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数说课稿.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41377 上传时间:2021-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因数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因数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因数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因数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因数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因数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因数说课稿.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徐 彤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分析1、说课内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26-27页的教学内容。2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节课学习的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为以后学习约分奠定基础。教材在例3要求学生用铺纸片的方法来认识公因数,又通过学习例4让学生学会求出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并认识最大公因数

2、。最后还让学生学会用集合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加深学生对公因数的理解。(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 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习惯。(3) 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

3、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概念的纸张。学具准备:一个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6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12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二、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 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内容中的情感内涵,从而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本节课我创设了王叔叔家装修小阳台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操作、探索,从而体会公因数的意义。2、引导归纳法学生认识了公因数的意义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求公因数的方法,再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找出最大公因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3、直观演示法 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后, 我利用多媒体生动地展示集合圈图,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以上理念的理解,在课堂中我充分发挥数学资源辅助教学功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完新课,我还安排了“学号游戏”,将数学知识活动化,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识。四、说教学程序(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设计了

5、以下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件)王叔叔家搬进了一座新房子,可漂亮了,他家有一个长18分米,宽12分米的小阳台,现在王叔叔要为他家的小阳台铺上地砖,请问要用边长是几分米长的正方形地砖才能正好铺满呢?今天就请小朋友们帮帮王叔叔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求知氛围。)(一)活动探究,认识公因数1、动手操作 师:现在老师把王叔叔家的阳台缩小10倍,变成了一个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板书)请你拿出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去铺这个长方形,看看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 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

6、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说明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设计思路: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因数。)2、想象延伸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边长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就能正好铺满。从而引出公因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个数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设计思路:这一环节引出公因数的概念,使公因数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非常具体、直观,学生摸得着、看得见,从而增强了感知事实

7、,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因数的概念。)3、反例教学:让学生说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学生通过上面的一正一反教学总结出:公因数要同时是两个数的因数。(设计目的: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公因数,使知识不在枯燥无味。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4、归纳小结1、2、3和6既是12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出示课件,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求最大公因数:学生现在已经掌握了公因数的概念,但如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呢?下面来教学例4:1、教学例4(课件出示例4)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决

8、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8和12的公因数,学生可能说三种方法,一是分别找出8和12的因数,再找出相同的因数。二是先找出8的因数,在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三是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2、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设计目的: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可由学生进行方法的优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灵活性。)3、揭示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齐读。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设计思路:

9、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后再进行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5、介绍集合圈:(出示课件)学生思考,教师再引导。(设计目的:让学生懂得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圈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真正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完善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安排了基本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紧接着安排一个学号游戏,让学生学以致用。1、完成练一练:先让

10、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按要求填写在课本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接着是让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3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练习的设计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3、学号小游戏:任选班上的两名同学,利用他们的学号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进行练习,例如:12号和30号同学,哪几位同学的学号是他们的公因数,请起立。接着又问:谁又是他们的最大公因数?(设计目的: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问题激情有趣,又巩固了所学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四)、全课小结,过程回顾(出示课件)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怎样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现在你能帮王叔叔的忙了吗?(设计目的: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启发性、艺术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应发挥其“引”“导”功能,引学生之思,导学生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