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示范校建设方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4208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4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院校示范校建设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职院校示范校建设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职院校示范校建设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职院校示范校建设方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职院校示范校建设方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院校示范校建设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院校示范校建设方案.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1. 行业发展背景 电子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从 十一五时期工业总产值看,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达到30% ,预计在十二 五时期内仍将保持 20% 以上的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 比例也逐年增加。 这些反映出电子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欣 欣向荣的良好势头。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际资本快速流动,产 业格局急剧变化, 世界制造业重心不断东移,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 链中不可缺的环节。 电子行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电子技术应用的发 展必然要求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 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 而精简缺乏专业

2、技能的多余人员, 另一方面又急需大量引入电子技术 应用专业人员, 从近几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本专 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分析如下: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2. 行业需求背景 (1)贵州省“十二五”期间工业强省战略的需求 贵州省九个市 (州)大量工业园区的建设, 需要有更好的职业教 育和更大规模的职业教育。 具有专业培训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和技术工 类别工作岗位 制造类 (1)电子产品装配、测试、质检 (2)电子产品维修工作 (3)生产线仪器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维修工作 服务类(1)客户服务( 2)供应商服务 营销类 (1

3、)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产品的销售,如试听产品、GPS (2)电子产品调试、安装和技术服务 人是贵州实施开放、融入成渝、参与泛珠、招商引资等工作软环境的 必备条件。项目涉及制造业、原材料、交通、能源、经贸、旅游、农 业及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这就需要中等职业教育能培养、提供合格的 各种人才,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发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本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根据贵州省与重庆市达成的合作框架协议,重庆将在遵义市打造 年产千亿元的IT 产业链。从今年起,重庆市把遵义市纳入重庆市范 围内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并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把 遵义市与重庆市内各区同等对待。遵义市IT 产业园区将重

4、点承接重 庆等地 IT 产业转移,引进电脑机箱、外壳、键盘、鼠标、线路板、 播放器等 IT 配套产品加工业,以及嵌入式系统、电子商务、网络平 台、数字和教育媒体等软件开发项目,并将加快建设IT 技术平台和 综合服务体系,紧缺计算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等专业人才近一万人。 在遵义市“十二五”规划也把工业强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 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 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努力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率先实现突破。广泛运用电子技术的装备制造业 在我市十大支柱产业中属大力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预计在今后三年,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每年有较大递增。因此从人才培养和 经济发展来看,电子技术

5、应用专业人才具备很好的需求市场,可以说,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未来若干年内是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在人才市 场有较大的需求量。 也为重点建设发展本专业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充分 条件。 3、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状 (1)办学基础良好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重点骨干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办 于2002年。2008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贵州省教育厅、财政厅批 准为“省级重点专业”, 经过十年的发展,本专近三年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累计达到 825人,在校生 550 人,在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诸方面 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2)有较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 我校目前已建有多个电工电子实验室、电

6、子技能实训室、PLC实 训室和单片机实训室,可供学生同时进行多学科、多项目、多工种的 实际操作和训练,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提供良好的 设备。 (3)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教师具有丰富的实 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我们还准备引 进更多、更高学历的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使我们的教师队伍素 质不断提高,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能力力争达到一流水平。 (4)取得的成效 毕业生获得“双证”率达 95% ,其中有80% 左右的学生取得 2个专业 以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参加技能竞赛成绩佳:历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参加各技能竞赛均

7、取 得了较好成绩。 通过一个阶段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得到国家大力扶持,我校电子 技术应用专业已经初具规模,为电子专业示范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4. 本专业定位 服务面向定位: 坚持依托制造业行业,立足遵义地区,辐射沿海 地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建设目标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推行 订单式培养,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无缝对接”人才培养 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岗位 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 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以岗位技

8、能训练为核心。 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 促使人才 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实现专业技能多样化“精一门、会两门、懂三 门”,的培养目标,毕业时双证书获得率达98% ;强化培养学生非专 业能力。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创设成我校的精品专业,逐年扩大本专 业的招生人数,通过二年的专业建设,将本专业的学生人数达到600 人左右。 2. 课程体系改革目标 按照 “实用、够用、基础”为原则,科学设置课程内容,优化 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制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 完成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建设以岗位技能训 练为重点的教学项目,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建立专业信 息化教学资源

9、库,服务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计划中,加 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确保理实比为4:6,在教学中大量采用项目教 学法进行教学,突出做中教、做中学;重视开发校本教材,特别是实 践教学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的编写,争取用两年时间形成系列化、 规 范化、网络化的实习实训教材。 职业岗位定位: 电子产品装配、 调试、检测、维修一线技术工人; 从事相应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的管理者、工程师助理、营销人员;能 在小型电子企业自主完成一般小型电子产品设计 3. 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通过两年的建设, 将原有的 300个实践操作 岗位,增加到 500 个,新建两间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室。 建设校外实训

10、基地:本着提升质量、争创一流的原则,通过校企 合作共建方式,加大校企合作及联合办学力度,在原有基础上,争取 每年增加一至二个校外实训基地,使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逐年增加, 保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4.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选拔和培养并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 德才兼备的“双 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理论进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师资队伍建 设制度,特别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选派专业带头 人、骨干教师到职业教育先进的地区学习、考察;从行业企业引进高 级工程师或技师担任特聘教师,从社会能工巧匠中聘请兼职教师。经 过两年的努力,“双师型”教师达到95% 以上

11、,打造一支本地区内一 流、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教学团队。 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目标 依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以国家示范 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本专业在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成立有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专业指导委 员会,负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 工作,以机构、制度作保障,确保校企合作在机制规范下运行。 校企合作建设: 一是加强与现有合作企业的协作关系,拓宽与企 业的合作领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时间、条件;二是联系 电子制造企业,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三是每年新增校外实习基地 1-2 个。 6.

1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和管理制度,与行业和企业联合, 结 合项目建设建立专业实践教学监控制度,成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 构;二是建立健全通过校内外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及时发现培养 方向、教学内容与企业相互矛盾的地方,并作出相应改进,使教学过 程动态适应社会需求, 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三是完善教学 质量督导机制,制定教学督导制度,负责对本专业的教学活动、教学 管理工作等进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监督整改; 四 是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模式。 建立以素质能力为核心评价学生,以教学 效果评价教师的评价模式。 基本形成教育与产业、 校内与校外结合的 质量评价机制。

13、 制定完善工学结合、 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 业教学体系。 三、建设思路 按照“国家改革创新的示范学校建设规划”总体要求, 本专业建 设以专业改革创新为重点,通过市场调研、开展职业分析,对职业岗 位工作任务进行提炼并转化为具有教学价值的学习任务,制定并完善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 课程、岗位课程、 拓展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 点,推动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特色教材、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的建设;以改革教学模式为抓手, 高标准建设专业教学和生产服务为 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以校内外培训、企业实践、生产服务和聘请专 家指导等为主要途径

14、,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以“岗位能力” 为目标,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 能型人才。 四、建设内容 (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 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模式及方案建设 以“岗位能力”为目标,大力开展工学结合,扎实稳妥地开展学 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进一步深化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大力开 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大力推进项目教 学、模拟教学、岗位教学,实现职业经历提升“认知熟练发展” 3 阶段,循序递进地实现“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 构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如图2-1 所示。 图 2-1 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措施如下

15、: (1)深化“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订单式” 培养。 (2)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学生 职业能力训练的目标,实现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整合。 (3)建立由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 价机制,制订人才培养的考核制度,确定考核方法和标准,定期测评 运行效果,确保“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运行。 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进度与经费表 2. 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创新 根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国家职业标准,构建“以职 业能力为核心” 结合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 以工作任务和项

16、目 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 构建基于企业工作过程,体现 “厚基础,活模 块、强实践”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以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综 合训练能力拓展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构成。 如图 2-2 所示 序号建设项目 资金投入(万元) 责任人 2012-20 13年 2013-20 14年 1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模式及方案论证、 制定 与运行 1 1 电子专业工学结合方案论证、制定与运行2 1.5 2 电子专业顶岗实习方案论证、制定与运行2 1.5 3 电子专业订单式培养方案论证、制定与运行1 1 小 计6 5 合 计11 图2-2 课程体系结构 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

17、相关老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聘 请集团学校知名专家和企业骨干以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建课程 体系改革小组,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通过工作任务、学习任务的分析,确立学生职业生涯的核 心培养目标。 (3)构建新型课程体系。适时调整专业基础理论课与实践技能 课的比例,使实践技能课的比例达60% 以上。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进度与经费表 序号项目内容 投入资金(万元) 责任人 2012-2013年2013-2014年 1 课程体系的调研、论证2 1 2 实施性教学计划、大纲的 制订 1 1 3 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的制 订 1 2 国 家 职 业 标

18、 准 企 业 行 业 调 研 课 程 结 构 体 系 专 业 方 向 课 专 业 核 心 课 公 共 基 础 课 确 定 岗 位 能 力 及 任 按职业能力确 定专业方向 理论与实践一 体化核心课程 规 定 的 公 共 基础课程 综 合 实 训 模 块 ( 方 向 技 能 训 专业教学模块 ( 专 业 技 能 训 练) 德育 +基础教 学模块 (厚基础) 4 评价机制的建立与运行1 1 小计5 5 合计10 3. 教材建设、应用及更新 以国家统编教材为基础, 编写校本教材,建立对接岗位技能需求、 针对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教材体系。组建核心课程建设团队, 根据职 业岗位能力需要,结合行业企业标准,

19、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将电子 技术技能训练、 C语言与单片机应用、 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编写电子技术及技能训练 、 制 冷设备原理与维修、C语言与单片机应用校本教材,建成集 纸质教材、电子教案、网络素材的立体教学资源库。 具体措施如下: (1)组建核心课程建设团队:两年内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人 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同时,聘请有丰富实 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或技师参与核心课程与校本教材建设。 (2)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按照先开发后建设的步骤,科学 合理地规划建设流程。 即:开发调研岗位分析制定课程标准编 写教材初步评审调整优化专业指导委员会终审。 教材

20、建设、应用及更新经费计划 序号项目内容 资金投入 责任人 2012-2013 年2013-2014 年 1 电子技术及技能训练课程建设 2 2 2 C语言与单片机应用课程建设 2 2 3 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建设 2 2 4 电子技术及技能训练校本教材 编写 4 5 5 C 语言与单片机应用校本教材 编写 4 5.5 6 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校本教材 编写 4 5.5 小计 18 22 合计40 4. 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教学做一体,工学结合的教 学模式,由学科教学向项目教学转变、由理论教学向实际操作转变、 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 建立起平等互动、 教学相长的新

21、型师生关 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 (1)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教学方式上,实 行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在专业核心课程上全力推行项目教学, 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3)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改进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 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合理使用教学课件、仿真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 高课堂效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信息量。 (4)高标准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把校内实训基地建成集技能鉴 定、素质教育、承办大赛、教学实践、企业生产、社会培训等功能为 一体的实训基地。 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经费计划 序号项目内容 投入

22、资金(万元) 责任人 2012-2013年2013-2014年 1 项目教学课程开发3 3 2 实训基地建设26 26 小计29 29 合计58 5. 评价模式改革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评价模式,健全评价体系, 建立 由学校、企业、学生构成的评价系统,变封闭式评价为开放式评价,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形式。实现 评价的内容扩展化,评价的方式过程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以适应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具体措施如下: (1)依据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考评方案,加强对 教学工作检查、督导,加大教学质量考评力度。 (2)与企业共同制订和完善学生校外教学实习和

23、顶岗实习的考 核制度,对学生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等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模式创新建设经费计划 序号项目内容 投入资金(万元) 责任人 2012-2013年2013-2014 年 1 校企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2 2 2 学校评价机制1 1 3 教师评价机制1 1 4 学生评价机制1 1 小计5 5 合计10 6.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突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与计划、课程考核、教 学方法和手段等的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建设,以规范教学基本要 求,保障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在加强各项教学基本建设的 同时,构筑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交流的平

24、台。 具体措施如下: 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步建立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包括: 专业网站; 网络课程;电子产品制作项目训练库;建设专业部信息平台模块;组 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结合核心课程与专业教材建设,建立试 题库、案例库、课件库、专业教学素材库、教学录像库等数字化教学 资源库。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与信息化建设经费计划表 序号项目内容 投入资金(万元) 责任人 2012-2013年2013-2014年 1 教学资源库建设 2 2 2 参与学校网站建设 3 3 3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3 3 小计8 8 合计 16 (二) 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培养2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

25、负责梳理专业建设思路,把 握教学改革方向,组织教学、培训及实训基地建设任务,使之具有较 高的专业调研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能力、课程开 发能力,成为本专业建设领域的带头人。 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选拔机制。制定专业带头人选拔制度,选拔业务能力 强、专业水平突出、具备创新理念、具有教研教改能力、有一定教学 管理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 (2)通过国内外进修和交流的方式培养。组织培养对象参加中 职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到国内优秀的职业院校参观考察,学习职业 教育办学新理念,引入教研教改新模式,组织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3)通过到企业锻炼的方式培养。组织培

26、养对象有计划下到企 业锻炼,进行现场观摩与实践,借以提升技能水平。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建设进度与经费表 2. 骨干教师培养 培养4名骨干教师,使之具备较强的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能力,有一定的教研教改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新技术应用、新成 果的推广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 (1)采用外引内培的培养方式。制定骨干教师引进和培养的选 拔制度,初步选拔 4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通过考察与交流的途径培养。根据培养计划,选拔骨干教 师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 或到职业教育发达省份和院校,学习先进 的教研教改经验,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使之成为专业课程建设团队的 主要力量。 序号建设项目 资金投

27、入(万元) 责任人 2012-2013年2013-2014年 1 专业带头人培养3 3 小 计3 3 合 计6 (3)通过到企业锻炼培养。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培养对象脱产或 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以完成企业生产工作量计入 教师考核体系, 要求教师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切实提高 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 骨干教师建设进度与经费表 序号建设项目 资金投入(万元) 责任人 2012-2013 年 2013-2014 年 1 骨干教师培养5 4 小 计5 4 合 计9 3.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外引内培、国内进修、企业培训、参与社会服务等途径,打 造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 骨干教

28、师为主要力量, 形成以行业企业 专家参与的教学理念先进、 实践技能较高、 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 团队。专任教师中“双师”比率达到95% 。 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机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制订 建设计划与激励办法 (2)鼓励教师自修,根据国家相关水平评估指标规定和要求, 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加强 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修养。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度与经费表 序号建设项目 资金投入(万元) 责任人 2012-2013年2013-2014年 1 专业教学团队培养5 4 小 计5 4 合 计9 4.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生产经验、能从

29、事实训课程建设、 理论与实 践环节教学, 能在校企合作、 帮助学生就业等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企业 专业骨干、能工巧匠、专家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团 队。 具体措施如下: 建立聘请行业专家或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制度,聘请具有 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 企业电子技术应用人员来校兼职,确保兼职教 师队伍的稳定与质量。 兼职教师建设进度与经费计划 序号建设项目 资金投入(万元) 责任人 2012-2013年2013-2014年 1 兼职教师队伍培养2 2 小 计2 2 合 计4 5. 教师进修与培训 通过外引内培、国内进修、企业培训、参与社会服务等途径,打 造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 以骨干教

30、师为主要力量, 形成以行业企 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理念先进、 实践技能较高、 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 队。 具体措施如下: 依据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培养特色,结合每位教师的特点确定其 今后发展方向, 明确努力方向。 在政策上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 务进修,鼓励教师向复合型方向发展。 同时加大教学骨干和专业带头 人的培养力度,在资金、工作条件、业务提高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 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教师进修与培训经费计划 序号建设项目 资金投入(万元) 责任人 2012-2013年2013-2014年 1 教师进修与培训12 11 小 计12 11 合 计 23 (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

31、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运行管理机制,成立 由企业和学校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指导委员会章 程,定期召开校企联席会议,探讨校企合作的途径、方式、专业建 设和学生共同管理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结合的职教平台, 形成人才共育、 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办学模式的创新。 具体措施如下: (1)更好运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参与职教集团的活动, 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提供保障。为 保证工学结合的实效性, 确保工学结合与专业的统一性,制定详细的 跟踪评价制度。 (2)加强校企合

32、作, 建立适应行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原有基础上继续争取和更多的行业生产企业合作,共建相应的校外 实训基地群, 保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每年递增校外 实训基地。 (3)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专业所适应的岗位群所需 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合理开发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和教学手段,为本专业提供就业指导及职业继续教育发展方案 等。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进度与经费表 2. 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改革 以学校相关制度为保障, 围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工学 结合运行机制。 具体措施如下: 序号建设项目 资金投入(万元) 责任人: 2012-2013年2013-2

33、014年 1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2 2 2 校企资源共享建设4 4 3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培训 基地、项目研发和推广中心 6 6 4 校企共建专业2 2 小 计14 14 合 计28 (1)深入调研。深入行业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探索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之路。同时保证经费到位,明确责任人及其任务,考察兄弟 院校和企业,与企业技术能手及校内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讨 论,深入研究,大胆试点,认真总结经验,以取得成效。 (2)健全制度。建立学生顶岗守则 、 教师驻厂工作守则 、 冠名班学生管理制度、工学结合安全管理制度、工学结合 奖惩制度等制度,确保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行。 工学结合运行机

34、制建设进度与经费表 序号建设项目 资金投入(万元) 责任人 2012-2013年2013-2014年 1 工学结合运行机制调研与论证1 1 2 工学结合运行与管理2 2 3 工学结合评价与激励机制2 3 小计5 6 合计11 3.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建设 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运行机制, 建立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制定学生 顶岗实习运行管理流程和各部门的职责,推行顶岗实习制度, 确保顶 岗实习有序、高效的实施。 具体措施如下: (1)成立顶岗实习管理小组,由分管就业工作的校级领导担任 组长, 企业派出分管责任人担任副组长, 由就业处主任具体负责运行、 协调工作。 (2)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顶岗

35、实习教学计划、 教学任务书。 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建设进度与资金表 序号建设项目 资金预算投入(万元) 责任人 2012-2013年 2013-2014 年 1 顶岗实习方案论证与制订0.5 1 2 协调机构运行与管理0.5 1 3 评价与奖励1 1 小计2 3 合计5 五、建设进度 本专业建设项目进度如下表所示(具体建设项目见任务书):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进度表 2012- 2013年 建设任务责任人 2013- 2014年 建设任务责任人 2012年 6-7月 1. 专业建设需求论证 2. 制订专业建设规划 3. 启动 3门核心课程及校 本教材的建设 4. 制定各项管理方案 5. 成立专业指

36、导委员会 2013年 7-8月 1. 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2. 调整本年度各项建 设计划 2012年 8-9月 1. 工学结合方案、 顶岗实 习、订单式培养方案的初 步论证、 制订、试点运行 2. 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冠 名班建设 3. 制定课程团队建设计划 2013年 9-10月 1、 进一步修订专业课程 标准、教学大纲、计划 2. 完善教学资源、师生 个人空间建设 3. 完成3专业核心课校 本教材编写 2012年 10-11 月 1.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2. 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的 构建 3. 与一至二家企业签订顶 岗实习协议 4课程体系构建 5. 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方 案 2013年 11

37、-12月 1. 修订“项目 +任务” 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 教师团队培训 3. 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建设 4. 与企业签订顶岗实 习协议 5. 实施专业带头人培 养计划 2012 年 12月 -2013 年1月 1. 电子仿真实验室建设论 证方案 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 学生顶岗实习跟踪调查 2014年 1-2月 1完成电子仿真实验 室室建设 2顶岗实习运行机制 建设 3. 开展学生顶岗实习 2013年 2-4月 1. 完成3门核心课程、 3本 校本教材的初稿 2.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3. 完成一间电子仿真实验 室建设 4. 考察企业,调研人才培 养目标 2014年 3-4月 1

38、. 课程体系运行成果 验证 2. 课题阶段性成果检 验 3. 完善教学资源库 4. 完成校外实训基地 的建设 2013年 5-6月 阶段性建设成果检验 2014年 5-6月 总结、 推广专业建设经 验 六、经费预算 序 号 项目名称 资金投入计划(万元) 2012-2013 年2013-2014年小计 中 央 财 政投入 其它 中 央 财 政投入 其它 中 央 财 政投入 其它 1 人才 培养 模式 与课 程体 系改 革 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模 式及方案等建设6 5 11 2 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 创新5 5 10 3 教材建设、应用及更新18 22 40 4 教学模式改革创新27 2 26 3

39、 53 5 5 评价模式改革5 5 10 6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8 8 16 小计69 71 140 1 师资 队伍 建设 专业带头人培养3 3 6 2 骨干教师培养5 4 9 3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5 4 9 4 兼职(企业兼职) 教师 队伍建设 2 2 4 5 教师进修与培训12 11 23 小计 26 25 51 1 校企 合 作、 工学 结合 运行 机制 建设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 制机制建设 5 6 11 2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2 2 4 3 校企资源共享建设 4 4 8 4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 基地、培训基地、 项目 研发和推广中心 6 6 12 5 校企共建专业2 2 4 6 顶岗

40、实习新模式 2 3 5 小计21 23 44 合计117 118 235 5 七、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措施如下: 1. 成立专业项目建设实施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 健全工作机制 (1)制订科学的工作计划 制订科学的工作计划, 认真规划部署。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 下,确保建设规范有序地进行。 (2)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 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 确保专业建设顺利进行。 坚持每学期初召 开一次工作会,研究部署建设工作,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每季度召开 一次调度会,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期末进行检查总结。在建 设中,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确保项目建设在制度的规范 下实施。 3. 确保经费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