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精品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68364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精品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精品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精品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精品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精品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精品教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爱心用心专心 1 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 活动目的: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学生分 24 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 1 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 其中 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 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 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 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2)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 水为何更好? 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

2、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 1、查资料:(1) 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 :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 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 CO2,假设成立。 3、分析讨论: (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 故会有汽泡产生。 (2) 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 汽水在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 消,精神为之一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

3、, 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 培养了学生观察思 爱心用心专心 2 维能力。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 培养 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 爱心用心专心 3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 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 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 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 试管、 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 活动过程:

4、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 二、提出问题 (1) 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 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 三、提出假设: (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 (1) 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 (2) 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钙 (3) 水垢的形成可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四、实验探究与调查讨论(在教师协助下实施) 探究 1、水垢的形成原因: (1) 取自然界水样适量于试管中,观察:水样清澈 (2) 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静置后观察:水变浑浊 结论:原假设(1)成立 探究 2、水垢的主要成分: (1

5、) 查阅相关资料:碳酸钙能使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气体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将水垢放入下列装置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把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现象:水垢溶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原假设 (2)成立 探究 3、调查分析:水垢的形成对生产生活有什么不良影响 通过收集资料、调查走访,讨论分析应有如下共识: 爱心用心专心 4 (1) 水垢有毒(含重金属离子),不能食用,如不能用有水垢的保温瓶盛装 酸性饮料等食物。 (2) 水受热产生水垢会对我们生活产生不便, 如热水器中的铜制水管腔附着 水垢,影响使用效果等。 (3) 工厂里,锅炉长了水垢后会

6、浪费燃料,还有可能发生锅炉爆炸 活动总结: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仅通过实验探究了水垢的形成原因与水垢的主要成分,提 高了实验探究的能力,而且还认识到了水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使 学生更加懂得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 问题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三课让我们的衣服更干净 爱心用心专心 5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衣物上几种常见污物的洗涤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 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准备:1、肥皂、洗衣粉、草酸、汽油、米饭、漂白粉、瓷盆或塑料桶 2、蓝墨水、红墨水、水彩颜料、蓝墨水、圆珠笔

7、油、油漆、鸡血、白布条数条, 并把它们分别涂在白布条上备用。 活动过程:一、学生叙述自己衣物弄脏的“痛苦”经历及处理方法与效果怎样? 二、提出问题: 手上、衣物上普通污垢用肥皂或洗衣粉就可以洗干净,可是如果沾上墨水、 墨迹、汗渍、肉汤、铁锈、果汁、血迹、油漆、圆珠笔油等用肥皂洗就无济无事 啦,怎么办呢?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办法。 三、收集资料、寻找方法(教师协助) (1) 衣服上的蓝墨水、红墨水及水彩颜料立即用洗涤剂洗,再用清水漂洗几次就 可以,若白布上仍有残迹,使用漂白粉。 (2) 衣服上的蓝黑墨水、铁锈、果汁、血迹,可用草酸来清洗,因为这些污渍中 含有铁质,在空气中氧化成铁锈形成锈斑,草酸能把

8、铁锈还原成能溶于水的 物质。 (3) 沾上血迹的的衣物,也可以用冷水浸泡,再用加酶洗衣粉洗,不能使用热水。 (4) 墨和墨汁沾在衣物上,应立即浸在水里,用米饭粒搓洗,饭粒里的淀粉会搓 成又稠又粘的浆,把墨迹从纤维上粘下来。 (5) 圆珠笔油、油漆、肉汤可用汽油溶解。 四、实验不同的洗涤方法与效果(教师指导) 将白布条上的各种污物用不同方法洗涤,比较洗涤效果,写出实验报告。 活动总结:学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了解了衣服上各种污物的洗涤方法,培养了学生对实 践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化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爱心用心专心 6 第四课实验探究学校不同地点空气中CO2含量的测定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

9、目的:通过测定空气中 CO2含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宽知识面,激 发学习兴趣,通过对 CO2含量测定结果分析,使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怎样 注意室内空气新鲜。 活动准备:浓氨水蒸馏水酚酞试液500ml 烧杯500ml细口瓶50ml 注射器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了解到正常情况下空气中 CO2含量为 0.03% , 但我们生活周围有很多因素造成 CO2 含量增高。空气中 CO2的含量增多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用什么方法测定学校不同地点的空气 中 CO2的含量呢? (二)搜集、整理资料(教师协助) 上网查询,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整理出如下方案: 在稀氨水中加入酚酞试液后呈红色, 该溶液

10、吸收 CO2后红色又会褪去,当氨水的溶质质 量分数和体积一定时,使红色褪去需要的空气体积与空气中CO2的含量成正比。 (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教师引导) 在多个实验方案中,典型的方案如下: 实验步骤: (1) 将 2 滴浓氨水滴入 500ml蒸馏水中,制成稀氨水,再滴入 12 滴酚酞试液,使溶 液呈红色,将得到的溶液保持在密闭的细口瓶中。 (2) 用注射器吸取上述稀氨水 10ml,到操场抽气到 50ml 刻度处(即抽气 40ml) ,用食 指堵住注射器的吸口,尽力振荡 23分钟,然后将注射器的吸入口向上,小心排出气体, 再如上述操作抽气振荡,如此反复进行,直到红色恰好褪去,记录抽气次数n1; (3) 同样方法在教室、宿舍两地点测出空气中 CO2含量,记录抽气次数 n2、n3; 数据分析处理: 农村空气中 CO 2的含量为 0.03% ,作为步骤 2 中无污染的空气中 CO2的含量,则教室、 宿舍两地空气中 CO2的含量分别为:%03.0%03.0% 1 3 2 1 2 2 n n CO n n CO和 实验结论:人群密集、空气流动差的地方,CO2的含量较高,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