.考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新政。“ 团体 ”“膨胀 ”“舞台 ”“影响 ”“组织 ”“运动 ”“报告 ”“观念 ” 都是新 出现的名词,都是外来词,“ 禁止使用 ” 这些新名词,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 态,故选D。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张之洞属于洋务 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学

16、习西方,在题中也体现不出抵制维新思想传播,排除AC 。 答案: D 7.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救亡运动。从题干中“1932 年” 和图片中 “ 振我中华 ”“挽回利权 ”“抗敌 牌”“十九路军 ”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 动的高潮,故选D。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从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 来,排除AB;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排除C。 答案: D 8.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农村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有了生产

17、自主权,所以造成题中农作 物产量的大幅增长,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性改变,排除B;此时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还尚未完成,排除C;此时还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排除D。 答案: A 9.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由材料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利益盗取火种,且发 出“ 憎恨所有的神” 的呐喊,可见其强调的是人的价值,故选D。古希腊雅典并没有宗教,崇 拜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排除AB ;材料并没有体现注重物质生活,排除C。 答案: D 10.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试题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信息“19 世纪 60 年代 ” ,当时正处在南北战争前

18、夕,再根据 材料中南北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当时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故选A。 BCD 项不符合史 实。 答案: A 11.考点: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美术的发展。图片体现的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 和现代主义的风格,体现的是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故选 D。 答案: D 12.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法国政体的变化。1875 年宪法颁布后,法国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政局不稳,戴高乐就任总统后修改宪法,规定总统的权力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选 A。 答案: A 13.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试题解析:本

19、题考查中英两国福利制度的对比。 (1)共同目的从材料中概括即可得出,主要从救助对象、社会稳定、维护统治方面回答。 相同点主要从政府作用、机构的设置、法律保障和关注对象方面入手思考。不同点从两国不 同的国情方面思考。 (2)本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主要从立法和制度保障、福利种类、覆盖面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相同:政府主导; 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 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 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

20、受惠多。 14.考点: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试题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被迫开商埠和自开商埠的区别。注意问题问的是提 炼“ 自开商埠 ” 的信息,可从这些商埠所处地区的特点入手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 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15.考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严复的思想。 (1)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 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 更新乎! ” 即可得出答案。 (2)从材

21、料中时间“1895 年”“1905年”“1915年” 将其思想主张分为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 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分阶段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 1)民智低下;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开民智是实行民主的先决条件。(2)戊 戌时期,主张开民智,宣传启蒙思想,为变法提供思想武器,推动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意 义;辛亥时期,认为民智未开,主张改良;北洋政府时期,以民智未开为由,与专制妥协。 16.考点:凡尔顿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威尔逊的“ 十四点 ” 计划。 (1)从材料中时间“1918 年 1 月” 可知此时一战接近尾声,经过一战后,防止大战重演和重 建战后社会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

22、俄政府发布的和平法令也产生了很大反响;这跟美 国的外交政策也有很大关系。 (2)原因要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进行分析,由所学可知,这一计划太过理想化,列强关系 的复杂性及美国自身的原因决定了其不可能顺利实施。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 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 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 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17.考点: “ 亚洲觉醒 ” 的先驱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北大校长 蔡元培的办学思想。 (1)抓住关键词 “ 留学期间 ”“校长独揽大权 ” 等,从材料中概括回答即可。 (2)特点结合材料中“ 设立评议会 ”“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聘请教员不拘一格” 等进行 概括即可;贡献要将其放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下思考组织答案。 答案:( 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 育管理经验。(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贡献:力 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 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