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38366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7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题 八下第 13 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授课课时1 授课班级:初二(11)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课在人教版中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继续。主要以“两岸同胞打断骨头连着筋, 没有解不开的结”为主线,介绍了60 年多来海峡两岸交往历程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 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双方为了推进祖国统 一大业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让同学们认识到同根同源的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愿景。 学情分析 由于台湾问题是当今的热点问题,台湾问题学生并不陌生,历史上我们已经学习过 三国时期东吴、元朝、明朝、清朝、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的台湾 问题,但学生缺少系统把握,在这些学

2、生已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所以我将通过 创设教学情景,归纳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教育,从而引 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即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 共识” ;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胡锦涛同志四点意见以及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海峡两岸交往 历程。 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 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时事热点(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论及两岸关系的话)环节导入新课。 学

3、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准备, 介绍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和文化情况, 了解台湾的重要性及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的认知。 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时间轴的运用,梳理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 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 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祖国统一的 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

4、家 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 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 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 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随着时代的变化,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 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又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从此,以这一方针为指导解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 、江泽民关 于发展两岸关系

5、八项主张的提出、胡锦涛同志的四点意见和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等,都是这一大政方针的具体产 物。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实行 不同于大陆的制度。台湾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管理等。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 大报告里进一步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这样的统一,较之中国古代史上所讲的统一,较之中国 近代史上所讲的统一,较之当今世界上统一的国家,都有明显不同,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正因为如此,解 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前无古人、现无成例的一项极富挑战性、开创性的伟业。 教具与方法:多

6、媒体课件演示与讨论法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创设: 2013 年 3 月 17 日,刚当选 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 会议记者会上妙语连珠,谈及两岸关系时他 说:“两岸同胞打断骨头连着筋,没有解不开 的结。” 问题设计:总理的话既形象又深刻,总 理为什么说哪怕 “骨头断了” 还有“筋”连着, 这里的”筋“指的是什么?“结”是如何形 成的?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第13 课。 听思考问题,进 入新课 用总理的话串起本课内容, 导入新课 一、“没有解不开的结” 总理为什么说两岸关系“没有解不开的 结”?台湾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首先让我们 从地理

7、上、 文化上和历史上共同回顾两岸关系 的源头。 问题设计: 这一道浅浅的台湾海峡是 如何形成的呢? 情景创设:从地理上说:大陆和台湾本 是一个整体。 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海水进 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成为岛屿。 今天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位于祖 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是祖国领土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从文化上说: 台湾的先民, 主要是从祖国大陆 移居而来的。和我们一样,都是黄皮肤、黑眼 睛的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都是“炎黄 子孙”。尊奉共同的祖先(黄帝),两岸同胞 都说汉语,写汉字,妈祖、观世音和关帝都是 共同的民间信仰、 祭祀礼俗也是相同的(蒋孝 严的图),有着许多相近

8、的习俗。正可谓两岸 文化同根同源。 从历史上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出 现郑成功的话, 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却先后2 次 和祖国分离。 问题设计:这是谁说的?“贵国”指的是? 到了中国近代, 台湾又一次与祖国分离。出现 开罗宣言( 1943 年 12 月 1 日,中美英三 国领袖,于举行会议后,发表公报。) 问题设计: 在中国近代, 日本通过哪一条约割 占台湾、澎湖列岛地区?何时回到祖国怀抱? 1945 年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1945 年 波 茨坦公告又重申了这一点。所以我们说“台 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问题设计:总理的话中两岸的“结”是怎么形 成的?今天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的原因是什 么

9、?(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 即历史原因, 1949 年国民党退守台湾,人为 造成台湾和大陆分离至今。台湾问题由此产 生。 学生看图, 思考问题。 结合自己以前所 学知识及课本内 容回答问题。 从地理、文化和历史上了解 两岸关系的源头,为进一步 学习做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 武装解放 台湾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和 平统一,“和为上计” 改革开放以后, “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 本方针 设问: 60 多年过去了,为了解开这个结,双 方采取了哪些努力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呢? 首先请同学根据书本内容归纳党和政府对台 湾的政策共分几个阶段? 设问:新中国成立不久,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 的政

10、策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图。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 为了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 革命任务, 解放全中国,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 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了武装解放台湾的方 针。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前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 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适时地调整了对台政策, 毛泽东提到:“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即由 武装解放转变为和平解放。1955 年周恩来访 问缅甸、参加万隆会议期间和接见印度新任驻 华大使时都释放出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的友 好信号。 1979 年元旦人民日报 元旦社论发表了 全 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请一位同学为我 们站起来为我们播报一下这段这段材料,设 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

11、政策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句话能体现? 同时(行动上) 国防部长徐向前也发表声明停 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 在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之下需要采取一 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争取祖国统一。设问: 这就是 1982 年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提出的? 由此可见, “一国两制”最初的提出是为了解 决台湾问题,不过率先在港澳地区得到了实 现。不过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是有区别的,前 者属于外交,后者属于外交。(引导学生看书 65 页)台湾地区有更高的自治权,党政军系 统都由台湾来管。 在提出“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党和政府形成 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设问:在这个方针中,最基本的原则和前提 是? 这

12、一对台基本方针开创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 祖国统一的新途径。 在大陆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 台基本方针之后, 台湾方面却仍然坚持 “三不” 政策(那就是“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在广大台湾同胞心中引起强烈震撼,他们再不 能忍受至死只能隔着“浅浅的海峡” 学生看书归纳分 为三个阶段:新 中国成立后,20 世纪50 年代中 期、改革开放以 后 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 学生根据材料回 答 确立了和平统一 祖国大政方针。 学生根据材料回 答 学生回答。 利用图表方式归纳“党和政 府对台湾政策的转变” 1987,台当局被迫调整 “三不”政策 眺望家乡 的命运了。 1987 年台湾民众发起返

13、乡运动(“白发娘,盼儿归”,印发传单30 万份,“回家是人民的基本权利”),提问学 生诗中反映什么样的情感?通过传单呼吁在 生前能踏上等待近40 年的返乡路,实现回家 这一基本权利,叶落归根。 迫于民众的压力,台湾当局在1987 年被迫调 整“三不”政策。这一年又被称之为两岸开放 元年。 1987 年 10 月 14日,台当局宣布开放 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回乡心切的人潮, 把原 本冷冷清清的台湾红十字会挤得水泄不通。10 月 17 日当天, 3000 多张寻人表格和3000 多 张通信表格几乎被索取一空。不少人老泪纵 横,有生之年回到故乡的念想终于要成为现实 了!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14、之后,有很多 这样让我们激动人心的第一次:11 月 16 日, “第一个公开回大陆探亲的台胞”周纯娟女 士,离家时只有17 岁的她,一别家乡40 年。 仅 1987 年一年的时间,就有3 万余名台湾同 胞终于有机会踏上他们朝思暮想的祖国大陆, 回到温暖的家乡。 在这些涌动的“探亲潮”“寻亲潮”中,有一 种感情是那么让人动容,就是那一份剪不断的 乡愁。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让他们在面对多 年不见的父母、妻子、兄弟、儿女,几十年的 思乡之情在此刻得到释放,无不泪流满面, 甚 至因激动而休克。 有一些身影是那么模糊而又清晰,那就是待在 台湾多年未归的国民党老兵。今年初, 揭晓的 2012 年“感动中国

15、”人物又一次授予了台湾 同胞,老兵高秉涵这一殊荣。 60 多年生活在台湾,镌刻在高秉涵脑海中的 却是另一个地名: 山东菏泽。 高秉涵的身上究 竟有哪些事迹足以感动中国呢?家是什么? 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解答。高秉涵说:“家就 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但我 从没有放弃过努力!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 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 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什么 是血缘,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家 学生朗诵并回答 同学介绍高秉涵 事迹 以情动人,通过图片、传单、 高秉涵事迹的介绍等渲染,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台 湾同胞深深的思乡情,和两 岸本就是一家人的认同感。 “九二

16、共识” “汪辜会谈” 江泽民“八项主张” 的感觉, 这些 老兵体会得尤为深刻。就像他自 己所说: “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 生”。他的思乡之泪用屈原九歌中的诗句 “悲莫悲兮生别离”来概括最为贴切, 当时的 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这一份“满满的乡愁” 终于冲破了浅浅的海峡, 冲破了台当局的阻碍,海峡两岸同胞近38 年 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 性的变化。 此后,双方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两岸 关系。设问:有哪些措施呢? 1990 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在台北成立(简称海 基会),这是一个民间团体,由祖籍福建辜振 甫任董事长。此后,1991 年 12 月 16日,祖 国大陆成立

17、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 会),由大陆各界人士组成的民间团体。 虽然都是民间团体, 却积极地为祖国统一大业 而奔走。经过努力,1992 年 11 月两会达成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又 称“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 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关系实现了历 史性的突破, 1993 年双方在新加坡海皇大厦 举行的“汪辜会谈”。在“汪辜会谈”的宴会 上记者还发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纸条,设问: 这张纸条是做什么用的? 原来是深谙中华文化的主厨设计的一份别具 匠心的菜单,连菜肴名称(情同手足、龙族一 脉、兄弟之谊、喜庆团圆)都赋予了中华民族 浓浓的手

18、足情、同胞情。 1993 年的“汪辜会谈”是两岸隔绝40 多年后 通过民间渠道进行的首次高层负责人接触,意 义重大,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史上历史性的一 页。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写入协议,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海峡两岸关系 的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此后,两岸经 济、科技、文化交流更为密切。 1995 年初,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党的第 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 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设问:八项主张我们看出党和政府仍然坚持的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八项主张在 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中又有哪些新的丰富 呢?具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并非一

19、帆风顺。1999 年开 始,随着台湾政局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和 一位同学饱含深 情地朗读。 学生阅读课本, 回答问题。 学生在书本补充 记录“九二共识” 引起学生兴趣, 纷纷猜测 学生阅读材料, 思考作答 利用时间轴梳理“海峡两岸 交往历程,使学生一目了 然。” 胡锦涛“四点意见” 反分裂国家法 谐的现象。 (请同学说)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 2000 年上台的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 设问: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两岸的“结”还未 完全解开,阻挠两岸统一的因素有? 这种违背民意的做法,台湾民众纷纷举行反台 独运动。,因为海峡两岸本就是一家人,台独 势力倒行逆施必然不得人心。 设问:党和政府态

20、度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 华儿女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 针对台独势力猖獗的情况,胡锦涛在参加全国 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时,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 工作,发展两岸关系,谈了四点意见。 设问:我们可以概括为四个决不,是哪四个?, 随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也 在年月日高票通过反分裂国 家法。 (老师从中摘选了第五条法律)提问:1 党 和政府在对台问题上一贯秉持什么原则?2 希 望以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3 党和政府的态 度有三个 “最”分别是什么?根据宪法制定的 反分裂国家法 ,首次以法律形式表达了党 和政府反分裂的坚决态度,对解决台湾问题有 什么积极作用?

21、打击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展现了党和政府 为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决心和信心,国家绝 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 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任何阻挠两岸统一 的行为都是分裂国家的行为,鼓舞两岸同胞继 续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 梳理归纳党和政府对台湾政策的转变,设问: 提问:党和政府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为了尽早实现祖国统一,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审 议通过了一部法律,这部法律是?改革开放 后,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始终坚持什么原 则?在邓、 江、胡时期都以什么方式解决台湾 问题?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意义? 学生思考, 讨论, 作答 学生根据书本内 容作答 学生根据补充材 料作答

22、同 学 齐 声 朗 读 反 分 裂 国 家 法第五条 学生思考,小组 讨论,作答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对党和政府政策内容以 及法律条文的理性分析,使 学生加深对和平统一祖国的 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 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以及 反分裂国家法等重要内 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历史思 辨能力。 “两会复谈” 陈云林赴台 “大三通”开启 2008 年国民党重新获得执政权,国共两党利 用这一难得的机遇, 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 展。 2008 年 6 月,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访问 大陆,中断九年之久的两会重新启动,标志着 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有了一个良 好开端。紧接着,同年11 月,海协会会长陈 云林首

23、次成功赴台, 这是两会制度化协商的一 个新起点。这次会谈的重要成果就是2008 年 两岸“大三通”的正式实现。(三通指的是通 邮、通商、通航,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 呼吁,前两者在1987 年后逐步开放,这次又 出现了两岸直航和海运,真正实现大三通) 年月日,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 日子台湾海峡上空将出现一条新的航路, 两岸空运直航将由此启动。为了这一天, 海峡 两岸的骨肉同胞期待了多少年,海峡两岸同胞 付出了多少心力,“三通”终于梦圆,必将 翻开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代新篇。 二、“两岸同胞打断骨头 连着筋” 虽然两岸关系的“结”未完全解开,但“两岸 同胞打断骨头连着筋”。 “大三通”开启之后,在“

24、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的基本方针指引下,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两岸人员往来频繁,(书本67 页数据)截至 2012 年,国台办发布的数据显示,两岸人员 往来已经达到6600 多万人次。 双方经济上的合作也日趋增多,正如这幅原载 于台湾中国时报名为“大陆订单台湾经 济”的漫画上形象的表示出大陆订单已成为台 湾经济第二次腾飞的重要来源,(书本67 页 数据)岛内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台商投资大陆 热” 。 而大陆市场的出现也带动岛内产业升级, 两岸都意识到双方经济是互补的,大陆已成为 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第一 大对外投资地区。 设问:“大三通”实现之后,两岸之间日益密 切的交往对我们日常

25、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呢?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人和事都刻 上了“台湾符号”(图片)请学生列举。 展示经济、文化交流图片 几十年间, 台胞来大陆投资、 文化交流、 旅游、 探亲络绎不绝。 民间日益密切的交往也带动着 高层政治交往的互动。 关心时事的同学应该知道,2013 年春节刚结 束,现任国民党荣誉主席的连战率团再次访问 大陆,此次北京之行, 被定调为“走春访旧 (老 友)”与习近平主席会晤,提出16 字箴言, 这次“习连会晤”外界予以高度评价。 引导学生归纳两岸交往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设问:如果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两岸如今 的交往情况,你会想到的是? 设问:那么让我们再思考一下总理的话:

26、为什 么说“两岸同胞打断骨头连着筋,没有解不开 的结”? 答: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同胞同属一个中 国,这就是打开两岸症结问题的关键钥匙,正 是基于此,所以两岸同胞冲破重重阻碍, 学生看书上数据 直观感受 学生列举 学生归纳: 经济、 文化、民间、政 治等。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思考,畅谈 利用数据、表格、漫画等形 式来加强学生直观感受。 通过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刻 上“台湾符号”的人和事,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 “大三通” 开启之后,两岸交往日益密 切。 就像总理说的“打断骨头连着筋”,没有什么 能阻碍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在一个中国的基 础上求同存异, 在不断增强两岸政治互信的过 程中,两岸之间存在

27、的各种问题可以通过协商 来寻求妥善解决。现在两岸的“结”已部分解 开,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岸的交往会更加密切, 尽早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不是说过吗, 即使“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最近习主席的“中国梦”是一个高频的词汇, 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两 岸的中国人最希望实现的“中国梦” 是什么? 那么“两岸同胞共同实现国家统一”的“两岸 梦”也必然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台湾文 化名人龙应台就曾在北大发表演讲,谈及台胞 心中的“中国梦”。中国梦并非遥不可及,它 的实现是由每一个中国人的小小梦想共同构 筑的,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台湾同胞, 用镜头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梦想。(播放

28、学生视 频) 原来在我们天天生活的校园中,就有台湾同胞 的身影,从他当一名升旗手的小小梦想,到 龙应台描述的台湾同胞对故土魂牵梦绕的“中 国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两岸的交往会 更加密切, 两岸的明天会更好。李克强总理在 这次记者会的最后对两岸关系也充满信心: “花好总有月圆时”。是的,青山遮不住,毕 竟东流去。 2013 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从这里 出发,相信在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 天堑变通途,花好终将月圆。 学 生 水 到 渠 成 “尽快实现祖国 统一” 学生感悟本课: 同根同源的两岸 同胞也有着共同 的愿景:同为中 国人,共享“中 国梦”。 形成学生对本课主线的认 识,总结提升,

29、为下面的 主题升华做铺垫。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出发,引 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主题升华,结束新课教学。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作业 略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方面做得还不够,教师讲授内容偏多。 (2)对学情了解不够到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偏少,上课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 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是我下一阶段需要好好的思考的问题。 (3)此外教学语言还未做到完全干净简洁,没有废话。 (4)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情感上的共鸣。 (5)备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掌握素材,面对繁杂的素材,一定要理出一条主线把材料贯穿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