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docx

上传人:xgx5959 文档编号:534256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篇一】“剪枝的时候,一定要将树修剪得矮一些,促进桃树向外生长,有利于获得最佳产量。”“挂果后,一定要将枝头上多余的果子去掉,这样才不会把树拖垮,不会影响果树来年长势。”4月4日,在*县*镇*园村紫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基地,合作社负责人*正在向社员讲解桃树日常管护注意事项。朴实的着装,利落的寸头,坚毅的眼神,这是*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2014年之前,*一直在外跑运输业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积累了第一桶金。“*园村是贫困村,致贫原因主要是老、弱、病、残居多,每当逢年过节回家,看着村里荒芜的山地和低矮简陋的房屋,总是让人高兴不起来。”*暗下决心要回家发展,带领村民共同发家

2、致富。说干就干!2014年初,*开始外出考察,结合*园村当地的地势和气候条件。最终,他将目光瞄向了小水果市场。当年,*投资30多万元,成立了紫薇专业种植合作社。随后,他开始挨家挨户做宣传工作,准备流转土地,大干一番。谁曾想,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盆“冷水”。*园村村民之前大多种植玉米、土豆,收入微薄,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流转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在他们看来只是没有市场的“瞎折腾”。村民的不理解,让*的产业梦得到了很大的冲击。“多年来,老百姓一直种植传统经济作物,对新鲜事物不容易接受,只有让他们看到收益,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自己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最终,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总算流转到了50

3、亩土地,种上了中桃9号、中桃10号,开启了谋划已久的创业之路。据了解,中桃9号和中桃10号是优培果种,树势旺,第二年就可挂果,单果可重达200余克,可溶性固形物达18%20%,且丰产性好,果树耐贮运极好,可留树1个月左右,采后常温下可存放7天左右,适合建大型生产基地,远距离运销。万事开头难,好不容易流转到了土地,*又遇到了技术难题桃树管护。“那时候不懂得管护知识,在给桃树剪枝时,基本上是凭感觉,造成了桃树挂果率大幅度降低。”回想起当时的处境,*苦笑着说。就在*为技术难题发愁时,*镇农业服务中心和林业站的技术人员主动找上了门,免费为他提供技术支持。好事多磨,2016年,合作社的50亩桃林迎来了首

4、次大丰收,亩产3000多斤。凭借果型优、果质良、耐储运等优势,合作社收获的桃子短短一个多月便销售一空。2016年至2017年,大批农户看到了桃树种植的效益,开始陆续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共流转土地328亩,发展种植桃树288亩,李子树40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130亩,带动74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针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制定了两套方案。一方面,对贫困户采取特殊优待措施,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贫困户自己所有,最大限度的帮助其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合作社与非贫困户采取四六分成,秧苗费和肥料费以市场最低价抵扣。“我们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

5、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自己所有,做梦都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村民李同纯感激地说。“基本农田整治结束后,我准备再流转150亩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争取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发展产业,只有形成内生动力,脱贫致富才有出路。”干劲十足的*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下一步,*准备由单一种植小水果向“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桃李树下已是芬芳满园【篇二】“种香椿真划算,我今年又发展了两亩。”4月14日,*县*镇*村贫困户*告诉记者,他前年栽种了一亩地香椿,今年第一茬就收入500多元。*村属深度贫困村,距*集镇25公里,全村15个村民小组388户1501人,其中

6、建档立卡贫困户221户716人,由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结对帮扶。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地形陡峭,土壤贫瘠,无支柱产业,村民长期依靠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2015年10月,村民*返乡,开始寻找产业致富门路。起初,*发展花椒,但由于气候原因,花椒不生长,一下子亏损了好几万元。后来,*听说发展香椿产业很有前景,就想着试一试,可启动资金和发展基地缺乏,让他举步维艰。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到各个小组开屋场院子会,动员村民积极加入香椿种植行业。*党委政府为*担保,贷了30万元的贴息贷款。资金、基地问题解决了,*便一头扎进基地,潜心带领村民发展香椿产业。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受到城

7、市居民的喜爱。为做大做强香椿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成立了“*县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拓展香椿精加工,建立加工厂房,创办香椿酱厂,生产鲜香椿芽、香椿酱、干制香椿、香椿水饺,销往上海、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合作社生产的香椿水饺已在*州内多家大型超市入驻,销量火爆,供不应求。“香椿酱确实好吃,味道清香纯正,价格也很实惠。”*县城仁和诊所医生张纯红在品尝香椿酱后,啧啧称赞。为带动更多贫困户依托发展香椿产业增收致富,*带动265户农户发展香椿产业,免费为162户贫困户发放香椿苗,提供技术指导,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全方面解决农户种苗、种植、销售环

8、节中的难题,农户种植热情高涨。“香椿树管理并不复杂,只是在冬闲时要除草、松土和施肥,然后就等来年春季采摘,比种粮食省力又来钱!”正在地里采摘椿芽的农户李词申看着满满一背篼的鲜椿芽,脸上写满了笑容。目前,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第一茬鲜春芽已收购2500多公斤,单价8元。现如今,走进*镇*、河罗子、十二岭等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排排栽植整齐的香椿树生机盎然,枝头的椿芽肥嫩暗红、密密匝匝,煞是喜人。农民正在抓紧采摘,*则忙着收购,香椿已成为老百姓名副其实的“摇钱树”。【篇三】一边是脱贫攻坚第一线,一边是瘫痪在床的女儿,家住*县*镇*村四组的*夫妇,用爱与担当撑起大家与小家的脊梁。他们是“扶贫伉俪”

9、,更是女儿头上靓丽的天空。搬砖、刷墙、砌墙,只要能挣到一份工钱,*几乎忘记了什么叫苦。夫妻俩每天坐在床头轮番给女儿喂饭,然后自己再吃,这习惯,他们已经保持了18年。*夫妇有一个残疾女儿,叫*。2000年,*生下来以后,每天就是日夜的哭。“我们把她带到*去检查,拿到结果的一瞬间,我就崩溃了。”*说,孩子检查后确认是先天性的脑积水。从那时起,一定要把女儿的病治好,成了*夫妇最坚定的想法。“为了给孩子整病,我们那个时候把房子卖了,反正只要能治好她,我们无论怎样都行。对孩子,我们绝不放弃。”*的妻子喻兴玲抹着眼泪说,为了给孩子治病,哪里能够挣到一块钱,他们夫妻俩就去哪里。直到医生让孩子保守治疗了,*夫

10、妇才终于将女儿接出院。但高烧、腹泻却时常折磨着*,家里木柜中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药物,堪比一个家庭“小药房”。“平时吃饭、喝水,*都要*夫妻俩喂,对于这个残疾姑娘,他们真的是尽心尽力的照顾她。”谈及这个破碎的家,邻居马青云感叹说。因为给女儿治病,夫妻俩不仅卖掉了房子,还到处欠债,2002年,他的另一个孩子出生,家里的负担变得更重了。但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撑起这个家庭的决心。同一年,他用仅有的积蓄承包了*至*改扩建工程的一个小项目。妻子在家坐月子,*则背上患病的女儿,带上食物和水来到工地,既当工人又当奶爸。后来,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相继开工,夫妻俩凭着东大线工程的好名声、村里的好口碑,接连承包

11、了一批工程项目。*从一个小工逐渐变为包工头、小老板,后来,他去往武汉、*打工,并成立了自己的装潢施工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还清了债务。自己挣到了钱,*夫妇决定回乡发展,因为他们忘不了那些在女儿重病期间、在他们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们的父老乡亲。夫妻俩决定把产业带回村里,带领乡亲们一道发家致富。2015年,*成立*县坤鹏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动农户统一种植,保价收购。*走家串户,免费为社员发放蔬菜、药材种子和肥料,成了全村的产业发展领头羊。2016年,*担任起村里的后备干部。2017年5月,他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妻子喻兴玲也不甘落后,她被村

12、民推选为村妇联专职副主席。“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夫妻俩互相勉励着。给聋哑孤寡老人当长辈;给帮扶对象送去衣物、棉被;帮贫困户修通公路夫妻俩把村民当做自己的家人。为精准把脉村情,夫妻俩跑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提出了建立小水果采摘观光主题园,蔬菜、药材产业示范带的未来规划蓝图。整日为村民奔波的*,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铁杆支书”。2018年7月1日,他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家人全心全意地支持我,我一定要努力奋斗,把我们*发展得更好,让全村老百姓欢腾起来。”*说,只要心存一份感恩,就能用梦想之光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于未来,他信心十足。【篇四】“我们的黑猪吃草、散养,绝对保证原生态养殖

13、。”1月21日,*县*镇*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农业基地,总经理*正在给顾客介绍黑猪的养殖方式。去年腊月,每天都有大批顾客来到该生态农业基地,把订购已久的黑猪屠宰以后运回家去。而在5年前,这个基地还是一片荒凉的山坡地,让这片土地发生神奇蜕变的,正是该公司总经理、*镇*村村民*。十多年前,刚刚中专毕业的*,怀着跳出“农门”的梦想,只身离开山村到外面闯荡。通过开超市、开商场,他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每年春节回家,看到家乡山路崎岖、房屋低矮简陋的凋敝景象,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返乡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希望改变家乡的面貌。”2013年,*回到*村,投入全部积蓄,成立了*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和*生态农业

14、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余亩,开始养殖山羊、种植葛根,经济收入逐年递增。“一个人富裕了算小富,和父老乡亲一起致富才算大富。”怀着这样的信念,*发动周边农户到公司就业,还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带动村里150余户农户共同发展梨树种植。“现在种梨树,我们夫妻俩一年可以赚8000元,果树成熟后,我们还可以拿到百分之三十的收入。”2018年,*村四组村民张发财将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一年下来,老两口收入增涨不少。2016年,*又引进30头鄂西黑猪。在去年5月的*黑猪订购会上,*打造的“*黑猪”品牌一经推出便一炮打响,短短几个月时间,300余头黑猪被订购一空。如何真正实现生态农业发展?这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15、。他请来专家现场指导,并与省农科院畜牧所、果茶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经过考察和试验,他建立起“种植的牧草和甜玉米秸秆喂养牲畜,牲畜的粪便用于肥田种植果树”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1000余只山羊、400余头鄂西黑猪、500亩梨树、2000余亩改良的天然草场在发展基础农业生产的同时,*还相继建立了生态养殖园、绿色种植园、科普示范园。如今,*村已然变成了观光采摘、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村共有90户333人实现了脱贫。*表示,下一步,他还将投资473万元,在*村集中安置点建立产业培训中心,对贫困户进行定期技术培训,为全村村民脱贫致富打牢基础。【篇五】有她在,困难群众便有了贴心知己,乡亲们脱贫也有了

16、主心骨。山寨庭院,田园地头,到处都留有她的足迹;寒来暑往,每一个贫困家庭都有她的关爱传递。她便是老百姓口中的“扶贫大姐”*县接待办驻*镇*村“尖刀班”班长*。2018年初,根据县脱贫攻坚1号令的指示,每个县直单位要派一名副职领导任“尖刀班”班长,*主动请缨。事实上,*的女儿刚上初一,丈夫工作繁忙、又不精通家务,正是需要*的时候,但她表示可以克服困难,还是毅然决定驻村。2018年2月26日,*正式驻村上岗。初到*村,*对村里情况不了解,各项工作无从下手,她便一家一家的入户走访,全面摸排每户水、电、路、网、房及产业发展情况。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笔记本上记录的时间甚至精

17、确到分钟。她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渐渐被大家熟知,村民们开始对这个城里来的女班长刮目相看。在低保评定工作中,*带领“尖刀班”挨家挨户核算收入,通过民主评议,最终确定低保户17户,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因低保评定引起的信访矛盾。“低保从30户一下减少到17户,还实现了村内稳定,这是我没想到的。”村里的老支书高龙梓惊讶地说。在走访中,*发现群众最关心的是道路的建设。于是,她带领驻村队员充分调研,制定了*村道路建设补短板实施方案。为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她组织“尖刀班”每周现场调度,倒排工期。目前,全村新修5.5公里硬化路,整修5.85公里砂石路,村级道路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18年6月至7月,*

18、村连续遭受两次冰雹灾害,部分农户种植的烟叶绝收。灾情发生后,*迅速带领“尖刀班”成员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查灾核灾,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同时,联系保险公司,为村民挽回了不少损失。在走访一组村民张世明家时,*得知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两个孩子一个在外务工,一个在读初中,一家人还居住在老土坯房里,生活环境极为恶劣。得知情况后,*迅速与村镇办联系,为张世民家申请了贫困残疾户危房改造,并且争取到最大扶持额度。“现在房子的主体已经完工,只等安装门窗了,现在国家的政策真是好,也真要感谢向班长他们呀!”张世明激动地说。“心中有民,方知精准须实践;脚底沾泥,终觉扶贫要躬行。”*始终心怀这样的信念,把精准扶贫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努力为村民谋福祉,为全村谋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