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一(下)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34165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一(下)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高一(下)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高一(下)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高一(下)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高一(下)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一(下)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一(下)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8 页 高一春季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总分: 150 分 注意事项: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左传的“闲笔” “闲笔”不是游离于叙事主题之外对无关紧要情节的描述,而是叙事结构的有机组 成部分,是左传开启的一种独特的文学笔法。从左传中大量的细笔、趣笔、 奇笔、偶笔的运用上看,“闲笔”已经是春秋时期历史文学的历史转向,标志着一种 自然轻松充满趣味的文学笔法的成熟。 左传叙事往往愈是紧张处,愈使用“闲笔”,以缓解

2、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带来 的某些精神压力,从而制造一种紧张与悠闲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左传叙事常常 在宏大处用“闲笔”,由细琐的世俗生活, 显现恢宏的政治主题, 从而组成巨细映衬、 大小对比的叙事单元,表达一种小事件推动大历史的历史观念。 春秋人对优游闲暇从容不迫的审美精神有特别的喜爱。襄公二十四年晋楚棘泽之役, 晋人张骼、辅跞向楚军挑战,二人毫无畏惧,坐在战车上一面弹琴,一面冲入楚军阵 营。这种从容镇定的悠闲,不仅表现在战场上的从容不迫,也转化为春秋文学的精神 品格。“闲笔”写出了春秋人的精神世界,也表现了春秋文学的艺术品格。 “闲笔” 往往描写的是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件, 却具有叙事结构与主题的

3、双重意义。 从结构上说, 历史的发展过程总是起伏跌宕的, “闲笔”的加入更能揭示历史的真实, “闲笔”往往是“正笔”的有机构成,没有了“闲笔”,“正笔”也显得呆板僵滞, 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而从主题上说,“闲笔”常常通过小事件、小情趣显示历史的大 主题、大格局。彻底说来,“闲笔”比“正笔”更突显了左传在文学史上的思想 跨越和艺术进步。 左传常常在风云激荡处宕开笔墨,写出一两件小事件、小情节,以小事件显示 大历史发生的具体情景,以细微处展示大人物真实的心理动态。左传定公十年, 宋景公宠爱向魋,将公子地的四匹白马转送给向魋,引起公子地的不满,向魋准备逃 亡,宋景公伤心欲绝,竟然“目尽肿”,一个细节写

4、出了景公内心的无限悲伤,这是 中国叙事文学第一次写出一个人双泪长流两目红肿的动人细节。 钱钟书管锥编有“一饭之恩仇”的论述,他指出,一饮一饭,分配不均,看似 小事却往往引发政治的连环报复,甚至造成激烈的流血冲突、朝野动荡。左传中 有很多这样的事件记载。宣公四年,郑国大夫子宋、子家一起朝见,子宋以其“食指 动”,预言此日“必尝异味”,而恰逢郑灵公烹制楚人送来的大鼋,两人相视而笑。 郑灵公故意召见子宋而不分给他大鼋,子宋染指而出,两人最终杀死了郑灵公。襄公 二十八年记齐国“公膳日双鸡”,而饔人却将鸡更换成鸭子,御者又换掉鸭肉只送上 肉汁残汤,这让子雅、子尾愤怒异常,从而导致齐国庆氏集团被逐事件的发

5、生,而这 第 2 页 共 8 页 场宫廷流血事件又恰恰改变了齐国的政治走向,致使陈氏家族在崔、庆之乱中渔翁得 利,篡取了齐国的政权。 “细笔”不细,“闲笔”不闲,左传的眼光是独到的,宏大的历史往往从细微 处走来,大历史常常是由一连串小事件构成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闲笔”往往是叙事愈紧张出现的频率愈高,它的出现使历史故事的叙述张弛有 度,制造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 B左传中“闲笔”涉及的小事件、小情节常在风云激荡处出现,看似无关紧要, 却有叙事结构与主题上的双重意义。 C“正笔”的生命活力离不开“闲笔”,左传也正是借助“闲笔”才显示

6、出其 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 D“闲笔”既是一种文学笔法,也是春秋文学艺术品格的体现,某些叙述还能够体 现出春秋人的精神世界、审美偏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依据左传中细笔、趣笔、奇笔、偶笔的大量运用,推论出“闲笔”这一 自然轻松充满趣味的文学笔法在春秋时期已经成熟。 B文中举晋人张骼、辅跞坐在战车上一面弹琴一面冲入楚军阵营的例子,主要证明 了“闲笔”写出了春秋人的精神世界这一观点。 C文章通过对“闲笔”不闲、“细笔”不细的探讨,揭示了左传独到的眼光, 也印证了细微处、小事件影响大历史的观点。 D文章围绕美学效果和文学价值这两个角度,列举了相应

7、的事例,论证了“闲笔” 是叙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历史的发展过程是跌宕起伏的,“闲笔”更能显示出历史的大主题、大格局,因 此,“闲笔”比“正笔”具有更高的艺术成就。 B左传中“目尽肿”这一个细节展现出宋景公的伤心欲绝,此前中国叙事文学 中并未出现一个人双泪长流两目红肿的动人细节。 C 左传记述了郑灵公故意召见子宋而不分给他大鼋,终招致杀身之祸这一事件, 钱钟书“一饭之恩仇”的观点就是据此提出的。 D齐国“公膳”上双鸡被替、只送上肉汁残汤,激起了大臣的愤怒并最终导致齐国 易主,这足见小事件能够直接改变国家的政治走向。 (二)文学类文本阅

8、读 (本小题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木车的激情 张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 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 的旅行交通工具 飞机 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长长的滞留、耽搁,感到愠怒 第 3 页 共 8 页 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 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乘 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 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

9、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 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 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 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 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 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 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

10、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 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 世界的观察, 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 作为一位布道者, 一位启蒙者, 一位诗人, 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者和启蒙者,而 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 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这是一首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 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 渊博的思想,的确是

11、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 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参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 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 我们走向多么遥远的地方。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 易就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 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 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 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 承载那么多思想, 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 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

12、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 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 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 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 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他的源头,忽略了他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 这 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 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 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 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 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 便

13、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第 4 页 共 8 页 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 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B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仍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 布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没有看到孔子具有诗人般的激情。 C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了木车以深

14、刻的内涵,作者采用夹叙夹议 的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全面而完整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D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但是,论语背 后体现的却是孔子更为渊博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 5文章写“木车的激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文 章简要分析。(6 分) 6联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 1911 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专制而保守,在萧红 初中毕业以前,就为她订了婚,毕业后不再让

15、她上学。这样,她的接受教育及自由婚 姻的权利过早地被剥夺了。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以不断重复着的 险恶的命运呈示给她。她感到恐怖。出于叛逆和反抗,萧红离家出走,流浪生活。这 使她由一个地主的女儿沦落为流浪者、穷人,进而构成为她命运的全部,包括文学的 命运。萧红的文化身份自然生成了两个视角:一个是女性,一个是穷人。 从写作第一个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 间遗弃的人们”,其实也就是穷人和妇女这两部分人。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死, 在萧红笔下,更多的是来自她们的丈夫、婆婆、尊长,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歧视、侮辱 和迫害,来自文化压迫。但是,萧红并不作抽象的描述,

16、而是把不幸和死亡联结在日 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每一个网眼都透出人类的愚昧。萧红说过,文学就是跟人类 的愚昧作斗争。 萧红在尝试创作时,曾经接受过左翼政治的影响,但在一生的写作过程中,基本 上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而坚持个人的自由写作。在她那里,穷人与女性的双重视 角,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与当时建基于阶级斗争理论的中国左翼文学是很不同的。 萧红与文学史上以表现乡土著名的右派作家,如废名、沈从文等人也有根本的不 同。废名笔下的中国农村不曾出现压迫、苦难与挣扎,他写的是现代的“世外桃源”, 恬淡、空灵,周作人称之为“梦想的幻景的写相”。沈从文在一些作品中虽然也写及 农村的苦痛,但是,他和废名同样喜

17、欢制作牧歌情调,说到底,它源自东方的一种文 人情结。 萧红没有这种文人气,她直接介入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没有距离,没有创作家 的所谓“美学观照”,她把自己也烧在那里面。 第 5 页 共 8 页 即便是女作家,在写作中也未必一定用女性视角观察和处理生活。比如张爱玲, 在她叙述的时候, 她是冷静地旁观着的, 使用的是“第三只眼”。 五四时期的涂女士、 卢隐,都是持女性视角的,但也跟许多知识分子作家一样,缺少穷人的视角。像萧红 这样兼具了穷人与女性视角的“复眼”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恐怕是唯一的。 英国作家,女性主义者伍尔芙说:女性的风格是自由的风格。拿这句话来概括萧 红的写作,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萧

18、红的自由的风格,表现在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的诗 性书写上。同时,她将小说散文化,逶迤叙来,无边地伸展,只需忠实于个人的生活 经验和生命体验,通过自由联想连缀起来,而无需依赖虚构的想象。 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学生机勃发。鲁迅曾经为生死场作序,赞赏作者的描 写细致、明丽和新鲜。胡风写了读后记,称作“不是以精细见长的史诗”。他认为作 者把一种女性的纤细感觉与非女性的雄迈的胸境相结合,在女性作家中是独创的。 萧红同聂绀弩谈文学时,曾经这样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 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 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 有各式各样的作者, 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她不

19、承认小说有所谓“范式”或者“顶峰”, 不同意对她的小说的散文化写法的批评意见,她坚持自己。 五四之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她的文学资源主要来自新文学传 统,这个传统刚刚形成,说不上深厚,但因此也就最少腐朽和保守的东西;它是现代 的,开放的,尊重个性与自由的,这就给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带上更多 的个人天才的特点。 ( 摘编自林贤治回首看萧红) 【相关链接】 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 缘文体,并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 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 ( 徐晓红论

20、萧红的小说创作) 生死场是描写东北人民愚昧麻木的,是描写东北大地苦难生活的,是描写 整个民族痛苦遭遇的, 但更是描写东北人民对自身的拷问的,更是描写东北大地对“生” 的追求的,更是描写整个民族对“自强”的渴望的。阅读萧红的作品能够增强人 们的忧患意识,这些对于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如何不断奋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 今天我们再读萧红的意义所在。 ( 刘勇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 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 分) A父亲专制保守的决定,让萧红过早被剥夺了接受教育及自由婚姻的权利,因而承 受了人生的险恶命运,最终决定离家出走。 B 萧红在创作初期虽受到左翼政治的影响,但她的作品闪耀着人本主义色彩

21、的光辉, 并不太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与束缚。 C萧红笔下描绘出的农村,充满了压迫、苦难与挣扎,鲜少出现宁静、恬淡、田园 牧歌式的诗意画面。 D “五四”后的新文学传统,让萧红的天分在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中得到施展,并形成 了独特的风格魅力。 第 6 页 共 8 页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萧红的写作对象“永远被人间遗弃的人们” ,是指那些受到家庭社会歧视、侮辱和 迫害的贫苦女性。 B萧红在创作时能将小说散文化,只要原因是她的作品中常常需要表现社会和人生 悲剧的诗性。 C中国许多知识分子作家缺少穷人的视角,而萧红是唯一的兼具了穷人与女性视角 的创作者。 D萧红的作

22、品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她描写的“苦难”和“自强”的渴望,会促使 今天的人们奋进。 9为什么说萧红是“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二、古诗文阅读(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子产弗与韩宣子环 韩宣子 有环 ,其一 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 子产弗与。曰: “非官府之守器也, 寡君 不知。 ”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 不可偷也。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 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 子产曰: “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

23、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侨闻君子非无贿 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 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 以斥之,何餍之有?吾且为敝邑,则失位矣。 若韩子奉命以使, 而求玉焉, 贪淫甚矣, 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 韩子买诸商人,既成贾矣。商人曰: “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曰:“昔起请 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 子产对曰: “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 ,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 藜藿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

24、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 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 成,敢私布之。” 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 ” (节选自左传昭公十六年 ,有删改) 注:韩宣子,名起,晋国大夫。与之配对的那只环。子产,名侨,郑国执政大 夫。此时郑国是晋国边邑的小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世有盟誓 / 以相信也 / 曰/ 尔无我叛我 / 无强贾 / 恃此质誓 / 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B世有盟誓 / 以相信也 / 曰/ 尔无我叛

25、/ 我无强贾 / 恃此质誓故能 / 相保以至于今 C世有盟誓 / 以相信也 / 曰/ 尔无我叛 / 我无强贾 / 恃此质誓 / 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D世有盟誓 / 以相信也 / 曰/ 尔无我叛我 / 无强贾 / 恃此质誓故能 / 相保以至于今 第 7 页 共 8 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环,中央有孔的圆形佩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洁白、美好的象征,“君子比 德如玉” ,所以中国古人有佩玉的习惯。 B寡君,寡德的君主,谦词,古代臣民对他国称本国君主或自称,如左传说“寡 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 。 C邑,古代称侯国为邑,也可泛指诸侯封地、大

26、夫采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说: “ 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敝邑。 ” D耦,二人并肩耕地,如论语?微子说“长沮、桀溺耦而耕。 ”诸多从“禺”之 字,如“偶”“隅”等皆有偶双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子产为人有理有节,为保持郑国地位和使韩宣子免受贪婪之名,他拒绝了宣子的 要求。 B子产注重为国以礼,面对子羽等人的担忧,他强调要树立美名,依礼来确立邦国 地位。 C子产语言艺术高超,为了拒绝宣子从郑国商人处购买玉环,他搬出先祖盟誓作为 理由。 D子产表现不卑不亢,面对韩宣子的三次要求,他语言周全立场坚定,以维护郑国 尊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27、现代汉语。(10 分) (1)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 (2)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 (二)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对雪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 【注】此诗写于 “ 安史之乱 “ 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 长安。愁坐:含忧默坐。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 ” 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8、( ) A诗人用 “ 多“ 写“ 安史之乱 “ 带来的悲惨景象;用 “独“ 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 凉之情。 B“ 瓢弃樽无绿 “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 生活的艰苦。 C.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 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第 8 页 共 8 页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 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15.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小题, 6分) 16补写

29、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_,_。 ” (2)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 是: “_,_。 ” (3) 琵琶行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情态的诗句是:“_,_ 。 ” 第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 题。 当前,网络文学作品的确存在质量 的现象。虽然有些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但 也不乏粗制滥造之作。如何鼓励作者不会出于功利目的一味地迎合读者口味而 , 并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创新,从而向大众提供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俱佳的优质精品 网络文学作品,成了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

30、社会、公众以及传统的文学界,需要对十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予以 高度重视,也需要对它的未来发展持续关注,。它尚不成熟, () ,为其健康发展 提供更多的空间,应当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2018 年知识付费迎来从高潮迈向洗牌的拐点,倒逼知识产品内容服务加速升级, 也进一步加剧网络文学作品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一些领先网站正在面临活跃用户增 长瓶颈,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 提高,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拓展, 将

31、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B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拓展,将从知 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C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提高,将从知 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D 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扩充, 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但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 B因为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 C但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生命力旺盛 D因为具有世界其

32、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生命力旺盛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良莠不齐随波逐流因势利导责无旁贷 第 9 页 共 8 页 B良莠不齐趋之若鹜顺水推舟义不容辞 C参差不齐随波逐流因势利导义不容辞 D参差不齐趋之若鹜顺水推舟责无旁贷 20一位中学生受邀回初中母校做报告,报告中有 5 处用语不得体, 请找出并修改。 (5 分) 这次能拨冗回母校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不胜荣幸。在校史馆中我看到很多事业 有成的校友忝列校史名人录,非常羡慕也非常惭愧。学生不才,有几幅墨宝奉送给校 史馆,敬请惠存。 今天有许多恩师在座, 我来不及一一拜谢, 一定另找时间亲临寒舍, 当面聆教。

33、我的发言还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21下面是瑟文高中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 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 个字。 (6 分) 四、写作( 60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越长大,越知道做事不容易,越知道每个人都有难处,也就越不敢随随便便地发表 评论,或者瞧不起谁,以免不小心伤害了谁。这当然不是粉钸,更不是虚伪,而是懂 得了体谅。 请以“体谅”为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少 于 800 字。 高一春季期月考(一) 语文参考答案 1C (C项“闲笔比正笔更突显了左传在文学史上的思想

34、跨越和艺术进步” 不意味着“借助闲笔才显示出其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 2B(B项“主要是为了证明闲笔写出了春秋人的精神世界这一观点”错误。) 3B(A项“闲笔比正笔有更高的艺术成就”在文中没有依据;C项钱钟书据 左传中的事例提出“一饭之恩仇”的观点于原文无据;D项“小事件能够直接改变 国家的政治走向”说法错误,小事件为政治走向的改变作铺垫。) 4C(“全面而完整地表现”错。 ) 5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 (2 分)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 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 (2 分)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 信赖。 (2 分) 6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

35、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 现状的反思,(2 分)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2 分)表达了作者对 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2 分) 第 10 页 共 8 页 7A(目睹了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的经历,使萧红感到恐怖,因而 离家出走,并非亲身经历) 8D (A项,“永远被人间遗弃的人们”是指穷人和妇女;B项,强加因果; C项 “唯 一”表述过于绝对化) 9她是极少数兼具穷人视角与女性视角的作家(2 分) ;她的小说兼具女性的纤细 性的雄迈,在女性作家中是独创的;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2 分)她是少 有的过着贫穷、流浪生活的

36、作家; (2 分) 10C(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 尔无我叛,我无强贾。 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 于今。 ) 11B(寡君没有臣民自称的意思) 12D(文中韩宣子求玉只有两次) 13 (1)韩宣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对晋国也不能怀有贰心,晋国、韩宣子,是不可 轻视( 怠慢) 的。(句意 2 分, “几求” “贰” “偷”各 1 分) (2) 对大国的无理要求, 如果不依礼来驳斥, 他们有什么满足的呢? (句意 3 分, “斥” 、 “餍”各 1 分) 【参考译文】 韩宣子有一只玉环,其中另一只在郑国商人手里。宣子向郑定公请求得到那只玉 环,子产不同意给。 说: “这不是国家府库中保存的器物,我

37、们国君不知道。”子大叔、 子羽对子产说:“韩宣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对晋国也不能怀有贰心,晋国、韩宣子, 都是不可轻视的。如果恰好有说坏话的人在两国之间挑拨离间,鬼神再帮助他,从而 激起晋国、韩宣子的凶心怒气,后悔还来得及吗?您为什么吝惜一个玉环,因为这件 事而招来大国的憎恨呢?为什么不找来给他呢?” 子产说: “我并不是轻视晋国而对它有二心,而是要一直侍奉它到底的,因此不给 他(玉环 ) ,是对晋国忠实诚信的缘故。我听说君子的忧虑不是没有财物,而是身居官 位却没有好名声。我又听说治理国家的忧虑不是能否侍奉大国,安抚小国,而是能否 按照礼仪来维护国家的地位。那些大国的人,( 如果随意 ) 对小国

38、下命令,而都能得到 他们所要求的,那将拿什么来供给他们,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有时供给了,有时又 拒绝供给,所得的罪过更大。对大国的( 无理) 要求,如果不依礼来驳斥,他们有什么 满足的?我们假若将来成为( 晋国的 ) 偏远城邑,那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如 果韩宣子奉命出使 ( 郑国) ,却来求取玉环, 他的贪婪就太过分了, 这难道不是罪过吗? 拿出一只玉环而构成两种罪过,使我们国家失去诸侯国的地位,使韩宣子成为贪婪的 人,哪能采取这种做法呢?” 韩宣子向商人购买玉环,已经做成了交易。商人说:“一定要告诉君大夫。 ”韩宣 子向子产请求,说:“不久前我请求得到那只玉环,执政认为不符合道义,我

39、就没有敢 再请求了。现在 (我)从商人那里买到了,商人说一定要让你知道这件事,谨以此作 为请求。 ” 子产回答说:“从前我们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从周地迁移出来的,共同协作来耕 作这块土地,除治荒草,砍去草莽荒秽,而一道居住在这里。世世代代都有盟誓,以 此互相信赖。说:你不背叛我,我不强行买你的东西。依靠这个有信用的盟誓,所 以能互相支持直到今天。现在您为着友好来到敝邑,却叫本国强夺商人的东西,这是 教本国背弃盟誓,恐怕不可以吧!您得到玉环却失去诸侯,是一定不会这样做的。如 果大国( 晋国)发布命令并且要求我国供给的东西没有极限,我们郑国虽是边远小国, 也是不会答应的。如果我把玉环献给您,不知道

40、要达成什么目的,所以冒昧地私下把 第 11 页 共 8 页 这些苦衷告诉您 (谨敢私下告诉您 )。 ” 韩宣子退回玉环,说: “我韩起虽然不聪明, 岂敢为得到一枚玉环而招致两项罪过? 谨请退还它。” 14.D【解析】 D. “壮志难酬”错误, 诗歌中没有体现。 15.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萧瑟凄凉景象, ( 2 分)诗人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飞雪 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 (1 分)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 为下文描写室内景 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 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3 分 16(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艰难苦恨繁霜鬓 (

41、b n), 潦倒新停浊酒杯”。(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7B(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 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提高, 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 可发现“围绕” 或者“以为目标”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二者任意保留其一,排除A、D两项; “概 念”与“提高”搭配不当,可改为“概念拓展”或“概念扩充”,排除 C项。故选 B。 ) 18A(根据前文“我们的社会、公众以及传统的文学界,需要”说明对于网络文 学作品整体上还是肯定的,因此“它尚不成熟”,后面应该跟一个转折性的句子,即说 它还是有优点的,排除B、D 两项;再根据句内的关

42、系,应该是先说自身具有的特点, 然后才能去与其他的做比较,排除C项。故选 A。 ) 19C(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 起。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此处是形容“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选用成语 “参差不齐”。第二处,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 只能随着潮流走。 趋之如骛: 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此处是说如何鼓励 作者不出于功利目的而一味地词义去迎合作者,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如果用“趋 之如骛”语意过重,故选“随波逐流” 。第三处,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 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顺水推舟:

43、比喻顺应情势说话办事。此处是说对网 络文学未来的发展要顺着其发展的趋势,向好的方面加以引导,所以选用成语“因势 利导” 。第四处,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作的不可 推卸之事,强调“责任”,多作谓语、状语。义不容辞: 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这里“责 无旁贷”与文中的“责任”语意重复,故选C 。 ) 20删去“拨冗”;“忝列”改为“位列” ;“墨宝”改为“拙作” ;“亲临” 改为“拜访”;“寒舍”修改为“府上” 。 21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 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 并完成海报等作业; 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

44、22.参考高考考试评分标准。 第 12 页 共 8 页 2019 年春季期高一月考(一)(2019.03.20 ) 语文 答题卡 题号选择题 阅读 古代诗文语言运用作文总分 分数 第 I 卷 选择题( 39 分,每题 3 分) 题号 1 2 3 4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第卷 非选择题( 111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2 分) 5.( 6分) 6.( 6分) (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6 分) 9.( 6分) 二、 古诗文阅读( 22分) 第 13 页 共 8 页 13.(10 分) (1)( 5 分) (2)( 5 分) 15.(6 分) 16.(6 分) (1) (2) (3) 三、 语言文字应用( 11 分) 20( 5 分)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21( 6 分) 四、 写作( 6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