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85418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20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以人为本 理念的必经途径, 就是尊重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 主体、管理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师是个决策者, 而不再是执行者” 。 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 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的班级管理模式。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但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通 过“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这种模式,正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班级。为增强学 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升

2、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具 有自主、合作、创新素质的人才,特制定此方案。 二、模式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 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 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小组目标达成为标 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是在教师 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 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 活 动、班级管

3、理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方略。 三、理论基础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 己。 2.心理基础群体效应。 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 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 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 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 属的需要, 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 正是每个人 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 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小组合作班级管 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

4、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 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 竞争与合作, 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 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 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 要求。 4.人本管理理念。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日益成为真正的人,这就要求我 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班级人本管理是指班主任把学生是班级 管理主体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 创造性及个性发展 而展开一系列活动, 班主任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 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

5、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 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 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 四、目标任务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 激 发了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热情, 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 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制造,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 基础。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目标主要有: 1.学会参与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 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 小组内部每个人

6、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 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 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 在合作中, 学生既学 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 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学会自我教育,提升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 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 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 展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 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3.增强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 在合作中竞争, 在竞争中合作, 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 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

7、,通力合作,发挥特长, 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 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 小组成员齐心协力, 形成合 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4.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管理。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 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 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 管理民主性。 在班级小组管理过程中, 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 个个都是班级管理 的参与者, 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 这就促使 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与同伴合作,

8、 获得共同提高。 在 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 增长了才干,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五、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 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 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 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 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 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 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 竞争。 2.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 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

9、行合理搭 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 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 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 3.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在分组时,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 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 必须把外向的 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 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让 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4.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 小组互助式教学, 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 在同一个小组内, 应该让语文、 数学、英语、科学等各科都有带头人,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组的同 学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5.座位的安排

10、要合理。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 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 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 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 们座位的排布是两两相对而坐,优秀生居中, 中等生和待转化生分坐两侧。这样 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6.阶段性随机调整。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 并不是一劳永逸、 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 小组 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 这时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

11、 如果协 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小组进行重新编排。 7.具体分组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班级人数不同而不同,一般每班以5-6 个小组为宜, 每组 67 人。每个学习小组 6 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 心理特征、 性格特点、 兴趣爱好、 学习能力、 家庭情况等分为 a、b、c 三类(乐生、善学生、勤学生)。 a、b、c 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这样分组,提 供了 a 与 a、b 与 b、c 与 c 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 帮 b、b 帮 c,充分利 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 进一步优化了班内、 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使 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

12、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1)自由结伴式组合。 “自由结伴式”是学生自愿的、主动的进行组合。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 群居。以这种方式让学生组合在一起,学生们会觉得因志趣相投、 习性相近或是 学习情况大体一致, 可以使学生的关系容易相处, 也有利于教育者在学生处于较 为自然的状态下观察、 研究学生各方面的内在素质,如学生的自控能力。 但在这 个过程中,可能容易形成非正式团体,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 (2)点兵点将式组合 “点兵点将式”就是事先制定“游戏规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形式,民主 选举产生组长 (也可教师指定) ,再由选定的组长按照事先约定的先后顺序通过 “点兵点将”的方式进行组合。

13、(3)互补促进式组合 采用“互补促进式”组合,即把在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情况、思想品德、行 为习惯等方面素质所处层次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方式,它有利于班级总体素质的 较快提高。它有几种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 让调皮的、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的、 自制力强的学生在一起; 让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让思想品德修养悬殊的 学生在一起;让学习差异较大的学生在一起;让胆小的、讷言的、性格内向的学 生与胆大的、善言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在一起。当然,每一种分层方法是根据班 级在一定阶段内需要整体优化的某个方面来进行的。上述组合有针对班级的纪 律、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加强而言的;有着眼提高全班学生的道德素养;也 有

14、着力于整体提升学生文化成绩的。不管哪种组合, 都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一种互 补。 (二)小组的构建 1.正副组长:负责学习小组的管理。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 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 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 下达上报的作用。 在正副 组长带领下,阶段性的对组规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 2.学科组长:负责各学科独学管理,分配学习任务、做好小老师工作;负责 导学案、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 负责记录学习小组考核“课”记录表学习部分情况。还应组织好小组讨论, 并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

15、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3.纪律监督员: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维护,对于上课出现的说话、嬉笑、 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负责本小组学习小组考核“日”记录表生活 部分的记录和考核量化工作。 4.分工负责: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 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以上设置, 班主任、任课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用、整合、增减。 (三)小组的建设 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在“人人”系统中通过班主任和 学生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 “起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传统的班级管理只重管 理思想的灌输, 学生少有角色体验。 小组合作方式的管理既有助

16、于培养学生的自 我管理能力,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更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 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塑造自我的良好形象, 最终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1.小组文化的形式。 (1)有形文化:记录表册、组牌、组训、小组园地、粉笔等等; (2)无形文化:指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 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 (3)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 无形文化本质, 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 有形文化是无 形

17、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 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2.小组文化的内容 (1)制度文化。包括:组规、小组公约、一日常规细则等 (2)精神文化。包括:组名、组徽、组训、组歌、口号、誓词、格言、偶 像等 (3)目标文化。包括:个人目标如我的人生规划;团队目标 如小组 pk;即时目标如我们的约定等 (4)自主文化。包括:由班委会、各小组组长、各宿舍舍长共同制定班级 自主公约;班级内已经形成了自主、自觉、自愿的氛围,凝聚力、荣誉感、执行 力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等。 (5)学习文化。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 (6)成长文化。责任、理想、拼搏、感恩等成长要素。 3.文化建设的步骤

18、(1)科学构建小组。一是民主选出组长。这里强调组长的产生一定是依靠 民主的形式,只有民主选出的组长,学生才会服从管理。二是组建管理机构。在 班主任指导下组建管理机构(组长、纪律监督员、学科组长等)。给每个组员进 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创设组标口号。由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徽、组训、组歌、 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 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 有利于凝聚人心, 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如“阿甘班” 以班级文化“善良、勇敢、快乐、重情、重义”而定组名为“甘之善”、 “甘之勇”、“甘之情”、“甘之乐”、“甘之义”。又如“五行班”以班级

19、目 标“身体行、 思想行、精神行、态度行、学习行”而取名“闪闪金” 、 “欣欣木”、 “上善水”、“星星火”、“厚厚土”,用天下万物五行相克、五行相生之谐以 期“克”缺点、“生”优点。 (3)科学制定组规。由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 (4)开展团队活动。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组长共同组织形式多样 的小组活动。 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 增强小组凝聚力, 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 勤于钻研、 积极进取的组 风。 (5)展示合作成果。建设小组“学习园地”凝聚小组集体智慧,彰显小组 魅力风采,让小组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6)动

20、态管理小组。公平、公正、公开进行捆绑评价,有章可循实施考核 奖惩, 提高小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 (四)小组的管理 1.管理原则: (1)一贯性原则:班级小组管理的机制一旦建构好,就应该严格遵照,实 行一贯做法, 让学生对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制度产生信赖,养成良好习惯, 确保班 级小组管理的良性发展。 (2)公平性原则:凡事公平公正才让人信服。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也贵在 公平,首先分小组时,各组学生能力应该均匀;其次,每一次评比,都要力求公 正。 (3)自主性原则: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最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学生管理能力 的挖掘和提高,这就要求班主任能适时放手,激发学

21、生的自主性,鼓励创新。 (4)合作性原则:“全体参与,团结合作”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重要特 征。因此,任何评价,都应立足在“是否全体参与,是否合作完成”这个基础之 上。 (5)激励性原则: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学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 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因而我们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 理应坚持激励性原则, 做到任何评比与竞赛, 都能以激励为主, 尊重孩子的付出,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讨论要求: (1)小组讨论的规则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 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3 人或 4 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问 题才采用 6 人的讨论。

22、 (2)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 见。 b.轮流发言式 :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 漏。 c.互帮讨论式 :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 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3.发言要求 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小 组的各个成员可以是对该问题的不同角度发表意见,但不能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 结论。 4.八项规范 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 助、共同发展。 5.八种技能 学会倾听、学会

23、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 作、学会探究。 (五)小组的评价(详见 xx 初中合作学习小组多元捆绑评价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小 组目标达成为标准, 以小组总体成绩 (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 体系。小组多元捆绑式评价的特点在于“多元”和“捆绑”,这里的“多元”是 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应当包括“学习”和“生活” 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 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 这里的“捆 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 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

24、1.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即“一课一评”,当天的评比 一定要当天公布,即“一日一评”。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 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有统一规定。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 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文章、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 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 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 如遇加扣分纠纷, 一般由组 长判决。 (4)激励性。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 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

25、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 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 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 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 团队精神。 2.评价的内容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 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 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 (1)生活部分。 主要指行为习惯方面。各班依据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 , 制定个性化评价细则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

26、细则(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 班规),依据此细则实施量化考核。 (2)学习部分。 主要指学业成绩和学习表现方面。 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独学、 课堂展示、反馈、 成绩等。 3.评价的方式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 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应 坚持课课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期中期末总结表彰的原则,还应兼顾集 体和个人的表现。 各班(班主任、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 下, 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捆绑评 价的关键。 具体操作中各班应该根据学校合作学习小组捆

27、绑评价实施方案(草 案)、美丽班级、美丽团队、美丽学生评比方案,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一 系列评分细则 和评选办法 ,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例如:合 作学习小组捆绑 (学习与生活) 评价细则 、 优胜、勤学小组产生办法 、 各 项先进产生办法、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等。 (1)教师层面“一课一评” 任课教师公平、 公正、公开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学生课堂纪律和 课堂表现及时量化考核,并即时登记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做到一课 一评。 (2)小组层面“一日一评” (1)学科组长根据任课教师在每日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中的量 化考核分数,详细记录本学科学习小组考核“课”评

28、表情况,并汇总。做到 一日一评。 (2)纪律监督员根据 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班 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详细记录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生活 部分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3)班级层面“一周一评” a 小组长根据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 “周”评表。做到一周一评。 b 对照班级周优胜小组、 勤学小组产生办法 评选出周“优秀小组” 和“勤 学小组”。 c 设定各种荣誉称号(管理之星、独学之星、勤学之星、点评之星、展示之 星、参与之星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月总结评比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 行公示。 (4)年级层面“一月一评” (5)学校层面“一

29、季一评” a 班级管理员根据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 考核“月”评表 .做到一月一评。 b 对照班级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月“优秀小组”和“勤 学小组”。做到一月一评,并上报学校 c 期中期末对照班级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评选 出季度“美丽团队”。做到“一季一评”。 d 期中期末学校依据美丽团队产生办法、分别从“安全责任”、“行政 巡查”、“环境卫生”、“文明仪表”、“跑操锻炼”、“奖惩处罚”、“阶段 检测”何文明寝室等八个方面对全校各班进行综合评比,评选出 4-5 个“美丽班 级。 (六)小组的激励 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下, 要保持各小组比学赶超、

30、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 合 理的奖励机制是重要而又必要的。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激励机制主要是突出小组 合作。在小组管理中, 对小组集体的激励是一种很强的刺激,这种奖励既是对小 组合作效果的肯定,同时又是推进小组合作继续深入进行的动力源。 1.奖惩原则 (1)奖惩要以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 (2)奖惩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需要, 能否从中获益。 (3)奖惩要实事求是。进行奖励前,深入调查被奖惩学生的实际情况,既 要尊重有关的规章制度,又要依据学生行为的动机和效果,慎重确定奖惩方式, 不能掺入个人的喜怒好恶。 (4)奖惩面前人人平等。奖励不可遗忘“差生”,惩罚

31、不能忽略“优生”, “以人为本” 理念指导下的奖励应该是一种鞭策性的奖励,惩罚应该是带有奖励 式的惩罚,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5)奖惩要辅以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奖励,什么受到惩罚, 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奖惩, 奖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从而做到奖 不骄,惩不馁;在奖励面前学会低头反思,在惩罚面前勇于抬头前看。 2.奖励形式 (1)各班建立“进阶式评价奖励机制”,借助网络游戏的“晋级”规则, 创造性的用于学生发展性评价。比如:星星、月亮、太阳;银卡、金卡、钻卡等。 (2)每月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优胜小组”、“勤学小组”和“个人先进” 给予表彰奖励。 (3)期中期末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美丽团队”和“美丽学生”给予表彰 奖励,组织评选产生的“美丽团队”全体成员外出活动。 (4)期中期末学校对“美丽班级”、“美丽寝室”并给予表彰奖励,发给 一定奖金。(“美丽班级”奖金暂定50-100 元) (5)对其中期末检测优生学生进行奖励。(一等奖:10 元/人,二等奖: 8 元/人,三等奖: 5 元/ 人,进步奖 5 元/人,xx 片前三名奖励 100 元/ 人,xx 片 前十名奖励 50 元/ 人) xx 市 xx 初级中学 xx 年 12 月 2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